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人是狡猾吗吗什么梗,股市中的庄股有什么特征?
zhuang股典型特征:
1:控盘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2:k线形态上出现,连续k线,持续出现上下影线。或者持续性的每日高低点接近。
典型k线走势
3:分时形态上,经常出现心电图走势,即使当日上涨或下跌,也不具备连续性。
典型性分时走势
非典型性分时走势
4:五档盘口,经常出现固定价位,有大手数挂单,且每档价格间,成交价差巨大。
5量能持续缩量明显,缩量且量能均匀
以上五点都是zhuang股的典型特征。
如何跟庄赚钱?
首先得了解当年庄股的产生条件。庄股流行于十几年前,当时国内证券市场还不成熟,没有完善的上市退市制度。即使业绩差的股票也很难强制退市。甚至st股会因为壳价值更有炒作空间,所以诞生了一系列专门以炒垃圾股,绩差股,低价股为目标的资金,他们通过高控盘吃独食的方式炒作股票,称为庄家。(这里面内容太多,解释起来很复杂,想要了解更多,可以找我以前解答过的,如何炒作妖股那个问题里面去看)。
至于现在随着证券市场逐步成熟,退市上市制度的完善。十几年前的跟庄模式已经遭到了市场淘汰。留给庄股存在的市场环境已经越来越恶劣。甚至于跟庄股已经是风险的代名词。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韭菜盘,杀猪盘,都是广大散户知识落后,迷信跟庄导致的苦果。举几个例子。
下图是散户理想中的跟庄走势。
而现实中更多的跟zhuang股走势
上面所例图图,走成功也好。没有不成功也好。全部符合最开始的几点庄股典型特征。
所以新时期,作为市场参与者的我们,依然有必要了解庄股,了解它的发生原因,产生模式,典型特征。但不是琢磨如何跟它上车,跟它赚钱,而是发现它,远离它,回避它。这样才能大概率避免杀猪盘,韭菜盘,拜托短期被腰斩的韭菜命。
投资有风险,入市要学习。
太原人的性格怎么样?
山西人的厚道
山西人的厚道表现在待人拉物上。招待来客,不管亲疏远近,均是一律热情大方。喝茶要喝家里最好的茶,品质稍差的都留着自己饮;喝酒要喝家里最好的酒,品质稍差留着自己细品。全盘托付,不求回报。乔家大院乔致庸厚道之品,扬名海内外。
山西人的酒量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是酒乡,酒缸里泡大的山西人。喝起酒来感情深一口闷呀!山西诗人王勃、王维、白居易都是酒中豪杰!
山西人耿直
山西人耿直,不拐弯,不抹角,不矫揉,不造作,不隐藏,应该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绝对不会说。山西人狄仁杰的影视作品中形象为山西人的耿直更加树立的光辉形象!
山西人的智慧
小学课本我们就学过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山西人对于“智慧”一词的最好注解。司马光这个山西土生土长的小孩子,就足足代表了山西人的智慧!
山西人的忠义
山西人关羽,千百年来,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与孔子齐名。他勇猛、讲义气、忠贞不二的形象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了,这是因为他早已具备了被神化的条件,被尊称为“武圣”。
山西人的气节
“气节”是山西人最为看重的东西之一,少了气节,也就不是山西人了。卫青、霍去病等等,近代的刘胡兰。诚 信晋商的诚信称雄商界500年,跨越了明、清两个朝代,与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并称世界三大的山西商人,诚信赢得天下!
山西人的幽默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山西人话少,只知道闷着头做自己的事情。岂不知,山西万荣人的幽默笑遍天下。
山西人的忠孝
古语说:忠孝不能两全。山西人偏偏不信,在最大程度上向忠孝靠拢,既要尽忠,还要尽孝。在他们眼里:“忠为国之纲,孝为家之梁”。二者并行不悖,共同存亡,是做人的基础。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做到了忠孝两全的人——介子推就是山西人,杨家将的故事也是代表。
山西人很爷们
做男人,要顶天立地,敢说敢做,不要磨磨叽叽,否则就丢了男人的身份。山西爷们重家庭,家庭是他所有行为的中心和出发点。疼老婆,爱子女,孝顺父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题。山西爷们话不多,但句句实在,掏心窝子。
为什么感觉河南人很受欢迎?
说句客观话,如果笼统说河南人,其实在外地并不受欢迎。但是很奇怪,我的朋友里好几个河南的,有的非常厚待,实诚,处起来非常融洽,有的狡猾一些,心眼多点,但是都是我很好的朋友。当然也见过心眼比较多的河南人,大学同学,处不来。
一句话,每个地方都有实诚人,也有花花肠子人。就我个人来讲,我挺喜欢跟河南人相处的。
外蒙古历史书是怎么描写元朝的?
