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型脑梗有什么预兆,帕金森病是什么?
什么是帕金森病?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都有什么区别?
(医患家特约回答:急诊科欧阳医生)
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这几个医学名词非常相似,看起来名字差别不大,但其实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般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医学相关知识的普通人群来说很难分清楚它们,甚至有些医生都无法清楚的将这几大医学专业术语区分开来。那么如何才能让普通人群将此理解清楚呢?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
1.农田(大脑)、禾苗(细胞)、运水管道(血管)、水(血液)的角度理解疾病发生的基础。
其实我们可以形象的将整个大脑组织比喻成一片农田,这片田里长着的禾苗就是我们的大脑细胞(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而这些禾苗茁壮成长,需要足够的水来灌溉,水需要运水的管道的输送,血管是往大脑组织输送血液的管道,相当于我们往农田里面输送水源的管道。血液相当于于水,禾苗的成长需要水源,否则就会干枯,同样的大脑细胞的正常存活需要血液提供营养物质与氧气,一旦血管出现问题,就会发生相应的疾病。
2.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三者同属一家人
“脑梗塞”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因而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而根据脑组织缺血导致“脑梗塞”发生的机制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说白了就是因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发生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而发生“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是血供障碍的机制,脑梗塞是血供障碍发生的后果。
2.1首先来了解脑梗塞,其实通俗的来讲,脑梗塞就是血液供应由于某些原因中断,导致脑细胞缺水而坏死,跟田里的水源中断而引发禾苗因为缺水而大量枯死是一样的道理。血液中断原因主要出现在水管的堵塞,包括水管由外来的异物堵塞或长期积累形成的水垢堵塞,或者水管爆裂。
2.2脑血栓形成是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的原因之一,它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血流难以通过堵塞部位而发生脑梗塞。这相当于水管内水垢慢慢的形成和集聚,渐渐地堵塞了水管而没有及时疏通而使水无法通过堵塞部位,引发所灌溉的禾苗因为缺少而枯死。血栓如同水垢,都是在管腔内渐渐地形成,因而可见脑血栓的形成如同水垢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慢性过程。
2.3脑栓塞是各种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内,阻塞管径比它小的血管,引起急性的脑动脉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这相当于来自外源性的异物堵住了水管,引起该水管供应区域内的农田缺水,引发禾苗因为缺少而枯死。栓子相当于水管内的外源性异物,而这些堵塞血管的栓子主要分为心脏来源和非心脏来源,以前者多见,并且以房颤引发的栓子最常见,非心脏来源的如空气脂肪栓塞等。
2.4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是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因而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梗塞血管供血区域内的神经元坏死所导致的功能障碍,例如颈内动脉闭塞黑矇、失明、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等;大脑中动脉堵塞导致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所阻塞的血管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治疗方面,脑梗塞的症结在于血管堵塞,那主要任务就是疏通堵塞的血管,越早疏通脑组织坏死的程度会越轻,疏通血管来恢复血供是最重要的救治措施,其他的主要是抗凝、抗血小板来预防再次堵塞,另外需要对症支持治疗。
3.脑出血自成一派,是由于血管破裂所致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而所谓的出血就是血液溢出血管之外,此病发生率低于脑梗死,但致死率高于后者。此疾病的发生机制相当于农田里运水的管道破裂,水大量流出管道。不同之处在于人体的脑和颅腔的容积有限,血液流出到脑组织会引起颅腔压力增高和脑组织受压移位、变形。发生此病的最常见原因就是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由于脑内的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等从脑底部垂直发出,承受了更大的血流冲击而最容易破裂。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多在情绪激动、活动时突发,突然发生呕吐、头痛、偏瘫、偏盲、失语等症状。
脑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在于血管破裂,症状的发生主要因为颅腔压力增高、脑组织受压、移位、变形所致,因而在治疗方面与脑梗塞大相径庭。此病需要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物、调整血压来预防、控制再次出血,此外需要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的高压,以防发生更严重的威胁生命的脑疝,必要时需要手术减压。
4.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与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与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合称为脑卒中,两者的鉴别对于非医务工作者来说比较困难,表1是医生常用的鉴别两种疾病的鉴别要点,供大家了解,以便于更好的理解“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出血”。
备注: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名称)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磁共振成像 DSA:血管造影
突发心梗有哪些征兆?
