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在近些年的网络语境中频繁出现,入了大学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专业,为了心里平衡只好迷茫度日:这与新生代的焦虑和迷茫有很大关系“由于教育压力、就业难、房价高等问题”会感受到大学生活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心情变差、失落感。...
导读
粗,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在近些年的网络语境中频繁出现,并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即“颓废、失落、无助”。那么,这个词究竟从何而来?它为何会变成这样的一个梗?下面,我们将用600字左右的篇幅,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个梗的来龙去脉。
正文
1. 什么是“那个粗”?
“那个粗”,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在某微博上有人发布了一条声明:“入了大学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专业,每天都有想哭的冲动,但是毕竟花了4w的学费,为了心里平衡只好迷茫度日。”其中,“粗”一词就是指“迷茫、颓废”的状态。
2. “那个粗”背后的社会现象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与新生代的焦虑和迷茫有很大关系。由于教育压力、就业难、房价高等问题,许多年轻人都感到了巨大的负担。不少人在适应新环境时,会感受到大学生活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心情变差、失落感。面对这些困扰,他们常常选择在网络上发泄和寻找共鸣。
3. “那个粗”成为梗
有趣的是,从最开始的纯粹同情和安慰,到后来的自嘲和开玩笑,甚至是走向商业化和炒作,梗的含义和使用场景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在某些网络漫画中,“那个粗”被描绘成一个哭泣、失落的形象;有些表情包则将其塑造成一种带有苦涩笑容的形象,诠释出年轻人“爱笑不笑,爱哭不哭”的现状。
总结
“那个粗”,既是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流行,反映了许多青少年迷茫、焦虑、无助等现状,同时也表达出他们寻求安慰和关注的渴望。通过解析这个梗的来龙去脉,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年轻一代的内心世界,以及当前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