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葵大队是什么梗,单位没买工伤保险?
你好,谢谢你在“”分享您在生气中的困忧,“劳动者之哥”伴随你身边。先要说明一下,即: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或视为工作期间受伤的在工伤认定期限内按照工伤认定程序进行工伤认定的,如果工伤认定结果为确认工伤的,劳动者依法是可以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保留证据,依法维权。每个劳动者都应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按照您所陈述的情况,用人单位应该没有为伤者缴纳社保,否则单位就应该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向社保局申报工伤认定,那么大部分赔偿是由社保的工伤基金支付的。但工伤住院用人单位会去帮忙结帐,支付部分生活费用的,但你留意保存住院病历、出院结算单、诊断证明、以及所有的检查资料原件!
第二:工伤认定,正当维权。自己向所在地人社部门的社保服务中心或工伤科申报工伤认定,请提供如下资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及时到当地人社局的工伤受理中心填写工伤认定表格。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其中,工伤认定申请表填表说明:
1、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
2、申请人为用人单位的,在首页申请人处加盖单位公章。
3、受伤害部位一栏填写受伤害的具体部位。
4、诊断时间一栏,职业病者,按职业病确诊时间填写;受伤或死亡的,按初诊时间填写。
5、受伤害经过简述,应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所从事的工作,受伤害的原因以及伤害部位和程度。职业病患者应写明在何单位从事何种有害作业,起止时间,确诊结果。
6、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提交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书,或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职工受伤害或者诊断患职业病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其他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
第三:以法为据,谈判技巧。你上面所提到的谈判技巧,首先你得了解与衡权自己的利益,或造成的近期或远期的个人损失,合理计算清楚赔偿数额。如:交通事故赔偿上,涉及以下赔偿项目:1、医药费2、误工费(需要单位的工资表、误工证明等)3、被抚养人生活费(父母和子女的)4、交通费、住宿费(以票据为准)5、护理费(护缉肠光段叱灯癸犬含华理人员的工资表、误工证明等)6、伙食补助、营养费7、鉴定费(司法鉴定的发票)8、残疾赔偿金9、精神抚慰金10、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
总之,用人单位与个人都有自身的想法,你如果私了赔偿,用人单位会让你不进行工伤认定,如果出现后期复发就不再理会。一些存在的可能与风险你都最好评估在内。之哥建议您还是“双管齐下”,一边谈判,一边及时收集资料申请工伤鉴定,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者之哥”的肤浅看法与建议,不知您是否满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需要的话,您可以继续关注阿哥对劳动者维权探讨。
曾积极营救谭嗣同的大刀王五?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其在狱中留下的绝命诗传遍全国。世人对诗中“两昆仑”的含义众说纷纭。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推断“两昆仑”一是南海即康有为,另一则是侠客大刀王五。
众所周知,康有为是谭嗣同图谋变法的引路人,那么大刀王五是何许人,他在谭嗣同心中为何能与康有为比肩?王五为幽燕大侠,以保镖为业,其势力范围北及山海关,南及清江浦,生平以锄强扶弱为事。--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大刀王五是北京城有名的镖师。据史料记载,谭嗣同被捕后,王五曾冒死营救谭嗣同,却因刑部大牢守备甚严无从下手。后来谭嗣同被行刑那天,王五带领手下镖师埋伏在宣武门欲劫法场。谁料监斩官刚毅非常狡猾,他预料到宣武门会有埋伏,遂率队走三里河,经崇文门到达菜市口。等王五发现有变再赶到菜市口时,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已经遇害。谭嗣同是朝廷重犯,慈禧必杀之人。王五竟为救谭嗣同不惜铤而走险,足见两人确有过命交情。王五乃一介镖师武夫,缘何会与出身官宦之家、且又心怀天下的谭嗣同结成生死之交?王五营救谭嗣同失败后又何去何从,最终结局如何呢?大刀王五原名王正谊,字子斌,1844年出生在沧州一个贫寒农家。