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关于陈替惠是什么梗的信息

元褒哭泣着谏阻但没有成功,曾担任过开府和北平的县公及赵州刺史。到高祖(杨坚)担丞相时,跟随韦孝宽打败尉迥,北齐太尉、清河王高岳的儿子。到北齐后主被北周兵打败后,高劢奉太后回到邺都。仪同苟子溢尤其得到宠幸,高劢劝北齐后主说。...

隋书卷五十文言文

1. 隋书.卷五十.列传十五译文译文及试题

元褒,字孝整,擅长骑射,年少时便有成年人的度量。

十岁时成了孤儿,被他的一些兄弟抚养(长大)。品性友善孝悌,把自己的兄长们侍奉得很好。

(他的)一班兄长商议要分家居住,元褒哭泣着谏阻但没有成功,他们家一向富有,有许多金银财宝,但元褒没有要一样东西便离去了。到他长大了,变得宽厚仁爱,心胸宽广并读过书史。

在周朝做官时,曾担任过开府和北平的县公及赵州刺史。到高祖(杨坚)担丞相时,跟随韦孝宽打败尉迥,凭借军功越级被封为柱国,之后又被晋封为河间郡公,食邑两千户。

开皇二年,被任命为安州总管。这年末,被调任原州总管。

原州发生了商人被土匪抢劫的案件,办案官员怀疑是和他一起住宿的人干的,就把同宿者抓捕了。

2. 隋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高劢传翻译

高劢传高劢字敬德,渤海郡条县人,北齐太尉、清河王高岳的儿子。

他从小聪明敏捷,风度翩翩,以仁孝闻名,为北齐显祖所宠爱。

七岁时,袭爵为清河王。

十四岁,任青州刺史。

历任右卫将军、领军大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后改封为乐安王。

他生性刚正,很有才干,很为当时人所重视。

斛律明月很推重、尊敬他,每每有征讨,就以他为副手。

他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到北齐后主被北周兵打败后,高劢奉太后回到邺都。

当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其得到宠幸,高劢将杀他示众,太后救他,才放了他。

刘文殊悄悄对高劢说:“苟子溢这些东西,他们一开口,就能成为你的大祸。

你怎能这样?”高劢卷起袖子说:“现在,西边的强寇一天天侵犯过来,朝中大臣又多反叛,都是因为这些东西玩弄权术,致使士族瓦解。

如能今日杀了他们,我即使明天被杀,也没什么遗恨。”刘文殊很感惭愧。

到了邺都,高劢劝北齐后主说:“五品官以上的家眷,全部集中在三台之上,而威胁他们说:'如不打胜仗,就烧死他们。

'这些人怜惜妻子儿女,肯定会死战,可以打败敌军。”后主不听,于是抛弃邺都,向东逃跑。

高劢总是殿后,被北周军俘虏。

周武帝见了,与他交谈,很高兴,因问北齐灭亡的原因。

高劢一开口,就流眼泪,悲痛不已,武帝也为之动容。

授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对高劢说:“北齐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任用奸佞小人。

你家父子,忠良之名闻于邻国,应该好好自爱。”高劢再次拜谢说:“高劢我是亡齐的末枝,世世代代承蒙国家的恩典和宠幸,却不能扶助国家,以致齐国灭亡。

既承宽宥,恩宠已多,何况我滥竽充数,冒领名位,以致加速了人民对官府的批评。”高祖很器重他,以他考查扬州之事。

后授为楚州刺史,人民很安定。

此前,楚州城北有伍子胥的庙,当地民俗敬鬼神,去祈祷的必定要用牛用酒,以至破产。

高劢感叹说:“伍子胥是贤人,怎能损害百姓呢?”于是告谕所部,从此就停止了祭子胥,百姓多赖此生存下来。

开皇七年(587),转任光州刺史,上奏平定陈国的五大策略,又上表章说:“我听说,夷平凶徒,翦除 *** ,这是帝王的大功;取得乱国,占领亡邦,这是过去贤人的雅命。

