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西伯利亚挖土豆什么梗(乌克兰称任务完成,俄军称体面投降,你觉得是哪种)

国防部情报总局、边防警卫局、国民警卫部队联合实施了这次对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保卫者们的营救行动,允许这些英勇的马里乌波尔保卫者们从亚速钢铁厂撤退,2、亚速钢铁厂的伤兵撤离到俄军控制的医院“约有10000余名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在731部队的营地中遇害,并不断调遣精锐师团来到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配备有大量战斗力强的甲级师团,日本于19...

乌克兰称任务完成,俄军称体面投降,你觉得是哪种?

马里乌波尔钢铁厂的乌士兵终于全部出来了,为此双方表态依然呈现了不同的意思。泽连斯基在公开演讲中说:“在我的统一指挥下,国防部情报总局、边防警卫局、国民警卫部队联合实施了这次对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保卫者们的营救行动。在强大的压力下,俄方最终被迫同意我们的营救计划,允许这些英勇的马里乌波尔保卫者们从亚速钢铁厂撤退。这是对俄军所谓钢铁般包围的沉重一击。” 乌国防部发言人说:“很显然,在总统下达指令后,多个部门密切配合,成功实施了这次战略大撤退,无论是在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是一次巨大成功。”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说:“马里乌波尔守护者们是昂着头离开亚速钢铁厂,胜利完成了打击俄军的任务,被国家成功营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这一壮举将永远被载入史册。”面对基辅方面将“投降”描述为“撤离”说法,俄媒无奈也认同了这一点。

亚速钢铁厂的伤兵撤离到俄军控制的医院,这是算投降了吗?

当然是投降。

但泽连斯基称为“撤退”。

凡是有过打仗经历的人都知道,任何作战结果,敌对双方都会有不同的说法。但马里乌波尔钢铁厂的这个情况,肯定是投降!

恶贯满盈的日本王牌部队“关东军”是如何灭亡的?

所谓日本王牌部队“关东军”,因为最早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在1919年到1945年间驻扎在我国东北地区,除了当时日本国内,就连中国和远东的苏联也一直以“精锐”冠名这支日本部队。最强盛的时候,关东军下辖31个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总兵力共约120万人。

但事实上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恶行累累,最为著名的便是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731部队,也成为“石井部队”,这主要原因是731部队是由石井四郎所领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本土之外的所有生化武器研究都几乎由731所包揽,包括细菌战、生物战、化学武器战以及让人毛骨悚然的人体实验,都被秘密地通过“军事医疗”所冠名来进行。根据事后估计,约有10000余名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在731部队的营地中遇害。

但抛开这些罪行不谈,关东军在1928年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之后,就曾数次扩大规模,并不断调遣精锐师团来到中国东北。到了1941年底,日本关东军配备有大量战斗力强的甲级师团,即番号小于20的师团。在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往往番号越小战斗力越强,而番号在20之外的师团一般战斗力都较弱,或者由新兵构成。1941年底的日本关东军中,包含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这些甲级师团。

之所以日本在中国东北陈列重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诺门罕事件”的发生,日本于1939年在蒙古的诺门罕2个师团被朱可夫重挫,所以日本一直在提防苏联从远东发动对日攻击,这也是为何日本的精锐师团都被部署在东北地区的原因。

但是到了1943年,随着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节节败退,加之苏联陷入持久的对德作战之中,大量远东部队被抽调到西部,参加卫国战争,所以日本能够将关东军主力抽调到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决一死战。举例说明,1945年1月,日本从关东军抽调13个师团奔赴冲绳;4月继续抽调7个师团和接近一半的所处物资回防本土。

即使在1945年5月之后,日本再次扩充关东军,但是士兵来源主要是伪满洲国的近30万退伍老兵以及一些完全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甚至当地伪军也被纳入编制,看似日本关东军在1945年仍有24个师团约71万兵力,但是谁都知道这仅仅是“纸糊的王牌部队”了。

在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前夕,日本关东军仅拥有1000余辆轻型坦克,甚至还有不少“豆战车”,在苏联红军的T-34与IS-1坦克的钢铁洪流之下,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日本关东军仅仅坚持了一个礼拜,就全线崩溃,毫无战斗力可言了。

