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狗贼是什么梗,中国历史上最年轻战斗力最强的武将是谁?
我来回答这一问题。
我们常说英雄出少年,历史上的最年轻战斗力最强的武将表现又不尽相同。下面我就说出几位!
先说答案排名不分先后:韩信、霍玉病、周瑜、辛弃疾、石达开。
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西汉军事家,战略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
时人评价“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他统帅千军万马,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韩信的能力不是吹的,二十岁拜将,把战争玩成了花拳绣腿,而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更有许多。诸如胯下之辱、一饭千金、背水一战、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四面楚歌、独当一面、能屈能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等。
这么说吧,韩信是中国历史上的独具特色的传奇人物。只可惜功高盖主,加之政治弱智,被刘邦猜忌,被萧何与吕后合谋所害,时年35岁。
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他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也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亦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可以说家族背景雄厚,但是这与能不能打胜仗关系不大。霍去病用兵如神,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与歼灭战。年仅17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可以说胆识过人,也只有大唐苏定方与之媲美。
他19岁时为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占领了河西走廊,开辟了丝绸之路。可惜天忌英才,年仅24岁病逝。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官宦世家,壮有姿貌、精通音律,人称周郎。
史载: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他有“王佐之才”。他21岁随从孙策克横江、当利,又挥师渡江,进攻秣陵,转而攻占湖孰、江乘,进了曲阿,逼走刘繇。24岁即是中郎将,25岁任中护军与张昭共掌众事,33岁任东吴大都督。
而名将云集的赤壁之战,更是周瑜得意之作。可惜之后他与曹仁作战过程中,被飞箭射中右肋,伤势严重,年仅36岁病卒。
孙权曾说,没有公谨,他是当不上皇帝的。而周瑜的后代在近当代更是名人辈出。像大文豪鲁迅、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及香港明星周润发等都是周瑜的后人。
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有“词中之龙”的美誉。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由于祖父影响,他从小就有收复河山的梦想。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1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不料,第二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他听说消息后,率领五十多人直袭几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带回建康。这在当时轰动一时,连宋高宗都对他另眼看待,任命他为江阴通判,时年25岁。
但是,辛弃疾空有才干,却不适合官场,官做的最高不过四品,大多时间闲在家里,反倒成全了他的词人之名。68岁仙逝,据说他临终前还大呼“杀贼!杀贼!”
辛弃疾本意并不想当一个词人,而是一个驰骋疆场的将军,可惜历史没有选择。
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人,祖籍地广东省和平县,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中国近代军事家,被尊为“义王”。
石达开追随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即被封为翼王,时年20岁。由于“天京事变”遭猜忌被迫出走,加之心灰意冷,率领部队且战且退且走,转战于南方各省,最后全军覆没,他自愿到敌营被俘,就义于成都,时年32岁。
他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生平事迹为后世传颁,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可能是天忌英才吧,这些少年英雄,除了辛弃疾仙逝外,其他人岁数都不大!着实令人可叹可惜!
万古神帝飞天鱼张若尘第几章知道自己的俩孩子?
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昆仑,孔乐
因为那少年和小丫头都与张若尘颇为相像,说没有关系,估计没有人会信。
张若尘向那蟒袍少年盯了一眼,发现此子与池瑶长得极像,但是,眉宇间又有几分张若尘的影子。
张若尘的心情很是复杂,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于是径直向那个小丫头走了过去。
这个小丫头的体内有五行混沌气在流动,很像是拥有五行混沌体,容貌与张若尘长得极其想象,肌肤晶莹剔透,黑色长发随风摇曳,一双美丽的星眸闪扑闪扑,神情疑惑盯着张若尘。
蟒袍少年大喝一声:“妹妹,张若尘多半是使用出了变化之术,想要迷惑我们,赶紧退远一些。”
那个小丫头提着圣剑,急速向后倒退。
可是,张若尘是何等人物,只是简简单单迈出两三步,就走到她的身前。
“你……你要干什么?”
小丫头有些惊骇,连忙挥动圣剑,动用出剑四大圆满的剑意,划出一道剑弧,斩向张若尘的脖颈。
张若尘的两指并合,夹住圣剑的剑锋,直接将她的那柄圣剑夺走,随后探出一只大手,抓住了她的手腕,探查了起来。
“张若尘你这个狗贼,放开我妹妹。”
蟒袍少年的眼中露出冷沉之色,体内圣气完全调动起来,双手抓住剑柄,全力以赴一剑向张若尘劈斩过去。
“嗷!”
一条半透明的龙影,从圣剑中涌出。
张若尘伸出另一只手,隔空一抓,击碎龙影,将蟒袍少年擒拿,捉到了手中。
“五行混沌体。”
“真神之体。”
张若尘探查出了他们的体质,手指不禁微微颤抖。
想要继续探查他们的血脉,却以失败告终。
他们二人的血脉,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掩盖,所有气息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以张若尘现在的修为,根本无法探查。
不过,蟒袍少年能够拥有真神之体,也就很有可能是神子。
因为神在十月怀胎的时候,自身的血液和修炼感悟,与胎儿融为一体,相当于是在不断淬炼胎儿的体质,提升胎儿的天资。
很多神子神女,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不弱的修为,与最强大的体质。
“张若尘,放开我,有本事压制修为,与我同境界一战。”蟒袍少年的眉宇间,有一股不服输的狠劲,一双傲然的眼睛,散发出慑人的神光。
张若尘略微思索了一番,随即将他们放开,道:“好啊!想要我压制境界与你们一战,除非你们先回答我一些问题。”
“我们凭什么要回答你问题?”那个小丫头道。
张若尘的身上,释放出一股冰冷异常的寒气,与杀气,向他们二人涌了过去。
他们二人的眼前,除了张若尘,所有景象都消失。只见,此刻的张若尘犹如是化为一尊盖世魔神,浑身散发出浓密的血气,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压力。
蟒袍少年的意志坚定,没有被杀气吓住,冷哼一声:“好,只要你敢与我同境界一战,并且分出生死,回答你几个问题又如何?”
