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特朗普遨游宇宙什么梗的简单介绍

我们只有3年时间可以扭转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形势。科学家们为扭转全球碳排放形势提出6个里程碑,不仅将对世界化石燃料和新能源产业产生极大影响,可见特朗普算是跟日本网民结下了梁子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区区0.04%。...

这次特朗普惹了众怒 科学家警告: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大阪大学 张昊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称,全球60多位著名科学家、商业领袖、政策领导人等警告说,我们只有3年时间可以扭转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形势。7月7日至8日即将在汉堡召开的G20峰会前夕,科学家们为扭转全球碳排放形势提出6个里程碑,“以免为时已晚”。

而就在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声明,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日本雅虎在首页第一时间转载了这一报道,报道发布后的24小时之内,留言数达到了两千多条,登上了雅虎新闻热搜榜,全天排名12位。

可以说,美国的这一决定,不仅将对世界化石燃料和新能源产业产生极大影响,更引爆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舆论。“特朗普大统领(日语:意为总统)”的刁蛮任性,实实在在的戳伤了日本网民的小心脏。

图1. 日本雅虎该条新闻赞同比例最高的十条留言,全部在讨伐特朗普

图2. 其他高赞同留言节选,可见特朗普算是跟日本网民结下了梁子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区区0.04%,却扮演了地球空调一般的重要角色。二氧化碳仿佛一层温室薄膜,将来自太阳的热量蓄积在地表,延缓其向宇宙空间逸散的速度。

如果缺乏这万分之四的二氧化碳,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从现在的14摄氏度降低到-19摄氏度,人类能够生存的地域面积将大大缩小,如今的中高纬度地区可能都将变成冰雪覆盖的不毛之地,可见相当微小的二氧化碳含量就能对地表温度造成强烈影响。

然而,近一百多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经达到1750年的140%。照此趋势预测,2100年左右,地球平均气温将在2000年水平的基础上增加0.3—4.8摄氏度。

气候变暖将在地表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两级冰川消融导致的地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灾害多发,农业生产遭受影响,荒漠化加剧,热带地区虫媒传染病扩散,珊瑚礁异常死亡,森林火灾频发等等。

时至今日,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已经明确了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生活中对化石燃料的过分利用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和地球气候变暖的直接诱因。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饲育家畜过程中其消化道排出的甲烷,以及人工合成的氯氟烃类制冷剂是当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图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历次报告书

参考其中关于全球变暖趋势的评价,可见从1990年第一次发布报告到最近公布的第五次报告,关于人类活动是否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这一命题在认识上是不断深化的。

特朗普拒绝的,究竟是哪些措施?

氯氟烃类制冷剂具有极强的温室效应,所幸各国已经达成协议,2050年之前将在全球范围内停止应用。甲烷的温室效应也强于二氧化碳,但是毕竟总量上仍然小于前者。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关键,还在于大力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期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具体而言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及相关技术,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另一方面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无谓浪费。

在这一背景下,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5个缔约国一致同意通过《巴黎气候协定》。

这份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它的签署和生效,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这份协议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暖的行动方针,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减排目标。例如,协议提出,本世纪中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工业革命前的2摄氏度以内,争取控制在1.5摄氏度。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要从2010年的500亿吨降到400亿吨。

同时,不少国家也提出了本国的减排方案及具体指标。例如,中国提出到2030年,本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水平上下降65%,并将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力争在2030年前后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图4. 几种典型温室气体的占比、性质、来源以及暖化系数比较

发达国家集体对巴黎协议的达成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和妥协。协议指出,发达国家应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促进发展中国家转变发展方式,最终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人类精诚合作的结果,体现了人类在因应共同面对的发展问题时前所未有的一致团结,可以说是全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高光时刻。特别是中美两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前两位的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相互所持的合作立场为协议的最终达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受到世界各国舆论广泛赞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将《巴黎协定》的达成作为其任期内一项标志性的政治功绩。

然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却在奥巴马政府已经正式签署协议的不到一年后,以协议内容损害美国利益为由退出该协议,震动了全球各国。

