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粘米话是什么梗,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汕尾属于潮汕吗?
又是这个问题!在北京潮讯里面看过一篇关于汕尾与潮汕的文章,内容很有意思,但这里好像不支持对外链接,就直接复制过来吧:
汕尾属于潮汕吗?潮汕究竟是三市?还是四市?不少潮汕人都感到非常困惑。汕尾究竟算不算潮汕?谁又能说清!
一、历史渊源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历史渊源说起。
众所周知,潮汕人祖先多来自中原一带移民,潮汕人的祖先因历代战乱而一路南迁,先是迁徙到福建莆田、漳州一带,约在宋元年间迁入潮汕,最后在省尾国角的潮汕定居下来,繁衍至今。中原移民与南越土著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不断融合同化,所以现今的潮汕话虽与闽南话同属闽南语系,但口音已有较大差异。
现今的汕尾人是西晋“永嘉之乱”和中唐“安史之乱”南迁的部分中原河洛人,以及福建南迁的福佬人,同早已在此生活的客家人、原住民融合而成的。
汕尾人中重要的一支虽也来自福建闽南一带,但他们的迁徙要晚于潮汕移民,并且是从福建沿海直接迁入汕尾,因此汕尾话也被称为“福佬话”,口音上比潮汕话更接近于闽南话。
汕尾与潮汕共有的语言,除了闽南语系的潮汕话和汕尾话之外,还有客家话、畲语。但即使是基本同源的潮汕话和汕尾话,两者口音也是差别较大的,互相之间只能听懂五六成左右。而汕尾还有不少潮汕所没有的方言。
汕尾历史上曾为海防重镇,明朝时期朝廷在陆丰碣石设立“卫”、“所”,从北方遣派士兵驻军。后来这些士兵的后裔很多留在了汕尾,他们所讲的语言是一种明朝官话,被称为“军话”。
汕尾由于接近珠三角,历史上与穗港商贸往来频繁,受广府文化影响较深,有数万渔民以白话为母语。
汕尾还有一种奇特的语言“占米话”,占米话是一种兼有白话、客家话、闽南话特点,又自成体系的混合型方言。
可见,汕尾的人口构成和语言成份远比潮汕三市复杂。
我们可以把潮汕与汕尾,看作源自闽南的两个分支,他们历史上既属同源,在文化、习俗、语言上,大体是相同的。但由于两地又各自相对独立,人口构成不尽相同,因此也存在不少差别。
从历史渊源上看,汕尾算不算潮汕?大概是一半一半。
二、潮州八邑由来
我们再来看历史上的潮州八邑由来。
“潮州”是潮汕古代的行政名词,潮州府下辖八个小城,古代人口少的城叫邑,所以叫“潮州八邑”。清乾隆三年(1738年)设立丰顺县后,潮州主要有八邑商人经商于国内各商埠大邑,兼设立潮州八邑会馆,号称“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分别为:海阳(潮安)、潮阳、揭阳、莲阳(澄海)、洪阳(普宁)、饶阳(饶平)、葵阳(惠来)、新阳(丰顺)。
潮州八邑即为现今的潮汕三市:汕头、潮州、揭阳 + 梅州丰顺县。这其中,并不包括汕尾,但却包括了丰顺。
说到汕尾,我们更不能忘了丰顺这个兄弟。历史上丰顺是正统的潮州八邑之一,1976年才割属梅县地区,自此与潮汕分道扬镳。丰顺人至今仍对潮汕怀有很深的感情和归属感,他们依然认同自己是潮汕人。
从历史上的潮州八邑来看,汕尾并不属于潮汕。
三、汕尾的前世今生
汕尾地域上由于远离潮汕腹地,更接近珠三角一带,历史上曾长期隶属惠州府管辖,与潮汕在行政区划上并不相同。
秦汉时期,汕尾属南海郡傅罗县,而潮汕属揭阳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汕尾属东官郡,而潮汕属义安郡;
宋朝以后,汕尾属惠州府,而潮汕属潮州府;
新中国成立后,汕尾属东江专员公署,而潮汕属潮汕专区;
1957年汕尾隶属惠阳专员公署;1958年划归汕头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又归属惠阳地区专署管辖。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自此,汕尾独立成市。
历史上,汕尾只有在1958年至1983年的短短25年间,隶属汕头地区管辖,而却长达上千年隶属惠州府。25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之一瞬。但就是这短短的25年,让汕尾的归属争议了很多年。
汕尾属不属潮汕的争论,很大原因是历史上行政区域的不断变动造成的,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用我们潮汕话来说,就是一直在“割来割去”,导致认知上的紊乱。
汕尾曾有25年隶属汕头,你能说他不算潮汕吗?汕尾也曾长达上千年隶属惠州府,25年跟上千年比起来,那都不算事儿。
因此,从属地上看,汕尾算不算潮汕?确实是颇费思量。
四、官方民间各有说法
我们再来看官方和民间对汕尾归属的说法。
官方上,潮汕三市的汕头、潮州、揭阳,近年来开展了不少合作,去年三市更是共商建设汕潮揭城市群,力推大潮汕一体化。2014年,曾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交提案,提议潮汕三市合并。可见,从地缘政治上考量,官方一般不把汕尾列入潮汕。