王五3岁丧父,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五为补贴家用,12岁就到烧饼铺做了学徒。沧州是闻名天下的武术之乡,乡民热衷习武,武馆镖局随处可见。也许源于环境影响,也许为改变自己的命运,王五小小年纪也立下了习武做镖师的志向。于是王五15岁时,找到沧州最有名的成兴镖局掌柜李凤岗,要求拜师学艺。虽然李凤岗认为王五是可造之材,但因李凤岗是回族,王五是汉人,遂碍于艺不传教外的规矩,李凤岗无法收王五为徒。王五拜师心切,居然自愿改入回教。李凤岗感念王五拜师的诚意,也自是将一生绝学倾囊相授。王五正式拜师时,前面已有四位师兄,所以人们按照师兄弟排名习惯称其为王五。那些年王五跟随师父李凤岗走遍张家口、包头等塞外地区的山山水水,不仅得到师父武学真传,而且也练就了一名镖师必备的综合素质。学武之人虽说十八般武艺都会接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譬如李凤岗最擅长的就是双刀与六合拳。那么大刀王五之名又是如何得来的呢?原来王五30岁赴京谋发展时,邂逅一位绰号山西懂的刀客,遂又拜师习得单刀绝技。王五勇猛彪悍臂力过人,于是找人效仿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刀,锻造了一柄刀头长二尺,刀把长二尺五寸,重达百斤的大刀。据说王五遇敌挥动这柄青龙偃月大刀,虎虎生风威震敌胆,所以才有了大刀王五的美名。1875年,王五初到京师先是在一家名叫聚茂魁的老字号做镖师。聚茂魁的老板张广聚是直隶宁津人(现属山东德州),其实宁津张广聚家族并没有多大名气,但其却与临县南皮张家关系紧密。人尽皆知南皮张家出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张之洞,一个是张之万。张之洞乃同治年间殿试探花,曾官至湖广总督,是积极推动洋务运动的晚清重臣。而张之万则是张之洞族兄,虽才能稍逊于张之洞,但也做过封疆大吏,后又回京做了兵部尚书。张广聚与张氏兄弟关系不错,不仅张之万曾给聚茂魁题写过楹联匾额,就连张之洞都经常在聚茂魁宴请宾客。可想而知聚茂魁有张氏兄弟提携捧场,其生意自是越做越兴隆。而大刀王五在这样环境熏染下,不仅开阔了眼界视野,同时对国家危亡大事也有了更多了解。大刀王五虽在聚茂魁薪资不菲,但其志向并不在此。1877年,王五在朋友帮助下,离开聚茂魁,在北京前门外开办了源顺镖局,自此开始独闯天下。十九世纪末期,中国铁路运输还未兴起,物资运输主要还是靠马车、驴车等陆路运输方式。可当时长途跋涉,路遇土匪强盗乃家常便饭,所以商家出于对货物以及人身安全考虑,大多会请镖局保镖。由此清末镖局生意特别兴隆,尤其是北京的镖局比比皆是。源顺镖局在北京镖局中只能算后起的小字辈。不过王五确非池中之物,他不仅武艺高强胆大心细,而且为人豪爽,喜欢广交朋友扶危济困,所以整个华北地区的土匪们几乎都买王五的账,只要看到王五的镖旗大都爽快放行。由此源顺镖局在短短一年内,就跻身北京八大镖局之列,而王五也在京师闯出名头,成为与董海川、黄飞鸿等人齐名的晚清十大高手之一。至于王五如何与谭嗣同相识,民间也有多种版本说法。据王五的后人回忆,当时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官居户部员外郎,经常找王五护送财物回湖南浏阳老家,遂谭、王两家来往比较密切,所以少年谭嗣同就经常到源顺镖局跟王五学武。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时常到源顺镖局找王五聊天,藉此源顺镖局就成为维新志士聚会的场所。还有一种说法是1875年,燕京著名的五路镖师之一胡致廷将少年谭嗣同推荐给王五为徒。他们暗中商定,谭嗣同跟着王五学习单刀与七星剑,但对外不准以师徒相称。两年后谭嗣同得到王五真传,成为武功超群的英才。实情是这样的吗?谭嗣同出生于1865年,也就是说谭嗣同1875年与王五相识时只有10岁,而王五当时已经31岁,所以有人认为王五与谭嗣同一见如故的说法不太可信。同时王五当时忙于四处走镖谋生活,应该也没有太多时间教谭嗣同习武。更何况1877年,谭继洵外放出京为官,谭嗣同跟随父亲赴任,先后辗转陕甘、两湖等地。按照当时通信及交通不发达的情况分析,远在外地的谭嗣同与王五应该也没有什么联系。由此可见王五与谭嗣同初相识并没有太深交情,至于谭嗣同年少即得王五武功真传也不太可能。时间到了1895年,甲午战争兵败后,忧心如焚的谭嗣同返回北京,寻找康有为商谈变法强国之策。谁料康有为已返回广东,谭嗣同扑了个空。不过谭嗣同这次赴京却遇到了大刀王五。转年谭嗣同再度赴京,又去拜访了大刀王五。此时谭嗣同31岁,大刀王五52岁。如果说谭嗣同在21年前,源于对武学的热爱结识王五,那么已身为维新志士的谭嗣同,再度拜访王五一定蕴含着某种深意。浏阳少年尝从之受剑术,以道义期许之。--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我们从梁启超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浏阳少年也就是谭嗣同曾与王五有师徒之谊,同时也非常敬重王五是个有道义之人,所以对王五有很多期待。王五虽然不通文墨,但他并非简单武夫可比。甲午战争之后,监察御史安维峻因弹劾李鸿章误国,竟被贬到张家口。当时没人敢与安维峻沾边,唯有王五挺身而出不仅亲自护送安维峻抵达流放地,而且还给安维峻留下银两补贴生活。王五义举为其博得京师大侠的美名。同时,王五受到甲午战争的震动,遂为提高国民素质,竟自掏腰包办起文武义学,招收有志青年入学,一边教授武功,一边邀请博学之士教授经史与新学。也许王五讲不出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其言行已明显与维新派不谋而合。