深夜,救护车上,一名女子已深度昏迷,医生正在做心肺复苏。
到达医院后,检查显示大面积心梗,立刻送入手术室。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还是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离世。
此时,患者的丈夫,赶到了医院,得知这样的消息,顿时痛哭不已。
“都怪我啊,不该那样说你啊.......”。
等到患者家属情绪稳定,医生才了解到发病原因,不禁惋惜,与其丈夫脱不了干系。
原来患者小芳(化名),48岁,发病前,正在跳广场舞。
而小芳的身型,有一点偏胖,却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贪吃各类美食。
小芳有些懒惰,可能是肥胖的原因,经常吃过饭,躺在沙发上煲剧。
这天晚上,丈夫看到小芳又躺在那里看电视,便说到:“都胖成‘猪’了,还不运动,你看看你那闺蜜小美,人家是什么身材,你又是什么体型,就不能出去动一动?”
紧接着又说到:“儿子为啥不愿意和你一起出去逛街,心里没数吗?还不是因为你太胖了,嫌丢人吗?!”
也不知道是与闺蜜的对比,还是丈夫儿子的“嫌弃”,刺激到了小芳。
小芳“气呼呼”的出门,跑到了楼下,看着广场舞上的人们,小芳也加入了进去。
随着广场舞劲爆的音乐,小芳也跳了起来,也许是跳的太剧烈,小芳呼哧呼哧的。
没多大一会,小芳便觉得胸口有点痛,一起跳舞的人劝其休息一下。
但小芳还是坚持着,继续跳舞,可是谁成想到,没过几分钟,小芳就突然手捂着胸口,晕倒在地。
一起跳舞的人,先是上前看了一下,发现已经昏迷,便拨打了120。
却没成想,是这样的结果。
患者突发心梗,与这三件事有关:
第一件:肥胖
过于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一项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中,肥胖患者(BMI>30)的发病年龄,要显著低于超重患者(BMI 25~30)和标准体重(BMI<25)的患者。
跟标准体重的患者相比,超重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提前3.6年发生,而肥胖患者提前了8.2年。
第二件:情绪激动
心脏,最怕的就是情绪的刺激。
当情绪过于激动时,交感神经也会过度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也急剧增加。
这对于冠状动脉,是一种不良的刺激,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心绞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件:剧烈运动
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它有促进心脏健康的一面,但也会危害心脏健康。
运动不当,会给心脏带来问题,特别是剧烈运动,就是引发猝死重要因素。
剧烈运动,会激活交感神经,而长期让交感神经处于激活状态,则会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发生心肌肥厚。
长期大量运动,还会造成我们的心率明显减慢,从而影响我们的心肌状态,甚至是猝死。
一旦出现“3痛1多”,警惕心梗,及时就医检查
1、嗓子痛,有火辣辣的感觉
心梗来临时,会有许多非典型的症状,例如,嗓子有火辣辣的感觉。
这是心脏放射痛的其中一种,有的病号表现不典型时,如果你在没有吃辣椒的情况下,有这种感觉,小心,是不是心梗发作的表现。
2、腹部疼痛
突然性的腹痛,很容易被错误判断成胃肠炎、消化道疾病等等,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本身有冠心病、高血压,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心脑血管疾病,并且,伴有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建议要及时考虑是不是发生了急性心梗。
3、心绞痛频繁
心梗发生前,会出现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疼痛比较剧烈,持续时间长。
此时,一定要注意心梗,及时检查,切莫再拖延。
“1多”
即:冷汗多。
突然间,一身冷汗,大汗淋漓,需警惕心梗的发生。
心梗发作时,因心输出量下降、血管收缩,出汗部位多在脖子、额头、手心、脚心等处,皮肤温度相对较低,俗称“出冷汗”。
保护心脏,预防心梗,做好这几点:
一:常饮茶,通血管,防堵塞
经常泡服抗氧化剂丰富的云台怀菊、绿茶或者乌龙茶。
研究表明,人体抗氧化剂的缺乏,是诱发心血管等慢性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补充抗氧化剂,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保护心脏,降低心脏病、抑郁症、痴呆症和关节炎的风险。
其中,云台怀菊,就是富含抗氧化剂的药用菊,其含量高达67%以上,有“怀药之首”之称,每天泡6朵,即可满足人体对抗氧化剂的需求。
一些研究表明,心肌梗塞幸存者,提高身体抗氧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复发几率。
很多实验得出抗氧化剂,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三高,预防心血管疾病。
二:稳情绪,多欢笑,少悲伤
女士发生心梗,更多是气出来的或心理压力过大所致。
研究发现,女士有14.4%因为精神压力大诱发心梗,男士不到10%。
不良的情绪,会加重心脏病的复发。
过度紧张的情绪,会诱发急性心梗,危害生命健康。
研究分析发现:乐观,与心脏健康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心血管更健康。
一定要学会调控情绪,尽量保持一份美丽的心情。
三:常按揉,强心脏,保健康
按揉内关穴,对心血管疾病,十分有益,可强心,调节心率,还可改善睡眠、胸闷,舒缓压力。
内关穴,位于手腕的横纹之上2寸。
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右内关穴,其食指或中指,外关穴,向内对按20—30次,然后换手做。
按揉劳宫穴,可改善心悸、心痛,有益心脏健康,亦可安神、促睡眠。
劳宫穴,在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右手拇指指腹,点按于左手劳宫穴上,按而揉之,产生局部酸胀痛感,并活动左手手指,以加强指压的感觉,左右交替,反复操作。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症状有什么区别?
