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离与王翦是何关系?王翦与白起相比谁厉害?
王离与秦将王翦是爷孙关系,王离是秦将王翦的孙子。爷孙二人,同是秦朝杰出的将领,为秦朝征战沙场,建立了不少伟大的功勋。秦将王离与爷爷王翦功绩相比之下,还稍逊一筹。秦将王翦,生活在战国时期,关中频阳东乡人,位于今陕西省富平东北。秦国杰出的名将、军事家。王翦自小对兵法有很大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王翦在军事指挥和兵法方面有着杰出的才能。在跟随秦始皇带兵征战中,破赵国灭燕国和楚国……在灭掉五国的战争中(除了韩国之外),发挥巨大的作用。王翦是辅助秦始皇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秦始皇十分器重王翦,尊他为师。其显著的军事指挥能力,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秦将王离,不知何年生与死,秦朝杰出将军王贲的儿子、王翦的孙儿。在名将风范世家的熏陶下,王离也是秦朝杰出的将军。在建立军功后被封为武城候,继任父亲王贲的将军之职。王离在巨鹿之战中被俘,被项羽坑杀。王离出兵赵国时,有人谈论:名将王离,率领秦军精锐攻打根基尚未稳定赵国一定会取得胜利;也有人反驳:听说名将世家的第三代都逃不过败战的命运。如今的王离,是王家的第三代将军,所以此战必定会败。结果王离战败被俘。王离家世将相三代,逃不过将不过三的流言,最终陨落。
在战国时期,秦国实力雄厚,兵多将广。其中就有两员大将,他们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王翦和白起,很多人会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认为谁更厉害。其实评价两个人,得从多个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两个人。白起是在秦昭王时期出名,他的军旅生涯有30多年的历史,其中大小战争无数,几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战,莫过于长平之战,把45万赵国俘虏都给坑杀完,后人对此的评价更多是批评为主。虽然王翦在帮始皇帝扫荡六国的时候,也是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白起的那个年代,秦国的实力并没有领先于诸侯国这么多,七国实力相差没有这么悬殊,而到了王翦那个年代,秦军的综合实力已经很高,可以说白起的战斗力更强,毕竟在同等实力的赵国面前,白起依旧能够大败赵国。
从政治方面上,王翦反而领先一头。在长平之战结束后,本来白起应该是受人尊敬,毕竟他打了这么一场大胜仗。但是赵国的人花钱收买了秦国的相国,导致白起打完胜仗之后,反而要交出手中的兵权,班师回朝。白起心中可是极其的郁闷,对秦昭王存有不满,致使他日后称病不起,根本不去参于政事。日后,秦昭王还要去攻打赵国,白起就托病说不去,结果另选的将领率兵前往,被赵军打败。打了败仗之后,秦昭王本来就很不爽,而白起还在那里说风凉话,一怒之下,就把白起贬为士兵,之后,还赐他一死。而老将王翦,他深知秦王政的心思,向他索要万亩良田,来避免秦王政对自己的猜忌。他也没有因为功高盖主,而导致凄惨的晚年,可以说王翦的政治才能较高。毕竟生活在这社会上,不懂得政治的人,往往死的凄惨。
关于王翦对楚国的攻打,其实在秦国把其余5国给消灭完之后,集中兵力再去攻打楚国。耗时也没用多少年,就把实力雄厚的楚国给消灭掉,可见秦军的实力之强,在不断攻打各国的同时,不断补充自己,用来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公元前224年的时候,秦王为了如何灭掉楚国召开了一次群臣会议,当时的大将王翦提议,他认为如果没有60万的大军,根本不可能灭掉楚国,而李信说:我只要20万大军足以。李信的话让秦王大喜,认为王翦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就派李信为主将,蒙恬为副将去攻打楚国。正在此时,王翦说自己生病了,跟秦王辞官,准备返乡。
不久之后,楚国先是不断地示弱,往后方撤退,诱使秦军深入,然后保留精锐实力,突袭李信,使秦军失去了两个营的兵力以及斩杀了几个都尉,可以说这是秦军灭六国中少有的败仗。听到这个消息,秦王大怒,觉得李信带兵根本不可能灭的了楚国,就驾车去频阳,想要请王翦出山。见到王翦之后,他就说:当初我没有听从你的建议,现在秦军在楚地深陷,老将军虽然身怀重病,但是你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没有回答,只是说:我已经够老了,不中用了,恳请大王可以另选名将。而秦王就再次道歉,说:老将军不要再说了。王翦就说:想要我出山,你就得给我60万大军,不然我不去。秦王就答应了他的条件,于是,王翦就率领60万的大军前往楚地。王翦率领60万大军,他知道秦王心性多疑,假如自己不索要点钱财或者利益的话,秦王会觉得自己会拥兵自立。因此王翦就要求在自己归来之后,可以获得秦王赐予的大量土地和钱财。次年,王翦的大军到了楚地之后,先是按兵不动,花了一段的时间,就是吓唬楚军,天天玩耍。而楚军自知自己兵力少,想先发制人,却被王翦逮住了空档,一把攻破了国都,消灭了楚国。