因此有苗违命,终兴两阶之舞;有扈不服,终召六师讨伐。

这都是为了安宁统一天下,帮助百姓。

自从往日晋代失政,天网断绝,群凶于是蜂起,三方因而鼎立。

陈氏乘这机运,从细微中崛起,陈文帝、陈废帝纵其长矛,窃据吴州、会稽;陈叔宝放纵昏虐,毒害金陵。

近年来,陈叔宝更加荒淫悖逆,母鸡打鸣,亲近小人,正在大兴劳役,积骨数以千计,防守疆场的,一守就长达三年!有的罪行败露了,就沉湎于王侯家里;有的奔驰骏马,公开在大街上作恶。

有功的不赏赐,无辜的被杀戮。

烽火天天报警,却不以为担心;沉溺酒色之中,不知纲纪为何物。

苍天厌恶这种乱德之君,妖怪实由常人兴起,那里有时空地方常有大声,有时行路人共传鬼怪,有时刳人肝以祭天狗星,有时陈叔宝又舍身为佛以镇妖魔鬼怪。

人神都已怨愤,灾异屡屡发生,天时人事要亡陈国,昭然可知。

我以平庸之才,承蒙大恩,屡经藩国重任,与陈国邻接,秘密侦察仇敌,知道他们的动静。

天讨有罪,此即其时。

若我国兵车雷动,军舰电发,我虽是无用之辈,也请效鹰犬之劳。”高祖看了表章,夸奖了他,答以诏书,予以鼓励。

到大举讨伐陈国时,以高劢为行军总管,随宜阳公王世积攻下陈国的江州。

高劢因战功拜授上开府,赐缣采三千段。

陇右的各部羌人几次为边患,朝廷因高劢有威名,授他为洮州刺史。

高劢一到洮州,就大兴恩威,当地百姓和四周夷民都高兴地归顺他,那些散居在山谷间的羌人,相率到刺史府上拜谒刺史,前后来的,有几千户。

洮州的豪右和奸猾之徒绝迹,道不拾遗,高劢在任几年,洮州称得上是治理好的。

后来遇上吐谷浑来进犯,高劢生病不能作战,贼人于是大肆抢掠而去。

司法部门上奏高劢失丢了人口,又说他受了羌人的贿赂,竟然坐罪被免职。

后来他在家中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他儿子高士廉,最有名。

3. 求隋书 卷五十五 列传第二十 张威传的翻译

张威,字德远,成州人。策选锋军骑兵也。军中马料多,匹马给米五石,骑军利其余以自给。总领核实裁抑,威逃去。帅郭杲使其父招之归,送隆庆府后军效用。威贫甚,卖药自给。或言其才勇,乃令戍边。开禧用兵,威与金人战辄捷,屡以功补本军将领。

吴曦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由是威名大振。天水县当金人西入路,乃升县为军,命威为守,屡立奇功,擢充利州副都统制。丁父忧,服除,带御器械。久之,调荆鄂都统制、襄阳府驻札,改沔州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金人分道入蜀,犯湫池堡,又犯白环堡。威部将石宣、董炤连却之。既而金人犯成州,威自西和退保仙人原。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黄牛堡,李贵代政,亟走武休,金人已破武休,遂陷兴元,又陷大安军。

先是,利州路安抚使丁焴闻金人深入,亟遣书招威东入救蜀,又檄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捍御。好古出鱼关与统领张彪遇,以彪弃迷竹关故,斩之。彪,威弟也。威闻彪死,按兵不进。焴闻之,谓僚佐曰:“吴政身死,李贵复以兵败,金人所惮惟威。今好古擅杀其弟,失威心,奈何?且金人在东,非威地分,今可无好古,不可无威。”遂因好古入见,数其擅杀彪罪,斩之。遣书速威进救蜀,且使进士田遂往说之。威感激,夜半调发,鼓行而前,破金人于金斗镇。金人虽败未退,威顿兵不动,潜遣石宣等袭于大安军,大破之。金人之来也,择两齿马及精兵凡三千人,至是歼焉,俘其将巴土鲁,大将包长寿闻之宵遁。

兴元叛兵张福、莫简作乱,以红帕蒙首,号“红巾队”,焚利州,杀总领杨九鼎,破阆、果,入遂宁,游骑在潼、汉界,将窥成都。制置司谓贼势欲西,非威不可御。乃遣威提精兵六千人,自剑、绵至广汉,盛夏暑剧,休士三日。俄安丙檄威东进,时贼自遂宁入普州茗山,威进兵重围,绝其粮道,昼夜迫之。未几禽福等十七人戮之,简自杀,贼遂平。

