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是现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特有的一种形式,而这其中形成了一个称为梗厂的迅速产生新梗的社群,这些人通过不断地将各种素材与情境进行嫁接,本文将从历史和现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但在网络文化中,即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表达式、行为或概念。...
梗是现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特有的一种形式,而这其中形成了一个称为梗厂的迅速产生新梗的社群,这些人通过不断地将各种素材与情境进行嫁接,形成了无数具有传染性的梗,并且在短时间内广泛传导。那么,为什么梗会被称为梗厂呢?本文将从历史和现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梗诞生之初
梗在英文中本意为“障碍物”,但在网络文化中,它转变为“模因”的同义词,即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表达式、行为或概念。与此相关的还有“梗图”、“梗音”等词汇。
最初,梗产生于英语中,当时是用来形容电影中熟练运用的俚语、引用、场景等元素,也就是让观众产生共鸣或惊喜的元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梗开始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分裂成各个小众领域,形成了大量的梗沉淀到不同的群体当中。
二、现象解析:梗厂的崛起与传染力
梗厂常常聚集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他们以“吐槽”、“恶搞”、“调侃”等方式活跃在互联网的不同阵地,尤为善于将素材进行戏谑和搭配,用最快的速度产生新的梗并传播。
在梗厂之间形成的“加速器”,是一些“梗图”、“梗音”等作品,它们将极具代表性的情境和形式嫁接在一起,达到了让人快速“上头”的效果。这些作品往往有着极高的自制力,因此符合互联网用户对“自己的东西、事儿”情感认同的需要,在疫情下更是让其流量增长。
梗厂是一种充满黑色幽默和爆笑的工厂。它们通过刻意设计,引导用户仔细品味和猜测梗的来源,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文化语言,让大众形成共识,更是展现了人性的卓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