张若尘问道:“你和你妹妹叫什么名字?”
“池昆仑。”蟒袍少年道。
白衣小丫头道:“池孔乐。”
“孔乐……”
张若尘念出这两个字,十指立即捏紧,心脏有些绞痛。
对于别人来说,“孔乐”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是,对张若尘而言,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确切的说,对张若尘和池瑶都要非同一般的意义。
八百年前,张若尘被池瑶杀死的前一夜,他们二人就在是圣明城外的孔乐山,拥在一起,观赏整个皇城的夜景。
那时,雪花飘零,万家灯火。
八百年后,池瑶变化成黄烟尘的模样,在圣明城第一次与张若尘相遇,他们二人也是前往孔乐山,在那里相互依偎,观赏灯火通明的古城。
因此,听到“孔乐”这个名字,张若尘已经明白了很多东西。
“为什么?为什么?既然你是那么无情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给她取名叫孔乐?”张若尘苦笑。
马夫人为什么能扳倒位高权重的乔峰?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在这个世间上,你要永远记住一句话,无论得罪谁也别得罪女人。开周朝八百年天下的姜子牙用兵都有三忌:头陀、道人、妇女。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里有诗云:“黑蟒口中舌,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
意思说:天下最毒之人莫过于妇人,女人发起狠来比毒蛇、黄蜂还要厉害。
比如今天要谈到的马夫人,这是“天龙”里的一个人物,丐帮副帮主马大元的老婆,姓康单名一个敏字,大理镇南王段正淳的五大情人之一。康敏长的眉目清秀相貌颇美,然天性嫉妒心肠歹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外表上看似冰清玉洁,实则是艳媚入骨风流放荡。做人的格言是: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他人也别想得到。
乔峰缓缓转头,瞧着这个全身缟素、背影苗条,娇怯怯、俏生生、小巧玲珑的女子,
——《天龙八部》·修订版·十六章
就是这样一个面若桃花却心若蛇蝎的婆娘,将八年来率领丐帮上下抗击外敌、惩奸除恶的乔峰拉下了帮主之位。使江湖上的堂堂的第一大帮落入小人之手,甚至与丁春秋的星宿派同流合污,损害了丐帮数百年的清誉。
乔峰是丐帮第九代帮主,当年凭借自身实力通过上任帮主汪剑通的重重考验,名正言顺的坐上了帮主交椅。为人慷慨豪爽处事宽厚,自幼跟随少林玄苦大师修习武艺,是个天生的练武胚子。即使普通的招式一经其手,也能发挥出超乎寻常的功力,能将三八大盖耍成九二式机枪。
在乔峰的带领下,丐帮逐渐成了与少林寺齐名可以领袖群雄的江湖大门派,自己为此也获得了“北乔峰、南慕容”的威名。乔峰自出道以来从未遇过敌手,不仅武功高强且智慧双全胆略过人,丐帮上下拥护都对其深感佩服。
那么,乔峰武功高强又不乏智慧胆识,帮众上下又爱戴拥护,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马夫人康敏,充其量不过有几分姿色,是如何将乔峰扳倒的呢?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千万别小瞧这几分姿色,康敏就是倚仗自己的这几分姿色,扳倒了能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乔峰。《拍案惊奇》里说:丈夫只手把吴钩,能断万人头。如何铁石,打作心肺,却为花柔。尝观项籍并刘季,一怒世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端午节,马夫人在家中打扫收拾,在一个旧箱柜中看到一通郑重的书信,于是好奇心起乘着丈夫不在家,便轻轻揭开看了信中的内容,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信是前任帮主汪剑通所留,信中交代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并嘱咐嘱咐丐帮各长老,如乔峰叛汉亲辽,一经发现格杀勿论。
乔峰接了过来,只见那张信笺上写道“字谕丐帮马副帮主、传功长老、执法长老暨诸长老:帮主乔峰若有亲辽叛汉、助契丹而压大宋之举者,全帮即行合力击杀,不得有误。下毒行刺,均无不可,下手者有功无罪。汪剑通亲笔
——《天龙八部》·修订版·十六章
汪剑通留下的这封亲笔信,将一个不教契丹度燕关的乔峰,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马夫人发现信件后曾试探过丈夫,但马大元一直遵守汪剑通的嘱托,并未发现乔峰有过丝毫叛汉亲辽的举动。虽同乔峰平日里交往不多,却情深义重分得清是非对错,所以,怒斥康敏不让其出门,严厉的对夫人说道:别说没证据了,就是有也应当毁了。
