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贝是哪位明星?
大宝贝是Angelababy,因为中文名字是天使宝贝,所以被大家叫做大宝贝。
Angelababy(杨颖),1989年2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时尚模特。
2003年,Angelababy以模特身份出道,此后,她因担任时尚模特而在香港崭露头角。2007年,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大银幕。
2011年,在爱情片《夏日乐悠悠》中首次担任电影女主角。2012年,凭借言情片《第一次》获得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受瞩目女演员奖。
人物评价:
Angelababy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她不断地突破自己。她在《临时同居》中颠覆形象饰演的快递女阿黑令不少观众倍感意外,其表演也具有现实生活中理想女性的独有气质。
其后Angelababy又凭借《寻龙诀》中的丁思甜一角实现演技上的突破,而她在片中对人物内心的诠释也多了一些厚重感。在《独立日2》中,Angelababy凭借出色的表演赢得了更多的认可。
无论是出场时的气场十足,还是战斗时的飒爽英姿,Angelababy都毫无违和地表现了一个中国女孩的果敢坚强和可爱。
你老婆山大硕博连读,还年年拿奖学金,什么梗?
我也觉得这个梗就是你的老婆,非常优秀,你找了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女人。
拿姜拿到手软什么梗
题主是否想询问“拿奖拿到手软什么梗”?网络梗。拿奖拿到手软的梗是形容一位艺人总拿奖、总拿奖,拿的手都酸了的意思。是一种网络梗,手软的意思是手中乏力。比喻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
“大宝贝”「翻车」编年史
作为科班出身的演员,刘亦菲、唐嫣她们的演技被质疑时,看客们往往选择指出她们表演的过失在哪里、缺欠有什么。
而同样身为85花的杨颖的演技受到质疑时,看客们则会从根子上质问:(演技) 她到底有没有?
这是观众针对、过分苛责非科班演员吗?
周迅、孙俪、潘粤明,如果不说他们不是从表演系走出来的,想必很多观众都会以为他们是科班演员。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演技太好了。一位是“三金”大满贯影后,一位是白玉兰、飞天奖视后,一位是华表奖优秀男演员。
那么他们的演技都出自天赋吗?
因为网剧《摩天大楼》而夸赞杨颖演技的章子怡讲:“ 没有天赋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 ”
她的话,可不能轻信。
毕竟,早年间章子怡乃是以“笨鸟先飞”著称的。
大三被张艺谋相中去拍摄《我的父亲母亲》,章子怡的第一条戏据说拍了二十多遍张艺谋才给过。而那时候,章子怡已经拍过一部电影了。
李安筹备《卧虎藏龙》的时候,张艺谋向这位老朋友推荐了“电影脸”章子怡,但李安心中的第一人选却是舒淇。
因为李安 不单需要“电影脸”,更需要“好演技”。 在舒淇确认不参演该片后,他才考虑别的女演员。
按照李安和章子怡共同的说法,是因为章子怡敢于吃苦耐劳拍打戏,玉娇龙一角才最终落在了她的身上。
其实不论干什么行当,天赋都能起到辅助作用,但起到根本作用的还是“努力的态度”。否则就是《伤仲永》的故事: 小时了了,大时泯然众人矣。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看客们质问杨颖演技的话了。 观众并不讨厌表演天赋不佳的(非科班)演员,观众讨厌的是表演态度不端的“明星”。
2007-2009年,是香港“嫩模文化”盛行的一段时期。所谓“嫩模文化”,跟内地的“偶像文化”相差无几。
偶像们没唱功、没演技都不打紧,只要长得好看,经纪公司包装一下,就能拍戏、出专辑。嫩模们大多身高达不到传统模特要求、没受过正规训练,以可爱、性感为卖点,就能演戏、拍广告。