在海外的潮州会馆中,也是不包括汕尾的。因为汕尾历史上并不属潮州八邑,汕尾籍华侨自然不会参与潮州商会事务。海外的汕尾籍华侨,都加入惠州十属会馆。
有趣的是,在很多大学的潮汕同乡会里,是包括汕尾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这是因为,潮汕人以团结著称,刚踏出家乡的学子,更迫切需要团结一致,以免受人欺凌,人多力量大嘛,当然不能将汕尾的兄弟拒之门外!而汕尾学子是不可能再对惠州投怀送抱的了,他们由于文化的趋同性,心理上对潮汕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潮汕一伸来橄榄枝,自然是皆大欢喜了。
而在民间上,潮汕人对于汕尾的归属更多的是一种困惑。
有人从汕头、汕尾的地名上“有头有尾”,据此认为汕尾属潮汕。这个说法其实是不成立的。汕头古称“沙汕头”,汕尾古称“汕美”,只是各有“汕”字而已。在汕尾话中,“尾”和“美”发音相同,至于后来为何改称“汕尾”,只有天知道。
不少潮汕当地的网站,对于汕尾的归属,也是各说各的。有的今天说汕尾属潮汕,明天又说汕尾不属潮汕,让人无所适从。
从地域上看,汕尾远离潮汕腹地,距汕头204公里。由于相距遥远,再加上语言差异,两地民间往来并不密切,更多的是一种疏离感。以前没有高速路,从汕头乘车到汕尾,走国道至少要5个小时,还不能塞车。现在有了高速路,也要两三个小时车程。
不过,位于汕尾市陆丰碣石镇的玄武山,是佛道两教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的正月期间,无数的潮汕人蜂拥往玄武山的元山寺拜佛祖。元山寺是驰名海内外的名胜古迹,并且是闽南语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可以说,玄武山是联结潮汕与汕尾的一个纽带。
不少汕尾人,对于潮汕是既不拒绝,也不太认同的看法。你说他是潮汕人吧,他也不太反驳,但会补充一句:我是汕尾人。
汕尾民风彪悍,比潮汕三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史称“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汕尾人彪悍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们要做就做老大,不会甘于依附他人。汕尾人为何对潮汕若即若离,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官方和民间说法来看,汕尾算不算潮汕?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汕尾究竟算不算潮汕?其实聪明的潮汕人早已给出答案了!
潮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即大潮汕和小潮汕。狭义的潮汕是指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广义的潮汕是指上述三市加上汕尾、丰顺。汕尾属大潮汕没错!
不管怎么说,潮汕是欢迎汕尾的,也是认同汕尾的!没有汕尾的潮汕是不完整的!不然,怎么叫大潮汕!
“客家人目目”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客家人要睡觉了。客家话中“目目”的意思是睡觉。
客家: [ kè jiā ]
一、释义
指在西晋末年和北宋末年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现在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的汉人。
二、例句
规天矩地、方圆并陈的客家民居,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他们是普通话,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就像许多方言那样,对动物的雌雄有着和普通话很不同的称说。
本餐厅主要有粤菜,包括潮汕菜和客家菜。
关于中国菜:本人更喜好福建和客家菜式,这两种菜式本人天天吃。
进入当代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急促脚步,闽西客家的宗法制遗风遭遇急风骤雨的冲击和荡涤。
而当地的特产也以客家文化为特色,包括有金柚、梅菜干、盐焗鸡、客家娘酒、酿豆腐、麦芽糖等!
海丰“占米话”不属于闽南话、客家话,也与广州话有别,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粤东地区海丰与惠东两县部分乡镇的比较特殊的方言。
梅州客家话齿音声母的分合表现,具有典型的汉语类型学的意义。
当下广东客家山歌夕阳正红,但是后继者亟待培养。
广东汕尾说什么话的?