康敏深知丈夫马大元胆小懦弱,于是,八月十四之日趁帮中长老白世镜来家中做客之际,用一招“锁腰功”便将其收入花裙之下。二人事情败露后,用“七香迷魂散”放到了马大元,白世镜以“锁喉擒拿手”将其杀死,并嫁祸姑苏慕容复。奈何白世镜也不肯出面揭露乔峰身世,康敏又以姿色推到了“十全秀才”全冠清,偷了汪剑通当年留给乔峰的折扇。为了万无一失又将帮中德高望重,连乔峰都礼让三分的徐长老也拉进浑水,且邀来了江湖上的谭公谭婆、赵钱孙、智光大师等几位前辈出面作证。杏子林中,面对种种诬陷与自己契丹身世的乔峰,交出打狗棒主动卸去了帮主职位,随后独自扬长而去。其实真正让乔峰退位的不是那些破绽百出的诬陷,而是汪剑通的亲笔信中关于自己是契丹人的真实身世。
汪剑通留下的亲笔信,是马夫人无意之中发现的,当看到信中的内容后,觉的正是自己出恶气的机会,便萌生了报复乔峰的念头。要让其做不成帮主身败名裂,在江湖上没法立足甚至连性命也难保。乔峰热血汉子重义轻色,千秋万载心里只有一个阿朱,执掌丐帮期间宁愿与底下的帮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也不喜欢亲近女色,对马大元的夫人康敏也颇为敬重,那么康敏为什么如此处心积虑,要将乔峰置于死地呢?所谓的恶气、报复又从何而来呢?这就说到两年前洛阳城开百花会,乔峰与丐帮众兄弟前去赴会,猜拳喝酒好不畅快。那一日康敏盛装出席惊艳四众,迷倒了众多为之神魂颠倒的英雄好汉。会上一千多个男人眼光刷刷的朝康敏身上细细打量,即使德高望重的也趁人不注意,要偷偷的瞧上几眼,唯独自始至终没有看过一眼。
洛阳百花会中,男子汉以乔峰居首,女子自然是以康敏为第一,灿烂炫耀的镁光灯缺了乔峰一盏,恰恰又是康敏心里最重要的一盏。这让从小经历艰辛,心理几乎扭曲的康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她要找存在感,找那份唯我独尊的存在感。
所以,康敏所谓的恶气与报复,都源于乔峰在人群中没有看她一眼。眼睛本是自己的,看与不看每个人应该有选择的权利,康敏却因乔峰没看自己怀恨报复,这就不是“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道了,而是一种病,一种绝症。十七岁的时候,因为穿不上花衣裳便将别人的剪成碎片,做不成大理的王妃就要把段正淳一口一口的咬死。康敏不仅记恨乔峰,对辜负自己的段正淳也恨之入骨。原本计划着嫁给副帮主马大元,然后扳倒乔峰自己做帮主夫人,进而让丐帮与大理结怨,她真正的目标其实是段正淳。
马夫人道:“是她先来骗我的,又不是我去骗她。我只不过是将计就计。倘若她不来找我,等白世镜当上了丐帮帮主,我自有法子叫丐帮和大理段氏结上了怨家,这段正淳嘛,嘿嘿,迟早逃不出我手掌。
——《天龙八部》·修订版·二十四章
嫁给马大元不过是权宜之计,在她心里丈夫是“死狗扶不上墙”。像康敏这样阴险的人,会仅仅屈服于一个副帮主夫人吗?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直到无意中发现了汪剑通的那份信,让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做帮主夫人的希望也看到了对付段正淳的希望。
你乔峰自高自大对我的容貌熟视无睹,那就让你彻底不看。百花会上,从众人的眼光里谁是个什么货色康敏早已一清二楚,所以对前来做客的白世镜一招击中,因为她知道白世镜压根就不是看马大元,而是来看自己。之后又以姿色推到了徐长老与全冠清,一个在丐帮内部煽风点火,一个在江湖上纠集群雄,这样内外夹攻乔峰纵有孙悟空的本事,也逃不出康敏的五行山了。逼乔峰退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控制整个丐帮,使自己在帮中有绝对的话语权,进而与大理镇南王抗衡,最后一口一口将其咬死,让丐帮为了她的私恨全部沦为陪葬品。《笑傲江湖》里风清扬曾说过,最厉害的武功不是招式而是阴谋诡计。这就是马夫人,自己的丈夫要杀,自己的情人要杀,没瞧过自己容貌的男人也要杀。乔峰估计做梦也不会想到,千方百计的残害自己的人,竟然是因为当初没看人家一眼。
可这是乔峰的错吗?当然不是。是康敏的自以为是与唯我独尊的存在感,以及近乎变态疯狂的心理。将上天恩赐她的容貌当做了杀人的利器,为了一己之私欲视他人为玩物,一张美丽的人皮背后,是一个从十八层地狱爬出来的恶鬼。
当然,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康敏之所以能扳倒帮主乔峰,除了自己的姿色与心机,还有就是帮中一些高层管理出了问题。比如平日里敬重的徐长老,竟然与白世镜一样是一个好色之徒。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倘若他们洁身自好坐怀不乱,任康敏一个女流之辈又能卷起多大的浪呢?
还有就是乔峰自身的问题,对待帮中兄弟太过仁慈义气,明知全冠清是一个狡诈之徒,却还将他留在帮会之中。《增广贤文》说:“慈不带兵,义不掌财”。江湖人固然要重义气,但凡事不能太过,就如同马夫人太过得虚荣与嫉妒。坏无所谓过头,而好如果过头了自己就会受伤,正是你待人家如初恋,人家却虐你千百遍。
综合上述分析,就是马夫人为何能扳倒乔峰的原因。外界因素是康敏变态的心理作怪,勾结帮中一些衣冠禽兽的高层,打击乔峰进而掌握大权报复段正淳,自身因素是乔峰为人太重兄弟义气。段誉叹气的说道:“我这位把兄当真义气深重。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 。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等你,不见不散!