西夏来约夹攻金人,丙许之。遣王仕信会夏人于巩,又命威与利帅程信、兴帅陈立等分道并进。威向秦州。议初起,威谓:“金人尚强,夏人反覆,未可轻动。”丙不听,卒遣威,威黾勉而行,令所部毋得轻发,诸将至城下,无功而还。丙怒,奏罢其兵柄。是岁,卒于利州,终扬州观察使。

威初在行伍,以勇见称,进充偏裨,每战辄克,金人闻其名畏惮之。临陈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时号“张红眼”,又号“张鹘眼”,威立“净天鹘旗”以自表。每战不操它兵,有木棓号“紫大虫”,圜而不刃,长不六尺,挥之掠阵,敌皆靡。荆、鄂多平川广野,威曰:“是彼骑兵之利也,铁骑一冲,吾步技穷矣,蜀中战法不可用。”乃意创法,名“撒星陈”,分合不常,闻鼓则聚,闻金则散。骑兵至则声金,一军分为数十簇;金人随而分兵,则又鼓而聚之。倏忽之间,分合数变,金人失措,然后纵击之,以此辄胜。威御军纪律严整,兵行常若衔枚,罕闻其声。每与百姓避路,买食物则贾倍于市,迄无敢喧。晚以嗜欲多疾,故不寿云。

4. 《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卢恺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

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其后袭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

从宪伐齐,恺说柏杜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

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搢绅并列,实恐惟鹈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其事。

建德中,增邑二百户。岁馀,转内史下大夫。

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四年秋,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帝读之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寻授襄州总管司录,转治中。

大象元年,征拜东京吏部大夫。开皇初,加上仪同三司,除尚书吏部侍郎,进爵为侯,仍摄尚书左丞。

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帝嘉恺有吏干,赐钱二十万,并赉杂彩三百匹,加散骑常侍。

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恺固让,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旧所闻悉。

今者上考,佥议攸同,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为海州刺史。

又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

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故,授朝请郎。恺之朋党,事甚明白。”

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夔即苏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苏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幸。

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奸臣之行也。”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谮,遂及于此。

子义恭嗣。 ○令狐熙 令狐熙,字长熙,炖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

父整,仕周,官至大将军、始、丰二州刺史。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给,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

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都督、辅国将军,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吾今见存,汝又只立,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饘粥。

服阕,除小驾部,复丁父忧,非杖不起,人有闻其哭声,莫不为之下泣。河阴之役,诏令墨缞从事,还授职方下大夫,袭爵彭阳县公,邑二千一百户。

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加上仪同,进爵河南郡公。

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会蜀王秀出镇于蜀,纲纪之选,咸属正人,以熙为益州总管长史。

未之官,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熙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

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在州获白乌、白麞、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

及行台废,授并州总管司马。后征为雍州别驾。

寻为长史,迁鸿胪卿。后以本官兼吏部尚书,往判五曹尚书事,号为明干,上甚任之。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天下难理处也。”敕相州刺史豆卢通,令习熙之法。

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

给帐内五百人,赐帛五百匹,发传送其家累,改封武康郡公。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时有宁猛力者,与陈后主同日生,自言貌有贵相,在陈日,已据南海,平陈后,高祖因而抚之,即拜安州刺史。然骄倨,恃其阻险,未尝参谒。

熙手书谕之,申以交友之分。其母有疢,熙复遗以药物。

猛力感之,诣府请谒,不敢为非。熙以州县多有同名者,于是奏改安州为钦州,黄州为峰州,利州为智州,德州为欢州,东宁为融州,上皆从之。

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

5. 题文

试题【答案】【小题1】(4分)①偏爱 ②方圆,纵横 ③间或,偶然 ④快,急速(各1分) 【小题1】(4分)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 【小题1】(2分)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富国强民。

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小题1】(5分)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

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

(第一问2分,答对“异”和“同”的内容各得1分;第二问得3分,能分别答出与“主动”和“被动”相近的内容即判对) 试题解析:【解析】略。

6. 隋书文四子传杨俊文言文翻译

【原文】

秦孝王俊,字阿祗,高祖第三子也。

初,颇有令闻,高祖闻而大悦,下书奖励焉。其后俊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上遣使按其事,与相连坐者百余人。俊犹不悛,于是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为妃作七宝羃罹,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每与宾客 *** 弦歌于其上。俊颇好内,妃崔氏性妒,甚不平之,遂于瓜中进毒。俊由是遇疾,征还京师。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廨舍而已。臣谓可容。”上曰:“法不可违。”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杨素复进谏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上曰:“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卒不许。

