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真的存在吗,道家起源是谁?
若是说谁对中国历史哲学影响最大的人,相信跟多人都会想到老子和庄子,两位所代表的道家哲学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我国历史上,汉唐两朝都是非常注重道家思想的。在汉朝开朝之后,便以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来治国,一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才把儒家思想奉为圭臬。李唐朝廷就更夸张了,直接认道家祖师爷老子为祖先,搞起了攀亲戚这一套。也正是因为道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甚至国人思想有着重大影响,吸引了无数人去研究。
最近我在读钱穆钱宾四公著作《庄老通辩》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钱穆先生认为:实际上老子这个人是好几种身份的结合体,历史上有好几个人都能跟“老子”这个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对得上号,但也不完全是“老子”这个人,因此他断定历史上并无老子,《道德经》也并非老子所作,道家源头实际上是庄子!
首先,由于道家讲究逍遥随性,因此先秦时期很多时候道家高人写了东西是懒得署名的,甚至干脆就托别人的名也无所谓,于是导致《庄子》一书中,被后人怀疑有些篇章并非庄周本人所作。再加上庄子写东西喜欢用寓言讲故事,故事很生动,但确确实实很多东西也是随口编的(完全没有贬低庄周的意思,能随口编寓言故事说服人,这是庄子牛逼的地方)。因此即便真是庄子写的,那么里面的内容到底是真是假,值得商榷。《庄子·天运》记载,孔子到南方沛县见老聃。古代沛县也是和今天沛县一样,都在如今江苏省徐州市。另外在《庄子·庚桑楚》中记载,庚桑楚对南荣趎说:吾不才,不足以化子,子何不南见老子。于是南荣就花了七天七夜十分艰辛到了南方,去找老子请教问题。这些内容都说老子是在南方的,居住在沛县。《庄子·寓言》则记载: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梁这个地方在哪呢?大概在今天开封,从地理上跟前文的沛县有点出入,我们暂且理解为老子从沛县搬家到开封了。这里的阳子就是杨朱,为先秦重要的道家学派人物。但杨朱年代比孔子还晚,孔子生卒年是公元前551-479,杨朱是公元前395-335,《史记》记载孔子见老子的时候,老子已经是老头了,这杨朱在孔子死后75年左右才出生,居然也能见到老子,就比较离谱了。如果这两个记载都属实,那么我们假设老子比孔子大20岁,公元前571年出生,到了杨朱20岁的时候,至少就得196岁了,因此在有心人的考据下,难免会发现这里不对劲。除此之外,记载孔子见老子主要出自《庄子》一书,在《论语》里则没有。或许有人怀疑孔子的弟子为了保证自己儒家更牛,因此不记载孔子见过道家的人物。然而这种想法属于以后来的派别之争来推断当时的思想之辩,《论语》一书大体上是并没有什么避讳的,连“子见南子”都敢写上去: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是卫灵公的老婆,长得很漂亮,但名声很不好,史书说她“美而淫”,你说说看孔子和南子共处一室,这闹的绯闻就大了去了。但这时候卫国就是南子掌权,孔子要想在卫国混,就得走南子的关系。而司马迁就很鸡贼,写得跟真的似的: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这画面,啧啧,反正我忍不住,当场就得掀开帷幄看看是啥牌子的环佩这么响。孔子见了南子导致子路很不高兴,认为孤男寡女这么见面有伤风化,弄得孔夫子一脸尴尬,赶紧矢口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说我要是干了你所看不起的那回事,就让老天也讨厌我!一连赌咒发誓两次,才算堵住了子路的口。就这么的“绯色”新闻,都被孔子弟子记上去了,因此如果孔子真见了一位大哲学家老子,相信肯定是不会漏的。那个年代还不分什么道家儒家墨家,大家都还是思想萌芽的阶段,派别之间的成见并不深,互相辩论辩论也是可以的。因此上述两点,一是老子在《庄子》一书中并没有居住在周,担任周朝太史令,二是《论语》无记载,再往下,更有意思。《史记》中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意思说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做老莱子的人,写了十五篇道家的书,这人跟孔子是同时期的。而论语中只有一个记载,出自《论语·微子》:子路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孰为夫子!植其杖其芸。这是唯一一个记载孔子在路上见到一个老人的事,所以钱穆先生推断,没准就是从这有讹传,说孔子见过老子,但这仍然没解释清楚为啥给老子安上了“藏书”馆长职位的事。