是慕容复父子和鸠摩智取胜还是乔峰父子取胜?
18-1 少林寺一战,萧远山父子与慕容博父子的三十年怨仇终于浮出水面,读到这一节时,妙妙角也在暗暗揣摩:如果放手让这两对父子凭实力对战,到底哪一方能最终胜出呢?
江湖上素有“北乔峰,南慕容”的说法,意即萧峰与慕容复二人应该是分别代表武林英雄在北方和南方的翘楚人物,理应是势均力敌、水平相当才对。但其实不然,北乔峰的实际战力应该胜过南慕容(复),萧峰对上慕容复应该是尚有余力,但短时间内想要击败他也不容易。。
首先,我们可以参考王语嫣的分析。
王语嫣自己虽然不学武术,但熟读各派武学秘笈,能看出各家武功招式,堪称是“武学理论家”。当初尚在曼陀山庄时,即从阿朱、阿碧的描述中看出慕容复对萧峰所擅的“降龙十八掌”及“打狗棒法”等武功极不了解,很难取胜。
阿朱道:“公子这路棒法使得很快,从头至尾便如行云流水一般……”
那女子“啊”的一声轻呼,道:“不好!他……他当真使得很快?”
阿朱道:“是啊,有什么不对么?”
那女子道:“自然不对。打狗棒法的心法我虽然不知,但从棒法中看来,有几路定是越慢越好,有几路却要忽快忽慢,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那是确然无疑的,他……他一味抢快,跟丐帮中高手动上了手,只怕……只怕……你们……可有法子能带个信去给公子么?”
其次,也就在少林寺,慕容复与段誉捉对打斗,竟在段誉取胜停手后,还欲突袭伤人,被萧峰抓住“神道穴”要穴,狠狠地鄙视了一回,令其又一次羞愧无地、直欲自刎。
原书也是帮慕容复分析了这次被擒并非其实力差得太多,只是当时一心想要杀死段誉因而疏忽了防御云云。但作为一个江湖上素有盛誉的“超一流高手”,在与人争斗中竟然大意疏忽了防御,还能被同级别的人像“老鹰抓小鸡”一样的拧在手上无法动弹,实在是匪夷所思得很!
这一次慕容复决意要杀段誉,宁可自己身受重伤,也决不肯有丝豪缓手,因此竟不理会段正游等四人的攻击,眼见钢钩的钩尖便要触及段誉后脑,突然间背后“神道穴”上一麻,身子被人凌空提起。“神道穴”要穴被抓,登时双手酸麻,再也抓不住判官笔和钢钩,只听得萧峰厉声喝道:“人家饶你性命,你反下毒手,算舒什么英雄好汉?”
原来萧峰见慕容复猛扑而至,门户大开,破绽毕露,料想段誉无形剑气使出,一招便取了他性命,万没想到段誉意会在这当儿住手,慕容复来势奇还,虽以段誉出手之快,竟也不及解救那一笔之厄。但慕容复跟着使出那一招“大海捞针”时,萧峰便即出手,一把抓住他后心的“神道穴”。
本来慕容复的武功虽较萧峰稍弱,也不至一招之间便为后擒,只因其时愤懑填膺,一心一意要杀段誉,全没顾么自身。萧峰这一下又是精妙之极的擒拿手法,一把抓住了要穴,慕容复再也动弹不得。萧峰身形魁伟,手长脚长,将慕容复提在半空,半势直如老鹰捉小鸡一般。
再次,不但临战经验略差,在轻功身法上,慕容复也是逊于萧峰甚远。那天,慕容博身份暴露,数十年怨仇冤案也水落石出,眼见局势危急,只得逃循,被萧氏父子紧追不舍,而慕容复则明显落后了。
待得慕容复终于追上来,前面三人已经形成对峙之势,还顺带着与后赶上来的鸠摩智叙了一会儿“家常”。
慕容博一声长笑,纵身而起,疾向山下窜去。萧远山和萧峰齐喝:“追!”分从左右追上山去。这三人都是登峰造极的武功,晃眼之间,便已去得老远。慕容复叫道:“爹爹,爹爹!”跟着也追上山。他轻功也甚是了得,但比之前面三人,却显得不如了。但见慕容博、萧远山、萧峰一前二后,三人竟向少林奔奔去。一条灰影,两条黑影,霎时间都隐没有少林寺的黄墙碧瓦之间。
所以,上述分析的结论是,萧峰对上慕容复应该是尚有余力,但短时间内想要击败他也不容易。
再者,慕容博与萧远山二人,年纪相当,功力相若,正是“棋逢对手”。这两人先后隐于少林寺,并多次到藏经阁偷学少林武功绝学,之前不知道对方身份时已数度相遇、偶有拼斗也是不分胜负。
只听灰衣僧道:“我藏身少林寺中,为了找寻一些东西。”
黑衣僧道:“我藏身少林寺中,也为了找寻一些东西。我要找的东西,已经找到了,你要找的,想来也已找到。否则的话,咱们三场较量,该当分出了高下。”
灰衣僧道:“不错。尊驾武功了得,实为在下生平罕见,今日还再比不比?”
