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逝世之前,指天大呼三声“星斗南”,是什么意思?
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14岁时考中秀才功名的林则徐入学福建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巡抚张伯行所建。鳌峰书院在创办之初的讲学内容以程朱理学为主,可到了后来讲学内容已逐渐演变为兼收并蓄。林则徐就读于鳌峰书院时常有院内外学者前来讲学。
也许正是这一时期对各种知识兼收并蓄的吸纳开阔了林则徐的眼界。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中举,同年林则徐参加会试落榜。落榜后的林则徐一度在福建巡抚张师诚手下充任幕僚师爷。1809年林则徐再次在科举考试中落榜。这时张师诚力劝有些灰心的林则徐坚持再考。次年27岁的林则徐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中试进士。此后林则徐在京的七年间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人一同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1816年林则徐以翰林院编修派充江西乡试副主考,1819年又派充云南乡试主考。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2月)林则徐返京后参加了两广总督陶澍创办的宣南诗社。宣南诗社尽管是由一群诗人文人组织起来的,不过在讨论诗歌之外也探讨国家时政。当时林则徐就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表现得颇为关心。之后林则徐又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东河道总督等职务。
林则徐在任上注意农田水利、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放赈济贫。林则徐以国计民生为大计积极铲除弊政:他曾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并据此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后来黄河自然改道由山东入海证明林则徐的思路是正确的。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升任江苏巡抚后与两江总督陶澍共事合作亲密无间。
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曾与陶澍会奏主张严禁鸦片。这时的林则徐已逐渐意识到鸦片正成为危及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道光十八年(1838年)九月林则徐在入京觐见道光皇帝时痛陈鸦片对国家百姓的毒害。正是林则徐的坚持使道光皇帝下定了严禁鸦片的决心。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1月广州城的大街小巷都在热议一件事: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就要抵达了。
钦差大臣林则徐来广州干什么呢?答案是来禁烟的。鸦片烟对中国人身体毒害以及衍生出来的白银外流等问题早已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多年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一直在向道光皇帝痛陈禁言的必要性。这次道光皇帝终于下定决心派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抵达广州后致信各大洋商要求在三天内上缴所有鸦片。这早已不是清政府第一次查禁鸦片了。
长期以来洋商们早就摸清了中国官府的“规矩”:只要银子给到位就没搞不定的事,然而自从林则徐到来广东以后一切似乎都要变了。林则徐放出了狠话:“:鸦片烟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三日之期过后林则徐立即派人催逼,还把一两个行商抓起来开刀问斩。看到势头不对的洋商赶紧交出来1037箱鸦片以期息事宁人。1839年3月22日林则徐下令传讯鸦片走私犯颠地。
此人与查顿、马地臣都是当时应该著名的鸦片走私贩子。林则徐知道此人是祸首之一,因此有心将其审办以儆效尤。颠地接到传讯谕令后针锋相对提出要林则徐颁发亲笔护照担保他能24小时内回来作为条件。林则徐自然不肯答应这样的条件,而英国方面则拒绝将人交给林则徐。3月24日林则徐下令中止一切中外交易。随后林则徐派人将位于广州城外西南角的商馆重重封锁,同时撤退商馆的仆役并断绝供应。
如此一来就使整个商馆区成为了孤岛。生活在商馆区的360名外国人相当于被变相拘留。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得知此事后进入商馆区与被困的英国人进行交涉。当封锁持续到第三天时义律向清政府表示愿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英国商人将鸦片交给他后再转交中国。3月28日义律按照约定将20383箱鸦片上缴,次日林则徐开始逐步解除对商馆区的封锁。
随着收缴鸦片工作的顺利推进使林则徐在5月2日下令全面解除封锁:除了16名鸦片商贩大佬以外的其他外国人都可以离开广州。5月22日鸦片收缴工作终于得以如期完成。林则徐对16名鸦片商贩大佬也并未进行严惩,只是要求他们写下以后永不再踏足中国的保证书后就将他们释放了。5月24日最后一批英国商人在义律的陪同下离开广州。林则徐则命人将收缴的鸦片清点后准备集中销毁。
