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郭嘉传,没发现郭嘉有什么黑点,为什么这么多人黑他?
我喜欢学习和回答问题。针对笔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各种资料,并与同学和朋友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捧的越高,黑的越深。郭嘉智谋过人 可他终究是人不是神!
其实郭嘉之所以被黑的很惨,并不是因为正史里题主所说的《郭嘉传》也不是陈寿的《三国志》,大多数黑郭嘉的材料往往来自于各类小说党。
此处为郭嘉正名: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三国志司马徽传》
郭奉孝胜我十倍。——《三国志荀彧传》
吾比奉孝,犹如驽马比麒麟,萤火比皓月。——《三国志诸葛亮传》
郭祭酒真天下奇才也。——《三国志司马懿传》
郭嘉,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历代文人对其极为推崇,写下无数赞扬他的诗篇,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忠诚的象征。“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郭嘉为何早逝?郭嘉,吃喝嫖赌抽,五样俱全,身体内亏,所以早逝。不否认他的才能,五石散当饭吃,法孝直也是把五石散当饭吃,自然命不久矣。
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諡曰贞侯.子奕嗣.
魏晋时期的名士基本都好酒,但是奉孝身体不好,外加他天生不治行检,所以才会出事,而且如果不是他执意要远征乌桓,也不会死的那么快。他在管理自己身体方面确实有的地方不周到,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对曹操的忠心以及他的才能功勋,而且天生身子骨不好也不是他的错。
为什么有些人会喜欢郭嘉?
郭嘉,传说中三国的第一鬼才,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州,关于郭嘉的家世,无论是三国志的陈寿还是其他史学家,提到的都很少,只知道原先在袁绍集团上班,后来经荀彧推荐,就跳槽,曹操成了他的新老板,也是最后一任老板。作为三国人气最高的军师之一,当然要喜欢他啦
郭嘉为何叫鬼才?
一,不与世俗人相结交,惟识达者奇之。
二,郭嘉仅数十日就发现袁绍优柔寡断,不善用人,难成大业,并劝郭图等人,提早抽身,另谋贤主。
三,有人建议杀投奔曹操的刘备,郭嘉深谋远虑,认为这样有害贤之名,阻止曹操杀刘备。
四,为曹操量身定作十胜论,它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解除了曹操在打败袁绍这件事上的顾虑,鼓舞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
五,吕布败退固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军久攻不克,将士疲惫,曹操想罢兵撤退。郭嘉却看出了胜机,让他继续攻打,曹操最终平定吕布。
六,衣待诏事件后,刘备想要脱身,借口征伐袁术,郭嘉阻止曹操不可放虎归山。
七,刘备逃走后,势力增大,曹操征伐袁绍,担忧后方不稳,郭嘉认为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之后,刘备被曹操大败。
七,曹袁相持官渡,孙策崛起江东,郭嘉劝说曹操不用担忧,认为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结果,孙策真的被刺客刺杀了。
八,袁尚,袁谭逃往邺,曹操拟定攻城,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结果,两人争斗,曹操得渔翁之利。
九,冀州平定,郭嘉建议多作用当地官员,这样冀州很快安定。
十,袁尚,袁熙逃往乌桓,众人劝说曹操不要再管他们,唯独郭嘉肯定劝说曹操征伐,并说明了可行性,还要求兵贵神速,建议全军轻装前行,结果曹操真正地平定乌桓。
不久,郭嘉染病死。
郭嘉具有高学历的心理学知识,英果明断,已达到神鬼般的程度。
曹操的谋士郭嘉到底有多牛?
众所周知,郭嘉是曹操早期最信任和器重的谋士,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曹操才称霸中原的。
郭嘉不但足智多谋,而且极具慧眼,最开始追随的主子是袁绍,因为看到袁绍胸无大志,鼠目寸光,于是选择了离开袁绍,归隐山林。直到6年后,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当时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他在好友荀彧的推荐下来到了曹营。
此后郭嘉得到了曹操的宠信,成为他的第一谋士。而郭嘉也没有令曹操失望,用业绩来说话,
。助曹操擒杀吕布败刘备擒关羽,在官渡之战前,因为袁军强大,曹军普遍信心不足,关键时刻,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有力的提振了曹军的士气。随后力助曹操在 “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为一统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他极善“读心术”。建安三年(198),刘备因为败于吕布而“依附”曹操时,曹操对其重用有加,郭嘉却给曹操泼冷水,直说要“软禁”刘备,不然放虎归山会留下大祸患。
这一次没有引曹操重视,结果刘备抓住机会逃走了,之后建立蜀国,果然成为了魏国的最大隐患
此外,郭嘉还成功地预言到了孙策的遇刺死亡事件。总之,郭嘉计谋、才识、占卜、看相都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当然,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当然,郭嘉最终还是死于随曹操征乌桓凯旋回归的路上,实为可惜也。
据悉,郭嘉临死时,对曹操的遗言是:“司马懿将来会谋反。“理由是: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虎熊之心,臣早有察觉其心有异,望丞相压制此人,防止他造反,最好将其诛杀。
那么,郭嘉是如何看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有“反骨”会谋反的呢?
