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坐禅啥意思啊什么梗,坐禅论道的典故?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二、还要我放下什么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赵州禅师答:“放下吧。”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赵州禅师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严阳尊者听到这里,忽然有所领悟。三、洗钵去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赵州问:“你吃粥了吗?”僧人答:“吃粥了。”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四、一切都在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师父问:“外面怎么样?”“全黑了。”“还有什么吗?”“什么也没有了。”“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五、磨砖作镜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道一说:“我想成佛。”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道一沉默,没有回答。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六、人生咸淡两由之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七、八风吹不动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八、佛法大意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九、求人不如求己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十、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有一天,一位在大学里教授禅学的教授来请教南隐禅师,什么是禅。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发觉,他继续往杯子里注水。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教授忙着用纸巾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南隐禅师停下来。“你就像这杯子,”他微笑着说:“你的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冥想﹑静坐﹑打坐﹑?
坐禅不是坐,就是当和尚,过自己的生活,但开始是坐,印度人达摩一苇过江到少林寺后面壁三年,那个是打坐,影子都印在墙上了。
五祖慧能发明禅宗后就不打坐了,有位师兄打坐,师弟拿块砖在磨,打坐的师兄问师弟"在干什么?"师弟说:"磨镜子。"师兄说:“砖怎么可能磨成镜子?"师弟回答:“你打坐怎么能成佛?”从此师兄弟就开始学禅宗,悟大道。这是禅宗很有名的故事,说明禅宗不打坐,更不会静坐,坐禅到慧能以后就名存实无了。禅宗顿悟解大道,但不冥想,顿悟不是冥想的结果,顿悟是心动的结晶。禅宗到中国后,就把印度的东西都寄了回去,靠心动来认识世界。
东林寺坐禅是什么意思?
坐禅,意思是闭目端坐,凝志静修。用心看着头脑中纷飞的念头,念头会慢慢地静下来,静下来的头脑则会出现一片晴朗的天空(比喻)。
就像摇动杯子里浑浊的水,不动杯子,杯子里的浑浊会沉淀到杯底,水则会清净无暇。坐禅的功用是能让坐禅的人,头脑清晰、思维有序、行动专一。
坐禅猜枚是什么意思?
猜枚指的是一种游戏,多用为酒令。
坐禅指的是僧尼闭目端坐,凝志静修
旅行中你吃过的最超值的一顿饭是什么?
base 成都 宽窄巷子!!!
来成都的第一顿饭当然不能马虎,晚餐选在了坐落于窄巷子中的成都映象。菜单也是大口君精心甄选的,默克尔阿姨亲手做过的宫保鸡丁,每天限量40片的手撕耗牛肉,传递浓浓传统文化气息的九斗盌,当然少不了名扬海外的麻婆豆腐和水煮鱼,以及传说中的开水白菜。鸡丁用的是去筋的鸡腿肉,牛肉的腌制用了几十种调料,豆腐更是用鸡汤汆烫过三遍,道道菜都有讲究,道道菜都是用心。
成都映象的川菜,道道都是精品
吃饱喝足,听个小曲儿。可是想要这么近距离来感受传统川剧变脸,就只能跟着大口君一起了。虽说变脸只是川剧中的一味调料,可少了这么一味,就如同川菜中少了花椒,是撩不动人的。据说,川剧的变脸最初是用来描绘小偷偷了东西后,想要易容逃跑的故事,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欣赏口味的改变,慢慢的形成了现在这样独立的表演形式。
绝妙的川剧变脸表演
夜游锦里,小叙于莲花府邸
肖家河—来碗家常小面
在悠哉的成都,如果有什么事情比睡个懒觉更重要的话,除了打麻将,那就只能是吃了。一大早,大口君连拉带扯拖着睡意浓浓的小伙伴们来到肖家河家常面吃早餐,不论你是甜党还是咸党,在这一刻,你的味蕾只屈服于成都的麻辣,手工制作的面条淋上红油拌上调味配上脆臊,每一口都比前一口更香,更入味。
左:“作为北方人,我能吃这么大”
右:“我是南方人,我能吃这么大“
屋顶上的樱园—成都文艺聚集地
吃完早餐,天开始稀稀拉拉的下起毛毛雨,乘车来到成都文艺圈聚集地——屋顶上的樱园,风趣幽默的特约嘉宾成都漆器厂的王岳峰老师,为大口君和他的小伙伴们,带来了一场有关非文化物质遗产—漆器的互动讲解。从古至今,从世界到中国,将漆器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趣幽默地娓娓道来。可傲娇的大口君一点也不关心这些,只是想多吃几块樱园的蔓越莓饼干和手工牛肉干,听说,下雨天,樱园的小食和漆器更配呢。
他们是如何做到什么都不想的呢?
首先,这个问题只有过来人只才能回答正确。
作为一切天人之师(正遍知),佛陀才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在佛法里,佛陀教育我们要不断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方能证得涅槃菩提。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呢?
《名义集》四曰:‘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恶证真曰慧。’
学此三法而到涅盘,故云三学。
若人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是由戒而生定者。
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是由定而生慧者。
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关键也。
所以说,一些道士和和尚打坐时,他们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因为他们之前的持戒清净了,有了第一步戒才有第二步定,现在开始进入禅定了,并不是他们什么都不想,如果不想,哪是有可能是入外道的无想定,不是佛门正法所提倡的。
有了定,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空、无我、无作,这就是智慧。
因此,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
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成绩来,可以直接解脱生死证阿罗汉果,那是因为他们有宿世善根,一般人还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来修。
那么,什么是禅定呢?
禅定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是静虑:即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是以所缘之境令心专注一处而不散,称之为“定”。“观”即是作种种观行。
禅定包含止和观。一个人修行任何禅定,一定离不开止与观,不然的话,他修的禅定会走入歧途。
止(定)与观(慧)是什么关系呢?
六祖惠能大师说:在定之时,慧在定中,在慧之时,定在慧中。
但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还是勉强把两者分开来讲。
止是定之因,定是止之果。观是慧之因,慧是观之果。
回到正题,修行人打坐时因内心很乱,怎么办?必须先要把心念止到一处所缘境上,止久了就定住此境上了,这叫修定。
比如念佛号,念咒语,可以出声念,也可用不出声的心念,只要把心系止在这一句佛号上,任何外缘都不管,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止久了自然就住在这个定上了,这就是念佛三昧(定)。方法上讲是如此。
普通人做事的时候,比如一画家作画,很专注,在一心不乱进入忘我的境界时,你也可以说他入定了,不过,这叫欲界定,又称火光定,因为这种定境界在电石火光之间就会消失,不能持久,这只是瞎猫撞见了死老鼠而已。
一般人在入定、住定、出定没有经过修练是做不了主的!
如果一个人打坐一会儿就犯困睡着了,为什么呢?
还有,一般人为什么打坐时,心里会胡思乱想呢?
这都是因为有“五盖”的存在。
五个盖子把修行人的心识给盖住了,必须除了“五盖”才能入定。
大五盖包括贪欲盖、嗔恚盖、昏沉睡眠盖、掉悔盖和疑盖。
小五盖包括财、色、名、食、睡。
五盖怎么除?
答案是五停心观法和四念处观。
因为这五种都是内心的过患,先用观发现了,才能制止,然后得定得慧。
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可以选择一门或几门观法深入俢习。
五停心观
1、不净观----对治贪欲
2、慈悲观----对治嗔恚
3、因缘观----对治愚痴
4、界分别观----对治我慢
5、数息观----对治散乱
四念处观
小乘观法: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
大乘观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