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我们开始提“安康”二字了?
因为端午节严格的说应该是个祭祀的节日,现在开始提‘’安康‘’二字,是不是说人们已经意识到祭祀的节日与其它的节日是有区分的。
安康节是什么节?
安康节是中国人的习俗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安康的意思是祝对方端午节全家身体健康,生活安稳。端午是祛病除疫的节日,五月是整个炎热夏季的开端,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故端午节又叫“五月端”。端阳节五毒肆虐,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小孩子会带来灾难。
端午节应该说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
每逢端午佳节,吃着粽子的同时,总是要向身边的人说一句:端午节快乐,大家也会回赠一句:端午快乐。这么多年了,这种祝福方式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不过,前几年,有些专家认为,不是所有节日都可以说“快乐”,像端午节这类带有祭祀性质的节日,只能说“安康”。此说法一出,端午节之日,微信朋友圈几乎被“端午安康”刷屏。
这不禁令有些网友疑惑,端午节究竟应该说“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
端午快乐?端午安康?
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对于端午节应该说“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大家应该又开始纠结不已了吧。“安康”和“快乐”已经在端午节的时候杠上了。
其实逢年过节嘛,亲人朋友互送祝福,要说什么祝福语,本是人身自由,完全可以自己决定。而且对于说什么祝福语,法律上又没有什么硬性要求,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没必要去纠结。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偏偏在端午节上面,有的人似乎变得格外谨慎、小心,非要去深究到底怎么说才会更合适,甚至不惜与民俗家们站在对立面。
其实作为绵延了上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看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节日,与其他节日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要放几天假,要办些活动来庆祝,要大家在一起聚一聚的日子。所以大家就像看待春节和中秋节一样来看待端午节。
因此,一到节日当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别人说“端午快乐”。而一句简短的“端午节快乐”不仅仅是大家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更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他人最真切的祝福。这样的祝福方式和祝福语已经成为了人们过节的一种常态。
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何会突然有专家提出端午节应该说“端午安康”,而不应该说“端午快乐”呢?又为何一提出就有无数网友响应呢?
祭祀性节日
专家们之所以提出“端午安康”这一看法,无非就是因为端午节的日子定得真的是很巧,刚刚是在五月初五。
五月初五,是一个悲情的日子,这个日子似乎和水犯冲。想必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这一天,忠心为楚的爱国诗人屈原以身殉国,投了汨罗江;孝心感天动地的曹娥为寻父亲遗体,跳了曹娥江;进尽忠言反被赐死的伍子胥投了钱塘江。
一位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这一天逝去,让端午节蒙上厚重的悲情色彩,更赋予它深厚的祭祀意义。有的专家“深谙此理”,揪住这一点不放,坚持认为这样富有祭祀性的节日,应该说“安康”,不应该说“快乐”。
而经这些专家提醒的网友们,似乎也惊觉这样一个祭祀先人,驱邪避害的日子,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这个祝福语要考虑好,免得说错了,徒惹别人笑话。于是,微信朋友圈就出现了“端午安康”刷屏的一幕。
不过,真的应该这样片面看待端午节的意义吗?对于端午节的来源,民间说法不一,虽说纪念屈原的说法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并不表示端午节仅仅只能起到祭祀的作用。
我们暂且先不说屈原、曹娥以及伍子胥的故事都是民间传说,可不可信都是问题;就单单从民间流传的庆祝活动方式来看,端午节也不可能只以祭祀意义为主吧,毕竟放纸鸢、挂艾草、佩香囊与纪念屈原也没多大关系。
再者有许多民俗家一致认为,是先有端午节之后,因日子相同,才会将纪念屈原的意义附着在端午节上,实际上的祭祀意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不能将其视作全部意义,毕竟端午节又不是只吃粽子。
而作为将端午节仔细研究过的大家,闻一多先生更是坚决赞同先有节日的说法。他直接在他的著作《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列举了上百条历史古籍记载以及权威专家们的考证,以此来证明端午节是起源于古时候的吴越民族,用于举行图腾祭祀,比屈原那个时候要更早。
这样仔细一分析,既然纪念屈原只是后来附着在端午节上意义,那么端午节祝福只能说“安康”,而不能说“快乐”的说法就过于偏颇了。
安康、快乐都一样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承认,确实是屈原投江的民间传说赋予了传统端午节祭祀、悲情的含义,增加了吃粽子的习俗;且五月初五本就是恶月恶日,驱邪避害的一天。在这样的日子里,说一句“安康”的确是非常合适的,但这并不意味大家在端午节就不能说“快乐”的祝福语了。
作为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有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了,这也意味着,在漫长的发展中,端午节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绝不仅仅只有祭祀含义。所以说,对于端午节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的这种讲究和说法,实在是不能赞同。
而且,端午节与中秋节等节日一样,是中华民族极具内涵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如何更好地继承,如何去将它发扬光大,而不是去纠结、争辩如何说祝福语。因此,是说“端午安康”还是说“端午快乐”,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表达祝福的一种言语罢了。
参考资料:李茂中.端午“快乐”与端午“安康”[J].《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2015(7):1-1.
李庶民.端午快乐[J].中国金融家,2017(6):125-125.
端午不能祝快乐?[J].工友,2017(6):6-6.
端午节问候语说端午节快乐是不是不合适呢?是不是应该说端午安康更为合适呢?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这天伍子胥被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端午,为何说安康不说快乐?