简言之, 有“脸”就行。
那段时期(直至今日)是香港电影衰落的日子,很多香港导演、团队北上拍戏。但是纯正的香港本土商业片仍然会选择专业的演员来演戏,只有一些不入流的剧组拍摄中小成本电影时,会考虑让这些嫩模参演。
原因无他, 卖“脸”、卖“身材” 而已。
杨颖演艺事业的嫩模时期好一些的说法叫做“ 时尚 模特”。不过她168cm的身高不太出众,和178cm的“名模”熊黛林站在一起时,差距明显。
由于杨颖当年的(容貌、身材)条件相比于 文咏珊的“纯”、周秀娜的“欲”、熊黛林的“挺” ,并不出色,她的资源自然也就弱一些。
作为职业模特,“名模”熊黛林是这批 时尚 模特里身份转变为演员最成功的一位。
熊黛林气质绝佳,于2008年被香港知名导演叶伟信看中,搭档甄子丹主演正宗的香港武打片“功夫传记片《叶问》”,饰演叶问妻子张永成。
影片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熊黛林由此名声渐起,后来连续主演了《叶问2:宗师传奇》和《叶问3》。
同时期,周秀娜参演电影6部:《花花刑警》《绝代双娇》《矮仔多情》《死神傻了》《关人7事》《恶胎》;
文咏珊参演电影4部:《十分爱》《爱斗大》《内衣少女》《爱情故事》;
杨颖则落在了这三位的屁股后面,参演电影3部:《破事儿》《矮仔多情》《花田喜事2010》,平均一年才参演一部。
尽管外形条件、电影资源稍逊,可别觉得杨颖就是吃素的。当年,她之所以看上去落后别人一截子,那是因为贵人相助,她去日本发展了一段时间。
签约了日本经纪公司,成了日本主流杂志的专业模特,成功镀金。 一回到香港,杨颖就被港媒称作嫩模掌门人、嫩模女神。
黄百鸣在带她走红毯的时候,毫不吝啬地称她为“小张柏芝”。
也正是在由黄百鸣执导的正宗香港喜剧片《花田喜事2010》里,杨颖合作古天乐、吴君如、熊黛林、郑中基,直接做了“女三”。
拍摄该片时,黄百鸣与编剧儿子黄子桓联手,把“女三”的戏份加得比“女二”熊黛林的戏都多。而杨颖的演技又撑不起那么多场戏,于是影迷纷纷吐槽 “baby抢戏”。
遍览杨颖演艺事业“嫩模时期”的三部电影,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杨颖比较用心,她那时候的演技绝对不是像前几年观众批判的那样,不论什么情绪都只会“瞪眼、瞪眼、还是瞪眼”。
但杨颖毕竟是一名没有表演基础的业余演员。这段时期,可以看出来她表演的用心,同样也能看出来她演技的稚嫩。
那为什么近些年杨颖的知名度、身价愈发地高,而杨颖的演技却不堪入目了,甚至不如她刚出道时?
说白了,杨颖要做的是大明星,而不是一名演员。 赚不到太多钱、忙于生计的时候,做事情自然认真了。
2010年4月24日,杨颖刚在日本冲绳参加了“Tanjokyo Girls Collection”时装秀,5月就回到内地,在黄晓明演唱的《受不了》音乐录影带中担任女主角。
任谁都看得出来,她傍上了晓明哥。由此影视资源井喷式上涨,不用再博出位、秀下限(香港嫩模),只需要营销就能赚大钱(内地明星)。
那年,黄晓明的东家“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将制作一部顶级阵容的献礼影片《建党伟业》。
杨颖有幸在该片里饰演“京师名妓”小凤仙一角,与当时饰演蔡锷将军的刘德华有对手戏,而且戏份还不少,甚至有其他大腕们可想却不可得的哭戏。
片中,20岁出头的杨颖娇美动人,精致的发髻、华丽的服饰,十分符合小凤仙这位民国名妓的形象······只是短短一段戏,拍摄过程却是状况频出。
当时有一场小凤仙与蔡锷在火车站送别的戏,这段戏要求杨颖要真情流露、哭出泪珠。但是一连拍了三四遍都没过,杨颖酝酿了好几次情绪,就是愣在原地哭不出来。
刘德华几番引导也没办法。于是,导演询问她是否需要用“催泪棒”,杨颖点头。使用后,杨颖的泪珠仍不见掉。
导演无话可说,最后只好找来了“眼药水”,场务和刘德华人手一瓶往杨颖的两只大眼睛里面滴,一两滴还不行,连续滴了好几下她才“哭”了出来。
刘天王眼睁睁地看完这一幕,瞪大眼睛半晌说不出话。
然而滴完眼药水,即便杨颖“哭”了出来,她和刘德华对戏的时候,五官依旧精致、嘴唇迷之微笑。呆若木鸡,完全没有分离时的半分伤感。
