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好的四字成语?
含有“好”的四字成语有:
不怀好意、游手好闲、言归于好、好高骛远、好吃懒做、争强好胜、重修旧好、好为人师、叶公好龙、夺人所好、好色之徒、好大喜功、贪财好色、百年好合、好心好意、好说歹说、花好月圆、好言好语、至亲好友、好自为之、恰到好处。
1、不怀好意[bù huái hào yì]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释义:怀:包藏。没安好心。
2、游手好闲[yóu shǒu hào xián]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诏》:“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与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我打你个游手好闲,不务生理的弟子孩儿。
释义: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3、言归于好[yán guī yú hǎo]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释义: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4、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
出处:《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释义: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5、争强好胜[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释义: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发厌在杭州话中的意思?
杭州话的“发厌”褒义、中性时指有趣、可爱、滑稽、新奇、可笑的意思。比如这套童装蛮发厌的,指的是可爱。
又比如今天的电影看得发厌色的,指的是滑稽好笑。
又如小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很发厌的,此处意指新奇有趣。
有时候该词也有不合常理,不合实际不,讲道理的意思。
比如双方争执时,一方说,“你个话语噶发厌的,都是自家想象的…”
此处的发厌就是指对方的一面之词了。
卧梅诗完整版搞笑词?
卧梅诗,我没事,爱门幽闻花,我没文化,恨枝伤恨低,我智商低,遥问卧是水,一头打春绿,卧室绿,一头呆绿。
卧春 (我蠢), 暗梅幽闻花(俺没有文化), 卧枝伤恨低( 我智商很低) ,遥闻卧似水(要问我是谁), 易透达春绿(一头大蠢驴), 岸似绿(俺是驴), 岸似透绿(俺是头驴) ,岸似透春绿(俺是头蠢驴)。为什么会有家长抵制幼儿园小朋友学《弟子规》?
我刚刚把弟子规全部读了一遍,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看,我觉得弟子规还是不错的,里面总结的许多道理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遵守的,比如像“朝 起 早 ,晚 眠 迟, 老 易 至 ,惜 此 时。”提醒我们早睡早起。“晨 必 盥 ,兼 漱 口, 便 溺 回 ,辄 净 手。”这个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卫生要求。
弟子规中像这样普遍适用的道理还是挺多的。但是我不赞成让比较小的孩子去学弟子规,我也从来没让五岁多的女儿背过弟子规,我主要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一是这种语言形式小孩子理解起来太难。我刚刚读的时候有一些还是通过注释才能理解,虽然靠机械的重复记忆孩子也能记住,但是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容易对以后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是里面对人的说教太多了,我都能想象出来一个人如果完全按照弟子规里的做法,就会变成一个迂腐、墨守成规、唯唯诺诺的人,尤其是关于孝道的说教更是封建社会的愚孝,这种愚孝的后果是不仅对父母唯命是从,培养出一堆妈宝男妈宝女,还会经常屈服于权威,没有自己的主见。
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这么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容易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容易变得腼腆和拘谨,相对而言,我还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一些。
所以我是不会让女儿看弟子规的,至于里面普遍适用的道理,有的太浅显了,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身体力行了。
潜伏峨眉峰的梗?
电视剧《潜伏》中国民党保密局发现马奎通共,其中一个重要证据是在马奎家里的这幅画,上面题的诗词是“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这幅画更加印证了马奎“峨眉峰”的共谍身份,马奎百口莫辩,最后被借刀杀人。姑且不论电视的情节,单独就这首诗词来讲,很多观众以为是编者杜撰,以推动故事的剧情,其实不然,它的确是出自一人只手,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一号人物蒋介石。
不要轻易去鄙视谁的典故?
刘备跟许汜同在刘表处共事,有一次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许汜看不起陈登,说“陈登不过一个江湖人,而且太过傲慢。”刘备反问刘表:“许汜的话对吗?”刘表大名士,说得很有艺术:“如果我回答错,许先生是个好人,不该说错;如果我说对,陈登又名满天下。”
刘备问许汜:“你说陈登傲慢,举个例子?”许汜说:“我到徐州避难,拜见陈登,他却不理我,自己在床上躺着,还让我躺在床下!”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是国士,人人都希望你有所作为,你到一个地方就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看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高楼上,让你睡地上!”刘表听后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