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海军名将南云忠一,最后下场如何?
在美国和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中,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就是由于两国之间越来越频繁的对抗而产生的珍珠港战役。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用几乎可以算作微乎其微的代价全灭了驻扎在夏威夷附近的美国第七舰队。具体的操作是由日本海军名将带领着渊田美津大佐的飞行队完成的,这位名将在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他的名字印刻在了世界战争史上,也正是因为如此,世人对他的结局亦备受瞩目!
1:南云忠一的发家史其一:在海军中步步升迁
和日本不少名人一样,南云忠一也是出身于日本的低级武士阶级。他们家的人口有一大家子人,自然身为排名后面的几个南云忠一自然也没有被家里面的人有多少重视,于是成年之后的南云忠一走上了从军出人头地的路子。
在不断的训练和学习中,南云忠一从小小的见习军官做起,待了不少的军舰和岗位之后,南云忠一终于步步高升,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他成为了日本海军的大将。
其二:珍珠港上波涛汹涌
在升为日本海军大将的南云忠一,很快就得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于是他率领日本的航母舰队准备对美国驻扎在太平洋上的第七舰队下手。在山本五十六和南云忠一的策划和指挥下,日本用托拉为口号对美国珍珠港发动袭击。在日本轰炸机的努力下,美军的太平洋舰队葬身海底,这战使得南云忠一和他的上司山本彻底闻名于世。
2:一代名将的归宿其一:中途岛大海战
在珍珠港获得大胜之后,日本在南云忠一的指挥下再接再厉,他们又先后歼灭了不少英国部署在太平洋上面的舰船,日本的联合舰队一时间风头无二。但是在珍珠港惨败的美军再次集合了海军,并且破译了日本的军事密码,选定了中途岛作为和日本人决战的地点。在日本的赤城和飞龙号和美国的约克城大黄蜂的较量中,输掉战局的日本人的海军和老牌的海航飞行员的家底都给打了精光。
其二:疯狂的守岛
虽然日本的中途岛遭到惨败,但是日本还在做着最后一搏的准备,于是在南云忠一的指挥下,日本在瓜岛等战场发动了反击,虽然日本最后获得了惨胜的结局,但是家底的短缺也不得不使得日本调整战略方向。日本收缩了战场的长度,把兵力都集中在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岛屿上面,企图用岛礁的天然环境加上构筑的军事防御设施来阻止美军的前进。
其三:名将的结局
南云被派遣守卫著名的塞班岛,在守卫塞班岛的过程中,南云忠一还是想靠着自己手下看似还有不少的日军来对抗美国的进攻试试看。不过这时候的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在和美军激战了三个星期之后。
驻守在塞班岛的日本军队基本上全部战死,在这时候,南云忠一和手下的几名将官采取了日本自有的自杀方式来殉国,一代名将终谢幕。
影视剧中都说三八式步枪威力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众所周知,三八式步枪是20世纪上半叶日军的制式步枪。至于影视剧中说此枪威力小,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三八式步枪不仅精度极高,而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1千米内能轻松击穿厚度为30厘米的泡沫板,实战中有多次在800米距离中击杀集群目标的记录。对于一般的步枪而言,能勉强击穿500米内的目标已经算很不错了,所以说三八式算是当时步枪的佼佼者。
一般来说,步枪的杀伤力取决于枪弹的口径和形态,而三八式步枪采用的是6.5毫米小口径尖头弹,所以射出的子弹飞行的非常平稳,击中人体后往往一穿而过,形成贯通伤,这种伤害对周围的组织破坏并不大,只要不伤到要害,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了。正是因为这样,影视剧中才会说三八式步枪威力小。
三八式步枪有极强的穿透力,这也导致它在近距离作战时威力不是很大,抗战时期我军就从日军手里缴获了一些三八式步枪,一些老战士为了改善三八式的威力,就在弹头上划上几道裂痕,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子弹击中目标后的的翻转效果,在近距离射击中一旦命中目标,子弹就会翻转破碎,从而给敌人重创。
日本高层提倡用远距离高精度射击逐个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三八式步枪就在这种情况下被日军广泛使用,经过严格训练的日本兵用三八式能轻易击杀300米内的单个目标的要害,而我军的兵员素质远没有日军那么高,他们使用缴获的三八式能击中敌人已经算不错了。正是因为没有击中对手的要害,才有了三八式步枪打不死人的说法。
日本战败后,时任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命运如何?