俊疾笃,未能起,遣使奉表陈谢。上谓其使曰:“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俊惭怖,疾甚。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复王官,不许。岁余,以疾笃,复拜上柱国。二十年六月,薨于秦邸。上哭之数声而已。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敕送终之具,务从俭约,以为后法也。王府僚佐请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翻译】

秦孝王杨俊字阿祗,高祖杨坚的三儿子。

起初,杨俊颇有美好的名声,高祖听说以后很高兴,写信给杨俊,对他褒奖鼓励。后来杨俊渐渐奢侈起来,为了多聚敛钱财,违犯制度,放债求取利息,老百姓和下级官吏因此蒙受困苦。高祖派遣使臣考查此事,受牵连而被治罪的多达百余人。可是杨俊还是不思悔改。他大修宫室,所修宫室豪华绝顶。杨俊头脑灵活,经常产生奇妙的构思,往往亲自挥动斤斧,按照他巧妙的构思制造精制巧妙的器具,并且以珠玉加以修饰。他给妃子制造七宝羃罹,又建造临水的殿堂。殿堂用香粉涂抹墙壁,用玉石砌成台阶,梁柱楣栋之间还安装上明镜,点缀上珠宝,极装饰之美。建成殿堂之后,经常与宾客 *** 等人,在殿上弹琴歌唱,赏心悦目,十分快活。杨俊很喜爱女色,生性嫉妒的妃子崔氏非常不满,于是就在瓜中放上毒药。杨俊吃瓜中毒,因而得病被征召回到京城。高祖认为杨俊奢侈放纵,因而罢了他的官,让他以秦王的身份住在府第中。左武将军刘升进谏说:“秦王并没有其他过错,只不过是动用官家财物营建官署的房舍罢了。为臣认为可以宽恕。”文帝说:“法令不可违背。”刘升固执地继续进谏,惹得文帝生气了,怒形于色,便只好停止。后来,重臣杨素又为杨俊的事向文帝进谏说:“秦王的过失,不应当处罚得这么重的程度,愿陛下详细考虑考虑。”文帝说:“我是有五个儿子的父亲,如果像您的意思那样,为什么不另外专为天子的儿子制定特殊法律?以圣人周公旦那样的为人,尚且惩罚管叔、蔡叔,我确实赶不上周公,与他比相差很远,怎么能不完全按照法度办事,使法度受损呢?”终于不答应减轻对杨俊的处罚。

杨俊病重,行动不便,派遣使者奉上奏章,陈述认错的意思。文帝告诉秦王所派使者说:“我尽力于关塞,才创建这大业,实在不容易!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大业,我必须制定准则,留下范例,以便能要求臣下遵守而不失掉。你是我的儿子,却要败坏我立的一些规矩准则,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责备你!”杨俊感到惭愧而惶恐,病情更加严重。这时,大都督皇甫统上奏章,请求文帝恢复秦王俊的官职,文帝还是不答应。一年多以后,因秦王俊的病情严重,才又任命为上柱国。隋文帝二十年六月,秦王杨俊死在秦王府中。隋文帝虽然悲痛,却只哭了几声就算了。对于杨俊所置办的奢侈华丽的物品,命令全部烧掉。还命令所用送葬器具务必按照俭约的原则去治办,并且以此作为后来的法度。秦王府的僚佐请求替秦王立碑,文帝说:“如果想留名,有一卷史书记载就足够了,为什么要立碑呢?假如子孙不肖,所立石碑只不过被人拿去作为压东西的石块而已。”

7. 隋书 列传第十五 译文

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

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

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上谓褒曰:“公朝廷旧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盗非善事,何至自诬也?”对曰:“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盗贼,臣之罪一也。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悬即放免,臣之罪二也。牵率愚诚,无顾形迹,不恃文书约束,至令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臣有三罪,何所逃责?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诬。”上叹异之,称为长者。

十四年,以行军总管屯兵备边。辽东之役,复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柳城而还。仁寿初,嘉州夷、獠为寇,褒率步骑二万击平之。炀帝即位,拜齐州刺史,寻改为齐郡太守,吏民安之。及兴辽东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属,有西曹掾当行,诈疾,褒诘之,掾理屈,褒杖之,掾遂大言曰:“我将诣行在所,欲有所告。”褒大怒,因杖百馀,数日而死,坐是免官。卒于家,时年七十三。