再加上王五不仅手下有一群强悍的镖师,而且在江湖上还有一帮朋友,所以素有理想抱负的谭嗣同想组建自己的团队,王五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选。王五素来敬佩有学问的人,既然谭嗣同看得起他,他自然也就把谭嗣同当成朋友。谭嗣同见到王五称一声“五爷”,王五则按谭嗣同在家中排行尊称其为“三哥”。我们不能认为谭嗣同与王五之间是互相利用,因为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为国为民的志趣相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谭嗣同奉旨赴京任四品京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王五非常支持谭嗣同,不仅负责安排谭嗣同在京的衣食住行,而且还派精干镖师护卫谭嗣同的安全,甚至还亲自宣传维新变法的意义,以扩大维新志士的队伍。然而变法之路困难重重,光绪唯恐生命不保,于是谭嗣同将变法希望寄托到袁世凯身上,遂主动夜访手握军权的袁世凯,却未料竟被袁世凯出卖。瞬息之间局势突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禁瀛台,康有为由天津搭乘英国轮船逃至香港,梁启超则远赴日本,百日维新变法彻底失败。谭嗣同因亲访袁世凯,并与其订立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凭武力逼迫慈禧就范的计划,而成为慈禧最恨之入骨的人。当时许多人劝说谭嗣同赶紧逃离北京,就连大刀王五都力劝谭嗣同立刻转移到源顺镖局,然后混在走镖队伍中离开北京。但无论别人怎么劝说,谭嗣同都严词拒绝,并慨然言道:“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王五见谭嗣同意已决,只能眼睁睁看着谭嗣同被官兵带走。王五虽又想方设法营救谭嗣同,但皆以失败告终。戊戌时,谭嗣同之受刑也,人无敢问者,侠客伏尸大哭,涤其血敛之,道路目者皆曰:此参政剑师王五公也--赵炳麟《柏岩文存》谭嗣同逝后,无人敢为其殓尸。唯有王五冒着生命危险赶赴刑场,为谭嗣同洗净尸体上的血污,并将其尸体带回源顺镖局。王五在住所为谭嗣同密设灵堂,祭奠七日后,用盛棺将其送回浏阳老家安葬,同时还将谭嗣同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送给谭夫人李闰。1898年末,王五返回北京后,即遵照谭嗣同的遗愿联络各路武林豪杰,伺机再行变法。同时王五还策划刺杀载漪和荣禄为谭嗣同复仇,终因荣禄等人防范森严而未能得手。戊戌之变,浏阳与谋夺门迎辟,事未就,而浏阳被逮,王五怀此志不衰--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谭嗣同虽已逝去,但王五心中家国情怀依旧未泯。1900年,随着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大师兄张德成找到王五。张德成素来敬仰王五的武功与为人,于是专门从天津赶赴北京,亲自到源顺镖局邀请王五出山共谋灭洋大业。王五自是痛快应允,不仅马上赶到天津训练义和团员,而且还与八国联军展开浴血奋战。王五率集训的大刀队一马当先,一柄大刀快如闪电,很快就刀劈数名洋人。战争结束后,王五骄傲地说道:“这柄大刀今日开了洋荤,沾了鬼血,才真正算一把大刀,我王五也不枉大刀王五之名,也算对得起这把刀,对得起祖宗了。”但随着洋人不断增兵,义和团在天津节节失利,王五也由天津回到北京,毕竟王五创建的源顺镖局以及妻儿都在北京。而王五的生命就是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结束的。有关王五的结局,民间流传最多的有五种说法:一,王五为营救遭八国联军强暴的妇女,而被洋人枪杀。二,狄平子在《平等阁笔记》中记载,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包围了一石姓人家住宅,恰好王五路过,遂与洋人打了起来。王五杀了几十个八国联军士兵后,因中弹过多,而被八国联军活捉后枪杀。三,北京城破之日,王五侥幸逃脱远赴东南亚,后来不知所踪。四,八国联军血洗源顺镖局,王五虽武艺高强拼死抵抗,但终抵不过洋枪,竟在混战中惨遭杀害。五,王五的遗孀王章氏,病逝于1960年,其生前曾讲述过王五去世经过。原来王五回到北京后,本想远赴塞北重谋出路,但因许多友人投奔王五,把源顺镖局当做避难场所。这些人偕老带幼,无法跟随王五出关,于是王五只得冒险留在北京。八国联军进城后,德军要求清政府交出王五。王五怕连累在源顺镖局躲避的100多口人,遂面对清兵追捕未做任何抵抗,从容被捕。随后王五被清政府转送给德军,并被德军枪杀于北京前门外东河沿,享年56岁。王五被杀后,头颅被割下来挂在朝阳门城楼上示众。家人无法为王五收尸,幸得王五生前好友霍元甲出手,趁夜色凭借高超武功取下王五头颅,并送回王五家中安葬。有关王五结局的说法众说纷纭,各种史料记载也不一而足,但我认为还是王五遗孀所述可信度最高。王五逝后,源顺镖局停业改为大车店,王章氏带着独子王德海一直居住在源顺镖局旧址,只是王五的武艺没有传下来,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纵观王五一生,虽无多少文墨,但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所以他才会成为谭嗣同心中肝胆相照的“昆仑”至交。闫姓历史名人?