黑衣僧道:“对阁下的武功也十分佩服,便再比下去,只怕也不晚分出胜败。”
灰衣僧道:“你我互相钦服,不用再较量了。”
黑衣僧道:“甚好。”
如此说来,如果没有鸠摩智这个不速之客,萧氏父子应该是力压慕容氏父子的。这个大轮明王鸠摩智与萧远山、慕容博功力也是相当,这三人如果以二敌一,自然胜负立判。实际情况是,这个鸠摩智早年已结识了慕容博,他当初抓了段誉远赴姑苏,也正是要兑现之前与慕容博的约定。
那么,正如原书所说,有了鸠摩智为慕容父子掠阵,如果当真武斗起来,萧氏父子情势危矣。慕容博又道:“这里萧氏父子欲杀我而甘心,大师以为如何?”
鸠摩智道:“忝在知己,焉能袖手?”
萧峰见慕容复赶到,变成对方三人而己方只有二人,慕容复虽然稍弱,却也未可小觑,只怕非但杀慕容复不得,自己父子反要毕命于藏经阁中。
除非有一种情况,即扫地僧所说的“身有恶隐”在几人激斗之下全都发作起来,那么,正常无虞的也就剩下萧峰和慕容复二人,战局则又是相当明朗了。萧远山多年来强练少林绝技,小腹上“梁门”、“太乙”两穴,常感到隐隐疼痛,“关元穴”上的麻木不仁,已从十年前小指头大一块,发展成几乎有茶杯口大了。
慕容博同样是数十年强修少林七十二绝技,致使“阳白”、“廉泉”、“风府”三处穴道,每日清晨、正午、了夜三时,痛如万针攒刺,不论服食何种灵丹妙药,全无半点效验。只要一运内功,那针刺之痛更是深入骨髓。
鸠摩智则是偷学了逍遥派的“小无相功”,以之为根基,推动少林七十二绝技,虽仅有使用之法,本来也没有大碍。但他贪多不厌,又去强练少林寺内功秘笈“易筋经”,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
如果,在双方打斗中,上述这些“隐疾”一并发作,恐怕也只有挨宰的份儿罢!
妙妙角回答,必定原创。欢迎点赞鼓励或留言交流,喜欢请关注,谢谢!(网图侵删。)
康熙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
1682年,清军第一次收复台湾失败,福建总督姚启圣请罪辞职回家丁忧。没过多久,康熙就在姚启圣辞职前的奏折里,发现此次收台失败另有隐情,索额图立马慌了神。而恰恰是这个隐情,为索额图的凄惨结局埋下了伏笔,不仅活活饿死在宗人府,还成了康熙口中的“大清第一罪人”,全家都为他陪葬。
这天早朝退朝后,康熙把陈廷敬单独留了来下:“姚启圣在离职之前,给朕上了一道折子。这道折子中提到,姚启圣在攻台之前给兵部上过三道急疏。但这三道急疏,朕是一道也没见到,兵部也没有上奏。”
陈廷敬惶恐道:“边疆大吏的奏疏,何人敢扣押?”
康熙道:“所以,朕觉得这当中必有隐情,一定要追查到底!”
很快,陈廷敬就查到三道急疏的内容,康熙非常生气,正是因为有人扣押了这三道急疏,让康熙做了错误的判断,导致收台失败,白白浪费了上千万两银子。
这三道急疏,一道是《罢用荷兰兵船疏》,一道是《普赖纵兵为祸疏》,还有一道是《组建大清国水师疏》,这三道急疏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说:攻台时机不成熟。
康熙道:“如果朕当时见到这三道急疏,不至于立刻攻台,即使攻台,也不会按照原方案。
康熙心里很清楚,是索额图扣押的,因为这急疏中的两道,启用揆一(荷兰人)攻台与调用普赖水师,都是当初索额图力主的。
他希望在真相查明之前,索额图可以主动出来认个错,无论是看在他是当朝重臣,还是皇亲国戚,太子胤礽的三姥爷份上,都会给他个机会,从轻发落。
但令康熙没想到的是,听命将这三道急疏扣押下来的两位兵部主事莫洛和王永明却畏罪自杀,并留下遗书,说是渎职过失,无人指使。
听说两人自杀后,康熙云淡风轻地说了一个字:“哦。”眼神却瞥向索额图,恨不得立即将他碎尸万段。
对于康熙来讲,这三道急疏并不仅仅只是害自己判断失误,更重要的是这背后隐藏着一场政治阴谋。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康熙对索额图开始失望至极。而这件事,成了索额图凄惨结局的开端。
索额图为什么要扣押这三道急疏呢?一切都要从康熙册立胤礽为太子开始说起。
侄孙子被立为皇太子,身为太子三姥爷的索额图成为太子党的魁首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福临驾崩,年仅8岁的康熙继位,根据顺治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大臣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处理朝政。
虽然索尼为首席辅政大臣,但在康熙即位后,鳌拜却日益嚣张跋扈。由于当时索尼年纪大了,加之做人圆滑,不愿意与鳌拜正面冲突,便称病不出。
苏克萨哈原本是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后来是在多尔衮死后因告发有功得到顺治的信任,因而在朝中的威信并不高。
遏必隆是努尔哈赤的外孙,“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第十六子,为人比较中庸。
这就使得鳌拜在朝中得以独揽大权并专权。
为了遏制鳌拜专权,孝庄皇太后特意让康熙,娶了索尼长子噶布喇的女儿,12岁的赫舍里氏为皇后,即后来的孝诚仁皇后。
康熙与赫舍里皇后感情深厚,可惜的是,在康熙十三年,在生下嫡次子胤礽后就撒手人寰了。按照清朝祖制,在皇帝身体还健康的时候,是不立太子的。但因为康熙太爱赫舍里了,在胤礽只有2岁时,就破格立他为太子。
虽然索尼一共有六个儿子,其中次子早殇,剩下的五个儿子当中,只有长子噶布喇和三子索额图最为长进,其他三个儿子都是典型的纨绔子弟。
由于噶布喇在太子7岁时就病逝了,索额图身为太子的三姥爷,自然也就成为了太子党的魁首。只不过当时太子还小,太子党还不成气候。但随着太子慢慢长大,太子党便开始在朝中兴风作浪,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虽然胤礽2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但并不代表他日后一定会登上皇位,因为康熙的儿子太多了,而且大多都是很有才能的大好青年,只要皇太子一天没有当上皇帝,其他儿子就还有机会,比如制造些麻烦让康熙废掉现太子另立新太子,比如建功立业让康熙对自己另眼相待等等。
恰逢康熙要攻台,索额图就教胤礽在朝堂发表一番如何攻台的说辞,以此博得康熙的欢心。康熙原本就很想赶紧把台湾收回来,好能腾出手来对付准噶尔,索额图教胤礽的那一套说辞,正中康熙的下怀,立即派索额图为钦差大臣去福建督战。
索额图只想赶紧帮胤礽建功立业,不顾现实条件扣押下了姚启圣的三道急疏,导致没能一次性收回台湾,朝廷损失了上千万两银子。
如果只是打了败仗,这也没什么,皇帝要保持自己的权威,拉个人来顶罪就是,反正不能承认是我皇帝下错决策,是你们做臣子的指挥不力。
但当康熙发现,是索额图在背后的小动作影响了自己的战略决策时,他就无法容忍了,这就是对自己妥妥的背叛啊!