世界各国政府高层都在特朗普公布退出决定后表达了自身立场,指出各国仍将团结前行,绝不退缩,例如中国外交部对该事件做出回应:“无论其他国家立场如何变化,中国将认真履行《巴黎协定》”。此外,不少表态也对特朗普政府的决定加以批评。而日本环境大臣山本公一在表达“极度失望”的同时,还使用了“愤怒”这一感情色彩更为激进的词语。日本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立场与上面给出的日本网民意见可以说是高度统一。

为什么日本网友这次对美国很愤怒

美日的亲密关系人尽皆知,那么这次,弥漫于日本全社会的,对特朗普的不解与愤怒,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日本政府和网民对该事件的关注度如此之高呢?归根到底,这与日本的国情密不可分。

首先,日本面对的能源安全形势相当严峻,应对手段却捉襟见肘,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乃是关乎日本未来国运的重大命题。

作为化石燃料资源极端匮乏的岛国,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日本的能源自给率仅为6%,在世界各国中排名倒数。目前,日本的石油供给主要依赖于海湾产油国,天然气供应主要依赖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国,此外来自美国的页岩气也从2017年初开始登陆日本市场。由于几乎全部的化石燃料均来自于远洋运输,不仅自身的能源安全毫无保障,燃料成本也大幅上涨。

图5. 世界主要国家能源结构及能源自给率(来源:OECD/IEA报告)

此外,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同样缺乏充足化石燃料的国家采取了大力发展核电的举措,来削减能源消费中化石燃料的占比。日本最初选择了相同的道路,2010年日本政府提出,到2030年为止,核电和新能源电力要分别占到电力消费的53%和21%,可以说实质上日本政府在彼时将核电确立为了未来一个时期内日本能源结构的主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3月的福岛核事故不仅迫使日本政府重新审视核安全的相关议题,也在日本民间激起了废核运动的新高潮。本就对原子能存在历史痛点的部分日本民众,对核电的信任在福岛的惊世灾难后消失殆尽。虽然日本政府相关机构一再下调未来电力能源结构中核电的预期占比,发展核电仍然在各派激烈的拉锯中处于事实上的停摆状态。因此,日本将推进新能源技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相关领域始终展现出积极的推动姿态也实属无奈之举。

图6. “3.11”东日本大震灾影响区域以及福岛核电站所在位置(来源:网络)

其次,日本在新能源相关技术领域深耕多年,以汽车工业为例,日系厂商在常规混合动力车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难以撼动。同时,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日本相关行业积累了大批先进成果,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实现市场化或处于市场化前期阶段。

今年2月,某田公司旗下的混合动力车全球销量达到了千万辆,远远超过其它竞争对手,其中本土市场就消化了过半。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数据,相比传统的内燃机车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约7700万吨,汽油消耗量减少了约290万升。

此外,虽然在纯电车方面发力较晚,存在感不足,但日本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另外一条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车方面,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2014年就生产出了世界上首个商业贩售的氢燃料电池车款,可见日本对未来实现氢能源社会的信心和期待。

由于氢燃料电池唯一的排放产物是水,氢燃料电池车与纯电车类似,都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且续航能力优秀,不存在纯电车的续航焦虑。虽然现有的氢气获取途径仍然可能消耗大量电力,但随着再生能源电力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一个立足于不依赖于化石燃料的未来氢能社会将很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叶前得以实现。

此外,在对节能减排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的新一代功率半导体研究方面,日本同样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图7. 传统的Si PCU(左)和SiC PCU(右)。由于SiC远超Si的耐热性,可以省略整个冷却机构,因此结构简单而紧凑。注:PCU代表Power Control Unit,中文名称功率控制模块,是电动车以及燃料电池车的核心部件之一,作用是将电池供应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驱动电动机从而使汽车获得动力(来源于网络)

从碳化硅、氮化镓等下一代功率半导体芯片的制造开发,到相关功率器件的结构设计和封装技术,再到功率模块与机电系统的调试整合,无不深入涉足。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器件,由于具有一系列材料物理性能上的优越性,可以在耐压程度,耐热温度,高频开关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远胜于传统硅基功率器件的性能,在高铁,新能源汽车,通讯基站设备,高性能雷达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图8. 几种常见的制氢技术,可见能够同时实现低成本无排放的技术尚不存在,人类迈向氢能社会的路途依然漫长