关东军覆灭后,陆军中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首领石井四郎按理应该被绳之以法,但是731部队的20000名成员竟然在美国的干预下被免于被战争罪和反人类罪所起诉,主要原因是石井四郎拿出了细菌战的研究资料与美国当局进行谈判,1959年石井四郎因咽喉癌在东京去世。

至于关东军的残余部队,要么被苏联发配到劳改营,要么去往西伯利亚、蒙古和远东其他地区,在随后的五年间,绝大部分战俘被分批次遣返回日本。

在乌第二轮大选前,俄公布二战期间与克里米亚相关的罕见文件,目的是什么?

目前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做给正在搞总统选举的乌克兰看的。

乌克兰人对政治普遍缺乏兴趣,三位候选人的支持率百分比都低的很(胜出的那位也就百分之二十多),典型的瘸子里面拔将军,闹剧一般。这种情形下,任何一张选票都能起到为巨大作用。因此,为了拉拢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显示自己强硬的气势,无论是现总统波罗申科、前总理季莫申科,还是新近胜出的黑马——喜剧演员泽伦斯基,都喜欢对俄罗斯放狠话,把收复“故土”克里米亚挂嘴边。

俄罗斯之举,正是有意“敲打”乌克兰——你该冷静一下了,我帮你们把克里米亚的历史,尤其是我在二战中对你乌克兰的“救赎”捋顺一下。

另一方面,俄罗斯在用二战中自己付出的巨大代价来解释收回黑海门户——克里米亚半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而且,今年是克里米亚入俄五周年,逢十大庆,逢五小庆,必然得搞点活动。2014年3月,克里米亚发起了入俄公投,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投票率为83.1%。

然而,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宣布克里米亚公投无效,不承认克里米亚入俄公投结果。当然,俄罗斯才不管这一条,立即宣布接受克里米亚。之后,俄罗斯遭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多轮经济制裁,一直到现在。

因此,用公开生动的史料的形式侧面声明对克里米亚主权的合法性,对俄罗斯也是十分必要的。

客观的看,从1783年开始,克里米亚就归了沙俄帝国,后来在苏联红旗下共建社会主义。虽然克里米亚在乌克兰范围内,但原住民鞑靼人被沙俄统历届治者和斯大林同志下了大功夫,大多给塞进闷罐车,运到西伯利亚挖矿、种土豆去了,早就不是主体民族了。

几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苏联时代,大批的俄罗斯族人在政策的感召下来此定居,俄罗斯族人反客为主,成了主体民族,占了半数以上的比例,乌克兰人占比才15.42%,鞑靼原住民就更少了。所以,这种情形下,公投跟了俄罗斯还真正民心所向。

1954年前,克里米亚虽然靠近乌克兰,但一直属于苏联的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直到1954年2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在乌克兰发迹,对乌充满感情的赫鲁晓夫主席提议下,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了另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1991年苏联解体,克里米亚随即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直到2014年,剧情才得到反转。

所以,这么看,二战中,克里米亚不但属于苏联范围,也是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的领土,这点没什么可争议的。

俄罗斯国防部中央档案馆近日公布的这批罕见的历史档案文件里,目前能看到有,1941年底,滨海集团军部队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分布图,1944年4月,苏军胜利收复克里米亚的战斗报告等等。塞瓦斯托波尔战役(1941.10.31——1942.7.4)极为惨烈,苏军滨海集团军部队和城市群众在被德军重兵重重合围情况下,牺牲了近20万人,顽强防御了足足250天。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倒戈和叛变的行为,军民一心,死战到底,保卫苏维埃,保卫斯大林。

此战役意义重大,只要城市保住,就能威胁德军后勤补给线,拦住德军对后方油田的威胁,还能侧面缓解德军对苏联其他战场,尤其是莫斯科战役的压力。事实证明,这种阵地消耗战,的确严重削弱了德军的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