外蒙古历史书是怎样描写元朝,肯定要比我国看得更认真,毕竟人家元朝是蒙古国曾经的辉煌,元朝虽然有《元史》做为支撑,明太祖朱元璋亲命宋濂,王炜等撰写,共210卷,历时331天,主要以前代史记载为依托,这也是传统,就如元朝命人撰写《宋史》,《金史》,《辽史》,宋及五代撰写《唐史》一样,说明明继承元得天下。
元朝从1272年-1368年之间算作一个过去式的朝代,而时至今日,蒙古国却钟情于元朝那段历史,在大街小巷都有元太祖铁木真的画像和雕像,画像以忽必烈时期礼霍孙所绘为蓝本,明代为副本,一直作为人们心中成吉思汗形象,雕像代表作有40米高,二百五十吨不锈钢打造的成吉思汗雕像,下面有三十六根圆柱支撑,象征有成吉思汗之后三十六个大汗,还有陈列蒙元时期文物的博物馆。在馆内,有象征蒙元权利象征的苏鲁锭,还摆设有代表蒙古帝国辉煌的哈拉和林城复原图,所以他们急切想找到关于成吉思汗时代的文物,毕竟人家把自己的本国史最早追溯到八百年前,就是所谓的1206年。
所以至今蒙古国也很少把成吉思汗称作元太祖,法天启运皇帝。而更确切的称之为蒙古尊号成吉思汗,意思为海洋之汗,所以也就等于废除了忽必烈建元改革的这一套中原方式追谥的传统封号,也尽而把成吉思汗变成了游牧的皇帝。
其实这也不觉奇怪,在元朝北退后,明朝北方蒙古高原又开始返回了游牧体制,出现了鞑靼,瓦剌两大集团,摒弃元朝的皇帝,太师,太保,改为可汗,那颜,到达延汗时更是推得很彻底,所以蒙古和中原自蒙元结束后,一直分道扬镳。沿着长城为分界线,南方耕地与北方游牧以此化为界限,蒙古高原仍按着自己程序走,走过漫长清朝也没有受其影响,一直持续到近代,蒙古国虽然受苏俄影响,实际上仍延续蒙古原有的制度,还是以游牧业为主的国家。
虽然话题这么说,把蒙古国很钟情于成吉思汗时代,而对成吉思汗之后的时期却很淡化,也包括忽必烈大元。但是蒙古国一定程度上也把元朝视为蒙古帝国的辉煌,尤其以现代意义上的我国边境与它之间的彼此之分的关系,认为元朝统一天下是对蒙古为代表的游牧草原文明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彻底征服,而且是第一次。事实如此元朝蒙古出现之前,从秦汉的上升到两晋南北朝的衰落,唐朝鼎盛,再到宋朝的劣势,北方游牧及游猎民族取代北方,却没有对长江以南的晋宋得逞,而蒙元却实现了。
这也正是外蒙古值得骄傲的原因,认为它的延续就是游牧民族政权的胜利,承继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的凝缩,他们之所以把这些列为自己朝代也是有他的道理。而对于元朝而言,蒙古国自然会把它看得很重要,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第二代雄才帝王,他们也是认可的,谁怪乎它们也曾是北归的元朝拖雷系一部分。
为此蒙古国也会把留下的畏兀字体《成吉思汗法典》看成他们国家的启示制度,《蒙古秘史》汉语版和《元史》也被他们收藏是描写本民族的一部历史宝典。为此他们自然会把蒙元的辉煌示为自己过去的辉煌,这一点在中国学者面前也是毫不避讳的问题,在忽必烈以前,成吉思汗到之后的所谓的1206年到1260年之间,蒙古帝国中心在外蒙古核心地带,今额尔德尼召,首都乌兰巴托东北不远,这一时期不同元朝很不稳定,帝国正是蒸蒸日上,四面膨胀时期,那时统治者仍延续成吉思汗留下的制度,和不断完善发展,有自己的一套较全面的游牧体制,而汉法则是补偏救弊。
所以实际上这一时期恰恰和元朝是分水岭,外蒙古这也认为也是情有合理。元朝虽然政治中心南移,可是元朝统治者仍未放松对龙兴之地的重视,设立岭北行省,以和林路为主,驾驭原蒙古各部,这也为后来北退保存实力打下基础。外蒙古肯定也不忘元朝的功劳,怀念那一段的辉煌史,在明后期与清之际总想复制元朝,可是难以复制,达延汗复兴和林丹汗复兴还有噶尔丹都想图志。所以蒙元至今虽然是一个朝代,可是它在外蒙古情节很深,因为这它牵扯正是本民族的发展史。
湘西苗蛊巫术真的存在吗?
“苗族有蛊,放蛊毒人”,湘西地方的苗蛊巫术真的存在吗?