目前,日本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准备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市场化。由于具备优秀的耐高温性能,传统的液体冷却管路机构可以被风冷甚至散热基板取代,这将大大减少车用部件的体积和系统复杂性,从而实现更大的车内空间和更经济的燃料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

除此之外,日本在LED照明,电机用高性能磁性材料,生物催化制氢,高温超导等新能源产业的相关领域也有较强实力。《巴黎协定》大背景下的全球节能减排运动可以给日本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和机遇,日本自然希望各国都能积极参与其中。美国此番脱离协议,引起日本社会的不满和焦虑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新能源天然具有清洁少排放的特点,日本举国上下对发展新能源产业凝聚了强大的共识,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一向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者自居,民众对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深刻,节能减排意识相对较高。

日本的资源国情在客观上为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大力推动新能源技术提供了背景和支点,也使得日本民众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能源危机意识,因此日本民间对节能减排存在高度共识。

日本的大学,政府机关等都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节能减排相关的宣传企划,实施监督等等。以大阪大学为例,吹田、丰中、箕面三大校区的动态用电量都会在食堂的显著位置予以发布,时刻提醒师生注意节电。同时,空调的制冷制热温度都有适宜的推荐值,大部分实验室都能认真遵守。夏季的用电高峰期间,用电费用会相应向上调整,达成节能目标的实验室会得到一定的现金奖励,具体而言就是把节约的电费用科研经费的形式向各实验室发放。这一措施对不少资金较为紧张的实验室吸引力不小,经常听到年轻教授实验室的学生们抱怨老师执行学校的限温措施太过严格。此外,空调滤网每年两次的定期清洗也是各院系及研究所必须执行的任务。

图9. 阪大萌物“鳄鱼博士”

图左海报大意是冬季的时候提醒大家要多穿衣,就算是变温动物的鳄鱼也会感觉很暖和,这样一来在办公室就无需把空调温度调到很高。图中海报大意是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年的节能目标达成了,今年请继续努力。图右是分发到各实验室的贴纸,贴在机器以及电灯的开关附近,提醒大家注意节电。

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公共交通的有效利用,减少尾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日本通过行政手段鼓励民众低碳出行。日本的汽车税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首屈一指,汽车税总额可以达到全国税收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一辆180万日元购入的全新家用轿车,假设发动机排量1.8升,车体重量1.5吨以下,寿命十一年,期间仅仅与车体本身相关的总税额可以达到接近70万日元,这还不包括一个月1到2万日元的公寓停车场使用费,每次1到2千日元的外出停车费,高速道路通行费,保险,维修保养和年检等费用。虽然日本的燃油价格仅比中国高出二成左右,日本消费者在保有汽车方面所需要付出的资金是相当可观的。

此外,日本在税收政策上鼓励民众购买排量0.66升以下的轻型车,对轻型车的购置税,机动车税,保险费率都实施较大优惠。例如,一辆160万日元购入的全新家用轻型车,若寿命以十一年计算,期间与车体本身相关的总税额为36万日元,仅有普通轿车的大约一半。在这种税收政策的调节下(当然轻型车本身售价也相对低的多),日本全国2015年的轻型车保有比率达到了35%,其中最高的冲绳县更达到了54%。

大型越野一类的大排量车更是要承担极高的税负,以悍马H2为例,每年仅与车体相关的税费就约为18万日元,大致相当于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极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舆论环境,加上日本民众普遍倾向于随大流不轻易彰显个性的传统文化,即便是大阪这样的大城市,悍马H2这样的大型越野也极为少见。

从以上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面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到民间确实是在扎扎实实的推进节能减排事业,也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对限排背景下的技术研发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谋篇布局。《巴黎协定》达成之后,本准备大展拳脚的日本产业界却遭到了特朗普政权的当头棒喝,愤懑之情可想而知。

发达国家当前人均碳排放量位于各国前列,又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大量排放过温室气体,同时又掌握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理应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展现更加积极的姿态。这不光是对人类的未来负责,更是一种对自身曾经犯下错误的救赎。