1839年6月3日广州虎门山下搭建的观礼台上戒备森严、旗帜招展。午时过后林则徐一声令下标志着硝烟工作正式开始:工役们将一箱又一箱鸦片逐一切割后放入事先挖好的巨大硝烟池中。等鸦片浸泡一段时间后将石灰倒入硝烟池中,再用铁锄、木耙反反复复不断进行搅拌,从而利用石灰遇水便沸的原理将鸦片溶解于水中。最后工人们打开闸门放入海水冲走混合有鸦片的石灰水。
接着再放入第二批鸦片按同样的方法进行销毁。到当天日落之时已按这样的方法销毁鸦片170余箱。此后硝烟工作继续进行了二十天。至6月23日已销毁全部鸦片19187箱又2119袋。虎门销烟大大增加了中国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的爱国意识。 禁烟英雄林则徐因此被中国人民奉为民族英雄。
民国时期一度将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如今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第一块浮雕就是“虎门销烟”。林则徐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位英雄。1997年11月19日一座高3.2米的林则徐铜像被树立在了纽约曼哈顿东百老汇大街的且林广场。铜像的红色花岗岩基座上刻着用汉字写的“世界禁毒先驱”和用英文写的“禁毒战争先驱”。
1999年纽约州政府将铜像所在的且林广场改名为“林则徐广场”。曾经震惊中外的林则徐就这样成为了世界禁毒的榜样。林则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禁烟英雄,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意识到国人对外国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林则徐认为要更好地与侵略者作斗争首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所以他急于改变国人对外国情况一无所知的状态。
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林则徐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逐渐萌生出“师敌长技以制敌“的思想。林则徐为进一步加强国人对外国的认识就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林则徐组织人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
与此同时林则徐还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林则徐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等各方面情况又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整理为《四洲志》。《四洲志》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林则徐还因为组织人编译了《国际法》而被誉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当然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仍无法脱离时代的束缚。林则徐在收集西方世界的情报时也曾出现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当真的现象:比如林则徐一度曾相信洋人的膝盖是不会拐弯的,所以在战场上只要一倒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直到他亲眼见到洋人后才修正了原来的错误观念。林则徐在禁烟的同时也积极备战:林则徐在广东增设炮台、训练水师、招募水勇。
道光十九年(1839年)下半年林则徐在广东先后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然而不久以后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并进攻广州。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严密布防,所以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的英军直接威胁到了京城的安全。
道光皇帝为了息事宁人就把林则徐推出来作为“替罪羊”。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后“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林则徐自从领导了虎门销烟以后就销声匿迹了。我们只知道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贬官到了新疆伊犁,可林则徐到了新疆以后又干了什么呢?这些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是没提到的。
不过通过新疆当地老百姓的叙述和地方志的记载还是能还原林则徐在新疆的所作所为。新疆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林则徐在新疆的三年时间始终心系各族人民。关心民众疾苦的林则徐十分注意协调各民族间的关系。他通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与纠纷缓和民族关系,从而达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防之目的。林则徐在新疆看到边疆兄弟民族的生活同内地一样贫困不禁满怀同情地慨叹“穷边鸿雁倍堪怜”。