一提到蛊毒巫术这类词汇,很多人一下子精气神儿便提了上来,总是抱着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其实我早先也曾对这种“难以用科学解释的怪事”充满着好奇和疑问,只当它是由古至今一直存在的吧!湘西地处湖南西部,此地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湘西地界是多个少数民族的汇聚之地。其中有以侗族、苗族和土家族的人居多。
正因为此地是少数民族大小杂居、聚居之地,再加之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俗习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民族的交错错杂,这才给湘西地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古来湘西的地志记载当中,有这么三个现象足以让国人兴趣倍增:落花洞女、湘西赶尸和苗蛊巫术。今天我们不谈落花洞女和湘西赶尸现象,单独来看最玄乎神奇的苗蛊巫术。
(一) “苗蛊”说法的由来,听着就神秘兮兮“苗族有蛊,放蛊毒人”,这两短句传言是长期以来就在湘西地区形成的一种概念,完全可以说是湘西古人代代相传下来的,现在这种说法已经从湘西地界折射到了周围地区,虽然年代显得有些久远,可湘西地界的人大都有所耳闻。包括我在内,尽管我的家乡远离湘西,可我仍然相信苗族人养蛊虫、放蛊毒的说法。
看过很多古装历史剧,其中不乏会提到一些“巫蛊之术”的知识情节,光是在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先生就在《史书》里记载过两次。第一次是“金屋藏娇”的故事,后来汉武帝因巫蛊之事废除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说起来也是陈阿娇的作茧自缚;第二次就是宠臣江充和皇后卫子夫之间的一次较量,虽然巫蛊之错源于江充,可晚年昏庸的汉武帝却活生生被江充等人利用,最终达到了江充借汉武帝之手除掉卫子夫的目的。
各朝代有关巫蛊之术引发的事端,或多或少都时有发生,我们在此就不多做了解了,反正自先秦以来,巫蛊之术都是被官方禁止的。那么苗蛊听起来究竟有多玄乎呢?据说一个人如果被成功施蛊的话,身体必会迎来不适,轻则高烧身痛,重则神志恍惚,以致最后死亡。光是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提心吊胆,难怪湘西地区流传着“见苗人,敬而远之”的说法。
(二)“苗蛊之术”,记载流传,纷纭杂沓苗蛊巫术的说法之所以如此普遍,如果不仔细探究清楚的话,那便很容易会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苗蛊巫术确实存在,而且从古至今一直流传延续了下来。包括我在内,虽然在此之前没有见到过真实的苗蛊巫术,可我也较为趋向于“苗蛊确有其事”的观点。《贵州通志·土民志》记载:
“蛊有蛇蛊、蜥蜴蛊、蜣螂蛊、蜈蚣蛊、金蚕蛊。种类不一,持以中人,无不立(立刻)死。”
其实有关苗蛊的记载,在湘西及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均有相关记载,而且在南方部分地区,“苗蛊存在”的可信度真的比较高。养蛊人应该才是人们敬而远之的一类人,他们对蛊虫的培养都在暗地里,从不让别人看见。据书记载,养蛊人会在白天秘密饲养,夜晚将蛊虫放出。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施蛊毒之人所用并不是活物,而是用蛊虫秘密研制而成的蛊毒,将毒蛇、毒虫等有较厉害毒性的虫兽制成毒药,然后用来施毒害人。还有一些实在不着调的说法,比如,养蛊人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将自己饲养的蛊虫放出去害人,否则蛊虫体内的毒性发作时会殃及到自身。这一点我还是不太相信的,如果养蛊人都控制不了蛊虫的话,那何来解蛊一说呢?