相传郭嘉曾做过一个梦,梦见三匹马在马槽里吃草。事后惊出一身冷汗。他虽然没有猜出三匹马就是指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炎。却猜出了梦中指的“马”是指司马一家,马吃草也就是司马懿要反曹魏。
郭嘉为什么很快会想到司马懿身上来呢?原因很简单。
司马懿在曹营属于“另类”之人,他是曹操数次招唤才无奈下山的。日常工作中,司马懿虽然勤于职守,不苛言笑,但其心计和伪善却没能逃出郭嘉的慧眼。再加上所做的那个梦,他就更加确定司马懿将来是个乱魏分子。在郭嘉的眼里,希望曹操宁可错杀司马懿,也不可放过。
因此,忠诚的郭嘉在临死前提醒和告诫曹操要提防司马懿。
可惜曹操尽管视郭嘉为“知己”,但他生性多疑,再加上独特专行的性格,因此,他最开始没有采取郭嘉的“出山金言”的建议,“软禁”刘备,以至于让放虎归山的刘备最终在蜀川称霸,从而出现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最后又没有听郭嘉的临终之言,除去司马懿这个潜在的祸患,最终葬送了曹魏江山。
郭嘉死后,曹操一边悲痛欲绝,另一边想除掉司马懿。然而,当时的聪明的司马懿因为帮助曹丕争得皇位,感恩图报的曹丕便极力为司马懿求情。最终,曹操网开一面,没有直接杀了司马懿,只是警告曹丕日后要提防司马懿。
结果却是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后却重用了司马懿。最终司马一家逐渐架空曹魏政权,还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从此掌管朝政,到了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手上,他最终让三国归晋。
郭嘉的诗句?
鬼才“郭嘉”的诗:
一
身养韬略志弥坚,颍川有才伴桑田。
伶心卧砚识今古,傲气秉笔绘忠奸。
计解袁曹十胜败,慧觑辽东一悠然。
荒冢何堪收伟士,空余青史颂机玄。
二
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
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
三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四
汉祚以淫丧,群雄割据忙。
山东命世起,国士争引颃。
托子能安后,报公终定邦。
相如鱼遇水,期日封泰王。
策在诸袁灭,算合孙氏亡。
古今通性意,出右几人强!
天地夭贤秀,统一失臂膀。
遗才归旧冢,留恨卧青冈。
芳草伴离客,狼烟入斜阳。
汉末风云起,群雄掠中原。
百姓还失苦,天子朝不满。
黄颜映昏霞,东风绸段乱。
紫冉上衣襟,落子风还软。
本初出上阵,英发惯稀环。
众人以为勇,追随千百万。
独有郭奉孝,不屑与之事。
只身投孟德,昏天射落日。
只为百姓苦,然则前后揖?
英年早坠落,混沌堪自斜。
不畏水土云,只知为天下。
落落为君子,嵌入成零花。
五
昔日明月照颍州,来时却到柳城头。
七语玄机谋功论,三分逍遥觞中悠。
君应怜我思君意,我须慕君一靥愁。
经年赤壁百舸恨,将军沾衣泪作舟。
六
经天纬地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
曹公识得真栋梁,临难犹自哭郭嘉。
七
念曹破袁展雄风,郭门自此无往重。
奉君十年终悲痛,孝若尚在赤壁功。
八
青青子衿声,随军时年争。
胸怀王佐才,袖藏铁甲兵。
相知情谊重,同赴生死行。
区为军祭酒,功过谁人评?
为什么总有监察官员举报郭嘉个人生活不检点?郭嘉到底做了什么事?
