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患上心梗的原因会是什么?心梗有哪些症状?
感谢邀请!
糖尿病人患上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也还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由于糖尿病时体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紊乱造成的。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相对不足(一般都是2型糖尿病哦),会造成身体内糖、脂代谢的紊乱,出现高血糖、高血脂改变。高血糖造成的血液高渗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除了损伤血管内皮外,还会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糖尿病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遍布全身血管,在冠状动脉里也常常是多支血管多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供血不足就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支多处病变,心肌缺血就更严重。
冠心病发展到冠脉血管闭塞、或者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就引起了心肌缺血坏死,就是心肌梗死。
糖尿病人不光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更多发、更严重,还会由于糖尿病造成的神经损伤使得病人对心肌缺血的反应不敏感,对疼痛的反应迟钝。所以,糖尿病可以和非糖尿病人有同样的心肌梗死症状,但更多地可以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无痛性心肌梗死,这样不仅迟滞病人的反应,也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影响对心肌缺血、坏死的及时发现和检出。
糖尿病人因为没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可能只表现为与劳力(负荷)相关的乏力、胸闷、气短、出汗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漏诊,还会因此导致猝死的发生(未能预警)。
所以,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像对待冠心病那样降血脂(胆固醇)、抗血小板治疗;也要警惕病人出现的与活动、紧张、情绪激动相关的不适症状,必要时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运动负荷试验等来检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梗会直接死亡吗?怎么预防?
23岁小伙深夜突发心梗,医生:这1种水喝太多,血液黏如粥
凌晨两点,一辆120急救车从小区门口呼啸而过,车里躺着一位23岁的小伙子,晚上头疼难忍,忽然晕倒,被送往医院。经检查,确诊为心梗。
小王没有不良嗜好、滴酒不沾,唯独对饮料情有独钟,每天都要喝3瓶。医生说:
引发心梗的罪魁祸首就是饮料。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糖份进入身体不易被吸收,导致糖份不能完全排出,堵塞血管,从而引发心梗。
那么除了饮料,还有什么因素会引发心梗?
因素1、熬夜
然而熬夜会导致体内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心律失常,增加患上心梗的风险。
此外,过度的劳累,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诱发心梗。
因素2、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交感神经也会因此过度兴奋,血压会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
从而会对冠状动脉产生刺激,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诱发心绞痛或急性心梗。
因素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
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梗。
以上就是诱发心梗的原因了,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心颤了,以后还是老老实实早睡早起,做一个温柔的人儿吧。
身体有这4个症状,八成心梗找上了。
症状1、疼痛
疼痛一般是心梗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病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疼痛会让人分泌汗液,感到惶恐,显得十分暴躁。
当心梗疼痛剧烈的时候会影响到肠胃功能,病人往往会频繁的犯恶心,上腹胀痛,严重的还会呕吐。
症状2、大量出汗
若发现自己总是无缘无故的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要予以重视。
有数据显示,70%的心梗患者,在发病前,都有大量出汗的情况。
这是因为心脏输血量减少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
症状3、疲惫
在没有运动、熬夜,生病等情况下,突然感到肌肉变软,人变得容易疲惫,休息也没有缓解的话,就要警惕是不是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的心肌梗死。
症状4、便秘
老年人的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就会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
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
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很重要。
以上就是心梗的症状啦,快看看有没有你,如果不幸中招,也不要害怕,坚持做这4件事可预防。
预防妙招1、坚持运动
坚持运动不仅可以有效的消耗脂肪,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还可以使抗血管老化,增强血管的韧性,减少心梗发作的几率。
建议:每周坚持做3-5次的有氧运动,每次控制在30分钟左右,运动量因人而异,以不感到疲惫、劳累为宜。
预防妙招2、对抗自由基
美国加州大学有研究发现,心梗患者血管长期受人体自由基侵害,导致血管内皮被持续破坏,弹性变差、脂质更容易沉积增生,堵塞血管。
多摄入自由基的天敌-抗氧化剂,可以减少脂质物沉淀及对血管的伤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壁弹性及冠脉流量,稳定血脂,降血栓。
生活中,多酚类、花青素、硫辛酸、黄酮类、维生素E、C等,都是不错的对抗自由基的抗氧化剂。
它们多存在于花草茶中,如绿茶、白茶、石斛、名芒葵等
特别是名芒葵,抗氧化剂含量多且无多余热量,多喝有助溶脂排脂,降低血脂、养护血管。
预防妙招3、调整饮食
心梗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也属于“富贵病”的一种。
所谓“富贵病”,无非是摄入的营养过剩,使得血管被吸收或残留了一些脂肪和糖分,进而导致血液粘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饮食原则: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少吃肉,主食注意粗粮和精细食物搭配着吃。
小知识:心梗发作时,把握好"黄金120分钟"
心梗发作时病情较为急迫,打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最为重要。
若能在发病1个小时之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患者的死亡率仅为1%。
若,延迟到发病时间的6小时,死亡率会上升至60%以上。
急性心梗最佳的抢救时间为2小时,也被称之为"黄金120分钟"。
心梗有什么表现?
胸闷难受,大汗淋漓,黄金时间5分钟
心梗是怎样发生的,能预防吗?