公布的文献中,还有苏联红军官兵的英勇事迹,以及克里米亚解放战争的直接参与者的笔记。这些资料生动又富有感召力地展示了前辈们在绝境中,如何视死如归的保家卫国,为了从纳粹手中收复克里米亚,苏联军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的确,对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们,甚至俄罗斯联邦自己的青年一代,是时候好好拿史料教育一下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二战期间惨遭纳粹蹂躏的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国,"新纳粹“势力正不断壮大发展,这些新纳粹分子狂热的崇拜自己民族的敌人——沾满自己祖辈鲜血的希特勒。

(下图,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成百名当地新纳粹成员上街游行,纪念二战中纳粹党卫军的乌克兰师成立69周年)俄罗斯光头党尤其是当今乌克兰,作为被纳粹屠杀了无数同胞的国家,居然还有人如此推崇其理念,民族的仇人反被供奉为受害人后代顶礼膜拜的精神领袖,甚至,这些新纳粹分子还成了乌总统竞选人们极力讨好的对象,真是巨大讽刺。这个时候,俄罗斯拿二战说事儿,意味颇深。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为何感觉俄罗斯只用了50年就同化了东普鲁士?

就像在思考为何抗击疫情的效果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时需要注意的那样,回答这个问题时,也需要强调:这与意识形态和体制没关系,主要是政策方向和执行力度的原因。

苏联是用网格化的管理和铁腕压制的风格,再加上铲除普鲁士印迹和文化影响,以及修改历史,来完成同化的。

所以,就像现在对抗疫情的效果,更多是政策是否对路,与体制关系并不明显。

比如,同时民主体制,美国不行,但德国、日本和韩国就不错。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冲突:两国历史上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宗教和民族矛盾累计下的血仇,几乎无法化解

下面这张照片相当著名和震撼人心,106岁的亚美尼亚老妇人拿着一把AKM,准备保卫自己的家园。这位亚美尼亚老人在她10岁的时候经历了哈米迪亚大屠杀,在她30岁的时候经历了奥斯曼土耳其的亚美尼亚大屠杀,她随着亚美尼亚难民迁入了前苏联。而到了1991年,苏维埃帝国正在轰然解体,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矛盾尖锐,爆发了战争导致3万人死亡以及数十万难民。

亚美尼亚民族相当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一度相当强大。在一千多年前,随着伊斯兰教的崛起,被塞尔柱突厥灭国,一部分亚美尼亚人西逃,被拜占庭帝国安置在土耳其西南部地中海沿岸,建立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到16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彻底灭亡,留在高加索山脉的原亚美尼亚人后被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瓜分。

而阿塞拜疆历史上原本跟亚美尼亚的高加索兄弟民族——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他们最初同为基督教信仰。在公元667年被阿拉伯王子贾万希尔所灭,阿拉伯穆斯林成为当地统治者,当地人经过几个世纪的反抗,最终还是在11世纪左右彻底穆斯林化。之后突厥、蒙古、帖木儿等先后统治过这一区域,最后在16世纪初同样被波斯帝国统治。

▲公元300年左右的高加索地区,蓝圈所示区域就是现在引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争议的纳卡地区

在萨非波斯统治这一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地区时,对当地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当地分封了一系列亲王领(基督教区域)或汗国(穆斯林区域)。现在引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争议的纳卡地区(纳戈尔诺和卡拉巴赫)归属问题也是在这时候产生的,在1747年和1748年,这两块地区被波斯帝国分封给阿塞拜疆贵族,建立了卡拉巴赫汗国。当地的亚美尼亚贵族反抗他们的统治,发动起义,然而惨遭镇压。之后这卡拉巴赫汗流放和驱逐了不少当地亚美尼亚人,从阿塞拜疆迁移自己部族和亲信,并最终改变该地区的民族结构。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俄罗斯帝国开始崛起,再经历两次俄罗斯-波斯战争之后,俄罗斯占领并统治这一地区。1828年卡拉巴赫汗国被废黜,同为基督教信仰的亚美尼亚人终于开始迎来春天。沙俄帝国统治时期,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分成四个省份,东部的阿塞拜疆人为主的巴库省,西部现亚美尼亚疆域的埃尔温省和卡尔省,以及中间包括纳卡地区在内的伊丽莎白波尔省,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妻子为命名。在沙俄帝国有意无意倾斜下,不少亚美尼亚人迁回纳卡故地,伊丽莎白波尔省的亚美尼亚人口比例也在增加。