有意思的问题,煮鹤不缺席。
题主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当下我们文化发展避无可避的一个问题。
从表面上看,“端午安康”和“端午快乐”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因为“安康”的意思,就是“平安健康”。
而“快乐”的意思,我觉得不用解释,就是开心欢乐嘛!
这两种祝愿,无疑都是美好的,其实都不算有什么毛病。
现在之所以会产生“适合”与“不适合”的争议,其实主要还是认知不同的问题。
“端午安康”是属于古人的问候方式。
而古人会选择这种方式问候方式,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五毒出没说端午节这天,其实不止是纪念屈原那么简单。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这个数字非同一般,通常被视为天地阴阳交汇的象征。
而端午节这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在这一天,天地阴阳的交汇达到顶点,各种对人有害的毒蛇猛兽,飞虫蚊蝇都开始活动,释放本身的毒性和本能。
记性好的小伙伴应该都还记得,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就是在端午节这天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
而道行较低的小青,在这一天连维持人形都无法做到。
原因就是端午节这天阴阳交泰,作为“五毒”之一的蛇,它们很难抑制自己伤人的本能。
所以端午节这天,也被认为是毒虫出没最严重的一天,古人说“端午安康”,其实意思跟“你可别被咬了啊!”一个意思。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地方端午节这天会用艾到叶,就是因为古时候大家认为艾叶有驱逐毒虫功能。
这种说法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代属于正常,但在如今的时代,却已经很难再有什么市场了。
现在所谓的“五毒”中,蝎子、蜈蚣、毒蛇、蟾蜍大多都成了保护动物不说,真被它们咬了现代人也不怎么觉得害怕了。
缅怀先人说尽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端午节这天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但实际上来说,关于端午节这天是纪念谁的说法至少有四个。
第一个传说,当然是不愿屈服强秦投泪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第二个传说,则是纪念屈原的前辈“老乡”伍子胥的。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越以后,因为跟吴王夫差在处理越王勾践的问题上产生了冲突,吴王夫差一怒之下逼死了对他忠心耿耿的伍子胥。
伍子胥临死之前留下遗言,让人把他的眼珠子挂在城楼之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
夫差听说以后非常愤怒,命人把伍子胥的尸体到江里去。
而伍子胥的尸体被扔进江里这天,刚好是五月初五。
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就开始过上了端午节。
第三个传说的人物更早。
是为了纪念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谋臣介子推。
传说晋文公重耳没有发达的时候,跟丧家犬一样四处流浪。
但介子推作为重耳的谋臣,对重耳非常忠心,甚至曾经在重耳穷困潦倒的时候,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
但晋文公登上晋国君位,大封跟随自己的老人的时候,偏偏忘记了他。
直到有人替他鸣不平,晋文公才想起了为自己割过肉的介子推。
但这时候介子推已经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到了绵山,晋文公为了找到他,一急之下命人放火烧山。
结果很明显:介子推和他的母亲都被重耳一把火烧死了!
东汉的蔡邕先生曾经提到过,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来的。
第四个传说比较特殊。
这个传说的时间最晚,流传程度也不是很广。
因为这个故事的主角曹娥跟前几位比起来,不但没什么背景,能力也很难说有多出众。
相传东汉时有位孝女叫曹娥,有一天她的父亲不幸掉江里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曹娥在江边嚎哭了十几天,依旧找不到父亲,于是就在五月初五这天跳江寻找自己的父亲。
后来曹娥虽然也被淹死了,但她浮上来的时候却紧紧的抱着自己父亲的尸体。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孝女,就把五月初五这天定为端午节。
我们现在综合起来看,这四位被纪念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以悲剧收场。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说“端午快乐”的确是不合适的。
因为这一天纪念的,都是一些悲剧人物。
个人看法虽然我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知道一些内情,但我依然不觉得说“端午快乐”有什么不妥。
原因也很简单:你的大清已经亡国了……
我不信这个世界上有一成不变的文化——除非它的主体民族已经灭亡了。
每一种活着的文化想要发展,必定会面临各种融合突变。
如果没有这种融合突变,大家这会儿应该还都光着屁股在树上找果子吃……
我们要振兴传统文化,主要目的是发掘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永恒不变的哲理内核。
而不是搞什么形式上的繁文缛节,显得自己有多博学。
传统文化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是自以为是的闭门造车。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见官下跪也是传统文化,但现在有几个人愿意复兴它呢?
至少我个人看来,“端午快乐”没什么不妥,因为没有什么人不想“快乐”。
我们记得这个节日的前提,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这个节日,在这一天大多数人都能获得欢乐。
如果真想在端午节这天大哭一场,那是个人的选择,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我已经满了十岁,对伤春悲秋没有兴趣,感情也没替不了解古人流泪那么脆弱。
不行吗?
端午节应该“快乐”还是“安康”?
端午节可以说“快乐”或者“安康”:
端午节并不是像清明节一样祭祀性的节日,是可以互祝快乐的。端午节的设立和传统农业民族注重时令节气相关,五月初五气温上升,天气开始进入暑热阶段,这时害虫、五毒滋生,老百姓为了祛病防疫、驱邪避毒而设立的端午节。因此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欢乐喜庆的。
无论是安康还是快乐,都是朋友对你表达的一种美好祝愿,说明过节了还惦记着你。重要的是要融入到节日中去,通过节日去增加感情,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给平日劳碌疲惫的自己好好放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