谢邀,脑出血和脑梗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也就决定了治疗方法的不同,两种疾病均可致残和致死,快速识别并明确诊断,及时救治,意义重大。
那脑出血和脑梗死有何区别呢,可从以下几条区别:
(1)发病的病因不同: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出血,多由脑血管破裂所致,出血压迫脑组织导致脑组织结构直接被破坏,发病前患者多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畸形的病史,高血压患者约占95%,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脑血管畸形是年轻人发生脑出血主要原因之一,约占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25%。脑梗塞是指来自脑部以外的血栓栓子阻塞脑部血管,使供血不足或中断,引起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坏死,而相应的脑功能丧失或发生障碍,脑梗塞发病前多有房慢性房颤、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询问病史大多能找到蛛丝马迹。
上图所见为脑出血
(2)发病的诱因不同: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如用力大便)或情绪激动时(如吵架)急骤起病且脑出血常在寒冷季节发病;脑梗塞多无明显诱因,多在休息时或醒来以后发病。
上图所见为脑梗塞
(3)病情进展速度及表现不同:脑出血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在数分钟至数小时逐渐达高峰。重症出血量较大者,血压通常明显升高,收缩压常大于200mmHg,舒张压大于120mmHg,开始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的表现,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呼之不应,有明确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病情迅速出现高热、呼吸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故而中枢性呼吸衰竭多见。而脑梗塞病情进展缓慢,通常在发病后24~48小时后逐渐加重,多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的表现,而且血压多正常,意识障碍比脑出血轻,多数脑梗塞患者神志清楚,故多无呼吸循环衰竭。但大面积脑梗塞的患者除外。
上图所见为脑干出血
(4)腰穿所见和测压不同,脑出血腰穿脑脊液多为血性,因为出血破入脑室所致,脑出血压迫脑组织,故脑脊液压力高,而脑梗塞脑脊液清亮,压力不高。
以上这些表现仅供参考,不是绝对的,在接诊过的患者中,个别脑出血量少者,临床症状表现较轻,与脑梗塞极其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脑疝、消化道出血以及呼吸循环衰竭时,也酷似重症脑出血(大量脑出血,出血量超过60~100ML或以上),临床上区分十分困难,只能凭猜测,而要明确诊断,在有条件或病人病情许可时,要力争尽早完善头颅CT和头颅MRI扫描检查,脑出血的头颅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完全不同,脑出血头颅CT显示早,而脑梗塞头颅平扫CT在发病后一天内难以显示病灶,而磁共振(MRI)对脑梗塞梗死灶发现早,敏感性高,通常在发病后1小时即可显示病灶。
阿司匹林和波立维有什么区别?
波立维和阿司匹林都是临床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常见药物。同样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同。
要理解二者的不同,首先要大致明白凝血的过程和机制。凝血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机体很多物质都参与凝血过程,分为Ⅰ-Ⅻ凝血因子。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按照一定顺序相应激活而生成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它分为三个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其中凝血酶原形成的过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过程,许多药物都是针对这个过程来达到抗凝的目的。
血液的凝固过程分为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不同启动途径的始动因子不同。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而言,主要是内源性途径,由因子Ⅻ活化而启动。当血管受损,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时,可激活Ⅻ为Ⅻa,进而激活Ⅺ为Ⅺa。Ⅺa在Ca2+存在时激活Ⅸa,Ⅸa再与激活的Ⅷa、PF3、Ca2+形成复合物进一步激活X。
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动脉的血液流速较快,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等不易相互聚集和发生反应,因为都被快速的血流给冲走了,不可能停留下来,因此也就形成不了血栓。因此,对于动脉系统而言,只需抑制血小板不在动脉系统聚集就可以了。而对于静脉系统,血流速度较慢,血栓容易形成,因此以抗凝为主。
1.波立维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不同。阿司匹林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而波立维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能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随后抑制激活ADP与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本品也可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不影响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因此,对于支架术后、严重的TIA、脑梗塞患者,可以使用双抗。
2.副作用不同。血液凝固在全身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因此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即存在出血的风险。由于胃粘膜也存在环氧加酶,阿司匹林对此酶的选择性较小,若抑制胃粘膜的环氧加酶,则会导致胃出血。此外,很多患者对阿司匹林比较敏感,出血风险较大。而波立维则不存在上述问题,病人耐受性较好。即使有的病人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换用波立维以后则效果较好。
3.价格不同。阿司匹林上市时间较长,约有100年的历史,即使是进口药物,价格也不贵,吃一个月也才几十块钱。然而,波立维的价格就要比阿司匹林要贵的多。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到你。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脑梗总是反复?