这事啊,其实出自《史记》,说秦献公时期有个周朝的太史儋,从周入秦,这就有了老子西游的事。因此,结论出来了:历史上的老子其实是这位孔子遇到的老者、太史儋等形象的集合体,最终形成了现在咱们所知道的老子。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道德经》里面提到的许多概念,并不符合思想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说一种思想的形成,首先是萌芽,然后是发展期,然后再来个概括总结期,历史上的诸多思想无不遵循这个规律,到总结期结束,这时候基本上算是大成,圆融无碍了。然而《道德经》内容则属于那种一丢出来就是“王炸”的级别,如果把这篇经典放在比孔子还早的时期,相当于你玩游戏出门就是满级神装,有点不太现实。尤其是一个“道”字,相当玄妙,深邃古奥,跟同时期的孔子、墨子比起来,“道”字的含义就能把这俩大牛猛捶一顿。所以钱穆先生表示:故孔墨所言,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均若浅近,而老子独深远。孔墨思想尚若质实,而老子独玄妙。以思想史之进程言,老子书已断当出孔墨之后。还是那句话,同一个时期的人,在思想上是肯定会互相影响的,大家就住得不远,你的思想他的思想我的思想,大家都能交流,没道理差这么远。经过考证,包括郭沫若和钱穆都认为《道德经》上下篇应该是出自战国学者环渊,这也是目前学界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那么道家的思想,从源头来说,就应该是庄子。以我之浅薄,无法评价庄子这位先秦大哲,这里也引用钱穆先生的一段评价:惠施把自己和外面分割开,好像筑一道墙壁般,把自己围困住。墙壁以外,便全不是他了。因此他不相信,外面也可知,并可乐。庄周的心,则像是四通八达的,他并没有把自己和外面清楚地划分开。他的心敞朗着,他看外面是光明的,因此常见天地万物一片快活……庄周的心情,初看像悲观,其实是乐天的。初看像淡漠,其实是恳切的。初看像荒唐,其实是平实的。初看像恣纵,其实是单纯的。老子在历史上是不是确有其人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便证明了有这个人或者没有这个人,也无法改变道家在国人心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一部书或者一段思想的传承而已,道家的很多概念已经深刻根植于国人的本性里面,只要你在中国出生、成长、学习,你就会被影响。而道家和儒家的很多精神,甚至可以上升到“国民性”的高度上来。我们今天当个饭后谈资,了解了解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老子,也不过是消遣罢了。如果因为相信了没有老子而沮丧,或者又看一篇文章证明老子确有其人而欣喜,这格局未免有点小。言尽于此,以上观点主要出自钱宾四公。
蚂蚁竞走十年了是什么梗?
答:蚂蚁竞走,网络流行词,该词是网络语“妈已经走”的一种谐音的说法,该梗完整的说法是“妈已经走十年了”,出自演技竞演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里面欧阳娜娜的一段表演里面的台词。一段极富悲伤色彩的台词随着她的一声平地一声吼彻底的天崩地裂了,浮夸的面部表情加上不扎实的台词功底,将原本悲伤的台词演绎的喜感十足。网友评价该段表演为“看到欧阳娜娜哭了我笑了”。该梗也由此成为网络语开始流行起来。
智商占领高地什么梗?
这是赵本山小品里的台词,好像叫卖拐,这个是卖轮椅,大概就是骗子说他的轮椅是个好东西,坐上去就“双脚离地了,病毒就关闭,聪明的智商从新占领高地。”让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买了轮椅。这个小品还是系列的,一开始卖拐后来卖轮椅,再后来受骗的人不上当反xx了。
好东西要分享是谁说的?
好东西要分享最早应该是老子说的。
老子在《道德经》上写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意思就是要把好东西与人分享。
后来,有人在此上进行了创新,说“把一份快乐分享给另一个人,就会变成两份快乐。”
麦斯威尔广告语“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自推出以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其做大做好品牌奠定了基础。
有人在抖音留言说我是好白菜,我先生是猪,该怎么怼回去?
白菜是百菜之首,你是好菜。猪喜欢吃白菜,如果能吃到你这个白菜,说明这个猪是幸福快乐的猪。那么你们是快乐幸福的一对。他们吃不到,心难受啊!嫉妒啊!哈哈哈,不用怼回去了,随他们说呗。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称呼自己为“老子”呢?
有的是方言,部分地区男人说话都喜欢带这个词,但是没有贬低对方和提高自己的意思,只是口头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