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怎样造成的?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致死率均非常高。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因为冠脉粥样硬化,使心肌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而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40~60岁人群。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所以早期诊断、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心肌梗塞是怎么引起的呢?急性心肌梗塞是因严重的、持续性的冠状动脉病变致使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导致心肌急性坏死的一组疾病,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之一。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冠脉内血栓形成。而冠脉内血栓的形成是血小板被激活、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内膜损伤的综合作用结果,导致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硬化斑块的破裂。硬化斑块破裂后,会使细胞外脂质、胶原纤维暴露在外,激活血小板,进而逐渐形成血栓,增加斑块体积。大部分的斑块在产生裂缝后,都可以再次愈合,临床上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但若形成了完全闭塞性血栓,则会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目前,医学界关于斑块破裂的相关影响因素还没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总结临床上大量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情况,可得出体力负荷可能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体力负荷可使冠脉压力及血液流速骤变,形成剪力,在剪力作用下撕破斑块。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抗凝、抗血小板、抗缺血等药物的治疗和一般治疗。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后,要立即收住重症监护病房,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尽可能地缓解心脏负荷,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①常用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药物、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甘油、镇静止痛等。对于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可获得最佳的冠脉再通效果。
②介入治疗可尽早开通梗塞冠脉,其是有条件医院的首选再灌注疗法。急性心肌梗塞可根据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结合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③一般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护、氧气吸入、绝对卧床,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易消化饮食使患者的血浆蛋白质保持较高水平,以助于缓解心肌水肿,加快梗塞心肌细胞修复。
心梗脑梗的产生是身体其它部位脱落下来的异物,随血液流进心脏或脑子里堵在那里形成的吗?
神内小美医生;回答仅供参考;欢迎关注、留言!其实心梗、脑梗可以说是同源的!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只是部位不同罢了!就临床上我们常见的脑梗为例:
所谓的其他部位脱落的栓子,多为颈部血管不稳定斑块血栓脱落、心源性栓子等导致!
但是脑梗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各种“栓子”导致!
我们临床上大部分还是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因为主!
各种原因导致血管管腔变窄、斑块形成,狭窄程度进一步加重会导致局部供血区血液供应障碍产生脑梗,也有部分患者斑块形成逐渐增大,堵塞血管穿支,导致局部穿支供血区缺血缺氧坏死!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是相对上述两种常见原因比较少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心肌梗塞(梗死)是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塞超过80万人,吸烟、家族史、肥胖、高血脂、 高血压、糖尿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除此以外,还有一项危险因素,人们往往有所忽视。
易被忽视的危险因素德国一项时间跨度达45年,涉及3.8万例法医解剖案例的研究发现,其中涉及性行为的自然死亡案例有99例,所占比例约为0.26%。
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深入分析这99个案例,我们不得不重视其中揭示的信息。这99例死亡案例里,有9例是女性,其余都是男性。
研究进一步分析死亡案例的根本死因,大部分(66例)属于冠状动脉性疾病(心肌梗塞),其余分别为脑出血12例,主动脉瘤破裂8例,心肌病8例,急性心衰2例,心肌炎和心脏骤停各1例。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科学说明也指出,性*行为是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尽管发生率比较低,但“啪啪啪”还是有触发致命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已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啪啪啪”的时候,请量力而行。
人体能自我修复,清除血栓,可是为什么还会得心梗、脑梗这些血栓疾病?
上午门诊,人明显比前一阵多了一些,但比起疫情前,算是一种幸福,因为疫情前,每次门诊,人多的根本没时间喝水,没时间上厕所。
最近的门诊,还能抽空喝几口水;今天门诊有一位放过支架的患者复查,因为人少,他就坐下来和我讨论。
他说:王医生,我看文章说,人体能自我清除血栓,那么为什么还要给我开阿司匹林这些药物,来预防血栓?是不是多此一举?