1945年8月15日清晨,阿南惟几在家中剖腹自杀。他的妹夫要充当他的介错,被拒绝。阿南惟几认为。如果自己剖腹不当造成了痛苦,也是对自己应有的惩罚。但是,他的自杀干脆利落,刀子刺进身体很快绝命。
他留下的绝命书如下:我以死,为我所犯下的罪行,谦恭地向天皇陛下谢罪。他死后葬在东京郊外陵园,自杀时所用的刀和身穿的衣服,由日本军事博物馆收藏。阿南惟几有五子一女,小儿子阿南惟茂,2001年至2006年间,任日本驻中国大使。
出生于1887年的阿南惟已,191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参谋学院,随即进入帝国陆军参谋本部工作,1922年升为少校。1923年至1925年间,他任日本库页岛远征军参谋长。离开库页岛后,他远赴欧洲,担任驻法国大使馆的武官。
中日战争爆发后,他短暂赴中国作战,随后被召回日本,在近卫内阁中先后任任战争部军事管理局局长、副部长。他和东条英机关系密切,同属军方死硬主战派。1941年,他再次来到中国,率军先后在华中地区和东北地区作战。
1944年12月回到日本后,他成为最高战争委员会4名成员之一。第二年4月,他被铃木首相任命为战争部部长。虽然此时他已深知,日本的国力再也无力支持一场战争,日本战败已不可避免,但他依然直言不讳地反对投降。
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 阿南惟几拒绝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坚称绝不无条件投降,而是要通过在本土的大规模作战,给美军以重创让美国人接受日本的条件,包括继续拥有日本已经获得的领土等等。
8月14日,他和其他内阁成员参加了御前会议。日本天皇最终没有采纳他及主战派的意见,宣布以无条件投降来结束战争。在天皇的坚持下,与会人员一起签署了日本投降的相关文件后,阿南惟已回到自己在战争部的办公室。
他把天皇的决定告诉了战争部的同僚们,要他们必须服从。阿南惟几的支持者建议他,要么辞职,要么发动政变来反对无条件投降。但阿南惟几既没有辞职也没有参加政变,他拒绝采取任何行动。他的态度,也是8月14日夜日本少壮派军官们政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后他离开自己的办公室, 回到家中。他对妹夫说,“作为一名军人,我只能服从我的皇帝”。 第二天一大早,他将匕首刺进自己的身体。几个小时后,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向全体日本国民发布了投降诏书。
如何看待冯薪朵单推再次针对马鹿cp?
喜欢一个人,有喜欢她的cp,也有无感的,对小偶像的朋友,有喜欢的,也有无感的,都很正常。没有要求说所有一个偶像的人,连带她的cp跟她的朋友必须喜欢。
不做她不喜欢的事情。不去干涉小偶像,跟diss她的朋友及友谊就可以。
不想看cp,可以选择只看单人,超话里也都是fxd个人吧,如果说混圈子,可以跟不吃cp的小伙伴一起玩。
另外一说,朵家现在的氛围对ml都是非常友好,经过12月,饭圈大多数也是吃ml的。
个人觉得,只要cpf不ky,只要有喜欢fxd的心,欢迎在朵家一起玩。至于批皮挑拨关系的,朵家已经很佛了,请不要帮朵家艹毒唯人设了,靴靴。
然后实名反对一下回答里,“不喜欢ml或不喜欢lt,就不要推fxd”这样的意见。不存在这样的强盗逻辑的。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和海军互相倾轧到了什么程度?
二战时期日本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日本的陆军和海军严重不和,谁都不爱搭理谁,双方之间经常为争夺资源而互相呛声,甚至还出现了海军造坦克,陆军造航母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他们两个之间如此不和呢?