▲沙俄时期外高加索行政区域,红色部分成为现在的亚美尼亚,绿色部分成为现在的阿塞拜疆

而从19世纪开始,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的亚美尼亚人,因为宗教信仰和寻求独立等原因,多次遭受驱逐和屠杀。特别是1915年至1923年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前进行的亚美尼亚大屠杀,将近150万亚美尼亚人遇难,剩余的土耳其境内亚美尼亚人被驱逐,其中相当部分是逃往临近的高加索地区。这些亚美尼亚人不少被安置在纳卡地区,他们骨子里带着恐怖记忆和仇恨种子。

随着沙俄帝国的崩溃,在苏联建立过程中,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要求和亚美尼亚合并,但苏联依据人口多数原则,以及想要拉拢拥有石油资源的阿塞拜疆人,最终将伊丽莎白波尔省和巴库省合并成立阿塞拜疆。在苏维埃铁腕统治时期,这一划分也没有太大问题,比如斯大林对穆斯林顽固分子可是从来不客气,二战期间就以通敌罪名把阿塞拜疆境内的库尔德人、伊朗人等迁去西伯利亚种土豆。

然而当红色帝国统治不稳,即将轰然解体的时候,压制下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急剧凸显。先是在阿塞拜疆境内出现反亚美尼亚活动,对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聚居地发动袭击,1988年苏姆盖特惨案,几名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青年间冲突斗殴导致两名阿塞拜疆青年死亡,在人为煽动下,将近十万阿塞拜疆人冲入苏姆盖特城亚美尼亚人聚集地进行打砸抢烧,造成200多亚美尼亚人死亡,刻在亚美尼亚人心中的种族大屠杀记忆开始被唤醒。随后双方矛盾急剧尖锐,亚美尼亚境内也展开对阿塞拜疆人的袭击,双方民间仇杀不断,发展到苏联派遣军队进行制止,都有7名士兵死亡,数百人受伤。

▲双方持续不断的仇杀导致20多万阿塞拜疆人和30多万亚美尼亚人从对方领土上被驱逐

所以在前苏联解体,阿塞拜疆宣布独立的时候,阿塞拜疆境内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也自行宣布独立,并寻求并入亚美尼亚。在1991年前苏联内务部队撤离后,阿塞拜疆与纳卡地区自治武装正式爆发战争。虽然阿塞拜疆人口和兵力上占据大多数,而且获得苏联解体时候留下的大部分武器装备。油气资源丰富,资金充足,大肆在国际上购买武器弹药,但是战争开始后不久,阿塞拜疆就节节败退,几乎处于全面下风。

原因在于苏联时期,同为基督教的亚美尼亚籍士兵更多分配给战斗部队,而且直面死敌土耳其方向,而不同信仰阿塞拜疆籍士兵更多分配给后勤部队。这就导致双方士兵战斗力存在显著区别。而在民族生死存亡刺激下,亚美尼亚人士气高涨,战斗意志非常坚决,“对阿塞拜疆而言,卡拉巴赫问题是抱负,对卡拉巴赫的亚美尼亚人而言,则是生死攸关。”另一方面志愿者因为信仰等原因选择帮助亚美尼亚,比如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部队的指挥官乌克兰人齐内维奇,此人在阿富汗作战了八年之久,拥有极为丰富的游击/反游击作战经验,在他的精妙指挥下,阿塞拜疆军队节节败退,总统数次更迭。最后在1994年签订比什凯克停火协议时,纳卡地区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攻占夺取了阿塞拜疆约9%的其他领土,把原本是飞地的纳卡地区与亚美尼亚连在一起。

所以双方的矛盾几乎无法调和,纳卡地区和亚美尼亚虽然实力较弱,但却是上次战争的胜利方,不愿意放弃到手利益。阿塞拜疆虽然实力较强,但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与亚美尼亚存在差距。即使有土耳其支持,但现在不能忽视俄罗斯的态度,亚美尼亚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CSTO),与俄罗斯是军事同盟关系,当年纳卡战争期间,俄罗斯是深陷车臣战争旋涡无法自拔,现在如果把战争扩大的话,难免不会引起俄罗斯的干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