林则徐曾在奏稿里提到:“南路八城回子(指维吾尔族)生计多属艰难。沿途未见炊烟,仅以冷饼两三枚便度一日,遇有桑葚瓜果成熟即取以充饥。其衣服褴缕者多,无论寒暑率皆赤足奔走”。林则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曾踏勘南疆行程二万里。在此期间他赢得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爱戴。在半农半牧地区开荒的时候林则徐注意到该地的“西、南、北三面俱系大山,留为蒙古出入经由之路的沿山一带本不开垦”。
林则徐实地查证“喀喇沙尔蒙古游牧在山之西,伊拉里克引水灌田在山之东。二者本不相涉”。道光二十一年林则徐曾奏定章程宽留该蒙古贸易牲畜行走通路,同时禁止户民进山偷掘树株。此次筹议开垦也要定出管理制度、划清农牧区的界址。这样既可保证开荒增加农业收益,又不致影响牧民生计,从而妥善解决好农牧矛盾。因地制宜或招内地移民承垦,或让当地少数民族垦种。如此可避免造成民族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在林则徐在看完塔科纳尔沁荒地返回哈密的途中突然间“有百余人环跪递呈”控告哈密王伯锡尔侵占公田、鱼肉百姓的非法行为。这个呈文接还是不接?处理不处理?怎样处理?这些对林则徐来说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哈密王不仅祖辈深得康熙以来历代皇帝的宠信,而且他本人也曾多次得到道光皇帝的嘉奖。林则徐这样一个被发配流放的贬官要处理这样一位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就他个人而言是担着风险的。
正如林则徐在前往虎门硝烟之前所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从来都是把国家利益、民众利益放在首位的,而对他自己的个人利害得失则没考虑那么多。林则徐暗中调查了伯锡尔侵占民田的情况后迫使伯锡尔郡王退出所霸田地万余亩招民耕种。事后林则徐还把处理情况写成告示刻在石头上公诸于众、留示后世。这件事使哈密当地群众高声称颂:“林公活我”。
自汉代设西域都护府以来历代中原王朝在治理西域时都相当重视屯垦。新疆地区的屯田始于汉代、发展于唐代、成熟于清代。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主要在伊犁和北疆以及南疆阿克苏等地兴办屯田。当时的屯田分为兵屯、回屯、遣(遣犯)屯、民屯等多种模式。道光年间张格尔叛乱爆发后屯田一度停顿。叛乱平定后喀什噶尔、巴尔楚克等地开始恢复屯田。林则徐到达伊犁后立即协助当时的伊犁将军布彦泰垦田勘荒。
林则徐尽管是被发配流放的贬官,但伊犁将军布彦泰却很器重他。林则徐在新疆的很多工作之所以能顺利推进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布彦泰的鼎力支持。当初布彦泰得知林则徐要来伊犁时就曾两次派遣兵丁前去迎接,还破例委以林则徐执掌军饷粮草的重任。林则徐为报答布彦泰的知遇之恩,同时也是为了改善新疆边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就主动承担了伊犁的垦田事宜。
1843~1844年间林则徐在伊犁倡导开垦了惠远城东的阿齐乌苏废地三棵树、红柳湾一带3.3万多亩和阿勒卜斯16.1万多亩田地。安置回民571户、安置汉人500户。由于伊犁垦田取得巨大成功,所以布彦泰被加封太子太保衔。伊犁开垦取得的显著成效带动了南疆掀起兴垦热潮。占中国领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实在是太大了。南疆与北疆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都有着不小的差异。
北疆伊犁地区的屯垦经验是否适用于南疆呢?这个问题当时谁心里都没底。因此道光皇帝下令点名让林则徐到南疆勘荒。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初林则徐奉旨赴南疆。林则徐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勘查了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今和田)、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喀什噶尔、喀喇沙尔(今焉耆)南疆八大城,从而为制定南疆垦荒政策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林则徐在南疆期间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就将称坎儿井和纺车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在新疆走访勘察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新疆在国家整体防务安全中的战略意义。林则徐来到新疆之前沙俄军队已越过巴尔喀什湖向中国境内推进;中亚浩罕国也已出兵伊犁西部地区;新疆内部还有和卓后裔作乱。林则徐潜心研究新疆史地努力讲求筹边之策。