闫亨:晋代辽西郡郡长,因屡次规劝苟晞,苟晞把他诛杀。参谋指挥官(从事中郎)明预(明,姓)在家卧病,马上坐轿晋见进谏。苟晞暴跳如雷说:“我杀阎亨,跟别人什么相干?你却带病进来骂我!”明预说:“阁下对我礼遇,所以我尽心报答。而今,你对我这么愤怒,比起远近对你的愤怒,又算什么?姒履癸(桀)身为天子,还因为骄傲凶暴而灭亡,何况做一个人臣?希望你暂时息怒,思考我的话。”苟晞不理。因此,人心怨恨离散,再加上饥馑、瘟疫。正巧,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石勒,攻陷阳夏(河南省太康县),乘胜袭击蒙城(河南省商丘市)生擒苟晞跟豫章王司马端。后人对阎亨气节甚为称颂。
闫立本:(?~673) 唐朝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隋将作少监阎毗第三子。少时好读书。
闫揆要(阎揆要):(公元1904~?年待考),陕西佳县人。黄埔陆军官学校(中央陆军官学校)第一期,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骑兵团营长。
1926年,闫揆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闫揆要参加了陕北清涧起义。曾在西北军杨虎城部队任警卫团副团长、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闫揆要任第八路军总司令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闫捷三(阎捷三):(公元1905~2006年),山西晋城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闫捷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闫捷三任红四军第十师连长、江西军区教导营副营长、独立第六师参谋长、独立第六团团长、彭杨步兵学校军事教员、干部团第二营教员、陕北红军学校主任教员、庆阳红军大学教导师第二团副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闫捷三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教育处处长,抗大一分校训练部副教育长、教育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七师参谋长。
闫海文(阎海文):(公元1916~1937年),辽宁北镇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少尉,抗日英烈。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有一位忠勇的飞行员,叫闫海文。他在一次空战中因降落于敌人阵地,拒不向敌人投降,自戕殉国。中国军民对他非常敬重,连日寇也表示敬佩。
闫海文是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五中队的少尉飞行员,他是个富有爱国精神上进心极强的年轻人。他不仅从小就怀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而且特别注重个人的品格修养,严以律己。
“九一八”事变时,闫海文才十五岁。日寇的铁蹄践踏着我国东北的土地,闫海文不甘心生活于异国军队统治之下。他从东北流亡到北平。到北平后,他到东北流亡学校读书。东北沦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重的伤疤。他后来写道:“东北沦亡,国将不国。堂堂的中华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残与蹂躏,令人痛心,所以我常为之悲,为之泣。”
历史上哪个名人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笔者认为,历史上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笔者于2018年去过一趟宁夏银川,见识了西北文化的神奇魅力,见识了贺兰山的雄伟英姿,见识了西夏文字的玄妙,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西夏王朝,认识了这个王朝的开国皇帝李元昊。之所以觉得李元昊不可思议,主要是因为其文治武功可谓不输中原,但他的死却称得上实实在在的窝囊。
一、李元昊的文治武功
李元昊开创了西夏王朝,并且使这个王朝成为当时华夏土地上一个颇具实力的政权,得以与北宋、辽三分天下,其文治武功自不必说,可谓不输中原王朝的帝王。
首先是文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功绩:
一是创制西夏文字。他继位后即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还亲自筹划和主持创制文字的工作,命大臣野利仁荣等整理演绎,编纂成12卷。随后大力推广使用,在对辽、宋朝往来的文书中,都使用两种文字书写。
二是改革礼乐制度。李元昊对党项族原来的礼乐制度深受唐、宋的影响,不以为然。他锐意改革,提倡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讲求实效的精神来指导礼乐改革,在“吉凶、嘉宾、宗祀、燕享”诸场合中,“裁礼之九拜为三拜,革乐之五音为一音”,对礼乐制度进行大力简化,并强力在西夏国推行了。
三是改革政治军事制度。他仿照宋朝,建立起一整套与宋朝大同小异的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 重视军队建设,建立正规的军事制度,改革兵种,以步兵、骑兵为主,辅以炮兵、“擒生军”,侍卫亲军等的多兵种,设监军司,监督军队等。
其次是在武功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性刚毅,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气度。李元昊生于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五月初五日(公历6月7日),当时西夏王朝面临强宋和强辽,可谓地位低下,因此其父李德明只能采用“联辽睦宋”的外交政策,求得生存与和平。但小小的李元昊对父亲的外交政策不以为然,他认为西夏应该有自己的地位,应该通过战争方式提高和巩固西夏的地位。
二是军事才能卓著,战功赫赫。早在他当太子之前,他便率军以突袭的方法一举攻破了甘州,接着又趁势袭击西凉,占领了西凉的一大片土地,两次军事上的胜利,使李元昊在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望,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并因此被指定为继承人。在李元昊在位期间,北宋与西夏之间一共进行了三次规模比较大的战役,李元昊依靠自己出色的战斗能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在这几场战斗中都战胜了敌人,重创了北宋军队的士气,他甚至扬言"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另外,李元昊还与辽国进行战争,当时西夏和辽国之间规模最大的战争出现在辽重熙十三年,当时辽兴宗率领十万骑兵发起进攻,夏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略,在得胜寺南壁大败辽军。
由于李元昊在文治武功方面的优异表现,西夏国异军突起,从以前辽宋的附庸,一举成为与辽宋平起平坐,甚至令两国不敢小觑的强国,也正因此,李元昊在西夏国的权威和声望空前,基本达到了唯我独尊的程度。
二、李元昊窝囊之死
这么一位文治武功兼具的开国皇帝理应会有一个体面的死法,要不就是为国捐躯,战死沙场,要不就是生死轮回,重击而去,但结局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那他究竟怎么死的呢?为什么说他的死窝囊呢?