从一个侍卫做到议政大臣,人称“三眼索相”的索额图究竟是怎么成为康熙眼中的“大清第一罪人”?虽然康熙14岁时就已经亲政,但实际把握朝政的是鳌拜。
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决意除掉鳌拜。但是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除掉大清的第一巴图鲁鳌拜,即使杀了鳌拜,鳌拜的党羽也遍布朝野,很可能反扑。这时候,索额图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康熙便以下棋的名义,召索额额入宫谋划如何诛杀鳌拜。为了防止鳌拜打压,索额图辞去吏部右侍郎的职位,出任乾清宫一等侍卫领班,以“协助皇帝演练布库(摔跤手)”的名义,选拔了一批十几岁的少年布库、拜唐阿,在乾清宫陪康熙练摔跤。
一切准备就绪后,康熙佯称有要事要找鳌拜商量,召鳌拜进宫。鳌拜一进门,就被十几个布库围攻,顺利拿下鳌拜。
与此同时,索额图在宫外正黄旗和正白旗的,帮助控制了鳌拜的党羽,并将其一网打尽。
索额图在擒获鳌拜这件事情上立下大功,受到康熙的重用。从康熙八年至康熙十一年,短短四年时间,索额图实现了火箭般的升迁,一路从内廷侍卫做到内阁大学士、太子太傅。
由于索额图在家中排行第三,又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因而人称“三眼索相”,位极人臣,索额图也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此时的索额图,如果能有他父亲索尼的政治素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要操之过急,急着要扶胤礽上位;或者他能记得他父亲索尼最后的遗言“你要记住,咱们索家,生是大清的臣,死是大清的魂,你要鞠躬尽瘁,终身辅佐皇上”,那么索额图也绝不会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然而,索额图在当上权臣后,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却做了一堆。
1、平三藩是“三眼索相”第一次发挥失常,此后,康熙对其信任开始打折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令康熙意外的是,作为核心重臣的索额图却与他意见相左,坚决反对削藩,理由是削藩必然会逼反吴三桂等人。
康熙是怎么也没想到索额图会如此没有魄力,因为即使不消藩,吴三桂等人早晚也得反。而反观另外一个人,索额图的政敌明珠,却无条件支持和拥护削藩。
但这还不是令康熙最不满的。
在康熙强制撤藩导致吴三桂造反时,索额图见此情形,还向康熙进言请求诛杀明珠等力主撤藩的大臣,以平息三藩之怒,“时急咎建议者,索额额请诛之。——《清史稿》”。
幸好康熙是一个明君,他没有听索额图的话,反而主动承担责任说:“力主消藩的是朕,如何能归咎于这些大臣?”
也因为此事,明珠和索额图彻底闹掰,形成了对立之势。
虽然之后,索额图还是尽心竭力帮助康熙出谋划策在平定这场叛乱,但是在康熙的印象中,在平三藩这件事中,始终是明珠“忠君爱国”,索额图“畏畏缩缩”。
三藩之乱平定后,索额图就曾被康熙怒斥:“吴三桂之乱,索额图明参谋议,从未发一善策。”
还有一次,康熙在朝堂上对朝臣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当时有请诛建议者,朕若从之,皆含冤泉壤矣!”意思是说,当时如果我听了某些人的建议杀了支持撤藩的大臣,那他们不就冤死了,这里的“某些人”显然就是指索额图。
在撤藩这件事情上,索额图的表现被康熙记在了心里,也让康熙对他逐渐失去信任。
2、与明珠的朋党之争中失利,受到康熙冷落的索额图把宝押在太子胤礽身上,所做之事皆触碰到康熙的底线
索额图在平三藩的重大政策上公然违背康熙的主张,让康熙意识到,这膨胀的相权,早晚有一天会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相权。但此时康熙还需要倚重索额图,尤其是他的外交能力。
于是,康熙开始提拔明珠来作为索额图的对手,对他进行制衡。
虽然就出身上来讲,明珠根本无法与索额图相比,索额图的祖父是与怒尔哈赤一同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他的父亲索尼是历皇太极、顺治和康熙的三朝元老,索额图妥妥的一个官三代。而明珠只是受降于怒尔哈赤的叶赫那拉部落的贵族后代,但两者的权势却不相上下。
而且由于索额图仗着自己擒鳌拜有功,又是皇亲国戚,盛势凌人。他一面贪污受贿,一面对不肯依附他的人进行全力打压。
而明珠却反其道而行,表面谦和,轻财厚食,以招新进,得到了很多中下层官员的支持。索额图反而在党争中落了下风。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在议政王大臣上,严厉批评索额图的几大罪状,包括他两个弟弟消极怠工,索额图徇私枉法从轻处置只罚俸一年,以及索额图“自恃巨富,日益骄纵”,然后把索额图的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等职衔全撸了。
在此后的时间里,索额图的官职一直上上下下浮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考虑到要维护太子胤礽势力,再次启用索额图,让他官复原职。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出征准噶尔,在击败噶尔丹后,索额图没有立即率兵追剿,被康熙连降四级......
