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和骑兵炮兵都是什么梗,八百标兵奔北坡绕口令说的是什么意思?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炮了兵了并了排了北了边了跑。
炮了兵了怕了把了标了兵了碰,标了兵了怕了碰了炮了兵了炮。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绕口令是中国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中世纪2全面战争公会作用?
单个积分的情况要远远多于整体积分的情况。再要出相应行会的城市狂出一种兵/事务官,会明显加快行会升级速度。
目前知道的单个积分的有商人,刺客,间谍,锻造,牧马,炼金行会,前三个招募相应事务官即可,后3个分别是招募剑盾或双手剑步兵,招募骑兵,招募炮兵。
石匠公会根据城墙的升级次数和城内部分建筑修建来加分,探险公会,主要是港口的修建来积分,招募商人也会加分。
各大骑士团,第一级行会是根据所在地区参加十字军的情况加分,以后是通过招募相应兵种来升级。
舍伍德是通过招募步弓手来加分。以上经验之谈。
赘婿华夏军几个军?
华夏军正式整编成型是在建朔14年弑君造反转移到西北小苍河后的十月(666章),以黑底辰星旗帜为军旗,黑底象征坚定、决断、不可动摇,辰星意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改编后以十人左右为一班,三十人左右为一排,排之上有连,约百人左右,连之上为营,人数约三到五百人。三营加一特种营为一团。全军一共五团:一团长何志成,二团长庞六安(徐令明、渠庆、毛一山等在这个团),三团长李义,四团长孙业,特种团长刘承宗。一至四团主要是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热气球等放在特种团。
从几位团长来看,这次改编主要是对武瑞营,随同造反的青木寨骑兵、霸刀庄队伍、竹记独龙岗一系等似乎没有纳入这次改编。
§§§○●骑兵和步兵的区别?
1、骑兵:骑兵现在是指机动性、战略投送能力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 。 古代指骑马,骆驼,大象等动物,机动性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 近代和现代凡具有灵活机动特性的轻装快速反应部队都可称为骑兵。
2、步兵:步兵主要为徒步或搭乘汽车、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实施机动和作战的兵种。广义来讲,以单个士兵身体作为武器平台进行作战的部队,统称为步兵。狭义来讲步兵是进行正规攻防的兵种,而特种作战的部队如海军陆战队、伞兵等都不应属于狭义的步兵部队。
3、区别:
(1)作战方式不同:步兵是以单个士兵身体作为武器平台进行作战的部队,骑兵是依靠机动性、战略投送作战的部队。
(2)作战速度不同:骑兵的进攻速度和作战能力高于步兵,骑兵便可以利用其机动性乘胜追击、斩杀那些来不及逃避的步兵。
(3)组成上的不同:骑兵现在是指机动性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步兵,指徒步行军作战的士兵。
扩展资料
骑兵特点:
1、骑兵现在是指机动性、战略投送能力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 。
2、古代指骑马,骆驼,大象等动物,机动性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
3、近代和现代凡具有灵活机动特性的轻装快速反应部队都可称为骑兵。
4、如美国现在称为骑兵的部队都以直升机和装甲车做机动形容。
中国而言,早在商代就有数量较少的骑士,同时代的北方游牧民族,更是被华族称作“骑寇,商的方国人:周人更是为商王朝养马闻名。诗经大雅就记载着周人祖先“古公瞏父,来朝走马”。
步兵的产生:
步兵产生于远古时代。奴隶社会时期,在许多国家,步兵是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分为重装步兵、轻装步兵。中国古代称步兵为徒或卒,有徒兵、徒卒、武卒、锐士、技击、带甲等称呼,主要围绕战车作战,后来逐渐成为主要作战力量。封建社会时期,骑兵发展为主要兵种,步兵担负辅助任务。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步兵又成为主要兵种,其组织编制也不断变化。
步兵旅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有区别吗?