图10. 世界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注意到美国的人均排放量远远超过其它发达国家,而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已经相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了,节能减排迫在眉睫(来源:网络)

十年之前,关于碳排放是不是地球变暖的主因尚存争议,各种阴谋论至今甚嚣尘上。发达国家借限制排放之名行遏制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之实的说法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与之类似的,还有欧洲主谋论,美国主谋论等等。

然而,太多的观测事实和研究成果却不容置喙的展示了一幅地球正在加速升温,生态系统危机四伏的紧迫图景。即便退一万步讲,近两百年以来的地球升温仅仅是几十亿年地质时期中惯常的气候变动,减少碳排放也能尽量缓解这一过程带给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先是退出十几个国家共同签署的TPP协议,然后又退出将近两百个国家在联合国公约框架下的气候协议,实在令人瞠目。剥开公平正义的画皮,露出的却是虚伪自私的本心,美国又将如何向盟友乃至全世界展现自己的领导力?果真只能如同日本网民所说,像动漫《哆啦A梦》中的恶霸胖虎一般用拳头让别人屈从么?为了眼前的些微利益置大义于不顾,连日本这样的铁杆盟友都大呼愤怒,所谓再领导全球一百年的口号搞不好真会闹出历史笑话。

图11. 《蜘蛛侠》海报及剧情截图,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当年不知道让多少观众热血沸腾,如今看来实在不胜唏嘘(来源:网络)

美式好莱坞大片,总是向我们传递一种美国拯救地球的价值导向。漫威旗下著名的超级英雄电影《蜘蛛侠》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可以说是这种美式英雄主义情结的绝佳注脚。诚然,《巴黎协定》后,美国传统能源工业就业岗位流失等等短期现实利益受损不可避免,可哪个国家又能在全体人类共同面对的危机面前独善其身呢?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万进:NASA(那啥),总有意外惊奇等着你

❀ 万进 | 文、摄影

冬季到佛罗里达去看海 ,沿东海岸线南下,逐个海滩“扫荡”,酷爽。

快到梅里特岛,面临了一个小的抉择。

向右,有全球最大的奥兰多迪士尼主题公园;

向左,是世界最壮观的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

都很诱人,二者不可得兼。

我都没去过,小儿刚去过上海迪士尼世界。

向左,还是向右?交由小儿决定。

小儿惯常的做法是掷硬币,听从上帝的指引。

于是,便向NASA驶去。

我们到的太早了,展览中心还没有开门呢。

不想在停车场傻等,便开着车乱窜,朝着远处高大的发射塔方向驶去。

没走多远,看见道路前方哨卡,有军警把守,心底暗暗发慌。

毕竟这里是人家美国正在使用的航天发射场和空军基地,别把我们当成间谍了才好。

但已无路可逃,只好硬着头皮闯过去。

在美国旅行,误闯军事禁区的经历不是第一次了,闯过纽约的西点军校,闯过 弗吉尼亚的亨利角海军基地 。

实在不是胆大妄为,多是导航惹的祸。

面对持枪军警的拦截,只好假装迷路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问,“我们是来旅游的,想进去参观航天中心,可以吗?”

“掉头!去游客展览中心。”军警指向来路上的一片建筑,正色道。

我们就是从那里开过来的,能不知道吗。表面上却装着顿悟的样子,连声说“哦,哦,谢谢,谢谢”,麻利儿地开溜了。

离开哨卡没多远,见路旁沟渠里有白鹭数只,在朝阳中,优雅蹁跹。

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忍不住路边停下。没敢下车,只打开车窗欣赏。

还没拍几张照片呢,在后视镜里突然发现,从哨卡里开出一辆警车,闪着警灯追来。

坏了,在美国,这意味着惹上了麻烦,吃罚单算是便宜的,会不会有更大的祸端,只能听天由命了。

“你们是车出了故障吗?”没想到警察的语气和蔼。

“没有,我只是觉得这鸟很漂亮,随便看看。”我耸耸肩,假装若无其事的样子,还拿出相机,意图证明自己不是撒谎。

“确信不需要帮助?”警察友善地追问了一句。

“真的不需要,谢谢。”我哪敢劳动他大驾,心里暗暗祈祷,您赶紧走开,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OK,Have a good day!(祝你们有美好的一天)”

“You too!(您也是)”

警车一溜烟走了,居然没开罚单,阿弥陀佛!