心肌梗死的发生一般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堵塞,部分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导致的。存在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两种,一种是钙化斑块,它比较稳定;另一种是软斑块,又称为易损斑块,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容易受损、容易破裂的一类斑块。
软斑块表面的包膜很薄,内含脂质又多,就像“薄皮大馅的饺子”。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暴饮暴食、寒冷等情况的刺激下,血压升高、血流加快或者血管痉挛,软斑块包膜很容易破裂。软斑块破裂后,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就形成了血栓,堵住了冠状动脉,就会引发心肌梗死。可见,软斑块就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只要有引爆的条件,它随时可以爆炸破裂。因此,在预防心梗发生和复发时,一定要稳定软斑块。
通心络胶囊可以疏通心脑血管,并且可以修复已经受损的血管内皮,让斑块没有形成的环境;对于已经形成的斑块,通心络胶囊可以通过增加斑块包膜厚度、减少斑块内脂质等稳定斑块;通心络胶囊还能抑制血管痉挛,防止斑块破裂,减少心梗、脑梗等急性事件发生。
心梗前兆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差、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已经成为一个很多人闻风丧胆的常见冠心病类型。那么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有没有预兆呢?事实上很多急性心肌梗死在发作以前,都会有不同以往的预兆。今天咱们就来讲述一下,哪些症状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一、突发的心绞痛
如果患者以往没有心绞痛出现过,而在近期尤其是一两天内突发活动后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那么一定要警惕,这种不稳定的心绞痛,往往是心肌梗死的前兆之一。
二、频发的心绞痛
如果患者既往就有稳定心绞痛冠心病病史,那么一旦心绞痛不同以往,发作频率增加、发作症状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等,也需要考虑,患者即将心梗的可能性。
三、不容易缓解的症状
如果既往心绞痛患者发病以后,休息或者是含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后症状很快缓解,但新近发作的心绞痛在休息或者含服药物以后很难缓解,也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四、新发其他伴随症状
如果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但心绞痛发作新出现核心伴随其他症状,也需要考虑是否心绞痛是否由原来的稳定型变的不稳定。此时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很快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确实危害很大,但是看似突如其来的心梗,很多通常会在发病前有预兆性症状,如果能及早的发现这些症状,并进行预防,就能减少部分心梗、减少更多悲剧发生。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凌晨2点,胸痛群传来一份心电图,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提示患者男性,49岁,胸痛3小时,目前心率48次,血压96/56,胸痛胸闷持续中。
我们接到通知,马上启动导管室,我立即跑到急诊待命,随着胸痛中心的建立,我们对待每一位胸痛患者,尤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加要节约时间,我们宁愿多等半小时,也不能让患者等医生一分钟。
患者送到后,综合判断,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像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并请签字,一份是病危通知书,一份是手术知情同意书。确诊心肌梗死就属于病危,因为这个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知情同意书是手术支架前要签署的。现在胸痛患者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先不办理住院,先治疗,先手术,随后家属去补办住院手续都没问题,目的就是节约时间。
患者的妻子和闺女都在场,签字的时候,认真阅读病危通知书,看到急性心肌梗死几个字,很少不高兴,说:我们不是心肌梗塞吗,你们怎么写着心肌梗死呢?这不是盼着我们死吗?
这是哪跟哪啊!这只是医学术语,只是对一个疾病的准确描述,王医生解释:这两个名字是一个意思,之前大家都用心肌梗塞,老百姓也习惯叫心肌梗塞,但我们心内科医生现在都叫心肌梗死,写病历都会写心肌梗死。这并不很重要,现在我们要节约时间,抓紧治疗,治疗后,我可以向你们详细解释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
说话间,患者突发室颤,医生马上电击除颤,患者心跳恢复,这时候家属催我们,赶紧手术赶紧手术,别耽误了……
手术过程比较顺利,但因为患者属于下壁心肌梗死,且就诊稍晚,故血压一直偏低,我们一直大量输液+升压药,患者血压才维持到110/70,后送患者回监护室。安顿好患者后,已经是凌晨4点,这时候患者闺女和妻子还在监护室门外,正好给家属讲讲手术经过,看看支架前后对比,顺便再给他们科普一下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塞。
其实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塞都是我们翻译的名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这是源词,acute急性的, myocardial,心肌的, infarction,梗死或梗塞,AMI,连起来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肌梗塞。以前课本及病例都写急性心肌梗塞,近年来习惯于写急性心肌梗死,很多专家认为翻译急性心肌梗死更为准确。梗塞的意思是血管堵塞了,心梗本身是血栓堵塞血管,这也是原来翻译的初衷。可是大家后来觉得心梗后,血管梗塞只是一个现象,其本质结果是导致心肌坏死,因为堵塞后也不一定会心肌坏死,只有堵塞时间超过15分钟也会引起坏死。心肌坏死不能非常准确的从心电图获知,只能看个大概。心肌坏死的多少,或有没有心肌坏死,更准确的参考是心肌酶和肌钙蛋白,这两个指标也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依据。这两个指标升高也就证明了心肌有坏死,甚至对于非ST抬高心肌梗死,必须参考这两个数据才能诊断心肌梗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病的死亡率确实太高,基于这3点原因,现在医学界更习惯于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当然您喜欢叫急性心肌梗塞也没关系,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认清这个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本质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血管垃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就会形成血栓,血栓堵死心血管就会发生心肌坏死,进而引起持续性心绞痛,引发心律失常或心衰,甚至导致死亡。
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包括遗传基因,年龄,性别,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久坐不运动,不健康饮食,等等原因。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包括:暴躁、愤怒、寒冷、剧烈运动、劳累、熬夜等等。
所以急性心肌梗死大部分的原因还是能控制的,所以说急性心肌梗死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三步骤:第一健康生活是基础,第二控制三高是关键,第三冠心病正规治疗是防线。
最后一道报警就是心绞痛,当发生心绞痛一定及时就诊,切莫耽误,切莫存在侥幸。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