林则徐敏锐地觉察到未来新疆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沙俄。在林则徐的文稿当中记载着:“余观俄国势力强大,多规画布置,志实不小。英夷由海道犯中国实难,但善守海口则无如我何!俄夷则包我边疆,陆路相通,防不胜防,将来必有大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的俄国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以及后来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我国西北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充分印证了林则徐的预言。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九月林则徐被召回京城以四五品京堂候补。十一月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为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林则徐被授为陕西巡抚。林则徐到任陕西时当地各种社会矛盾极为尖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鸦片战争时朝廷为解决军费困难除调拨陕西征收的盐税之外还强令陕西捐银一百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给外国侵略者的赔款也摊派到了陕西。当时仅西安府咸宁、长安两县的赔款银年征收就在二万两以上(这相当于上缴正银数的三分之一)。恰逢这一时期陕西各地接连发生灾荒。生活艰难的劳苦群众开始聚众反抗: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与当地回民联合起来反抗官府。 林则徐到任后一面镇压刀客,一面采取一系列赈灾措施。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林则徐又被调任为云贵总督。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这年七月林则徐因维护云南边境安定、镇压反抗得力被加授为太子太保、赏戴花翎。当云南的形势在林则徐的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时广西却爆发了一场比陕西、云南等地规模更大的起义: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拜上帝会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
道光三十年(1850年)九月林则徐被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前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起义。当时正患有疝气的林则徐躺在特制的卧轿里从福建侯官出发经由福建、广东山区行至潮州时开始出现严重的下痢症状。随行人员只好将林则徐送到普宁行馆养病歇息。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辰时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指天三呼“星斗南”后与世长辞。
林则徐临终之际为何要大呼三声“星斗南”呢?这件事引起了后人颇多分析揣测。目前关于这件事存在两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张之洞之侄张祖继在诗集《拜林则徐小像》中的解释:他认为林则徐是福建人,所以“星斗南”三字其实是闽语“新豆栏”的对音。1835年11月1日美国首位来华医疗传教士、广州博济医院创始人伯驾在广州开设了新豆栏医局。
话说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禁烟时伯驾曾为其诊治过疝气。张祖继据此推测林则徐死前所呼“星斗南”其实是“新豆栏”的谐音——林则徐实际上是以此暗示自己被“新豆栏”的洋人所害。然而这种说法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首先听不懂闽语的旁人也许会把“新豆栏”误听成“星斗南”,可林则徐逝世时守在身边的是儿子林聪彝和跟随多年的幕僚刘存仁,那么他们难道会听不懂林则徐说的究竟是不是方言吗?
其次林则徐逝世距离当初伯驾治病给他治病已过去十年之久。如果说林则徐真是被伯驾下毒暗害,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毒药潜伏期竟长达十年呢?再则如果林则徐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自己被洋人所害,那么完全可以直接明说“洋人害我”,又何必出一个“星斗南”这样一个哑谜呢?最后说林则徐是被伯驾下毒暗害在动机上也是牵强的。试问伯驾为什么要暗害林则徐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作为洋人的伯驾仇视林则徐。可伯驾作为医生是不是那么关心政治姑且不提,那么退一步讲如果伯驾仇视林则徐会不会下毒暗害呢?那么请问左宗棠、刘铭传、刘永福、聂士成这样后来和洋人打过仗的将领被不被洋人仇视啊?可为什么洋人不设法暗害他们呢?暗杀这种手段从来不是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有效手段。在清朝最高统治者都已屈服的前提下再去杀害林则徐对洋人已没必要性可言。
除了“星斗南”是“新豆栏”的谐音这种说法之外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清朝学者曾寅光在《林文忠公遗事》一书中的解释:西洋人称地球有五大洲,我们中国在亚细亚洲。佛经称世界有四大部洲,我中国在南瞻部洲。中国地处星斗之南,所以北极星常年在北方。英、法等国从海疆来犯。林公说“英国并不是最大的祸患,终为中国大患的是北方强邻俄国。因此曾寅光认为林则徐高呼“星斗南”是以天象警示后人要提防俄国。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曾寅光的这种解释是比较合理的。首先林则徐从来都是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得失之上的。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林则徐的遗言是就国家防务安全所说的,而不是有些人所谓的是在暗示自己是被何人所害。再则以林则徐刚正的性格秉性如果要指认杀害自己的凶手完全可以明示,所以完全压根没必要用打哑谜这种方式进行暗示。最后从林则徐在新疆多年的实地勘察经历来看似乎曾寅光的解释也是比较合理的。