其实双方之间的争斗早在日本倒幕运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那个时候倒幕运动主要是由萨摩和长州两大蕃带头,他们作为倒幕运动的主力,在幕府统治被推翻之后是轮流执政的,但是双方本来有矛盾,所以上台执政后的争夺更加严重,双方势如水火。
日本陆军脱胎于长州,而海军是脱胎于萨摩,所以表面上看,这只是日本陆军和海军的争夺,实际上是这两蕃斗争的延伸。
日本海军出生贵族和富商家庭,而陆军则只是底层阶层,他们都觉得自己才是日本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谁都不负谁,谁也看不起谁,连通婚都不常见,打仗也不配合。
早在战争之处双方就为争夺资源互相攻击。
因为日本只是一个小国,资源很短缺,即便是因为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剧增,但是仍然有限,所以日本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重点培养。
1941年,东条英机刚刚坐上首相位置,天皇就向他说明了一个长期困扰日本的问题,当时裕仁天皇说道,“请你一定要记住,在目前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合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还打算召见海军大臣,告诉他同样的话。”
但是日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休止,方之间的后勤供应都是由通产省分配,通产省和一个内阁计划委员会共同负责制定经济政策,但是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拒绝向他们提供任何关于战略物资的接收和存货的数据,因为他们需要绝对保密,这样一来就难以为他们分配相应的物资。
海军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参加过两次特别重要的战役,一次是突袭珍珠港,一次是中途岛,他曾经当着一位将军之面直接推开椅子拂袖而去,以此表示对陆军的蔑视。
丰田副武是战时的联合舰队总司令,经常把陆军称为“马粪”,而且再三宣称,他宁可把女儿嫁给一个乞丐,也不会嫁给任何一个陆军里的人。
当然双方曾经有过一次缓和关系的尝试,他们建立了一个控制机构,每一个机构的领导都是由一位来自战队相关产业的行政官员担任陆军和海军的反应,是对控制机构毫不理睬,继续无所顾忌地使用它们的储备物资,直接向生产厂家发送订单,所以仍然混乱。
那就导致日本的生产效率降低,其实在1943年夏天时日,本就已经拥有了年产53,000架飞机的生产力,可是因为双方之间的这种对立关系,双方谁要是建了一个工厂,另一方也立马就会建一个盲目攀比,实际效率却很低,导致日本实际每年的生产数量都不到1万架。
更加令人无奈的是从来知道飞机的宝贵铝材,只有55%变成了飞机,剩下的部分当做废料卖进了黑市。
战争中双方谁也不帮谁,甚至是不屑于被对方帮忙。
在日本战争中,日本陆军宁愿玉碎,也不愿意向海军求援,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战机消耗殆尽,急需支援,陆军却在这个时候大搞阅兵,矛盾关系由此可见一般。
日本在二战中有雷达吗?
谢邀,有雷达的。
详细说说日本的二战雷达吧:
二战前期,日本科学家就已经展开了早期雷达技术的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学术界还是比较有地位的,而从研究方向上日本是当年领先的磁控管研制者之一,甚至当年将领域延展到了腔式磁控管上。要注意的是腔式磁控管是目前现代雷达的主要技术之一,效率极高。但很遗憾的是,日本的的雷达技术研究并么有取得政府和军方的真正支持,因此大部分开发成果依旧是在实验室阶段,并没有实际的产品应用。
另外一个拖慢日本雷达技术的因素在于日本海军和陆军之间的互相竞争,导致了大量无用功和重复劳动的产生。
在30年代末期,德国教授巴克豪森告诉日本同行,德国海军在1937年已经有了一部可以操作的雷达,最好日本军方也能够将之装备起来。同时日本在不知道英国1940年雷达技术突破的前提下自己也在独立开发着厘米波雷达系统。
1942年5月,日本海军配备了IIRC、Hyuga和10cm雷达。这意味着日本海军在英国部署271型雷达系统后的6个月内部署了一部厘米波雷达,并且在美国海军首次作战时使用了基于雷达的无线电导航技术。
当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占领机场时,他们还缴获了一个完整的空中预警雷达。尽管海军研究实验室发现这套装置相当粗糙,但这个简单的空中警告装置,已经可以用于早期控制预警。 这可能已经可以代表日本雷达技术的技术进步。
日本人在威尔士亲王和Repulse的残骸上潜水,以恢复雷达装备。 我不知道这次冒险的结果,但它可能给了他们一些关于火控雷达概念发展的想法? 他们还在马来亚捕获了一些英国陆军炮击雷达。