周一会诊一患者,男性56岁,已经是第三次脑梗死了,因为血压控制不好,请我们会诊。
患者和家属一直疑惑,为什么总是脑梗死?
有研究显示,得过脑梗死的人,确实容易再次发作脑梗死,所以对于这部分人,预防再次脑梗死就尤为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患者,今年老胡56岁,10年前他突发偏瘫,送到医院确诊脑梗死,经过积极抢救,并没有留下明显的后遗症。
一、10年前第一次脑梗死
老胡,之所以发生第一次脑梗死,和他的生活密切相关,从18岁就开始抽烟喝酒,身体肥胖,吃饭从不忌口,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运动。
直到10年前发急性脑梗死送到医院,才发现血压180/100,血糖17,胆固醇7.4,甘油三酯6.6。一个典型的三高,从来就没有发现,加上他不健康的生活,您说他的血管能好吗?长期的三高加上不健康的生活,血管垃圾就会堆积,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加速加剧,直至发生严重斑块,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血栓都塞脑血管就会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后就可能偏瘫失语,半身不遂。
老胡经过治疗后,好转出院,可是5年前再次脑梗死,那次就没那么幸运,即使经过积极抢救,也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
那么为什么老胡再次发生脑梗死呢?
出院的时候,医生一再交代:健康生活、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二、5年前第二次脑梗死
刚开始,老胡坚持吃药,不敢光明正大的抽烟喝酒,渐渐的老胡身体恢复了,没有任何后遗症,于是觉得吃药就是一种累赘,每天自己好好的还吃药,于是就时吃时不吃。到第三年基本上就不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也不去医院复查了,慢慢的把所有的药物都停掉了,又开始了自己从前“快乐”的生活。
结果呢?结果就是再次脑梗死,导致后遗症。
脑梗死这种疾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即使抢救及时,没有后遗症,也不代表这个病治好了。
血管垃圾,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很难消除,所以我们得继续治疗防止斑块破裂,同时身体还会继续制造血管垃圾,继续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再次发生脑梗死。而老胡自己没有后遗症就好了,就不愿继续吃药,不愿继续健康生活,结果斑块再次加重,再次发生脑梗死。
三、第三次脑梗死
可是第二次脑梗死后,老胡留下了后遗症,再也没有断过药,包括降三高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他汀都能坚持服用,可是为什么第三次脑梗死了呢?
虽然老胡吃着药物,但是老胡把所有的任务交给了吃药,控制和预防脑梗死,始终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正规的药物,另一方面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老胡在出院后,虽然每天还是一瘸一拐,但是老胡和所有人一样,好了伤疤忘了疼。因为从年轻的时候,就爱吃不控制饮食,烟瘾酒瘾都很大,所以很难离开烟酒,饮食如果稍有一点清淡,自己就难以下咽。结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老胡两次脑梗死后更胖了。虽然吃着药预防再次脑梗死,但不健康的生活继续制造着血管垃圾,久而久之,再次发生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第三次脑梗死。
四、如何才能防止再次脑梗
说起来很简单:坚持规律吃药,坚持健康生活,坚持定期复查!
可是能做到的人,并不多,最终导致不少人再次发生脑梗死,就好比老胡!
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血压血脂血糖必须达标。尤其低密度脂蛋白需要降到1.8以下,同时血压监测三高,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坚持运动,低油低盐低糖饮食,控制体重。定期去医院复查,看看血脂血糖,看看肝肾功能,看看血常规等等指标是否正常。
总之,不管是否得过脑梗死,都应健康生活,对于得过脑梗死的人,更应该最好这3点,才能真正的预防再次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