可以说秦灭六国,其中就有5个是王翦父子所灭,虽然说王翦只是灭了三个国家,其中他灭的两个国家实力都算雄厚的,无人敢说赵、楚弱,因此他的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虽然在此之前王翦曾带领士兵去攻打过赵国,但是没有把赵国给真正消灭了,于是在这一年,秦王就派他去灭了赵国。王翦从郡上出兵,到了井陉这个地方,跟杨端和的军队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待士兵们养精蓄锐,就一举攻破赵国。原本以为这场战争很快就能结束,没想到的就是遇到了赵国的将军,这名将军可不是一般的将军,而是名将李牧。双方在赵国境内对峙了一年多的时间,谁也没有优势。王翦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就采用了反间计,让赵王把自己手下大将给除掉,只要李牧一死,赵国对于他来说只是一块肥肉。没过多久,王翦率军就接连大败赵军,把赵国的主将赵葱的脑袋砍了下来。把赵国的土地收复之后,纳入为秦国的一个群。
过了两年,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刺杀事件,那就是荆轲刺秦王,虽然秦王没事,但是他大怒,派王翦立马去攻打燕国。于是,王翦率军攻破了燕国的首都,逼迫燕王逃亡到辽东,可以说燕国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灭的第三个国家,那就是楚国,楚国就是在他儿子的合力喜爱所灭。虽然楚将项燕拼死的抵抗,但奈何实力过于悬殊,只能是战死沙场。王翦的一生战争无数,但都是智取,没有过多的损耗秦军实力,对于秦国来说是福音。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震主却能很好处理君臣关系的呢?
正所谓“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
纵观整个历史,历朝历代的功臣是数不胜数,功高震主的也是多如芝麻粒。可是能够善终的功臣就寥寥无几了。因为他们的能力太强,往往会引起皇帝的猜忌。秦有白起,汉有韩信、宋有岳飞、明有袁崇焕,虽然都没有谋反之心,但是却下场凄惨。
回头看历史,应该说所有功臣都希望能遇到“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赵匡胤、“高秩厚礼,允荅元功”的光武帝刘秀,然而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样的帝王屈指可数。
因此,历史上的大多数功高盖主之臣都是悲剧的。得以善终者寥若晨星,战国末年的秦将王翦算是其中一位。
这位名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与白起、李牧、廉颇齐名,同为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的主要功绩就是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这样的功绩足以达到功高震主的情况了。但王翦居功不自傲,更是深知功高震主的局面不好收场,所以处处小心谨慎。
在征楚之战之前,秦始皇召开军事会议,让大家发表意见,灭亡楚国需要多少兵力。有个将军叫做李信,他说有二十万人就够了。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说至少得六十万。秦始皇觉得王翦老了,没有年轻人有冲劲儿,有热情,敢想敢干。于是任用李信为将,带兵攻打楚国,王翦一看,就请了病假,准备回乡养老。后来李信征楚兵败,秦始皇不得不再次启用王翦,并答应他统兵六十万的要求。
王翦知道自己的情况已经极度危险了,所以他多次向秦王索要良田、豪宅,故意装得贪恋财物。就是这些举动,才让秦王对他有所放松,觉得他胸无大志,只是个会打仗的贪财之辈。
秦统一后,王翦受封美应侯,王翦却在此时挂印隐退,不再参与任何政事,隐居于锦川庄园。最终在自己的家乡寿终正寝,享年九十。
毫无疑问,王翦的高情商是他能得以善终的诀窍,最主要的体现便是王翦谨记君臣之界、文武之界。
王翦可以说是完美吸取了白起赐死的教训。秦军攻打邯郸失败后,命白起率军上前线,白起称病不起,最终被愤怒的秦昭襄王赐死杜邮。白起死后,王翦内心的感触想必十分巨大。好家伙,这么厉害的老大哥居然被赐死了,啥情况啊。王翦反思后,深深知道了"界限"一词的重要性。
秦昭王为何重用王翦,因为秦昭襄王在王翦面前感受到了自己是君主而王翦是部下。秦昭王向王翦咨询战议,王翦历次都是以建议的形式向秦昭王汇报,并仔细分析战事。看着王翦毕恭毕敬的样子,秦昭王身为一代君王那是肯定舒服,对于王翦的提议,秦昭王也是欣然答应,好好好。王翦这态度跟之前的白起简直天壤之别,白起是,老大,你错了,你这样肯定得输,你得用我的才能赢。王翦是,老大,咱们的优势在于...,敌军的优势在于...,所以咱们最好...,老大将战术稍作调整定能起到奇效。这两种态度,你要是君主,你喜欢谁想必不用思考很久。
秦始皇为何重用王翦,也是因为王翦令秦始皇感受到了自己的帝王之气。秦始皇于王翦来说简直就是孙子辈的人物。但是王翦对待秦始皇从未因为秦始皇是一个小辈而以教训的口吻来与其交流,而是非常讲究君臣之分,这更是对秦始皇的尊重,也满足了秦始皇身为帝王对于自己臣子最为基本的要求。
王翦除了划清君臣之界外,另一个重要的点就在于王翦还十分清楚文武之界。就拿王翦与丞相李斯的关系来说。王翦与李斯虽谈不上十分要好的朋友,但是双方可以说从未有过任何矛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王翦很好地处理了文武关系。王翦是武将,李斯是文将,二者理应各司其职,不相互搭界。因此在历次上朝之时,王翦对于李斯等大臣间的政事从不参与,也不接触朝中的党争,而是专心于前方战事。这一点也是秦始皇所看重的,因此无论何人来非议王翦,秦始皇都处以重刑。在战争结束后,王翦当机立断隐退,这也是他知道文武之界的体现。一旦自己回到朝野,在战时平定的年代,自己势必去处理政事,而又有军功的他也定会惹来党争之祸。
另外,唐朝开国功臣李靖也是历史上少数的功高盖主能够善终的人。