1汕尾整体大部分讲福佬话,在海丰靠西边和北边有小部分讲客家话,陆丰的北边也有一小部分讲客家话。陆河县的大部分讲客家话。还有汕尾的小部分渔民讲白话的。2汕尾的方言是很杂的,基本上海丰县,陆丰县,城区等,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是
“福佬话”。即深受客家话跟广府话影响的闽南话。而陆河县,海丰县与陆丰县的北部少部分地区,则有不小的部分讲的是深受“福佬话”影响的“客家话”。还有少量讲白话的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其它还有“占米话”,“畲语”等!其中,“占米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份但深受客家话、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有陆丰市西南镇青塘村、大安镇坎石潭和海丰县平东镇龙吟塘3个方言岛,使用人口约9000人。“畲语”是聚居住在海丰县鹅埠镇红罗村的畲族居民所操的本民族语言,使用人口约180人。下面简单说一下潮汕话跟海陆丰福佬话的区别:海陆丰人说东西是“连细”或者“人细”
3还有原潮汕地区讲话用“啖”,而海陆丰用讲,这点跟福建闽语还有台湾话相同。其他的其他上是相同或相似。但是,我认为东西跟用什么说话是一个群体的很重要的标志。
4海陆丰人的语言,无论是潮汕话,还是客家话,彼此都早已深深地受到了对方的影响,而形式发生了大变!例如:相对于潮汕其它的地方,海陆丰人讲的“福佬话”因受客家人的影响,相对于其它地区的潮汕人讲的“福佬话”,语气上是偏重的;而海陆丰人讲的“客家话”,则因受“潮汕话”的影响,相对于兴梅的客家话,也是偏硬的!!
5事实上,海陆丰人是都具有一种既有异于潮汕,又与客家不一样性格的独特人群!他们的性格,是兼具了潮州与客家两种性格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溶合而成的。他们既具有潮州人的团结,讲义气,强悍的性格,又具有客家人那种达观向上,自强不息,坚韧的品格!他们是这两种不同民系深深溶合在一起后而形成的。这中间,早已很难分清,哪些是属潮汕人的性格,哪种是属客家人的性格了!他们的为人,处世,对事对人的态度方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无不深深地体现着独特于海陆丰人以外的人的地方,全都带上了深深的“海陆丰人”烙印!
6但由于海陆丰地区在地缘上跟潮汕的关系,交通地理的问题。特别是语言,心理,风俗上的接近,再加上原潮汕行政区的各个地方也不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把海陆丰地区划入大潮汕的。当然不划海陆丰也可以,但绝对不允许把海陆丰方言划入潮汕话。因为语言是判定一个民系的最重要的因素。当然对于海陆丰是不是属于潮汕,目前仍存在太多不同的观点。总之,如果说大潮汕当然包括海陆丰,这是因为海陆丰的文化基本上跟潮汕相同;但如果是指原潮汕,当然是不包括海陆丰的.其实包不包括都是一样,但是千万不要出现令人迷惑的事情,就比如上面提到的由陈泽泓主编的《潮汕文化概说》里面的尴尬。
至于原潮汕行政区与海陆丰的渊源如何,具体怎么定位。由于阅历不深,怕弄巧成拙,这方面有赖于专家学者给出定论。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海陆丰人跟潮汕人是一个民系,是某程度上的老乡,这是不争的事实。
惠州地道风情之惠州方言
惊!惠州竟有这么多种方言,你会哪种?史上最全的惠州方言介绍,一文带你读懂惠州方言。
惠州市具有特殊的地理区位。这里地处东江中下游,毗邻港澳穗,靠山临海,得天独厚,境内主要通行汉语方言,也有少数人讲瑶语或畲语。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 有讲瑶语的,但已逐渐汉化;惠东和博罗有少数人讲畲语。惠州市居民中绝大部分讲客家话,一部分讲粤语或福佬话(闽南语),还有混合型方言,全市通行普通话。
惠州市境内通行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客家话、福佬话(闽南语)和白话(粤语)。各方言的分布大致与周边的方言环境相一致。客家话是惠州市第一大汉语方言,这与市境固有的人文历史背景和长期与其北边的客家地区梅州、韶关、河源等地密切往来有关。东边的汕尾市主要讲闽语,故市境的东部地区有讲闽语的。西边的广州市、东莞市主要讲粤语,故西部地区有讲粤语的。另外,博罗、龙门还有一部分人讲“本地话”。
惠州是客、粤、闽三种语系交汇区域,但这里仍然是以讲客家话的为多。惠城区有种称之为“本地话”的方言,实质上是受广府话影响较大的一个客家语种。据惠州市、县(区)各种地方志书数据比对、匡算 ,惠州近300万人口中,讲客家话的约有200多万人,讲广府话的约有40多万人,讲闽南话的约有30多万人,讲平海军话、畲话、路溪话等独特方言的约有6万多人,还有来自三峡的移民、南下干部、科技精英和打工一簇等“新客家”。新老客家和谐相处,亲如一家,没有发生别的地方出现的排外现象。