可能再厉害的人都会有致命弱点,李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且元昊好色,妻妾成群,犹喜强夺他人之妻。据传,李元昊妻室(后妃)凡七娶,一说五娶,实际有八人之多。当时的太子宁令哥选太子妃,最终选定了没移氏,本来是大喜事,但李元昊见到没移氏后,觉得太漂亮,一见倾心,便舍不得给太子了,想据为己有,更过分的是,他还将没移氏立为了新皇后,将太子生母野利氏皇后和太子宁令哥都废掉。宁令哥一气之下动了杀心,在大臣的撺掇下要杀掉父亲李元昊,宋庆历八年(1048年)的一天,李元昊正在宫中喝酒,宁令哥禀报有要事汇报,入宫后便动手杀李元昊,李元昊躲避之中被宁令哥割掉了鼻子,随后因失血过多,不治而亡,享年46岁。从此,一代西夏王就此陨落。
李元昊文治武功卓著,建立西夏王朝,开疆拓土,使西夏一举成为天下强国,然而最终却因色被儿子所杀,不禁令人唏嘘,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为何李秀成却说是十误之首?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 。天京事变后,翼王石达开遭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被迫率军出走,正是因为李秀成、陈玉成等年轻将领挑起了振兴天国的重担,才使风雨飘摇的局势得以好转,也算延迟了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塌天之祸。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湘军吉字营用挖地道设地雷的办法轰开了天京(南京)之太平门,天京陷落。
城破后,为发泄仇恨,曾国荃纵兵大掠,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和最野蛮的劫掠。洪秀全苦心经营十几年、极尽富丽奢华的天朝宫殿被抢掠一空后,再被付之一炬。
天京城破时,忠王李秀成率千余忠勇将士,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乘乱从太平门缺口冲出城去。出城不久,李秀成和幼天王被乱兵冲散。幼天王走句容、溧水,最后到广德投奔了干王洪仁玕,并与驻扎江西的侍王李世贤会合;李秀成则往东南方向逃去。
走到方山时,李秀成被人认出,遂被村民抓获,送进湘军萧孚泗的营中。囚禁9天后,被曾国藩下令处死。
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被赣抚沈葆祯的部将席保田捕获,当年11月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年仅16岁。干王洪仁玕也在广德被清军抓获,不久被杀。
李秀成被抓后,曾被曾国藩兄弟威逼利诱,写下了一篇洋洋洒洒四万字的供状。供状详细的叙述了他参加金田起义后的全过程,追忆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得失,也总结了天国失败的经验教训。他在这篇四万字供状的结尾还表示,愿意站出来号召太平军余部缴械投降,再为清廷以及老中堂(曾国藩)效力。
对于李秀成是否真的愿意向清廷投诚,史学界一向有争议,在此不做讨论。李秀成在这份著名的“自述状”中,谈到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十大原因,是为“天朝十败(误)”。
所谓“天朝十败(误)”,指的是:林凤祥、李开芳北伐惨败;曾立昌北援失败;秦日纲北援半道失利折返;林绍璋率军西征,在湘潭十战十败,几乎全军覆没;天京事变,自相残杀;翼王遭排挤,率数十万精锐赌气出走;天王不信外臣;滥封诸侯王;天王深居后宫,不问政事;立政无章。李秀成将林、李北伐失败放在“天朝十误”之首,按理说北伐虽败,但人员损失并不算十分惨重,这是为什么?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天京)后,清廷异常恐慌,急命向荣、琦善为钦差大臣,在天京外围建立“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以牵制、围困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定都天京后,为了pj清军的围困,同时开创更大的局面,制定了北取北京、西征皖、赣的军事计划。
史载,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军队兵分两路 ,开始了悲壮的北伐与西征。
北伐军约两万人,由英勇善战的悍将林凤祥、李开芳等人率领,从扬州出发,取路北进。临行前,洪、杨对北伐军制定的作战方针是:出兵后直扑北京,不要贪恋攻占的一城一池,以免耽搁时间。
从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兵力可以看出,杨秀清等人虽然意识到了北伐的重要性,但重视程度不够,以区区两万人进行千里奔袭,中途要经过好几省,面对人多势众、残酷围剿的清军,究竟有几成胜算?这是一次注定有去无回的军事冒险行动。
1855年3月7日,经一路浴血苦战,好不容易挣扎着打到大运河边的山东高塘、连镇,旋即被剽悍善战的蒙古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包围,经数十日激战,据守连镇的林凤祥受伤被俘,随即被押到北京凌迟处死,其部下除少数人投降外,大多数投河自尽;据守冯官屯的李开芳部虽只有数百疲乏不堪的将士,但却精诚团结,他们凭借坚固的寨墙,死战不退,多次击退僧格林沁部的凶猛进攻,并重创清军。
僧格林沁恼羞成怒,竟然掘开大清河堤,想用用关羽“水淹七军”的办法来灌淹冯官屯。
这是一招灭绝人性的阴狠战术,挖开大清河堤后,冯官屯一片汪洋,房倒屋塌,粮食、火药、柴草都被浸湿,连生火做饭之地都没有,守军更无一片立锥之地。
坚持到5月中旬,李开芳命将士们打造木筏,想强行突出重围,但都无法成功。
兵陷绝境,李开芳无计可施,只得放下武器,走出冯官屯,向僧格林沁投降。
僧格林沁惊魂未定,他迅速将李开芳等人槛送京师献俘。6月11日,李开芳、黄懿端等8位北伐军将领在北京被清廷凌迟处死。
北伐军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天国定都天京不久,力量还不强,却多方出击,无法集中全力攻击清军,且力量尚弱时分兵乃兵家大忌。洪秀全、杨秀清制定的北伐战略没有错,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只派两万将士出征,力量薄弱,打到山东境内时已成强弩之末,最终彻底断送了北伐军。太平军北伐,不像伐兵,倒更像是一次试探性的伐谋,虽然只损失了不到两万人马(还有曾立昌、许宗扬的北援行动失利,援军几乎全部覆没),但都是身经百战的两广精锐,对太平天国造成的致命影响最后慢慢显现出来,致使其最终只能局促在江、浙、赣、皖等地与清军周旋,再也无力北进以全取天下,也为后来的彻底覆亡埋下了伏笔...... 李秀成在供状中将林、李北伐惨败列为“天朝十误”之首,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天京内讧”,想来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发文不易 严禁搬运】
【插图源自网络】