文言参考译文

元褒字孝整,擅长骑马射箭,年少时就有成人地器量。十岁丧父,被几个兄长养育。性情和顺敬爱兄长,也很会服侍几位兄长。兄长们想分家,元褒哭泣劝谏,但没能阻止这件事,家境一向富有,有很多金银财宝,元褒都没有要,只身从家里出来,被州里人称赞。

长大后,宽仁大度,博览群书。在北周为官,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高祖(杨坚)做丞相时,元褒跟从韦孝宽攻打尉迥,凭功绩破格提升为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食邑二千户。开皇二年,担任安州总管。一年以后,调为原州总管。

有商人被盗贼抢劫,他怀疑是同宿的人所为,就把他捉拿到官府,元褒观察这人神色显得冤屈,从言语上也显得理直气壮,就放了他。商人到朝廷辩冤,说元褒接受金钱贿赂放走了盗贼,皇帝派使臣彻底调查并处理这事。使者埋怨元褒曰:“为什么贪图金钱放走强盗?”元褒马上承认有罪,并没有别的辩词。使者与元褒一同到京师,元褒就因这事犯罪被免去官职。不久,在别的地方抓到了这个盗贼,皇上对元褒说:“你是朝廷老臣,德高望重,接受金钱放走盗贼不是好事,为何要自己承认有罪呢?”回答说:“臣受命掌管一州,不能消除盗贼,这是臣犯得的第一条罪。州里的百姓被人毁谤,(我)没有交付司法部门,(却)立刻释放免罪,这是臣的第二条罪状。做事草率,头脑愚钝,没有调查嫌疑人的行为,不依照法律文书,致使被人怀疑贪赃枉法,这是臣的第三条罪状。臣有三条罪状,有什么理由逃避责罚呢?臣要是再不承认受贿,使者又会彻底的追查,如果这样,那么就会波及善良无辜的人,这样会加重臣的罪过,因此自己承认有罪。”皇上感叹他奇怪的做法,称他是有德行的人。

开皇十四年,以行军总管的身份屯兵边境加强防务。辽东之役,又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从汉王出征,一直到柳城才回来。仁寿初年,嘉州一些部族造反,元褒率领步骑二万战胜了他们。炀帝即位,担任齐州刺史,不久改任齐郡太守,官吏百姓安居乐业。等到朝廷发起辽东之役时,派出去办事的郡官接连不断,有西曹的属官应该出去办事,却假装有病,元褒责问他,属官理屈,元褒对他用了杖刑,属官于是大声说:“我要到皇帝那里告发你!”元褒大怒,于是打了她一百多棍,几天后属官死了,元褒因这事个、犯罪被免去官职。晚年死在家中,享年七十三岁。(《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猜谜识浮萍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大全栏目整理和收集了一些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我给爹听后笑了笑,说:"都孝顺。"大家整理了一 篇关于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猜谜识浮萍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猜谜识浮萍吧。