吃一堑,没长一智,还是不想去停车场傻等。

又绕到另一处偏僻的道路,正好旁边有一处封闭的铁栅栏门,便把车停在那儿。

准备弄点儿早餐吃,再拍拍路旁芦苇荡里的水禽。

没过多会儿,又一辆巡逻的警车发现了我们,立即过来,警告我们,这里不可以停车,赶紧走开。

得了,还是去展览中心的停车场吧,那儿消停。

NASA,发音跟“那啥”差不多哈,是国家航空航天局(也译成美国宇航局)的简称,台港澳称为美国太空总署。

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梅里特岛,有NASA的航天中心及发射场、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

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航天进程,多发生在这里。

导航、气象、通信等人造卫星从这里升空,为人们提供了现代化的生活。

行星探测、哈勃望远镜,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太阳系、对银河、对宇宙的好奇心。

太空飞船、航天飞机等载人航天,让人们挣脱地球束缚,遨游太空成为可能。

今天,正在进行中的“猎鹰重型”火箭,必将帮助平民实现飞天的梦想。

这样的亲身体验,将是怎样的诱惑与兴奋啊。

孩子,尤其男孩,天生对航空航天有极浓厚的兴趣。

在北京居住的时候,常带孩子去昌平的中国航空博物馆。美中不足,那里都是些老旧型号。

孩子常问,“这是最厉害的飞机吗?”而我,只能摇摇头。

好想让孩子看看中国最先进的战机、最辉煌的航天,为祖国更自豪、更骄傲一下,却苦于几乎找不到这样的机会。

在中国,有些事儿保密到神秘的程度,有些大门森严到恐怖的程度,民众很难有亲密接触的激动,也阻碍了爱国热情的激发。

美国航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展。参观NASA航天中心,不是爱国,就算是爱人类、爱科技吧。

为接待游客,肯尼迪航天中心(KSC, Kennedy Space Center)建有庞大的展览体验综合体,叫“Visitor Complex”。

在信息中心购票后,就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展区,参观、体验了。

最先吸引眼球的,是室外场地上众多高大威猛的火箭群。

1958年1月31日,把美国第一颗卫星“探险者1号(Explorer-1)”送上天的“丘比特C(Jupiter-C)”火箭。

1961年5月5日,把第一位美国宇航员谢波德(A. Shepard Jr)送上太空的“红石3(Redstone-3)”火箭。

以及宇宙神(Atlas)、大力神(Titan)、德尔塔(Delta)等系列火箭,还有太空飞船,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勋,声名赫赫。

不过,令人血脉偾张的航天飞机和阿波罗登月的土星5号,却不在火箭园里,而是另辟专区展示。

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参观,就像读跌宕起伏的小说一样精彩,悬疑不断,高潮迭起。

你有多用心,就有几多惊奇,总有意想不到等着你。

不信?走着瞧!

火箭园只是序幕,也是轻松的。接下来的旅程,就要费点脑子了,但很“涨姿势”。

在“英雄传奇(Heroes and Legends)”、“火星旅行(Journey to Mars)”等展馆,展示了美国宇航史上,璨若星河的英雄们,还有他们传奇的故事。

配合以多媒体声光电的展陈形式,给参观者带来了极大的感官刺激与享受。

再加上科技人员的现场讲解,就更精彩了。

我们在那儿听了一场探索太阳系的报告。

墙体屏幕上,载着深空探测器的火箭,从发射台腾空而起,飞向浩瀚的太空。

场地中央,一个足有三四人高的球面荧幕,配合着探测器的飞行,把所看到的景象,直观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就像随着探测器一起做了一次深空旅行一样。

先是一幅蔚蓝星球的立体画面,宁静而美丽,那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接着是环绕月球飞行,然后一一掠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还有它们的卫星,以及小行星带。

