心梗和肾衰没胃口吃什么好,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得了糖尿病后,最担心的糖尿病并发症。并发症一出现五脏六腑已受损严重,想补救是难上加难了。并发症主要症状是:眼底出血,严重的会失明;冠心病、心梗;肾衰竭、尿毒症;下肢脚坏死,已失去感知要截肢,全身浮肿等,如发展到这是非常可怕的。
糖尿病在中国差不多一亿,还有很多人在糖尿病前期(5.6~6之间),如果不及时调整饮食,改变生活习惯,很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有很多不以为然吓唬谁,我还在范围内呢!只不过超一点点会成为糖尿病真可笑!如果你有这种心理,就说明对自己的身体不重视,任它发展最终会成为糖尿病的。糖尿病在最初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调节是可以控制的。最主要管住嘴,迈开腿。不要一开始就依赖药物,吃多耐药性根本降不下来,别依赖打胰岛素,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对肾功能损伤很大。一旦惹上糖尿病这是很麻烦的,根本没有根治的药,只能平常平稳血糖,不要让并发症发生成了终生的目标。
怎么才能劝说我哥哥放弃中医治疗痛风?
“人间无聊,常常只因为煞有介事。”我是西医医师,回答中医问题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但我们医院也有中医医师、中药师、中医理疗师……中医本和西医是平等的,又何必带着歧视的意味呢?在300多种风湿病里,痛风是最容易治的难治性疾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痛风的病理、病因都很清晰。
我的很多病人去找中医,也会问我:“我可不可以吃中药?”“中医治疗痛风有效果吗?”今天也一并回答。我们既然用一样的眼光看待中医和西医,那么其实真不用劝说你哥哥放弃中医治疗痛风,但是请不要使用偏方和土方。
中医治疗痛风的历史2000多年前的汉朝就,士族生活奢靡、酒池肉林,便出现了很多“足卒不能行”的痛风患者。当时的治疗方法是将茶叶加入车前子、女贞子、淡竹叶等多味药材一起捣碎后煮熟,用碗食之。
到了唐代,依然是采用中药材治疗痛风,主要是用茶汁熬煮中药,再饮用药汤。此时加入茶中用于治疗痛风的药材已达数十种。
说句题外话,现代中国人饮茶的方法是明清后改进的方法。在这之前,我们很难想象唐宋时期的人煮茶时放上姜、葱这些东西在里面,所以名为“茶汤”。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湿痹、历节病,创建了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乌头汤、防已黄芪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临床常用治痹方剂。
宋代《圣惠方》、《圣洛总录》等书,也都既论痹证、历节病,又论白虎病,并在治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
刘河间《宣明论方》根据《内经》风、寒、湿三气偏盛之说,分别拟定了防风汤、茯苓汤、茯苓川芎汤等方,热痹则用升麻汤。
金元时期朱丹溪的《格致余论》正式提出了“痛风”这个词:“彼痛风也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
痛风的中医诊断我和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的中医师赵剑医生也曾探讨过关于中医对痛风的诊疗。结合他的专业看法,以及历代中医名家的认知。总结一下,中医认为,痛风的稳定期表现为正虚邪恋,以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及脾肾气虚为主;发作期表现为关节疼痛等症状明显加剧,或兼恶寒发热等表征,表现为邪气实,以风湿热痹及风寒湿痹为主。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湿热蕴结: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足不能履地,行走极其困难,痛点常呈游走性;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状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状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舌胖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虎咬,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中医治疗痛风的药物方法根据历代医学名家的论述,痹者闭也,通则无痹,痛不通,通不痛的原理。认为现代医学的诸多疾病如:心梗、脑梗、肺梗、 肠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都在中医痹证范畴。痛风治疗的关键,重在发作前预防,而不是发作后收拾烂摊子。