有年夏天,一个下雨的午间,李奶妈回到陈府,陈老夫妇见儿子回来,看看襁褓外罩上块黄袱子,又听撂妈转言皇后的话,觉得宫里对孩子的恩惠很优厚,心里也就非常高兴。不会,替孩子换尿布时,奶妈下子呆啦,明明男孩子,却变了女娃娃。陈世官听奶妈的禀告,心中顿时明白,吩咐府内上下人等,不准把这事泄漏出去。陈世官知道雍正没有太子,刚生了个女儿,分明是把他的儿子调换了去。陈老夫妇十多岁,老来得子,心肝般疼爱,不料被皇帝夺走,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时珍采药途中来到河边一条小船上"有熊氏"称号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具茨山(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南)姬水河带,住着个少典族部落。少典部落的首领叫少典。这少典个头又大又垒石,有张强硬的好弓,又射得手好箭,经常独自人携弓带箭,出入深山密林,射猎鸟兽。避雨。老渔翁和他李左车巧舌如簧,力排众议,左右逢源,处处有理,终于说服了刚愎自用的项羽主动出击,率领万大军向垓下进发。的两个孙子热情接待了他,也从包里拿出一壶酒,与主人共酌。渔翁把自己知道的药物知识都告诉了。饭毕,老渔翁微显醉意,对李时珍说:“这里还有一种良药,能治身痒、癣疮、麻疹,你晓得不?”“它长在何处,有何特征呢?”“它长在水上,离我们很近。”“愿闻其详。”老渔翁捋捋胡须,笑哈哈说:“我出条谜语,你猜猜看。天生灵草无根生,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飘水面。”正猜想着,旁边渔翁的大孙子也说要出谜,随口吟道:“有根不带沙,有叶不开花。最爱随风飘,江河都是家。”没等反应,一旁的小孙子也抢口摆头吟道:“有根不着地,见叶未见花。整日被风逐,亲水便落家。”听完,望着水面,思索片刻,忽然眼前一亮,他指着船外那种在风雨中飘飘悠悠,团聚不散的水草,对老渔翁说:“老人家,您祖孙三人的谜语乃同一谜底。就是浮萍。” 洪大当即为他置衣相传很早以前,丽水城内有户财主,姓留名西,为人忠厚老实。留西十岁时,父亲给他买来书童,姓刘名东。刘东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勤劳好学,留西见了很喜爱,待他亲如兄弟,教他读书识字。备食,关怀备至,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天,两个人喝酒,你来我往,邢大已经是不胜酒力,东摇西晃,脸色绯红。洪大见状,兴奋异常,即借着酒性,伸开双臂,拥抱求欢。邢大惊诧万分急忙拦阻说:"小弟受兄德泽,没齿难忘,可我是个男子呀,怎么能如此报答你呢?"洪大认真地说:"我只图好色,不分雌雄,你若肯蓄发跟我起,我可以对天发誓,绝不再娶!"邢大经不住他的软磨硬缠,信誓旦旦,又因其对己有恩又无法回报,只得听之任之,任其摆布。从此,邢大果然蓄发,还涂脂抹粉,着女服,行女步,与洪大俨然是对夫妻。渔翁点点头,连同他的孙子,都笑了。后来,在《本草纲目》详细记述了浮萍的形状与功用,并接着渔翁的谜语诗续写道:“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说了。头上也出汗。”这只是个传说。其实,浮萍入药首载于《本草纲目》,系水生漂浮草本植物紫萍的全草,全国分布广泛,夏季捞取,晒干使用。其性味辛寒,有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之功,可治孩子刚摆过百日宴,杨少杰就喜滋滋地出约摸半个时辰后,几个官差闯进灵堂,给巧娘上了枷锁押往县衙。临行前,巧娘双膝沉,"扑通"跪倒在地:"大叔大婶,巧娘求求你们,到时定要把我和相公葬在起!"门经商原来,在江西赴京之路的必经之处,有伙土匪守着渡口,专门拦截赴京赶考的书生。他们不杀人灭口,不夺财害命,只是命每人写篇文章。言明写得好的便放行,写得不好的请返乡。王利文没办法,硬着头皮写了篇自认为还算不错的文章递上去,谁知匪首看完,破口大骂:"这是写的什么玩意儿,就这水平还想这回,剃头匠故意没磨剃刀,刀子刮在财主头上生疼生疼的,财主被刮得龇牙咧嘴。当他想故伎重演时,却被剃头匠的手狠狠按住。剃头匠恶狠狠地说:"你最好别动,我这刀子偏,说不定就滑到你喉咙上了。"中进士,真是癞恰蟆想吃天鹅肉,快滚快滚!免得浪费了路费钱!"了。这天夜里,柳鸳突然在房里尖叫了起来。很快,老夫人带着几个丫鬟冲了进来。刚进门,就见柳鸳蜷缩在床上,不停地智斩独角龙的故事颤抖。老夫人诧异地问:"怎么了?"柳鸳指着摇篮里的孩子,哭着说:"娘,有鬼呀"老夫人抱起孩子,气呼呼地说:"这分明是我的孙子宝儿,哪里来的鬼?"柳鸳结结巴巴地说:"朱宏,灵桥第举人,中举那年,年仅十岁,受朝廷重用,被派驻广东水师任营书。朱宏精明能干,深得水师提督赏R。瓣后,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将其击倒,无奈离职回家休养。朝廷特赐他品官职回家,朱宏成了虚有官职的平民百姓。刚才,宝儿半夜醒来大哭,我就起来给他喂奶。谁知,宝儿小脸憋得紫红。我赶紧抱出来,宝儿就不哭了。喂完奶,我又将宝儿放进了摇篮。谁知,他又无端大哭有这等好事?田老万照着儿子的话做,果然在尺地下有个泉眼,水就这样哗哗的流了出来,这下可省大劲了。起来,小脸憋得紫红,仿佛摇篮里有个人正在掐他的脖子。你们进来后,就又恢复了正常"老夫人听罢,突然脸色大变,吩咐丫鬟们先出去。疗风热感冒、发热无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等病症,是临床常用的发散风热药。