万进 从来没看过各星球如此巨大、如此清晰的影像,太激动了。

感受太空旅行的兴奋之后,点杯咖啡定定神,接着溜达。

转过一个连廊,看到指示牌上写着“Astronaut Encounter Theater”。

什么意思,难道还能“偶遇航天员”不成?深度怀疑不会这么幸运吧。

走进剧场门前,还真预告几点几分一位“神秘的”航天员即将莅临现场。

咱就坐在门口死等了。

果然,到点了,随着人流走入剧场,还真有个航天员走上了舞台,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讲述他的航天故事。

结束后,特意站在剧场门厢里,与大家一一合影留念。

我们“偶遇”的这位航天英雄,是大名鼎鼎的 雷利 (J. Reilly)博士。

他是拥有地球科学博士学位的科学家,1994年进入NASA做航天飞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记录达853小时,其中包括5次太空行走,累计31小时[1]。

就在2018年1月,特朗普总统提名他担任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局长。

逛了大半天,日头已经偏西了,也有点疲乏了。

一想到花了那老多时间辛苦跑来,又花了那老多门票费,还没看到阿波罗登月和航天飞机呢,岂能“善罢甘休”,接着逛!

展览中心西北部,老远就能看见,立着个巨无霸,像谷仓,两侧白色圆筒略细,中间橘红色圆桶粗大,足有45米高,常在电视画面里能看到它的身影,知道那就是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SRB)了。

在它脚下,是观光车入口,很多游客在排队。

我事先并不知道它将开向哪儿,本着“遍历”的原则,凡事都去经历一番,便跟着上了车。

观光车居然开出了展览中心,向发射场方向驶去。

哇喔,我们早晨还在入口处被军警拦截了呢。

整个肯尼迪航天中心,很大,占地567平方公里。高大的航天器装配大楼(VAB)位于中央,沿海岸有许多发射台,还有航天飞机着落跑道。

观光车不疾不徐地拉着我们绕场转了一大圈。

路过一些大的设施时,会慢下来,好让大家看个清楚。

在一个发射台附近,突然看到巨大的“SpaceX”标志, 万进 心中一颤。

自打航天飞机退役后,NASA官方的发射活动有所减缓,但有个民间科技狂人、商界奇才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他就是让任何一个大国都刮目相看的 马斯克 (E. Musk)。

他的每个想法都震惊世界,每项举措都是划时代的、开创性的。

PayPal开创了在线支付新时代,特斯拉(Tesla)开创了电动汽车新未来,SolarCity开创了光伏发电的新模式。

他提出的超回路列车(Hyperloop)思路,能让列车以音速运行。

领域跨度如此之大,设想奇特到异想天开的程度,但他不仅技术上做到了,还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

他设立的SpaceX,以私人商业公司的形式,全面涉猎航天领域,构想的可回收重复使用的低成本火箭发射模式,目前所有国家体想做但没能做到的技术,居然让他实现了。

猎鹰重型 (Falcon Heavy),是目前世界上荷载最大的在用火箭,可回收重复使用,发射成本只有同类火箭的十分之一。

即使哪个国家说,要低成本带平民去火星探险,都会遭到人们的严重质疑。

但作为个人的马斯克这么说了,却很少有人不信。

39A号发射台,SpaceX猎鹰火箭发射的工作现场,就在眼前,真真切切,不是做梦吧?

在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官网 上,时刻显示着下次发射任务的倒计时牌。

这是一个正在运行中的发射场,所以, 万进 原以为观光车顶多带着游客绕场一周,透过车窗里看看,也就得了。

没料到,却在一栋巨大建筑物前停下了,全体下车,自由活动。什么时候逛够了,什么时候再搭车回去。

顺着人流,三拐两拐,进入了一间灯光暗淡的大厅,墙面上方几块大屏幕,正在播放着火箭发射的场面,下方是一排排仪表盘,各种红的、蓝的、黄的光点闪烁,数码管不停地跳动。

原来这里正是196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 阿波罗计划 ”控制中心,现在保留下来供游人参观。

找个座位坐下,观看那段历史时刻的重演,操控人员现场声音、及宇航员的通话,原音重现,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有史以来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土星5号 (Saturn V)”点火升空的地动山摇,飞船遨游太空的震撼与兴奋,登月那一刻的激动与揪心。