中医对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行痹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行痹是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为“ 新受之邪”。证见关节肿痛,游走不定,疼痛剧烈,屈伸不利,头痛、恶寒发热、脉浮紧 ,舌质淡红,苔白厚。诊断: 行痹,治疗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痛痹宜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痛痹多因病久失治,致气血亏虚,经脉失养、络通不利所致。证见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脉弦紧或 ,舌质法红,苔白微腻。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化瘀通络。痹久入络,治宜清热化痰、滋阴通络:痹证经久不愈,必然导致邪气闭阻,气血凝寒,血运不畅,脉络不通,即“久病入络”症。风、寒、湿三气郁而不得发泄,郁久则化热。症见关节疼痛或局部红肿灼热,多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厚黄燥,脉滑数等。治宜清热解表、补肾填精。针灸及理疗:针灸所用输穴大部分分布于手足阳明、少阳、太阳及督脉。脾经为阴经输穴最多经脉,足三里运用率最高,其次是曲池、阳陵泉、大椎、解溪、肩骼、外关、阳溪、合谷、肾俞、八邪、膝眼、阳池、阴陵泉、血海及八风等。手足阳明、少阳、太阳、督脉选穴较多,对诊疗方案起决定性作用,全身选穴、部分选穴、各部位结合选穴是选穴三大原则,一般有毫针、刺血配合针刺、走罐配合电针、温针、艾灸、中频治疗仪和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等。中医针刀镜治疗:微创针刀镜技术在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小针刀结合现代内窥镜技术,在微创、可视条件下,通过特殊的针具,完成关节内松解组织粘连,清除增生肥厚滑膜及骨赘,修复关节面,灌洗关节腔。尤其对于痛风石,在针刀镜可视下不破坏正常的软骨,清理不稳定的软骨;在针刀镜下发现脱落游离的滑膜、软骨或游离的结晶石,采用异物抓取硬爪钳进行清除,解除关节卡压,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同时用大量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关节腔,清除关节腔沉积的散在的尿酸盐结晶和各种炎症因子及关节内软骨及滑膜的脱屑。对于足趾、手掌小关节或软组织表面痛风石,切开后可直接挤压或刮匙掏刮。
中医对于痛风的治疗,一般采用温经散寒、燥湿涤痰、除湿止痛、活血化瘀通络、清热解毒;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益肾壮督,填精补髓”,提高机体抗病免疫力,使正胜邪却,另一方面,蠲痹通络之药多辛温散寒,走而不守,药力难以持久,通过益肾壮督,使药力得以加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很多人痛风也都去找中医,也有效果。比如艾灸、中药等,确实存在一定的疗效。那么中西医如何配合,效果会更好呢?
其实不管中医、西医哪种方式治疗痛风,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降尿酸是重点,缓慢进行,贵在坚持。但是首先要完善各种检查明确诊断和病情程度。比如血尿酸水平、是否有尿酸盐沉积,有没有肾脏和泌尿系统损害等,有没有其他并发情况。
中西医对痛风都有一套系统而完善的认识,整体来说,综合治疗效果更好。包括在服用西药时采用中药汤剂同时利尿和降尿酸,以及保肝保肾等,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比较好的方式。
痛风急性发作之初,中医药也可以缓解;除了口服药,中医也有一些外用制剂,可以缓解关节红肿热痛的症状,尤其适合肝肾有损伤的患者;但是急性期疼痛剧烈或者反复发作,不建议单纯用中医治疗。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痛风患者需要长期维持一定的尿酸水平,终身治疗的目的就是时刻关注患者的“尿酸池”,让池子里的尿酸始终保持在一个安全水平,避免痛风复发。痛风患者控制尿酸水平在360μmol/L以下,痛风石患者控制尿酸水平在300μmol/L以下;控制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频率和次数,甚至不让急性痛风发作;预防急性关节炎的复发;以及避免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重点都在于规范化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痛风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何必去劝说哥哥放弃中医治疗痛风呢?“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凡是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尿酸降下来,生活好起来,中医、西医治疗都要同等对待。
什么样的血压才算高血压?