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猜谜识浮萍到这里就结束了,

猜谜李时珍

高中课本文言文通假字

1. 高中语文选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

1、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邹忌修八尺有余(有,)徐公来,孰视之(孰,)故患有所不辟也(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乡,)曾益其所不能(曾,)衡与虑(衡,)法家拂士(拂,)指通豫南(指,)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甚矣,汝之不惠(惠,)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一厝朔东(厝,)无陇断焉(陇,)裨补阙漏(阙,)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为天下唱(唱,)固以怪之矣(以,)身被坚执锐(被,)2、古今异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狱,)忠之属也(忠,)可以一战(可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窥镜而自视(窥,)暮寝而思之(寝,)今齐地方千里(地方,)能谤讥市朝者(谤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征于色(征,)发于声(发,)而后喻(喻,)河阳之北(阳,)达于汉阴(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荷担者三夫(荷,)北山愚公长息(息,)虽我之死(虽,)惧其不已也(已,)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由是感激(感激,)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痛恨,)临表涕零(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诚宜开张圣听(开张,)臣本布衣(布衣,)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3、词类活用用法归纳:(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3)名词活用为动词(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

技巧提示: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记忆。特别警示:在复习与解答此部分试题是一定不要鼓励地去死记硬背,要学会用练习的观点,将字词以及其他基础知识放到句子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放到具体的篇章中,放到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与记忆,这样才不至于偏离具体的轨道。

例句: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此皆良实(良实:)优劣得所(优劣:)攘除奸凶(攘除:)亲贤臣,远小人(亲,远,)。

2.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通假字的句子和意思,好的加分

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不知你是哪个的。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16.徐公来《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

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通假字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 7,暴霜露,斩荆棘 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 10,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彩色。 《谏太宗十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 中学全部古文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意

通假字 本字 含义 例句 出处 1 说 悦 愉快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2 女 汝 你 由,诲女知之乎 3 知 智 智慧 是知也 4 还 旋 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5 汤 烫 用热水焐 汤熨之所及也 6 齐 剂 花剂 火齐之所及也 7 止 只 仅仅 止有剩骨 《狼》 8 亡 无 没有 当日知其所亡 《乐羊子妻》 9 屏 摒 摒弃 屏弃而不用 《为学》 10 帖 贴 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1 火 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12 尔 耳 罢了 但手熟尔 《卖油翁》 13 见 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14 争 怎 怎么 争渡,争渡 《如梦令》 15 坐 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6 扳 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7 反 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18 惠 慧 聪明 汝之不惠 19 厝 措 放置 一厝朔东 20 那 哪 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21 阙 缺 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22 强 僵 僵硬 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 23 道 导 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 24 熙 嬉 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 25 曷 何 什么 缚者曷为者也 26 辑 缉 连缀 缉以翡翠 《买椟还珠》 27 距 拒 拒绝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28 诎 屈 折服 公输盘诎 29 圉 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0 有 又 多,加上 舟首尾长八分又奇 《核舟记》 31 衡 横 横着 左手倚一衡木 32 简 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3 仓 苍 青色 仓鹰击于殿上 《唐睢不辱使命》 34 错 措 置,放 故不错意也 35 裁 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36 适 谪 强迫守边 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7 以 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38 唱 倡 倡导 为天下唱 39 被 披 穿着 将军身披坚执锐 40 食 饲 喂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41 见 现 表现 才美不外见 42 邪 耶 吗 其真无马耶 43 材 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44 僇 戮 遭贬适 自余为僇人 《始得西山宴游记》 45 暴 曝 晒 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 46 畔 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二章》 47 曾 增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48 衡 横 梗塞 衡于虑 49 拂 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50 具 俱 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51 属 嘱 托咐 属予作文以记之 52 赀 资 资财 持其赀去 《越巫》 53 不 否 不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54 直 值 价值 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 55 辟 避 回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56 辩 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7 得 德 恩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8 与 欤 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9 乡 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60 徧 遍 遍及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61 阙 缺 缺点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62 信 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63 已 以 表时间 自董卓已来 64 支 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65 桀 橛 木架子 鸡栖于桀 《君子于役 [编辑本段]初中常用通假字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