后来,为了避免哭戏冷场的尴尬,“大宝贝”在电视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里直接采用了让后期“P”眼泪的方式。
2014年,影视资源一片大好、明星事业顺风顺水的杨颖被“塞”给了乌尔善导演,参演华语A级大片《鬼吹灯之寻龙诀》。
影片出品公司“华谊兄弟”把杨颖塞给他做“女二号”,胳膊拧不过大腿,乌导不得已而为之。
听话可以,但乌导是有风骨的人物。 这话,他只听一半。
在影片戏份的处理上,他比较照顾“大宝贝”。杨颖现身的情节基本不需要什么演技。
《寻龙诀》的最终呈现乃是夏雨饰演的大金牙(男三)的戏份都比名义上的“女二号”更重头。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让乌导始料未及······杨颖(《寻龙诀》丁思甜)入围了第33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并且最终击败了王智、李媛、姚晨和梁静,成功夺得最佳女配角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权威性瞬时大打折扣。 犹记易峰杨颖夺奖日:这些年,百花奖愈发透支的权威性
其实也不难理解,似乎是为了给杨颖得奖铺路,第33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的姚晨(女厨神)和梁静(灯罩儿媳妇)甚至是在电影里连名字都没有的边缘角色,而其他两位,王智、李媛的人气又不如杨颖。
最佳女配角奖花落谁家,一猜便知。
说到底,还是这份“别出心裁”的提名名单不够客观。明明有更多演得好的女演员有资格入选,偏偏最后都是客串级别的。
在《寻龙诀》豪取了16.8亿元高票房之后,杨颖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并接下了一部据称是她演艺生涯片酬最多的电视剧。
没错,就是“抠图神剧”《孤芳不自赏》。
最早《孤芳不自赏》剧组称3月就启动拍摄,后来官宣于4月正式开拍,而5月3日,《孤芳不自赏》才举行开机仪式。最终在9月6日杀青全部戏份。
2017年该剧开播后,看客们惊喜地发现杨颖的演技居然——一点儿也没变。还是那双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场景都闪耀的卡姿兰大眼睛,还是那熟悉的百种情绪只会 “瞪眼、瞪眼、还是瞪眼” 表演方式。
而且更为观众所诟病的是,杨颖在这部剧里居然 “抠图、抠图、还是抠图” 。
结合剧组公布的模棱两可的开机时间,以及媒体报道“2017年1月17日晨,Angelababy在香港诞下一子”的消息,找到了杨颖“抠图”的原因。
因为监制“墨镜王”王家卫对《摆渡人》已拍摄的素材不满意,要求杨颖等主创在2016年3月补拍该片。
因此,即便《孤芳不自赏》早已开机,它的开机仪式也必须等到“女一号”到片场的时候才能举行。
另外,拍摄该剧时杨颖有孕在身。其他演员实景拍摄之后,她在剧组搭好的摄影棚里背靠绿幕入镜,再抠个图。 毕竟不论身在何处,孕妇的第一要务都得是安心养胎。
事后,《孤芳不自赏》深陷争议。除了因演员使用替身、抠图等不利消息外,还被水军指责剧组雇其刷好评不给钱、集体在该剧的官博底下讨薪。
对此,《孤芳》剧组官方严肃辟谣。
剧组雇没雇水军,这不好说,但主演的片酬呢,确实高得离谱。所以,“雇水军给不起钱”这件事倒也说不清了。
《孤芳》至今都没有对外公布制作成本,但是两名主演杨颖与钟汉良的片酬却被扒了出来,前者拿走8000万元,后者片酬5000万。
而在接受“如何看待8000万片酬”问题的采访时,大宝贝直言不讳: 我就值这个价 。
2018年10月,由杨颖主演的职场剧《创业时代》高调开播。杨颖在剧中饰演一名都市白领女性(投资集团分析师)。
有消息称,在《创业》开拍之前,杨颖曾请教了许多职场人士,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衣着打扮,为求更贴近剧中角色人物。《创业》开播后,杨颖果然不负众望,因此上了热搜。
不过,还有反向热搜。
由于杨颖在《创业》里的走路姿势轻浮、做作,完全不像个白领女性,被网友们大规模吐槽: 这个白领是要去干架吗?