李靖,自由饱读兵书,本为隋朝将领。当初李靖被李渊俘获,后来李渊被李靖的胆识所感动,于是李靖追随了李渊。李靖的功劳不在秦琼、尉迟恭等人之下,他生平几乎是百战百胜,一人平定两湖、两广、吴越、突厥、吐谷浑诸地,为大唐建下不世之功。
在远征突厥和吐谷浑时,两次在战后都有人诬陷李靖谋反。第一次,唐太宗说:“隋朝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朝廷不予以奖赏却杀了他,因此导致灭亡。朕就不是这样,我要赦免你的过失,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并赐绢两千匹,加封尚书右仆射。第二次,唐太宗则在弄清真相后,流放了诬告李靖的人。然而李靖从此深知其中利害,忧谗畏讥,急流勇退,并主动协助唐太宗进行军事改革,因此才能深得唐太宗信任,得以安度晚年,以七十九的高龄辞世,而且死后被赐陪葬昭陵。
再有一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诸葛亮。
刘备曾经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这就有了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诸葛亮27岁时出山辅佐刘备,将几乎一无所有,且漂泊半生的刘备扶上帝位。单凭这一点诸葛亮就已经是功高盖主了。
可是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仅没有受到刘备的怀疑,反而让刘备托孤给他。可惜的是蜀汉的后主刘禅根本不懂治理国家,让蜀汉在三国中第一个灭亡。诸葛亮也是在北伐的过程中病亡的,北伐没有完成诸葛亮就死了,成为了他的遗憾。
王翦与李牧什么关系 王翦和白起两人谁更厉害
王翦是秦国大将 李牧是赵国大将
他们都是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中国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秦国的王翦,赵国的廉颇和赵国的李牧。
应该是白起更厉害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王离与王翦是什么关系?
引言:历史当中有很多人物其实都是有渊源的,而且他们的作为也为当时的时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当时的人们都非常敬佩他们,而且如今的人民也都会把他们的事迹牢牢的记在心中。
一、王离
王离是秦朝的名将,也是频阳东乡人,就是如今的陕西富平,王离是秦朝后期著名的将领,也是武城侯王翦的孙子,是五通侯王贲的孩子,王离受封武成侯,承继他父亲任武上将军,率兵戍边备胡,在秦末的时候农民起义爆发,他和章邯一同统帅请兵起义军作战,但是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从而被俘虏,在野史中多传被项羽所杀。
二、王翦
王翦是关中频阳东乡人,也是如今的陕西富平东北,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祖史,他也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也是一名军事家,王翦和白起以及李牧和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指挥军事的才能比较杰出,先后率军消灭了燕、赵、同时也扫平了三晋,却最终大败项燕。消灭了楚国,他和孩子王贲一并成为了秦始皇见面六国的最大功臣,后来官拜太师,封为了武成侯。
三、王翦和王离的关系
王翦和王离他们两个人是爷孙关系,王离是秦朝名将王翦的孙子,这两个人都是秦朝杰出的将领,都为秦朝征战过沙场,同时也都建立了不少伟大的功勋,但是王离和王翦相比,却稍逊一筹,因为王翦在军事指挥和兵法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才能,这是孙子王离所比不上的,但是两个人都建立了自己不少的功勋,而且当时秦始皇十分的重用王翦,他的指挥能力也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王离也不逊色,将名将风范世家的风范展现的淋漓尽致。
王龁 王翦关系
王龁与王翦没有关系,只是姓氏相同。
1、王龁: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将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公元前259年,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楚、魏联军大败秦军。
公元前257年,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不久王龁进攻汾城,随即攻克魏国的宁新中。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2、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司马迁《史记》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被秦始皇尊为太师。可惜,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世尊王翦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王翦和樊哙什么关系
王翦是秦王赢政手下的大将,樊哙原来是个屠夫,后来到刘邦手下成了大将,王翦和樊哙没什么关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