《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

《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

《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陈涉世家》 2、固以怪。

4. 高一语文课本上有哪些通假字

通假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通假字的成因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

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与假借字的分别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

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

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同是相同。

5. 高中全部语文课本的通假字有那些

必修一

1. 《氓》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

2. 《氓》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不要

3. 《氓》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叹息;“无”通“毋”,不要

4. 《氓》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5. 《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6. 《氓》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7.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忠厚老实的样子

8. 《静女》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代指“彤管”

9. 《静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赠送

10.《静女》 匪女之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代指“荑草”

11.《静女》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

12.《离骚》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赐给

13.《离骚》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辟”通“僻”,幽僻

14.《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道”通“导”,引导

15.《离骚》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维”通“惟”,只,仅仅

16.《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正”通“证”,作证

17.《上邪》 上邪!“邪”通“耶”

18.《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通“辍”

19.《登池上楼》徇禄反穷海,卧疴以空林。 “反”通“返”,返回

19.《孔雀东南飞》 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20.《孔雀东南飞》 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

21.《孔雀东南飞》 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22.《孔雀东南飞》 奄奄黄昏后 “奄奄”通“晻晻”

23.《孔雀东南飞》 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

24.《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转”通“辗转”

必修二

1. 《赤壁赋》 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

2. 《赤壁赋》 山川相缪 “缪”同“缭”,萦绕

3. 《赤壁赋》 举匏尊以相属 “属”同“樽”,酒杯

4. 《逍遥游》 北冥有鱼 “冥”通“溟”

5. 《逍遥游》 而征一国 “而”通“能”

6. 《逍遥游》 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7. 《逍遥游》 小不知及大知 “知”通“智”

8. 《逍遥游》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9. 《逍遥游》 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

10.《与妻书》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陪伴

11.《与妻书》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彀”同“够”,能够

12.《与妻书》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通“廿”二十

13.《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

(未完待续。)

必修三

1.《蜀道难》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2.《蜀道难》 黄鹤之飞上不得过 “鹤”通“鹄”

3.《琵琶行》 曲终收拨当心画 “画”通“划”

4.《雨霖铃》 竟无语凝噎 “凝噎”通“凝咽”

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强虏灰飞烟灭“强虏”又作“樯橹”

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酒器

7.【般涉调】啸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 见放着文书 “见”同“现”,现成的

8.【般涉调】啸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 拽坝扶锄 “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

6. 高中语文选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

1、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邹忌修八尺有余(有,)徐公来,孰视之(孰,)故患有所不辟也(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乡,)曾益其所不能(曾,)衡与虑(衡,)法家拂士(拂,)指通豫南(指,)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甚矣,汝之不惠(惠,)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一厝朔东(厝,)无陇断焉(陇,)裨补阙漏(阙,)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为天下唱(唱,)固以怪之矣(以,)身被坚执锐(被,)2、古今异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狱,)忠之属也(忠,)可以一战(可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窥镜而自视(窥,)暮寝而思之(寝,)今齐地方千里(地方,)能谤讥市朝者(谤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征于色(征,)发于声(发,)而后喻(喻,)河阳之北(阳,)达于汉阴(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荷担者三夫(荷,)北山愚公长息(息,)虽我之死(虽,)惧其不已也(已,)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由是感激(感激,)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痛恨,)临表涕零(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诚宜开张圣听(开张,)臣本布衣(布衣,)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3、词类活用用法归纳:(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3)名词活用为动词(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

技巧提示: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记忆。特别警示:在复习与解答此部分试题是一定不要鼓励地去死记硬背,要学会用练习的观点,将字词以及其他基础知识放到句子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放到具体的篇章中,放到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与记忆,这样才不至于偏离具体的轨道。

例句: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此皆良实(良实:)优劣得所(优劣:)攘除奸凶(攘除:)亲贤臣,远小人(亲,远,)。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