对于成年人来说,不考虑低血压,正常血压就是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这是最理想的血压。如果收缩压在120~139或舒张压在80~89,这就叫正常高值血压,这就需要警惕了,再不注意就真的是高血压了。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但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高低分三级,1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159或舒张压90~99;2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60~179或舒张压100~109;3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80,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10。
如果只是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但舒张压小于90,那就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因为这种高血压常发生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当中,所以又叫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它是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变差,血管在心脏舒张时不能充分扩张来存住部分的血液,导致舒张压会在正常范围内甚至变小,因此老年人要经常吃一些可以软化血管的食物,适度运动,保持血管弹性这对维持血压正常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即使目前血压正常,也算是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服药,不能一看到血压稳定了,就自行停止服药或是不在固定时间服药。
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刚诊断为高血压的那段时间,很重视自己的病情,不光按时服药,而且要十分注意生活习惯。但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就会变得松懈,出现不按时服药,或是某天比较忙,今天干脆就不吃了,有的病人吃完药后,没有及时去买,导致没有连续用药,在没有吃药的那段时间,血压会突然升高,很可能发生心血管的意外,十分危险。
还有些病人对服药有些误会,认为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曾经有个病人,本来是上午七点吃药,结果他七点量了个血压,发现正常,他就会晚点吃,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样可以让上一次服用的药充分发挥药效,等药效正好发挥完,血压准备上升时,他再吃药,这就不对了。因为吃了药之后,药物并不是马上起作用的,必须经过消化吸收,药物才能起效,因此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正常也要每天规范服药。
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是用经过校准的水银柱血压或电子血压计,在安静状态下,测量上肢肱动脉搏动部位的血压。测量时首先检查血压计水银柱是否在“0”点。被检者做在椅子上,保持肘部,血压计的“0”点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如果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大于或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便可诊断为高血压。另外,左右上肢的血压相差10~20mmHg。如果左右上臂血压血压相差过大,那就说明一侧锁骨下动脉及远端有阻塞性病变。
是否为高血压,不能仅凭1次或2次血压测量值,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进一步观察血压变化,避免偶然性。
最后祝各位朋友健康!
高血压吃什么降压最快?
感谢邀请。
吃什么降压快,那只有向您推荐药物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快速降压的话,血管的不适应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症状,所以血压咱们还得慢慢来,毕竟它也不是一天两天就高血压的事情,咱们也不可能一天两天就把它降下来。有严重高血压的患者也很难保持正常血压,咱们要做的首先是稳定血糖不在上升,而不是快速降压的问题。
高血压诱发的因素也有不少,不可避免的因素是“血管老化”,如中老年人群血管韧性降低,血管弹性下降,变得脆而容易累积脂蛋白,这样的血管更容易因为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而阻塞血流,增加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强,引起高血压,而年轻人相对就少很多。血管从我们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开始工作,但它又不像机器的零件,老了旧了生锈了可以换新的零件,它如果“老了绣了”,那还是会伴随着我们,这种情况是无法逆转的(除非是保证动脉粥样硬化不恶化,部分血栓可用溶栓要缓解),所以我们只能保护其他还能顺利工作的血管,让它们延迟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稳定血压。
还有一些高血压出现在很多年轻人身上,不排除血管依然有受损的可能性,但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日常饮食的不节制,经常的重口味饮食,比如下馆子多、点外卖多,不爱在自家吃饭等因素。重口味的饮食可造成食盐摄入较多的情况,进入体内的钠离子增加(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离子过多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升高血容量,还可升高血管外渗透压浓度,压迫血管,诱发高血压。另外,经常摄入油腻、高脂高热的食物让血管壁堆积更多甘油三酯,也可让血管壁变得狭窄,可诱发高血压。
所以,与其说高血压吃什么能降血压,不如说“不吃什么能稳定血压”,日常饮食最好是清淡为主,清淡饮食主要是指“烹饪方式”的清淡,例如避开油炸、红烧、爆炒、烧烤、火锅、麻辣烫等形式,多在家就餐,用蒸、煮、炖、焖、清炒、凉拌等方式料理。高血压一般可能也伴随着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首先稳定体重是很重要的抉择,肥胖可增加诱发三高,包括高尿酸血症的几率,而高血糖、高血脂症也会增加血液中游离葡萄糖、甘油三酯等浓度,提高血液粘稠度,给血栓形成提供条件;避免过多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凡是七分饱,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久坐久躺,维持血液流畅度。
日常可增加全谷物类食物、蔬菜类、深海鱼类的摄入比例,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提高饱腹感,延缓血糖上升速度,还能吸附部分脂肪、胆固醇的进入,对控糖控脂有益,对预防高血压也有益。果蔬中富含钾元素,有助加强钠离子代谢,预防高血压症状频发。深海鱼类中富含Omega-3系列脂肪酸,它们有助降低细胞炎症,预防高血脂症,对于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调理的效果,
高血压患者要戒口的食物有哪些?