昆仑山的特点是什么?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 奇峰婷婷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玉珠峰、玉墟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昆仑山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使昆嵛山更具风韵,成为半岛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称之为“海上之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 地质地貌 (1)地质 昆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间均以深大断裂相隔。昆仑山地区以前震旦系为基底;古生代时为强烈下沉的海域并伴有火山活动,古生代末期经华力西运动褶皱上升,构成昆仑中轴和山脉的中脊;中生代产生拗陷,经燕山运动构成主脊两侧4000米以上的山体。昆仑山脉与构成分隔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纬向山脉。 昆仑山脉的新构造运动极其强烈,晚第三纪以来上升大约4000~5000米;叶尔羌拗陷中的砾石层厚度2500余米,河谷高阶地上则分布有第四纪火山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克里雅河与安迪尔河的上游均保存有中更新世玄武岩流与火山口,1951年在于田县境昆仑山中的卡尔达西火山群的一号火山曾爆发,并伴有现代火山泥石流。东部昆仑山第四纪以来上升了2800余米,其相关沉积物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达2800米。昆仑山的新构造运动具间歇性,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级阶地;各河出山口形成4~5级叠置的洪积扇。 (2)地貌 昆仑山北坡濒临最干旱的亚洲大陆中心,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西部60毫米,东部20毫米,若羌仅为15~20毫米。年降水量随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温带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垫状驼绒藜与西藏亚菊组成。源于昆仑山脉北坡诸河流,源远流长,汇流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 昆仑山脉西高东低,按地势分西、中、东3段: ①西段。从喀拉喀什河上游的赛图拉与叶尔羌河上游的麻扎通过的新藏公路,构成昆仑山脉西、中段的分水界。西段主要山口有乌孜别里山口、明铁盖山口、红其拉甫达坂及康西瓦等,为通往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交通要道。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 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受重重山体阻挡,使喀拉喀什河谷中的年降水量仅为25~30毫米,雪线附近的降水量则达300毫米左右;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主峰形成现代高山冰川作用中心,年均温0℃等温线大致沿4000米等高线通过,最高山带的年均温为-15~-7.5℃。 公格尔山海拔7719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前者的冰川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有20余条冰舌向下散射:北坡冰舌最长为23公里,东坡和西坡20公里;冰舌下达的海拔高度为3900~4900米。后者的冰川面积275平方公里,有16条冰舌下溢,东坡最长21公里,冰舌下达高度5300米。西坡冰舌的长度20公里,下达高度4000~4500米。雪线高度北坡5500米,南坡5800米,慕士塔格一带雪线为4800~5000米。 塔什库尔干谷地的海拔3100~3900米,年均温3℃,年降水量70余毫米;谷地以东山地的现代雪线,北坡为5000~5200米。 发源于西段的主要河流有叶尔羌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在盆地北部汇流成。 西段山地的北坡为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景观。低于2700米的前山及中山带下部为红沙与合头草荒漠,砾-石质的山地棕漠土, 上部为昆仑蒿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钙-淡栗钙土2700~3000米的下部沙土地带合头草荒漠,上部为紫花针茅、银穗羊茅占优势的山地草原,阴坡出现小片雪岭云杉林,与山地草原构成山地森林草原。在3000米的塔什库尔干宽谷中为高位沼泽化草甸。3100~3900米干旱冰碛丘陵与冰水冲积扇分布着雌雄麻黄为主的灌木荒漠。谷地两侧4000米以上为以粉花蒿和垫状驼绒藜占优势的高寒荒漠。4500~5500米的高山为刺矶松、高寒棘豆高寒半灌木荒漠。海拔5500~6500米的高山下部为高寒稀疏植被,上部为寒冻风化带。6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②中段。位于新藏公路与车尔臣河九个大坂山即东经77°~86°,主脉向南略呈弧形;克里雅山口和喀拉米兰山口是该段联系新疆―西藏通道。 中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 8座,如乌孜塔格(6250米)、慕士山(7282米)、琼木孜塔格(6920米),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线5100~5800米。主要河流有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克里雅河、尼雅河及安迪尔河,除和田河上源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水量较大,有利灌溉外,其他河流出山后很快没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山地下部为合头草、红沙半灌木荒漠,棕漠土;上部为沙生针茅、短花针茅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钙土;向上过渡为针茅、昆生葱、昆仑蒿为主的高寒荒源草原;在海拔4500米山地内部坡麓及岩屑坡上,垫状驼绒藜、糙点地梅组成稀疏的高寒荒漠;在海拔4500~5500米的下部为稀疏植被,上部为寒冻风化带,更高山峰则为冰雪带。 ③东段。向东略呈扇形展开,分为3支:北支祁漫塔格山,其南隔以阿牙克库木盆地,东延为唐松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中支阿尔格山,东延为博卡雷克塔格、唐格乌拉山与布青山,地形上与阿尼玛卿山相接;南支为构成青南高原上的主体山脉,东延与相接。昆仑山垭口是青藏公路必经之道。 