我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体确实能清除血栓。
人体是非常巧妙,通常情况下,自身确实可以清除血栓。
这是因为,我们的血液中存在凝血和抗凝两套系统,凝血就是让血液凝固的一个部门,抗凝就是清除血栓的一个部门。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凝血与抗凝两个部门处于平衡状态,两个部门和平相处,完美配合,谁也不会越雷池半步,结果就是我们既不会出现血栓血管堵塞,也不会出血。
当我们的血管受到伤害时,比如,胳膊腿划破了,毛细血管就会流血,凝血系统就开始启动,血小板聚集,红细胞黏附,纤维蛋白形成,形成一个血块堵在伤口上,避免我们失血过多,这就是凝血部门的作用。
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这个血块也不再继续长大了,这就是抗凝系统也起作用,不能让血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甚至造成血栓。就是两个部门完美配合既保证不发生大的流血,也不会发生凝血时造成的血栓过多。
凝血和抗凝,一方启动后,另一方会在适当的时候同时工作,使我们的凝血和抗凝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凝血是正常的保护机制,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血管内,就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发时,血管内的斑块破裂,凝血系统启动,形成血块来保护血管内壁出血,形成血栓本来是做好事的,让受损部位得以更快更好的修复,修复完成之后血栓也就没有用了,机体设计出了一套纤溶系统来溶解不再需要的血栓。可是这个时候,凝血系统占到上风,会产生更多的血栓,而这个时候,抗凝系统,根本没有能力来化解这些血栓,凝血机制启动,立即形成血块,这就是血栓,不断的血栓扩大,就会堵死血管,就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就会造成心肌坏死,危及生命!
对于绝大多数较大的血栓,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等血栓情况,这时候平衡就被打破了,自身的抗凝系统无法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血栓这时候占上风;也就是当发生疾病的时候,这时候人体的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当然我们在临床确实也能碰到大血栓自溶的情况,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来做造影发现血管通了,但是这种几率非常小,对于几乎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急性肺栓塞,都不可能自动消除血栓。
都需要正规的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取栓,支架等等手段。
正常人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在健康的机体内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既不会形成过多的血栓造成堵塞,也不会因为血栓形成不利造成持续出血。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血栓疾病发生,且发生率还在升高,所以我们还是要主动来预防血栓疾病,而不能指望血栓自动溶解。
总之,血栓无小事!正常人具体自我溶解血栓的能力,但这是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的一种平衡,别指望这种本能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
对于已经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靠自身清除血栓不可能,只能靠正规的药物帮助我们一起预防血栓!
运动过度会引起心梗吗?
正常人运动过度一般不会造成心梗,有心脏疾病的人群运动过度会可能会发生心梗。
比如运动过度可以导致机体缺血缺氧,使得本来就可能已经缺血的心肌进一步恶化,引起心绞痛、心梗等急性事件。
此外,大量运动后,会流很多的汗,造成血液粘稠度上升,血压升高,甚至引发身体水电解质失衡,都可能会诱发心梗。
有心脏疾病的人一定要适度运动,量力而行!
外科大手术为什么会有并发心梗呢?
我做的是外科手术,没有做心脏的手术,为什么在做手术的时候会并发心肌梗死呢?或许这是这个提问者所想表达的主要意思。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手术当中确实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但是不是所有的手术都有并发症呢,今天咱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和手术并发症相关的那些事儿。
一、外科手术中会发生了心肌梗死吗?
在做外科手术之前,对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心、脑、肺、肝、肾等多脏器的功能进行评估,以及评估手术当中可能会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是必须要进行的一件事儿。但即便如此,手术当中仍然有发生这样或那样并发症的这种风险。在手术前,如果患者是一个心血管高危风险的患者,那么进行术前心血管的评估非常重要,但即便如此仍然有漏网之鱼,而这些漏网之鱼,就成为了手术当中发生心肌梗死的那一个人。所以在外科手术当中会发生心肌梗死,还会发生其他我们可能意想不到的并发症。
二、为什么手术会诱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诱发原因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抽烟喝酒,不良生活习惯等等,但手术和创伤绝对也是一个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患者交感神经张力快速升高,以及在手术中麻醉使血压降低、容量负荷减低,以及手术中的应激和创伤都是容易导致和诱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而且有时候我们在术中使用的一些药物,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或者是所做出的其他一些处理,也都会成为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
三、术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应该怎么办?
在术前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脏相关风险,而且要停用抗血小板抗凝的相关药物。但医生也会做相关的一些预防和处理比如筛查冠状动脉情况,比如请相关科室会诊等情况,但即便如此,术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不可预知的情况之一!所以术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怎样处理呢?在手术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仍然要处理首先威胁生命的那个疾病,也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此时需要把手术停止,或者是尽快做完,以便用最早的时间处理梗死相关血管,减轻相关并发症。但手术中的患者,抗血小板和抗凝,都需要谨慎小心,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发生处理起来仍然比较棘手。
看懂了吗?术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不可能。但如何处理确实考验着手术医生和心内科医生的智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