谢邀请患有高血压的人有哪些忌口的食物吗?根据题主的疑问这边通过两方面展开解答。
高血压患者应该忌口,管住自己嘴巴的食物高热量食物如糖,特别要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很多朋友可能会说又不是糖尿病干嘛要控制糖的摄入呢?
上面所提到的三种糖容易引起血糖,血脂的升高,而高血脂容易导致加重高血压,所高血压合并高血压容易引起心,脑,肾等血管硬化和血管堵塞
2.容易胀气的食物
如红薯,干豆类容易导致胀气,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少吃为好。
3.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
如动物的内脏,蛋黄墨鱼等。如果喜欢吃这类食物的高血压朋友就应该注意了,如果长期进食这类高胆固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容易使动脉内脂肪沉淀,加重高血压的发展。
4.偏咸的食物
如咸菜,腊肠等应该少吃。特别是老年朋友口味都比较喜欢偏咸,也提醒喜欢腌制食品的南方的朋友少吃腌制食品,腌制食品含盐度高,容易导致高血压。
5.容易让人兴奋的刺激性食物
如咖啡浓茶等,这类食物虽然吃的时候很过瘾,但是容易导致神经兴奋,而神经兴奋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吃什么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健康及用药知识,欢迎在右上角点击关注药师苑1.可适量多吃面食
如小麦,对于南方人应该不太喜欢吃面食,但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饮食面食的比重。
2.多吃含钾钙镁丰富但是钠低的食物。
如土豆,冬瓜,海带等。钾能促进胆固醇排泄,增加血管弹性,有利尿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肌收缩能力。
3.就是我们常谈的绿色蔬菜水果
它们有利于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预防高血压。
4.适量摄取蛋白质
如豆类,豆腐,茄子,芝麻等。每周吃2到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
如果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你欢迎点赞支持,所你有其他的见解也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交流。
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需要注意什么?
感谢邀请。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需要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的患者,应在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后使用,首先需要明确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这两种药物,两者药物一经使用则需坚持服药,不可吃吃停停,调整或停用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使用过程中还需要监测药物副作用,并定期复查,以长期稳定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节血脂的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异常患者降低血脂水平,另外他汀类药物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可用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来稳定斑块,减少斑块pj或脱落。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一般建议晚上服药即可(主要是辛伐他汀、等一代药物),但对于瑞舒伐他汀等长效药物,也可在每天固定时间服药,是否进餐和服药时间,对于药效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阿司匹林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适用于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TIA)或心脑血管手术者(如支架介入治疗、封堵术后、射频消融术后等)或虽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但未来十年发生风险大于10%者(如年龄大于50岁、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其有效剂量为每日75~100mg,最佳服药时间因剂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普通型阿司匹林应在餐后服药,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而肠溶型阿司匹林则建议空腹服用,最佳服用时间是睡前距晚餐三小时以上,也可在早餐前服药。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①肌肉损害:表现为肌肉酸痛、触痛、压痛、软弱无力,可查见肌酶升高;②肝功能损害:主要见于肝酶升高,一般是一过性,常见ALT升高;③血糖异常:可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等。因此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需注意有无肌肉疼痛、口干多饮,并定期检查肝酶、肌酶和空腹血糖,建议每三个月一次。而阿司匹林常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出血(皮肤粘膜、消化道等,严重者有脑出血风险)、过敏、肝肾损害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枢神经损害、瑞氏综合征等,同样要注意监测,并定期复查。
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悟空问答,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