三国时期话题人物
郭嘉这个人,在三国时期是一个话题人物,对于郭嘉的评价,在今天一般都是两个极端,一方认为郭嘉是天纵之才,有经天纬地之能,更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这种说法有点夸大其词了,郭嘉死的时候都38了,还没有什么成就,如果真谈到英年早逝,恐怕周瑜才是真的名符其实。
另一种说法是郭嘉什么本事都没有,就一个什么《十胜十败论》,还有就是遗计定辽东。根本没啥本事,都是一些没营养的废话,曹操之所以能赢下官渡之战和平定辽东,主要还是荀彧的功劳。其实这种说法也有失偏颇,就算《十胜十败论》没啥实际效果,但是他也辅助荀彧说服了曹操坚定信心不撤兵,同时,遗计定辽东确实是一个妙招,非常精彩,与诸葛亮七擒孟获有着差不多的功效。
其实郭嘉不如二荀,不如诸葛亮,这是有理有据的,这里不再详解,但是说郭嘉一无是处,那也是无稽之谈,郭嘉之所以名气这么旺盛,那自然是有道理。
陈群多次检举郭嘉且不说郭嘉本事如何,单说郭嘉的品行,那真的是名声不太好,但是这里说的“品行”,到底是什么事情,其实也没什么记载,我只能给大家推断一番。
郭嘉生活不检点,这件事情主要来自一个人的说辞,这个人正是曹操身边的重臣陈群。陈群出身名门,在曹魏地位很重,他创立了创立九品中正制,制定《魏律》,做这样事情的人,想来一定是字字千钧,绝对不会凭空诬赖郭嘉。
正是陈群以“廷诉”的方式检举了郭嘉,指出郭嘉不检点。陈群这样在正是场合向曹操检举郭嘉不检点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多次这样检举郭嘉。郭嘉听了陈群的话,也不生气,该咋办还咋办,曹操呢,对陈群认真的态度非常赞赏,但是也没有怪郭嘉的意思。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曹操为啥不生气呢?因为曹操自己的行为也不检点,曹操不生气,说明郭嘉所谓的“不检点”可能还没曹操“不检点”呢,也就是说,郭嘉的“不检点”,在曹操眼里根本都不算个事儿。
那么,陈群说郭嘉不检点,郭嘉到底干过哪些不检点的事情呢?其实关于郭嘉生活作风不检点这件事儿,也没啥真凭实据,唯一的证据就是陈群老举报他,以陈群的为人,不可能诬陷郭嘉,从这里推断出,郭嘉确实不检点。
欺压百姓
如果说郭嘉不检点,而且陈群当众多次举报,那么从这件事情来看,陈群为人正直,他的话是可信的,当时陈群负责当地百姓生活,他在正式场合举报郭嘉,那肯定是重要的事情,由此来看,肯定不是陈群哪天看到了郭嘉和哪位女士不检点,一定是郭嘉有伤国体,例如,欺压百姓。
但是这样的事情概率太低了,如果郭嘉真是个欺压百姓的恶霸,曹操不会容他,更不会对郭嘉更加看重,“太祖愈益重之”。是什么样的“不检点”,让曹操不仅不恼怒,反而更加看重他呢?
不拘小节既让陈群生气看不惯,又让曹操觉得好笑,同时肯定了陈群举报的做法,说明这件事情,陈群很看重,但是曹操不以为然,这样的事情是什么事儿呢?
曹操曾经自述,“行同骑乘,坐共幄席”。可见曹操和郭嘉这关系好的没边了,行则同乘,坐则同榻。然而,正是曹操和郭嘉这样亲密无间的行为,让陈群觉得不可思议,他俩怎么能这样呢?这成何体统啊?太不检点了吧。
“……所以制朝聘之礼何?以尊君父,重孝道也。夫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欲全臣子之恩,一统尊君……”——《白虎通义》《白虎通义》是东汉班固编纂的法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君臣之礼有多重视,陈群出身名门,对君臣之礼自幼修习,自然不敢有半点僭越,此刻曹操和郭嘉俩人却视之如无物,陈群很生气,他觉得这样做不对,但是他不能指责曹操,所以他把矛头指向了郭嘉。
曹操和郭嘉都不拘小节,郭嘉觉得陈群有意思,但是依然我行我素,不理他;曹操觉得陈群挺有意思,但是并不觉得这算什么大事,同时他又不能阻塞视听,所以“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对陈群也赞赏有加,以示公允。
陈群多次举报郭嘉“不检点”,其实就是郭嘉与曹操不拘小节的生活细节,并非“欺压百姓”之罪,否则以曹操性格,必然不能容于郭嘉,更不可能“愈益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