尽管网友们亮出了袁泉在《我的前半生》里教科书般的白领女性的走路姿势,公开比对、“处刑”,但杨颖压根就不在乎这个。
在接受采访时,大宝贝回应演技争议: 享受过程最重要 (潜台词:你们随意,反正我赚到片酬了)。
而于2019年开播的都市剧《我的真朋友》里,杨颖则呈现出了一名流量明星该有的、不靠谱的“表情管理”,贡献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迷之表情,简直“浑身都是戏”。
或许是看客们的“舆论攻势”起了效果,或许是年龄愈发增长、戏路愈发狭窄,这位曾经的“四小花旦”开始谋求转型。
杨颖在知名悬疑片导演陈正道的网剧《摩天大楼》里谋到一个“镶边女二”的角色。和《寻龙诀》里的丁思甜如出一辙,戏份可以不重头,但番位却一定得高。
该剧开播后,看客们发现杨颖的演技终于有了肉眼可见的增长,从过往 “瞪眼,瞪眼,还是瞪眼” 的表演方式晋升成了 “有板有眼、略显层次” ,足称得上“在线”二字。
不过她与剧中的其他主演杨子姗、郭涛、倪虹洁等仍有不小差距。换言之,杨颖只是做到了不拖其他演员的后腿,离“值得称赞”还远着呢。
尽管质量上佳,但《摩天大楼》的热度是真不高,在同档期的所有网播剧中连前三都挤不进去。而杨颖的演技好不容易超常发挥了一次, 没有热度?那就造就热度。
一时间,[杨颖哭戏]、[杨颖的演技]等热搜接踵而来。
但是看客们又不是没看过剧,都知道杨颖的演技离剧中其他演员还差得远。
既然其他演员都贡献出了比杨颖更值得称道的演技,那为什么其他人没有热搜呢?而且关于“杨颖演技好”的热搜还绵延不绝。
更诡异的还有,一向自诩对表演要有高标准、高要求的影后章子怡,居然在微博发文公开表扬大宝贝的演技。
如此便由不得看客们浮想联翩了。比如: “公关费花销几何?” 云云。
周秀娜、文咏珊和杨颖都是当初香港“嫩模文化”盛行时期的标志人物。目前杨颖在影视圈的发展势头之所以远超其他二人,真不关演技的事。
要知道,周秀娜乃是洛杉矶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芝加哥国际传播影视优秀女演员,还获得了一项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文咏珊稍逊一筹,却也两度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只有杨颖,“瞪眼,瞪眼,还是瞪眼”十余年。得一回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舆论都得翻天。
杨颖,这位毕业于嘉诺撒圣心商学书院大宝贝代表作真不少,《寻龙诀》《神都龙王》《微微一笑很倾城》《摆渡人》《摩天大楼》。不过,她在作品里大都是没什么重头戏的“镶边女二”。
演技?难寻。
但找演员却很简单。戏里永远都瞪着卡姿兰大眼睛的那位,就是她了。
歌坛大姐大田震,曾公然叫板那英怒摔话筒,为何在当红时隐退?
2021年的开年,娱乐圈的瓜有点多。
先有黄晓明、李菲儿和大宝贝三个认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再有郑爽张恒的各种事件事件,后又张碧晨携女认父华晨宇,接着就是一波明星的各种辟谣,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乘风破浪的姐姐2》悄然开播了。
姐姐们果然一往如前的乘(兴)风破(做)浪,其中最有看点的莫过于那·耿直天后·东北大姐大·英。
一出场就贡献了金句,遇见张馨予李菲儿来打招呼,那姐直接开口:“你俩谁啊”。
初舞台一曲《出现又离开》更是开口跪,网友惊呼:“那姐嗓音太独特了,一开口我就沦陷了!”
如今的那英,已经54岁了。在中国乐坛打拼多年,浮浮沉沉,可终有一个位置是属于她的。
同样的年纪,同样的耿直,同样独特的嗓音,令我不可避免地想起了田震。
如果田震没有淡出娱乐圈,如今的中国乐坛又会是怎样一副光景?