如此反反复复,索额图心有怨言也在所难免,毕竟曾经权倾朝野,真让他退下来,他也会心有不甘。于是,他把宝押在了太子胤礽的身上,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导致胤礽与康熙的关系逐渐疏远,这令康熙非常不满,不由得猜忌是索额图在中间离间。
对于康熙来讲,太子虽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旦他的势力养成,同样也会对自己有威胁。索额图把控着整个皇宫的守卫队,对皇宫情况十分熟悉,如果他鼓动太子谋反,那他康熙只能像当年的鳌拜一样束手就擒,康熙不得不防。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已经退休在家的索额图,突然被康熙召至德州为皇太子胤礽侍疾,索额图呆了有一个多月,直到胤礽病愈才一同返回北京。
不久后的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就以索额图意图谋反为由,将68岁的索额图幽禁在宗人府进行审查,并下令禁止任何人探访索额图,断绝他的一切饮食,把它活活饿死在宗人府。
在索额图饿死后,康熙却反而说:“索额图只是被监禁就绝食自杀,实在是怨恨朝廷辜负皇恩!”便下令追究连带责任,抄没了他的家并处死了他所有的儿子。
索额图死后10年,康熙对于索额图一生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几予全面否定,称其为“大清第一罪人”相比之下,鳌拜的结局要好得多了。鳌拜被擒后,康熙命议政王大臣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的30条罪状,按律当革职立斩。
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
而索额图在惨死后,康熙对他的怨恨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此后只要太子惹康熙不高兴了,康熙就会把他拉出来骂一通。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巡幸返京途中,一天晚上发现太子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但怀疑太子要“弑逆”,胤礽因而被废。康熙又把此事怪罪到索额图身上,怒道:“从前索额图助伊(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康熙五十三年,复立后的太子胤礽再次被废,康熙又把已经死了10年的索额图拉出来痛骂:“索额图私怀倡议,凡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注,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全面给予否定。
从这里我们就看出了为何在康熙眼中,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而鳌拜不是,因为两人所犯的事,性质完全不同,一个是威胁皇权,一个则是威胁到皇位。
在康熙看来,太子有自己的党羽也没有问题,毕竟以后太子继位也需要有母族的支持。
康熙的希望是,索额图能够好好把太子教导成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但是作为臣子,终究还是要忠于自己这个皇帝的,而不是为了太子背叛自己。
这样有一天,一旦太子羽翼丰满了,就很可能威胁到自己。历史上多的是儿子把老子赶下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唐肃宗李亨都把他们的老子赶下台。
对于擅长“帝王术”的皇帝来讲,大臣结党营私、党争他们向来都是不怕的,他们有的是办法对付,但是你教坏、唆使我的儿子来威胁背叛我,作为皇帝,能容忍吗?
索额图在官场起起落落多次,却没能明白这个道理,反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还被康熙扣上“大清第一罪人”的帽子。
天龙八部中乔峰到底死了没有?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是段誉、虚竹给乔峰的诺言,如果乔峰真的在雁门关之外魂归故里,那段誉与虚竹也不会独活,这是做人的基本诚信问题,也是二人在江湖上立足的根本,如果段誉与虚竹对乔峰的死不管不顾、不闻不问,甚至一走了之,那么江湖武林人士又该如何看待他们呢?
雁门关一战乔峰自尽之后段誉与乔峰又是怎么做的呢?两兄弟一个回到大理做了皇帝,另外一个去了西夏接受驸马封赏之后立即赶往天山灵鹫宫,如果乔峰真的自尽而亡,段誉与虚竹就应该实现当初的诺言随“大哥”而去,但现实情况呢?段誉与虚竹并没有实现当初的诺言。
你说当初结拜为异姓兄弟的“诺言”只是客套话,当不得真?那你就太小看乔峰的秉性了,乔峰早期能够在丐帮获得颇大的支持是因为什么?
师傅汪剑通的徒弟吗?并不是。
乔峰是以“义薄云天”的大豪气、大英雄气概赢得了支持,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够义气”,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天龙八部”中的英雄好汉那么多乔峰为什么选择与段誉、虚竹结拜为兄弟?