客家话是惠州市境的第一大汉语方言,分布在惠州市下辖各县(市、区)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惠城区和惠阳区的所有乡、镇,龙门县和惠东县的大部分乡、镇、场以及博罗县的大部分乡、镇。据不完全统计,惠州的客家人约20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0%。从人文历史背景来看,客家的祖先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末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到赣水中部地区,唐末至北宋已蔓延至广南东路的韶、梅、循、惠诸州,南宋以后更大规模地向东南部迁移。这部分移民长期保留着强烈的宗族观念和固有的文化习俗,语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梅州音为基准,分布于粤东、粤北的客家方言。惠州市境客家话就是在这样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演变而成的。
惠州客家话的语言学系谱为汉藏语系--汉语族--客家语--粤台片--梅惠小片,其语音总体上非常接近梅州音,惠州客家话亦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其内部并不是很一致。总的说来,惠阳、惠东客家话因使用人口多、分布面积广等原因而较能代表惠州客家话的面貌,龙门的客家话因为使用该方言的人们同时还使用龙门话 (粤语)而带上一些别的特征,博罗的客家话亦有自己的特点,惠城区的客家话仅声调一项就与各地不太一致。此外,各县(市)的客家话内部又可以分出次方言。惠城区的惠州话,博罗县的博罗城话,惠东县的平婆话都被认为是客家方言的一个特殊土语群,这些次方言也属于惠州客家话的一部分。惠州城区自宋代至今都是粤中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与东西部地区频繁交流,使惠州城区的客家话融入粤语和潮汕话的一些语音特征,故不能作为惠州市客家话的代表。而惠阳区使用客家话的人口较多,受其它方言影响较少,淡水镇全都讲客家话。因此,选取淡水镇塘边村的客家方言作为惠州客家话的代表。淡水客家话声母有16个,韵母50个,声调6个。
惠州以客家方言为主的乡镇办事处有:淡水、澳头、霞涌、沙田、秋长、新圩、镇隆、陈江、潼湖、永湖、良井、平潭、马安、水口、横沥、矮陂、大岚、卢州、卢岚、白花、平山、梁化、铁涌、稔山、巽寮、吉隆、增光、多祝、新庵、安墩、松坑、石塘、高潭、马山、宝口、白盆珠、罗阳、石坝、麻陂、公庄、蓝田、柏塘、平安、响水、湖镇、长宁、横河、义和、福田、平陵、龙江、南昆山、麻陂、汝湖、三栋、小金口、惠环、河南岸、江北、下角、龙丰、桥东、桥西、观音阁、杨村、泰美、龙溪、龙华、仍图等共68个。尚有天堂山、永汉、沙迳、左潭、地派等6个乡镇掺有部分操客家方言的居民。一共累计约200多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86%。
客家话是惠州市流通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通用语。约占全市人口86% 。在惠州的七八种方言土语中,客家话是最有地位和最具影响力的强势方言。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惠州市讲客家话的居民占多数(接近90%),二是长期以来客话是各级行政机关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官方语言”或曰“工作语言”。这就使得整个惠州无论是山区还是沿江、沿海,均以客家话作为主要官方工作语言和市内的通用交际用语。所以在惠州,非客家方言居民都会讲客家话,而客家人却不一定都会讲福佬话和军话等。客家话的这一优势地位使得它不断地对市内其它方言产生影响和渗透。语言,是人们感受惠州风情的第一步,所以在惠州,人们会经常说: “ 要认识惠州,就要从客家话开始认识它 ”。
惠州市境讲福佬话(闽语)的居民主要集中在惠东县和惠阳区,其中惠东县约有23万人,主要分布在沿海的黄埠、盐洲、港口、平海及县城平山镇;惠阳约有5.28万人,主要分布在平潭、马安、沥林、芦洲、横沥等镇。这两县的福佬话有差异,惠东福佬话还可以分为平山腔、盐洲腔、欧船腔3种。惠阳福佬话还未能加以调查。
惠州市闽南语的语言学系谱为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泉漳片--惠博小片,以惠东县城平山福佬话为代表。惠州市境的福佬话接近于福建本土的闽南话而同粤东的潮汕话反而区别较大。从音韵系统看,以平山闽南话为代表的惠东福佬与陆丰的福佬话较为相似,声母有18个,韵母57个,声调7个。