在湘西苗族村寨当中,凡是被其他人认作是有蛊之人,那基本上这个这个所谓的“有蛊之人”和其他民众就会处于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即便热情相迎,他人也会对其冷眼相待。这一家人基本上就会终身抬不起头,如果世代相袭、土生土长在这里,那或多或少地也会影响自家子孙后代的发展。由此可见,尽管苗蛊来源苗族,可绝大数苗族人却从根本上在抵制。
其实地方县志中的记载和民间传说颇为相似,至于一些史书史料被称之为地方县志,主要就是记载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民俗习惯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案子,所以书中记载的内容,实则和民间描述的情形相差无几,至少是出入不大的。
(三)“苗蛊”之疑,真实存在吗?蛊及蛊毒究竟有没有呢?从各种史料记载上来看,至少在古代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确实是人为加工制成的。就拿古代医学界的最权威人士,李时珍的记载来看,他老在集解引陈藏器曰:
“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
有看过《天下第一》的观众们吗?剧情当中曾出现“四毒”,他们就能够随意放毒,并且能够肆意指挥各自支配的一些毒虫,这些毒和虫,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称作蛊毒和蛊虫。
《左传昭公元年》中有过记载:“何谓蛊?”孔颖达疏:“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令律谓之蛊毒。”
由此可见,蛊或蛊毒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令人不自知”的毒。而且。能够炼制蛊毒之物,不仅只有毒虫这类活物,还有那些本身含有剧毒的植物。至于“苗蛊”称谓,在清代之前的史书记载当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到,只说是有,但并没有任何记载这蛊毒就是苗族人所为。
所以最后得出结论,所谓的“苗蛊”应该是不存在的,而“蛊毒”应该是由古至今都有的,但是至于蛊毒为何被称作一种巫术,其实也就是“用蛊毒害人”这个说法发酵而来的,毕竟蛊毒不同于其它毒药。能炼制特有的蛊毒,并且我你这么残忍、含有剧毒的毒药去害人,这更是被看作是一种丧心病狂的举动。
亮郎说有关苗蛊以及苗族人施放蛊毒或蛊虫的说法,其实完全可以告一段落,虽然很多人认为这难以用科学来解释,但其实这些说法都是背离科学的异端邪说,最起码不应该把蛊毒归结到苗族人身上。现代绝大多数人也存有这个想法,可大家或许想象不到,“苗蛊”传言的盛行曾直接或间接地对苗族内部有过很大危害。
其实我在上面也提到了,绝大多数苗族人是痛恨有蛊之人的。那么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想象:如果苗族内部有纠纷的话,那会不会利用“蛊毒或蛊术”来栽赃陷害和挑拨离间呢?如果长此以往发展下去的话,那么这种说法定然不利于苗族的和平发展。
这篇文章不想告诉大家什么,只是单纯的希望:“苗蛊”的这种说法,能够谣言止于智者。
我国北方哪里来那么多胡人?
两晋时期,我国北方哪里来那么多胡人的问题,有政治、经济、民族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江山,一款以五胡十六国时期为时代背景的策略游戏)
我们换一个视角,从气候和气候变化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过去两千多年的气候冷暖变迁,与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的兴衰更迭存在对应关系,大多数朝代的垮塌都是发生在气候变冷的低温区间。
这一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等共同资助,相关论文已刊登在我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学》杂志上。
据研究负责人、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禹介绍,科研人员通过研究青藏高原上的中国特有树种“祁连圆柏”现生树的年轮,并与唐朝古墓里出土的“祁连圆柏”的年轮相衔接,以树木年轮宽度作为温度变化的代用指标,
(野外的祁连圆柏)
成功构建了从公元前484年至公元2000年,共2485年来可以代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温度变化曲线。这也是亚洲目前最长的树轮重建温度序列。
上述两图均为模拟竺可桢先生著作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结果,因为竺可桢先生的测算方式有很多根据文献和方志等历史资料的成分,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树轮重建的温度曲线图相比客观准确性有所差距。
通过分析这条树轮重建的温度曲线图,科研人员发现,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垮塌几乎都与曲线图上的低温区间相对应,秦朝、三国、唐朝、宋朝(北宋和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灭亡年代,都是处于过去2485年来平均温度以下或极其寒冷的时期。
从公元200年到约公元600年,是整个地球的寒冷时期,甚至可说是小冰河期。气象学专家根据冰川遗迹、格陵兰冰层、加州红木年轮等各种资料,普通认为这一段时期是北半球最寒冷的时期。
(格林兰冰河世界)
正因此原因,北方的族群都受寒冷气候的影响纷纷南移,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后面的族群推动前面的族群,一波一波地往南推,最终使得这个历史阶段成为中国历史上动乱最剧烈的时期。
在中国的北方,也有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持续三四百年之久,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书上所说的“五胡乱华”。
回到本问题,两晋时期,我国北方哪里来那么多胡人?原因正在于此。到了气候温暖地区,滋生繁衍,人口众多,新来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也可能往东、往西发展蔓延出去。
同样,西欧历史上的“蛮族大入侵”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一波波的所谓蛮族也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进入罗马帝国的疆域,演出了和在遥远的东方极其相似的一幕。最后,在日耳曼蛮族的入侵下,罗马人的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欧洲进入中古时代,从此以后,罗马帝国固然分崩离析,欧洲的民族构成和人口面貌也完全改观。
(《阿提拉:全面战争》是由世嘉发行的一款策略游戏。游戏讲述了随着古罗马分裂,塞西亚的匈奴王阿提拉正逐步聚集力量,他将毁灭你的文明,身为统治者的游戏玩家可能被阿提拉征服,或将其逼至帝国的另一方)
其实,这一波北方族群的南下不仅改变了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原来的人口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下,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根据研究,公元7世纪(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代 。其主要论据是通过对梅树、柑桔物候和农作物生长期的对比,从物候学角度得出结论,后又用10000年挪威雪线、格陵兰冰层反映的气候特点作了印证。
经济富足、文化昌盛、国力鼎盛、外夷四服的大唐盛世,正是从公元200年开始的400年寒冷期结束之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