其实话说回来乔峰、段誉、虚竹三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还不小,段正淳虽然只是自己名义上的父亲,可也他段氏一脉相承下来的,他的表妹阿朱被乔峰误伤不治身亡,而虚竹的父亲玄慈就是当年在雁门关之外的神秘人(背后主使是慕容博),说起来虚竹与乔峰的上辈恩怨也难解难分。
但三人都放下了这些成见,仇恨在他们这一代终止不得不说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冤冤相报何时了”,三兄弟对这句话理解颇深。
虽然早期虚竹与段誉结拜时乔峰并无在场,但三人相见之后也是齐心齐力,乔峰也非常认同虚竹这个兄弟。
可能有朋友会认为乔峰本来就是这种脾气秉性,为人豪放不羁,最讨厌那种唧唧歪歪、说话藏半截的小人,如果遇到豪爽的人那真的是“臭味相投”了,这种结拜为兄弟其实很普遍的,乔峰与段誉结拜时就是看其豪爽不做作。
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时对这种场景可羡了,几个英雄好汉结拜为兄弟,特别是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说出来时,那种豪气干云的气质就出来了,感觉非常的有排面,人的一生有这种兄弟那真的是太幸运了。
现在想来到是有趣。
那这种“诺言”真的算数吗?其实对于江湖人来说,这种结拜虽然没有“白字黑字”的约束,但结拜时都是以皇天后土作为见证的,也并不是一句干巴巴的诺言,一旦说了那是真的要生死与共的。
既然段誉与虚竹人品并无问题,那么在雁门关一战时段誉与虚竹为何不“生死与共”呢?
其实这说起来可能存在两个原因:
一、乔峰并没有死乔峰当时虽以断箭自尽,但并没有人仔细查看乔峰到底有没有真的气绝,阿紫紧随其后抱着乔峰跳下山崖,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认为乔峰真的魂尽雁门关了。
但其实乔峰并没有死,当时的断箭虽然尽入胸膛,但却没有真正的伤及心脏,并没有成为致命伤,阿紫带着乔峰坠崖之后被山崖上的灌木丛缓冲所救,侥幸落入崖底深潭,两人得以活命!
乔峰虽然没有伤及心脏,但断箭还是刺穿了胸膛要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乔峰的性命也是非常危险的,恰恰是这个时候游坦之也随着阿紫坠入山崖,无奈运气不好没有灌木丛作为缓冲,游坦之虽有“神足经”的守护,但最终还是受到及其严重的伤势,为了让自己得到阿紫的许诺,游坦之以神足经为辅助结合千年冰蚕的寒冰内力替乔峰暂时控制了伤势,但游坦之也因此内力耗尽而亡。
虚竹与段誉见到阿紫把乔峰带入山崖心里也是大为惊讶,所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段誉带来了大理国不少人手,虚竹也有灵鹫宫的小部分人马,立即安排大家去崖底找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乔峰,虚竹立即以逍遥派内力在结合天山六阳掌给乔峰倒行逆施真气,总算是保住了乔峰的性命。
虚竹与段誉商量一下之后觉得,现在乔峰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大辽与大宋是回不去了,段誉作为大理国皇帝,如果乔峰活着出现在大理对大宋江湖武林以及大辽都不好交代,也可能会给大理带来麻烦,随地虚竹认为带着乔峰远离中原去往西域,哪里是天山童姥的地盘,已经远离中原的争端,以虚竹新任灵鹫宫的身份完全可以把大哥照顾得很好。
两人商量既定之后段誉就回到了大理,而虚竹则带着乔峰与阿紫一起去了西域,段誉与虚竹为什么没有生死相随,这完全就是因为乔峰没有死,他还存活于世。
二、段誉与虚竹有自己的顾忌乔峰为什么选择在雁门关之外自尽?
这对乔峰来说是一道解不开的枷锁,他自己是契丹人,可是他又是大宋养大的,于国于家、于情于理,大宋与大辽对于乔峰来说都难以舍弃,一个是故里,一个是生养之地,这对于乔峰来说都是一样大小的分量。
为了大宋他挟持了自己的义兄完颜洪烈,乔峰自己本来就是契丹人,进攻大宋对于契丹人来说很正常,但乔峰这样反水就是对大辽的不忠,可大宋待他又不薄,如果乔峰帮大辽来进攻大宋,这又让乔峰于不义。
不忠不义让乔峰左右为难。
没办法,只有以死明志了,以自己的死来作为代价换大辽不在进攻大宋,而对于大辽的亏欠就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弥补吧!
本质上来说乔峰的行为牵扯不到虚竹与段誉,这是乔峰的自主行为,并不是受到了“不可抗力”因素,乔峰完全可以不用自尽,最多就是不忠不义而已,虽然结拜有结拜的说法,但得看是什么情况下,不能以个人而让其他人跟着连累。
或者说乔峰自尽而亡与诺言最初的意义相违背了,我们换一种思路,如果是段誉与虚竹的其中一人也因为其他事情自尽而亡,乔峰是否也会紧随其后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段誉当时是带着大理众多大臣武将去雁门关的,他已经是大理皇帝了,虚竹也是西夏驸马,都是两国非常重要的人物,如果二人真的在雁门关之外随乔峰而去,我估计大理与西夏立即会动乱,特别是大理与大宋、大辽之间难免会有冲突,这对两国来说都不是好事情。
结语:段誉与虚竹都有各自的牵挂,或者说他们已经身不由己,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清楚自己身边的人,其实这种结拜诺言只是一个象征而已,段誉与虚竹都已经很够意思了,在乔峰有难时段誉与虚竹何时退却过?雁门关一战段誉更是把大理大半家当都拉过去了,如果真的依照结拜诺言来完成,那我到觉得是考虑不周了。
图: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