惠州以闽南方言为主的乡镇:港口、盐州、黄埠、仍图等4个,尚有平山、大岭、梁化、稔山、吉隆、澳头、马安、增光、杨村、泰美、观音阁、龙溪等12个乡镇掺有部分操福佬方言的居民,一共人口约近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弱。
惠州市境讲白话(粤语)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龙门、博罗两县以及惠东、惠阳的个别村、镇。具体来说,就是龙门的龙城、王坪、永汉、沙迁、龙华、麻榨、铁岗、左潭、地派、蓝田、天堂山、油田等乡、镇、场;博罗县博西的石湾、九潭、园洲3个镇以及福田、长宁两个镇的部分地区;此外,惠东县港口镇的“艇户村”和惠阳区沥林镇的少数居民也讲白话。惠州市白话的语言学系谱为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广府片,以龙门县政府所在的龙城话,亦即“龙门话”(龙门县的代表方言)为代表。龙门话是一种同广州话较接近的粤方言,县话、东莞话,增城话在内的粤语粤海系(广府片),声母有20个,韵母50个,声调9个。
龙门县平陵的黄沙、祖塘、晨光和龙江的隔朗、广尾、良塘及地派、蓝田、天堂山相当一部分本地人,使用的是一种既非客家话、又与带广州话色彩的龙门话大异的本地话,使用人口2万余人。这种方言的绝大多数成分和广州话、龙门话相当接近而有同一来源,少数成分则来自客家话或受到客家话的较大影响。又,龙门县县境东南的路溪镇,当地人说的话受粤海系方言、客家话和其它语种的影响,具有较多接近于粤海系方言的成分,但基本上和平陵、龙江的本地话相近,使用人数近万人。上述两种话都属粤方言东江中、上游地区的支系,可以视为惠州白话(粤语)的一部分。龙门本地话(以黄沙话为代表)声母有20个,韵母53个,声调8个,而路溪话的声母有22个,韵母55个,声调6个。
惠州以广府方言为主的乡镇:园州、九潭、石湾、龙城镇、王坪、左潭、沙迳、蓝田瑶族自治乡、铁岗、永汉、天堂山、龙华(称龙门话)等13个,尚有地派、龙溪、永汉、平陵、龙江、南昆山、麻榨、福田等8个乡镇掺有操广府方言的居民。共人口约30多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
惠州混合型方言有军话、占米话和“本地话”(惠东)3种,前者是含有官话成分的混合型方言,后二者是粤客混合方言,占米话与“本地话”无论语音、词汇、语法均有诸多共性,因此也有人不把它们看成两种话,而通称占米话。占米话可分两大类,即客味占米和粤味占米。铁涌占米是占米话的代表,该镇的梁屋涌围话属粤味占米,而河潭、溪尾话属客味占米,更接近于惠州本地话。军话、占米话和“本地话”它们都主要分布在惠东县。
军话,又称军声,是一种含有官话成分的混合型汉语方言。使用地域主要集中在惠东县平海镇,此外,港口镇的埔顶村和东海管理区也有几百户居民讲军话,他们都是从平海分出去的。平海讲军话的有一万来人,有七成住在城内,城外讲军话的主要是洞上、大水坑和麦园3个老军话点(始自明代),其他如葵坑、畲坑、畲背、大(小)林、佛元、大(小)湾等村庄均属军话点。平海军话声母有22个,韵母60个,声调6个。
占米话是惠东的一种粤、客混合方言。惠东县讲占米话的居民约有7万人,主要分布在铁涌、吉隆、捻山、平海4镇。
“本地话”是指惠州市原住民所讲的一种方言,使用人口不到一万,也是一种粤客混合方言,从方言类型看,可以归入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惠东县多祝的三胜、明溪,以及大岭的大布及蕉田。
客家话是惠州市境内第一大方言,客家人是惠州人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客家文化是惠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惠州虽然方言品种多,而且讲闽南话、粤语、混合型方言的人数总和也不少,但客家话却是惠州使用人口最多,最强势的方言。直到上世纪末,客家话还是惠州市的社会共同交际语,也是党政机关最主要的办公语言。无论你到哪个方言区客家话都是畅通无阻的。因此客家话也就成了惠州的地域共同语。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惠州市境内的汉语方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的引进和一些旧词的退出。同时,客家话、福佬话和白话词语也在交流中相互吸纳应用。这样就使得几个方言的一般词汇都有一定的变动。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较多外来人(特别是外省人)的进入,惠州市境内使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惠城区内,变化相当大,在公共场合,方言的使用率已大大低于普通话的使用率。各县城内方言的使用率也有降低趋势。
关于粘米话是什么梗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