鸦片战争后朝廷在对外政策上把主要精力用在应对英、法等国来自海上的危险。在新疆实地考察多年的林则徐很早就意识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往往容易忽略来自西北内陆的威胁。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认识到新疆对国家安全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后来的历史证明了林则徐的高瞻远瞩和深切担忧:晚清时期沙俄依靠武力侵占了中国东北、新疆等地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当初林则徐离开新疆后仍念念不忘新疆边防。1850年林则徐返乡途经长沙时召后起之秀左宗棠到湘江舟中彻夜长谈。林则徐把自己在新疆为官时所了解的当地情况以及英、俄等列强对中国新疆领土的野心悉数告知左宗棠。当时林则徐留下一句话:“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然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也许正是与林则徐的这番谈话激发了左宗棠日后经营西北的决心。
三圣母是什么梗?
三圣母,道教三位女神的合称,分别为注生后土圣母,卫房圣母(又称九天监生大神),保产圣母(又称九天送生夫人)。重庆大足南山石窟有三圣母龛保产圣母像,为南宋绍兴年间所建。
三圣母像
重庆大足南山石窟第四龛三圣母龛保产圣母像, 像高1.05米,肩宽0.27米,胸厚0.15米。三圣母主像为注生后土圣母,左像为卫房圣母,右像为保产圣母。
何为三称?
三称是指在言语活动中﹐指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不出现在作品中,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三称指称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第三方的﹐为第三人称。如"他"﹑"她"﹑"它"﹑"他们"等﹐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运用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佛教种三称是指佛教道教的礼仪动作,俗称“三拜”或“三遍”的意思。就比如现代的“鞠躬”,“作揖”,“您好您好您好”等等的礼仪动作。
萌新弱弱问一句,南无奥特曼佛祖是什么梗?
奥特曼佛比较厉害,信仰奥特曼佛, 奥特曼佛能给你平安,南无大慈大悲奥特曼佛!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啊?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南无是至高无上的崇敬、恭敬的意思,阿是无的意思,弥是量的意思,陀是寿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
六字洪名,就是皈命无量寿觉;要把我们通身都归向阿弥陀佛,所以叫皈命。归命无量寿觉,无有烦恼、无有一切业障;量代表慈悲,寿代表时间,佛代表觉悟。
用真诚的心来念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用今天的这个心来念。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你要再去追求,是执着;未来还没到,你要去想他,是攀缘。
我们无量生死劫,在六道里边滚来滚去,是因为我们这颗心不定,一句 “阿弥陀佛”,把这个心定住。那上香有什么讲究呢?
要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要让别人代付香火钱;用自己的火点燃,不需太多,三支香即可;用左手举香,因为大部分人的右手举刀杀过生。
经过佛堂时,要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不能低于下身,闭眼许出心中愿望,拜三下。
女人例假时,不要去上香;去礼拜时,寺庙里垫子男性在左边,女性在右边,不要跨过蒲团,这是不尊重的行为。
南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
南字取名的寓意
南,南字本义不详,在殷墟卜辞中已借用为方位词,即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引申指南方的地区或国家。又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南读nā时,用于“南无(mó)”一词,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南字的含义
一、五行:火
二、康熙字典笔画:9
三、 南字是方位词,引申指南方的地区或国家。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用作人名意指朝气、聪明、顺利、温暖、光彩;
四、南方、右边、朝气、顺利意指朝气蓬勃、一帆风顺、温柔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