东昆仑山海拔 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 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积雪分布在5800米以上的山峰。昆仑山垭口一带的雪线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400米。雪线附近的年均温-9~-8℃,山间谷地西大滩(4200米)一带的年均温低于-3℃,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山地顶部年降水量略有增加,青藏高原北坡现代多年冻土的下界在4200米左右。 主要河流有流入塔里木盆地中的车尔臣河;流入柴达木盆地的有那仁郭勒河、乌图美仁河、及柴达木河,前者由冰雪融水补给,属于塔里木内流水系;后四者由降水与湖水补给,属于柴达木内流水系。 山地北坡为荒漠化草原,在海拔3600米以下为干燥剥蚀的基岩山地,几无植物生长,沟坡及岩屑上堆散生有垫状驼绒藜,红沙、合头草荒漠;3600~3800米过渡为紫花针茅亚高山草原;3800~4500米的山地下部是以小嵩草为主的草原化高山草甸,上部为垫状植被;4500~5000米以上过渡为稀疏的高寒植丛和寒冻风化带;5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气候物产 (1)气候 昆仑山北坡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降水量小;随着海拔的增高,暖温带荒漠过渡为高山荒漠,降水量随之增加。雪线在海拔5600米至5900米,雪线以上为终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积达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的大冰川区之一,冰川融水是中国几条主要大河的源头,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和塔里木河。 (2)物产 昆仑山区有100多种高等植物,但一般都是低矮的灌木类。野生动物都是高原特有的如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新疆和田的昆仑山麓出产最高质量的美玉,从古代起就是中原地区玉石的主要来源,因此《千字文》提到“玉出昆岗”。 人文历史 《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昆仑山在历史上曾是一座名山。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记述都带有神奇的色彩。如说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又说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到处长着结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树。有的书籍还说它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摇篮,因此昆仑山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向被视为了不起的大山,起初人们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后来通过与西域交往,在新疆于田一带发现了玉石。皇帝根据古代的图书,错误地认为黄河发源于美玉产地昆仑山北麓,于是便把河源所出的山叫做昆仑山。 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奇峰婷婷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玉珠峰、玉墟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昆仑山中发现了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的岩溶地貌。这片岩溶东起莫诺马哈雪峰,西止阿奇格库勒湖,长350公里,宽20~30公里,岩溶地带山势峥嵘,形态多奇,有的石峰像祭天神坛,有的似群象、苍龙、卧虎,还有的溶沟形如甬道、走廊、长亭。其景色大可与云南石林、广西岩溶媲美。 神话中的昆仑山 槐江山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是昆仑山,是黄帝在下界的都邑。昆仑山由神陆吾主管,他还管理着天上九域。陆吾人面虎身,虎爪,九条尾巴。山中的土蝼,喜欢吃人。土蝼生有四只角,安静时像只大山羊。山中还生长着一种叫做钦原的大鸟,形状像马蜂,大小类似鸳鸯,钦原如果螫了其他鸟兽,这些鸟兽就会死掉,如果螫了树木,这些树木也会枯死,人遇上它凶多吉少。还有一种鹑鸟,它管理黄帝的各种器具和服饰。山上有一种名叫沙棠的树,形状同棠树相似,黄色花朵,红色果实,果实的味道像李子,但没有核。沙棠可以用来防御水灾,如果人们吃了它的果实就不会淹死。山中的薲草形状像葵,味道像葱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劳。河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去,然后再向东流入无达。赤水也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发源于昆仑山,向西南流入于丑涂之水。黑水也从昆仑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这里生长着很多奇异鸟兽。〔神陆吾,据郭璞注释,就是肩吾,庄周曾说:"肩吾得之,以处大山。"形体象虎一样的陆吾神,说就是《海内西经》中的开明兽。鹑鸟,是凤凰之属的鸟类,《海内西经》中说,昆仑开明西北皆有凤凰,就是指的这种鹑鸟,《禽经》中说:“赤凤谓之鹑。”〕 旅游资源 1.昆仑泉 位于昆仑河北岸著名的小镇纳赤台正中,海拔3700米,,是一泓优良的天然矿泉,被视为昆仑奇观。纳赤喷泉,一大一小,相距50米,大泉在青藏公路路边,泉眼周围用块石砌成外圆内八角形、高一米的泉台,泉口直径1.6米,泉眼水深1米,旁边有一出口。昆仑泉泉水很旺,日夜不停地向外喷涌,不时翻起层层小浪花,并发出响声,全年水温恒定为20℃。泉池四周由花岗石板砌成的多边形图案,中央一股清泉从池地蓦然喷涌而出,形成一个晶莹透明的蘑菇状,将无数片碧玉般的花瓣抛向四周,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又似无声四溅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然后奔向滔滔的昆仑河。 至今在纳赤喷泉还流传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在此歇息的传说。相传,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随身抬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当公主一行来到昆仑山下的纳赤台时,由于山高路遥,人马累得精疲力竭。于是,公主命令大队人马就地歇息。当夜做饭时,才发现附近没有水,大家只好啃完干粮,和衣而睡。第二天早上,人们醒来时,发现昨晚放释迦佛像的山头被压成了一块平台,离平台不远的地方,一眼晶莹的泉水喷涌而出,淙淙流淌。