后来日本人在被击沉的威尔士亲王号残骸中找到了一些雷达残片,也逐步推进了日本的雷达技术发展,并且也有记录日本在东南亚的战斗中缴获了一些英国的炮兵雷达。
日本雷达技术的起源和波折
当英国人利用雷达探测德军的行动时,日本人也正在开发他们自己的雷达系统,但由于雷达技术的高度机密,日本完全得不到相关技术情报。因此,日本只能独立开发雷达系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人虽然拥有良好的技术头脑,甚至在1939年开发出一种有效的腔体磁控管,远远超过英国人。 然而,日本这个国家的军国主义领导集中在“武士道”,“武德”等意识形态上,并没有把技术发展放在首位。国家和军方高层倾向于认为纪律,侵略性和能够自杀的勇气才是带来胜利的根本,导致所有人都不赞赏技术发展能够带来作战方式改变。 因此在雷达技术的研制上所分配的资源极其有限。
而日本陆军和海军之争又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到了做无用功上。 日本陆军以传统的日本武士意识治军,而日本海军则以英国皇家海军为蓝本全面西化,一个国家内有两种强烈不同的意识形态则会导致在研究上会一事无成。
日本人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对飞机干扰检测方案进行了修补,开发了一种系统,该系统检测飞机通过从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出的波束飞行,相隔数百公里,工作在7.5至3.75米波长范围内(40至80 MHz) 。 该系统只能检测到飞机在某处飞过波束中断,提供有限的信息(现在很多军迷想利用大面积垂直雷达阵列发现隐身飞机,其实日本在二战前期就已经开始研究了)。
这种无线电波探测的方式需要建立大量雷达站进行阵列式探测,当时日本试这种雷达系统的时候将几百个雷达站放到了中国东北。以至于庞大的系统整日检测着静默的天空,在整个二战期间都一事无成。
对于主流的脉冲雷达系统,日本人开展研究的进度则很慢。 1941年初,日本技术专家访问了德国,与他们的轴心国盟友交换信息。极具日本特色的是,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都派出了自己的技术团队,没有真正协调他们的旅行计划或着谈判计划。
因此当他们到达德国时,自己人和自己人之间都是心怀芥蒂的状态。同时,德国人和日本人对彼此说的话都很谨慎。 日本人只被允许在短时间内参观维尔茨堡的雷达系统,虽然他们看到了德国的雷达,但德国人不会和他们讲任何技术概念。 就日本人自己而言,日本人也没有提到他们的腔磁控管技术。 因此最后日本技术人员接触当年德国最先进的雷达系统的取经之行就好像现在幼儿园小学生参观一个高科技企业一样完全没有实质性的收获。
等到日本人参观完毕回到了家,唯一带来的有用信息就是盟军的海军舰艇已经在开始使用雷达。这个消息就震动了日本海军高层,日本海军终于开始努力开发自己的雷达。 日本专家们迅速将一个脉冲雷达原型机组合在一起,工作在4.2米波长(71.4兆赫),并在1941年秋季生产了一个3米波长(100兆赫)的固定场地警告雷达装置,命名为“IJN Mark I Model 1”脉冲宽度很长,从10到30微秒,峰值功率为5千瓦,最大范围约为145千米(90英里)。 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约为145公里,大约是大型海军目标的五分之一。
在建造了大约80个Mark II Model 1后。 由于雷达性能的不可靠,导致海军船员的反馈非常消极。船员们还是更喜欢用观测站上的听音器来搜索目标,因此日本海军雷达的进展就又被拖慢了脚步。
话说两头日本陆军那边也在建立自己的雷达系统,由于和海军的芥蒂,日本陆军只能几乎完全独立的雷达开发工作。 他们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建立了一些事实证明完全不适合现场使用的初步型号,但后来提出了一个4米波长(71.4兆赫)的警告雷达装置,命名为“IJA Tachi 6”。 它是泛光灯系统,在很多方面与Chain Home相当,具有全向或广角发射器,带有三个或四个可移动,可操纵的接收器天线。 Tachi 6的脉冲宽度为25至35微秒,峰值功率为10至50 kW,PRF可以从500转换为1,000 Hz,最大范围为300 km(185英里)。 大约350人建成,1942年首次投入使用。
IJA Tachi 6 是一个可以使用起来的对空搜索雷达,然而,日本陆军在整个二战过程中都没有遇到过大规模的空中攻击,如果这玩意放到日本海军的军舰上则真会扭转太平洋战争的局面。然而——海军马鹿!日本陆军对海军采取了保密措施。
再往后就到了战争末期,日本整体的研究工作被打乱,虽然也出了数十个型号的不同雷达系统。然而战争已经不是一部两部雷达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日本在二战中的确有雷达系统,但是这些雷达系统无论从研发计划还是最终功能上看都是一个个的和式幽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