回想起“田那”之间的恩怨情仇,回想起音乐的黄金时代,一眨眼,已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那一年,田震29岁,那英28岁。
1966年,北京一军人家庭,一女婴呱呱坠地。
哭声震耳欲聋,家里人干脆给她取名“田震”。
父母工作忙,田震刚断奶,就被寄养到了乡下姑姑家,一待就是6年。
但那是田震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金色的麦浪中奔跑、抓蛐蛐儿,于28度的暖风中听蝉鸣,自由,肆意。
8岁时,田震被父母接回了北京的家。
高楼、格子间,束缚住了这个黄土地的女儿。
格格不入的日子里,她哭喊,她吵闹,偷了父亲的钱一个人坐车跑回乡下。
被抓回家,她歇斯底里:”我就想赶紧挣钱,挣到三块七,自己买票回门头沟老家去!“
然而,还没等她挣到三块七,一向疼爱她的姑妈却因病离世了。
田震悲痛不已,一个个孤独漫长的深夜,磁带成了她唯一的消遣。
她最爱听邓丽君。夜凉如水,心事满怀,歌声婉转,这是田震与邓丽君的缘。
1967,“京妹子”田震出生后第二年,那英诞生于千里之外的沈阳。
那英是满族人,叶赫那拉氏的后裔,继承了血液里的大胆与泼辣。
她打娘胎里就不老实,家里人还以为怀了个男孩,给她取名“那英”,“英雄”的“英”。
那英小时候被爸妈送到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家,没什么玩具,她便以“骑猪”来消遣。
马太高了,够不着;骡子又认生,想来想去,还是猪好骑。
那英还喜欢唱歌,大树下,炕头上,大院里,走到哪儿,那里就是她的舞台。
12岁时,那英加入辽宁某合唱团,担任童声领唱;
16岁嗓子长开了,又加入了沈阳一歌舞团,给人伴唱。
她生性不羁,热爱音乐,热爱唱歌,热爱那种声腔与耳膜共振的感受。
那时的她不会知道,终其一生,她都将与这份热爱相依相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眨眼到了1983年。
17岁的田震剪去长发,留起寸头,活脱脱的男孩模样。
见她喜欢音乐,父母找来专业的老师,田震也开始了北京天津两点一线的奔波:
周一到周五在天津录歌,周六日回北京的家。
仅过了一年,她就发了人生中第一张专辑。
那时的田震声音还很甜,刚出道那几年,大多在翻唱邓丽君的歌。
连唱片公司都为之惊叹:“这女孩跟邓丽君的嗓音太像了,真的太像了!”
也是在这些歌曲中,田震跟童年的偶像撞了个满怀。
几乎在同样的时间线上,那英也在模仿偶像苏芮。
因为模仿的好,有幸得到谷建芬老师的赏识,成了她的学生。
在老师的帮助下,那英为毛阿敏等录制唱片样本,还化名“苏丙”,翻唱了大量苏芮的歌。
当年市面上苏芮的卡带,什么《酒干倘卖无》、《跟着感觉走》,很多都是那英唱的。
对于刚出道的歌手来说,翻唱是打开知名度的不二法门。
在那英模仿苏芮炉火纯青的时候,田震先一步找到了她要走的路。
一次偶然,田震应邀唱了一首歌叫《最后的时刻》。她原本是拒绝的,因为她从未唱过这种风格的歌。
然而一开口,现场所有人泪流满面,包括田震自己。
从那时起,田震才明白:对于歌手来说,一直翻唱别人的作品是走不远的,她要唱属于自己的歌!
20世纪90年代,是属于田震和那英的黄金时代。
两人风格截然不同,一个粗犷不羁,一个抒情细腻,但命运的齿轮,却在冥冥中不断拉锯、重合。
1992年,那英首次登上春晚舞台,唱了《好大一棵树》,可惜没唱红。
后来田震也唱了这首歌,豪迈有爆发力的嗓音,一下子火遍全国。
那时,那英和田震还没有交恶,那英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夸赞田震的唱功,说“歌后的帽子只属于毛阿敏和田震那样有实力的歌手!”
1996年,30岁的田震,凭同名专辑《田震》一夜走红。
专辑发行不到6个月,便创下了国内唱片正版最高销量记录。
唐朝乐队、许巍、栾树等行业大拿都为该专辑谱曲,《野花》《执着》家喻户晓,田震也与王菲、毛阿敏齐名。
同一时期,内地发展艰难的那英转战台湾,唱起了《白天不懂夜的黑》。
1997年春晚,田震与众歌手合唱《公元1997》,没掀起什么波澜;1998年,那英和王菲合唱《相约1998》,红遍大江南北。
1998年之后,那英一路开挂,一曲《征服》,全亚洲销量超200万,拿奖拿到手软。
那是20世纪的尾巴上,田震和那英如同一江一河,在“歌坛天后”的桂冠上交汇,暗流涌动。
时间轴拉到崭新的21世纪。
2001年,“田那”之间那场火药味极重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中国流行歌曲榜”颁奖典礼上,田震在粉丝投票中排名第一,被提前告知斩获“内地最受欢迎女歌手”。
因行程冲突,该奖项在未告知田震的情况下,被颁给了排名第二的那英。
等田震退掉工作来到现场,奖项却花落他家,田震不堪受辱,怒气冲冲上台揭露主办方的黑幕。
话筒被两次关掉,田震却依然坚持:“中国流行歌曲榜主办方这种极不严肃的做法令我痛恨,这个奖不领也罢!”