人们一下子明白,这是释迦佛把山中的泉水压了出来。虔诚信佛的公主为了表达对佛祖的敬意,把自己身上的一串珍珠抛在泉眼里,泉水变得更加清凉甘甜。由此,人们把纳赤台称为“佛台”,把昆仑泉称之为“珍珠泉”。还有一个传说是创造神凡摩赴昆仑山瑶池之畔的西王母寿宴后归途中,饮兴未艾,信手把樽畅饮西王母馈赠的瑶池琼浆,金樽掷地,琼浆四溢。其乘坐的莲花神龛化为赤台群山,溢出琼浆化为昆仑泉。 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泉水是昆仑山冰雪融化后渗入地下流动喷涌出来的,不仅澄澈清冽,晶莹透明,甘甜醇美,洁净卫生,加上这里海拔高,没有污染,被誉为“冰山甘露”。该泉水属低矿化度重碳酸氯化物、钙镁型矿泉水。它喷出地层前,在地下蕴藏潜流达20余年,从周围环境中溶解锶,钙、钾、碳酸氢根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化学元素。其中锶含量达0.7毫克/升,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为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现建有昆仑泉亭,亭内立有昆仑泉碑,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昆仑山道教圣境寻祖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2.昆仑山口 昆仑山口地处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海拔4772米,相对高度80-100米,亦称“昆仑山垭口”,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昆仑山口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象壮观。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到处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几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冰层揭开,地下水常常喷涌而出,形成喷泉。而冰锥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这种冰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爆烈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并发出巨大的响声。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 虽终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节,草丛中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昆仑山山口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昆仑六月雪观光的重要景点。许多过往行人来到这里后,都要在此驻足观赏一番。1956年4月,陈毅副总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过昆仑山时,激情满怀,诗兴大发,当即写了一首《昆仑山颂》。诗中写道:峰外多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目极雪线连天际,望中牛马漫逡巡。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是客。粒粒砂石是何物,辨别留待勘探群。我车日行三百里,七天驰骋不曾停。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 昆仑山口标记碑分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盘五部分,材质为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9.6平方米基础,象征她屹立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坚实土地上。昆仑山口碑南侧立有昆仑山口纪念碑及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纪念这位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捐躯的藏族优秀儿子。 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虚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居住的地方。传说,当年玉皇大帝见昆仑山雄伟高大,气势轩昂,景象万千,且离天庭很近,便在昆仑山顶修建了一座轩辕行宫。玉帝的妹妹玉虚得知后,很不服气,说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 ,不仅占了天上,还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据为已有。玉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让给了玉虚。玉虚便在这座山峰上为自己修筑一座冰清玉洁、俏丽奇美的行宫,而且经常带着众姐妹到此游玩,所以,这座山峰就叫玉虚峰。 3.昆仑桥 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位于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市约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险关。昆仑桥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4米多,是一钢筋水泥大桥。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f岩绝壁和万丈深涧。发源于昆仑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汇合而成的格尔木河,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峡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将河谷的千板岩长期冲刷穿凿成了一条深40多米、宽数米的石峡险谷,其中最窄处只有4米左右。昆仑桥两岸,绝壁相对,怪岩嶙峋,谷顶平坦,谷底幽深,形势极为险峻。人们站在桥上俯身鸟瞰,但见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险峻的幽谷中急湍喧泻,喷涌咆哮,不断地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发出阵阵犹如雷鸣般的轰鸣,真是令人望之目眩,闻之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