大部分研究抗日战争的军事爱好者,都忽略了日军步兵旅团中“步兵”这俩字的不可或缺性。因为带有这个前缀的日军旅团级部队,一定是1939年之前存在的标准建制,也就是师团所属下辖两个步兵联队的战术单位,是二战日军早期四单位“方块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挽马师团的步兵旅团满编7800余人,驮马型的可达7900余人,旅团长少将军衔。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前,日本陆军和平时期的常备军只有17个常设师团和所属的34个步兵旅团,每个师团编有两个步兵旅团和四个步兵联队,师团另直辖炮、骑、工、辎四个特种兵联队,此时尚未出现任何其它任何形式的旅团级编制。那么为啥师团前面就不加“步兵”俩字呢?因为师团已经是合成编制的战役兵团,而并非单一兵种的部队。
东北抗战打响后,日军为了加强关东军的作战力量,最先编成的是早期型的“混成旅团”,也就是以国内各常设师团的一个步兵旅团(或一个步兵联队)为基干,加强一定数量的骑工炮辎分队后,组成的临时战役单位投入东北战场,或可以理解为不满编的“小型师团”。这种混成旅团并非固定编制,而是日本陆军在战时临时抱佛脚的办法。
不过这样的混成旅团其实是常设师团的缩小版,所以战斗力较强,兵力最高也可达10000人左右,火力配比更大。比如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在1937年配合板垣师团进犯山西时,他的“蒙疆兵团”就是由关东军的两个混成旅团编成的,所以其综合战斗力甚至要超过一个满编常设师团,这也算是日军的第二种“旅团”级建制,属于混合编成。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为了加强大型战役中的炮兵火力,日军在原有的独立炮兵联队、独立重炮兵联队的基础上,开始组建“野战重炮旅团”,一般下辖两个炮兵联队拥有48门或更多数量的大口径火炮,配属给军以上单位遂行作战任务。日军前后共组建了六个野战重炮旅团,比如南京战役期间,在日寇华中派遣军作战序列内,就辖有第5和第6等两个野战重炮旅团。
在此期间从1936年绥远抗战开始,为了在内蒙地区与中国军队作战,比如跟傅作义的绥远系部队在草原上PK,日本人又编组了骑兵集团(师团级)和所属的骑兵旅团。骑兵旅团下辖两个骑兵联队,但是每个联队下面没有大队级编制,而是直夏四个骑兵中队共1400人,所以骑兵旅团的人数远低于步兵旅团。炮兵和骑兵旅团算是日军的第三和第四种旅团建制,属于特种兵旅团。
到抗日主战场转移到华中地区后,为了加强华北治安力量和对付八路军的游击战,从1938年起日寇华北方面军率先开始编成“独立混成旅团”。它跟原来步兵旅团的区别是:不设联队建制而是旅团直辖五个独立步兵大队,同时有大队或中队级的炮兵队、辎重兵队、工兵队等配属部队,编制兵员在5100到5500人左右,这是日军第五种旅团建制,并且是多兵种混合编成,有数字番号,二战期间先后组建了104个。
1939年跟老毛子在诺门坎掐架时,日军临时编组了“第一战车团”,虽正式番号不对但其实是旅团级建制,因为下辖着战车联队,后面又有了战车师团和机甲军,也就是日本人的机械化部队,这算是日军的第六种旅团建制。第一战车团坦克装甲车和汽车不少,但兵员数量不多,类似于欧洲军队的“装甲旅”。其实日军还有另外两种旅团级建制:独立守备队(或东北的国境守备队)和野战补充队,暂时忽略。
武汉会战结束以后的1939年,日军大本营深感“方块师”的指挥不够灵活合理,于是将师团编制全部向“三角师”转型,也就是常设和特设师团新增“步兵团”编制(设少将步兵指挥官),由步兵团直接指挥三个步兵联队,然后师团部直辖另外四个特种兵联队。这也就意味着取消了原来各常设、特设师团的“步兵旅团”司令部,所以一定要注意,抗战中期消失的只是早期的“步兵旅团”建制,旅团长多半转任步兵指挥官。
当然了,从四单位师团向三单位师团的调整不可能一挥而蹴,尤其是战争期间,所以日军虽然是从1939年开始裁撤各步兵旅团编制,但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才基本完成,这一时期也就出现了四单位师团和三单位师团并存的情况。比如驻防宜昌的第11军第13师团,在1940年仍然还保留着两个步兵旅团的“四单位”建制,但是到了鄂西会战的1943年,就没有旅团编制而是直辖三个步兵联队了。
到了战争末期为了拼凑更多的部队,日军将大部分在华的独立混成旅团都升格为丙级师团,然后再以老弱病残组建“独立步兵旅团”,这种旅团干脆只辖四个独立步兵大队,兵力虽然也有5000人,但装备和战力尚不及早期型步兵旅团的一半,也不及作战经验丰富的独立混成旅团,并且基本没有特种兵分队的配属,所以才有“步兵”的前缀,意味着属于单一兵种的部队。
然后再以两个独立步兵旅团合编成为丁级师团,此类师团的战斗力就是渣渣,担任守备任务还可以,打进攻就是废物,比如湘西会战被王耀武方面军痛揍的第68师团就是此类货色。因此总体来看,在二战期间日军的各类旅团级建制共有九种之多,其中步兵旅团两种、混成旅团两种、特种兵旅团(战车、重炮和骑兵)三种,另有独立警备队(独立守备队、野战补充队两种类型,还是比较混乱的,在研究战史时要加以区分。
再强调一次,所谓甲乙丙丁师团类型的出现,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中国派遣军”内部的产物,而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只有常设、特设、警备三类作战师团和个别的补充师团,别再乱用甲种师团的称谓了。
骑兵连什么意思?
以骑兵作为战斗主力的连级作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