说完“砰”地一声摔下话筒,决绝转身,背影挺拔,阔步离去。
台下一片叫好,只留下一脸错愕的主持人和一脸尴尬的那英。
第二天,“田震怒摔话筒”就登上了新闻头条。
经纪公司出来打圆场:田震性格直率,从不计较与音乐无关之事,实在是颁奖典礼太过分,让人忍无可忍!
主办方还没说话,那英工作室却表示:这一年田震拿了很多大奖,那英从没说过不公平,歌手间应互相爱护,而不是互相伤害。
田震方毫不示弱:看不懂那英方的回应,田震从未针对过那英!
2004年,春晚总导演有意缓和二人关系,撮合二人同台弹唱。
得知田震独唱,自己却与人合唱后,那英觉得“太掉价”,二话不说退出了春晚。
后来,田震跟中央民族乐团合作录专辑,对方却突然反悔。得知是那英仗着跟团长关系好,从中作梗,田震怒不可遏,当众骂那英“小人”。
就这样,“田那”二人站在时代洪流的交汇处再次分叉,渐行渐远。
远方,江声浩荡。
2007年,田震退出了娱乐圈。
她病了。
罹患“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病,田震一度被医生告知“没救了”。
田震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只有在被偷拍到的照片里,能够窥见她的近况——一头白发,面容沧桑。
尽管爱人一直不离不弃,但病痛的折磨,让她甚至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
那时刚40出头的田震,脸上是超乎年龄的苍老。
几乎同一时期,那英也于04年未婚生子后,发现“前夫”高峰出轨,十年长跑未修成正果。
那英在孩子6个月大时决绝离开,那一年,她38岁。
幸运的是,那英遇到了“比她还傻”的孟桐。
不仅对那英的儿子视如己出,还共同孕育了可爱的女儿。
也是因为这段感情,那英回归家庭,事业上沉寂了许久。
直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开播,那英才以评委的身份,强势回归!
她带出了好几个冠军,频频上综艺节目,为《何以笙箫默》唱了《默》……
尽管她的“耿直毒舌”屡屡为人诟病,但她依然坚持,在不属于自己的全新时代里打拼着。
所以娱乐圈人来人往,潮起潮落,却总有一个位置为她而留。
至于田震,消失的年月里,偶尔出来唱唱歌,给选秀节目当当评委。
2019年推出新歌《胜梅桥》时,距离她上一张专辑《干杯,田震》,已经相隔13年的光阴了。
有网友留她:“回来了,就别走了。”
田震却依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旅旅游,做做菜,偶尔在社交网络冒个泡。
那个见证她人生起伏的娱乐圈,终究成了“相见不如怀念”。
1月29日,有人曝出田震出现在某商演的舞台上,尽管她很卖力演唱,可台下观众似乎并不关心,不是玩手机就是抬头看其他,无人看她表演,显得很尴尬。
之所以想写田震和那英之间的爱恨情仇,其实想说三件事:
一,我怀念那个“人人皆出金曲”的年代,好的音乐是有生命力的,如同香醇的美酒,历久弥新。时隔多年后再听起,依然止不住地震撼与感动!
二、时代在变化,审美在变化,但音乐的门槛却不应随之降低。当今的音乐人该对音乐多一分敬畏,多一分热爱。上一代的最低处,不应成为下一代的天花板。
三、人生如棋,执子黑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那英选择了跟随时代的脚步,田震选择了跟随自己的内心,过的好与不好,无愧于心就好。
写到最后,不由得想起苏轼的那首《定风波》,用来形容那英和田震倒很贴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前半阙不惧风雨,说的是那英;后半阙大彻大悟,说的或许是田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