那是一个风云剧烈动荡的年代,二战结束后,美苏两霸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争。

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上天,使苏联赢得了胜利。随后,1961年4月12日, 加加林 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苏联再次打败了美国。

这显然极大地刺激了科技、经济更强的美国人的斗志。

1962 年 9 月 12 日,美国总统肯尼迪(J.F. Kennedy)在赖斯大学(Rice Univ.)发表演讲,公布了著名的“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

他说,“我们决定在10年内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 并非它们轻而易举,而是它们困难重重 。因为这个目标将促进我们实现最佳的组织并测出我们最佳的能力,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乐于接受,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不愿推迟,因为这个挑战我们志在必得,其他的挑战也是如此。”

仅仅过了7年,经历无数次试验的失败与成功,1969 年 7 月 21 日,阿波罗11号飞临月球,寂寥的月球迎来了第一批登月的人类。

当阿姆斯特朗(N.A. Armstrong)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脚印时,他不禁感慨道,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直到今天,每当看到或听到这句话,还令人怦然心动,肃然起敬。

通过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从1965年起,美国航天就全面超越了苏俄,并一直遥遥领先。

1972年阿波罗17号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后就逐步进入到了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时代。

随观光车回到展览中心,以为游览到此结束,却不想还有个更大的惊奇等着我们呢。

下车后沿着导引线进入一栋大楼,不知不觉走入一个巨大的穹顶大厅里,360度全方位包裹在奇幻的太空中,影像不断变化,仿佛在航天飞机里做星际遨游。

不仅孩子们看呆了,成年人也被迷倒了。

走出穹幕大厅,还在回味乘坐航天飞机的星际旅行呢,走入另一间更高的大厅,展现在眼前的真的是一艘航天飞机!

美国曾建造了六艘航天飞机,

在华盛顿DC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万进 曾参观过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还有空间站、登月舱,但都是模型。

而眼前的,的确是一个真家伙,长37.2米、高17.2米、翼展23.7米,重69吨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它曾33次遨游太空,绕地球飞行了4848圈,2.03亿公里!

让我们再看看它曾经的风采吧。

在离开展厅的一面墙上写着,“ 探险才刚刚开始 (The Adventure has only begun)”。

是的,正是“ 我们不断定义自己超越不可能的能力 ”(We've always defined ourselves by the ability to overcome the impossible),才让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太空,向人类敞开了胸怀。

离开展览中心时,天已大黑。又饥又乏的我们,赶紧找地儿填饱肚子。

¤

2018年3月14日 于宾州

佛罗里达游记三部曲:

特朗普宣布要重返月球,美国以目前掌握的航天技术能否在205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嗯,他不宣布要重返月球,美国以目前的掌握的航天技术能否在2050年实现载人登月,嗯,这个的话,个人看起来在技术上面还有这个人才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及政策问题,如果要是中间出现了一些波段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个事情就暂停了。因为现在的政治环境以及美国的自身情况和上世纪956 710年代的这个冷战时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航天项目,尤其是美国的航天项目是,在他们盟国的帮助下,以及自身整个国家的持续不持续的资金的大量的投入以及半个地球的,高科技人才的连续不断的进入,然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个才成功的。这个现在的话,由于美国的这段时间,尤其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其实美国的航天技术是一直在大踏步的后退,或者是大踏步的这个倒退,现在目前来说的话是在吃老本,尤其是这个,这个考虑到成本的问题的话,这个美国,对这个航天飞机以及各种这个器械的保养问题也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就是说这个,美国,这个选择俄罗斯帮助他发射这个一些人员呢,还有一些物资升天而不选择自己的这个公司,但是他有选择,但是他只是想降低成本,因为美国自身的发射成本实在是。实在是太高了。另外的话,他这个人才流失也是一个问题,虽然现在美国拉萨依然是整个全球的这个航天人才的一个大的目标吧,但是他这个本身自身的内部管理等,增值以及这个,美国的私人公司,航天公司,比如这个蓝色星球啊,还有这个特斯拉自己的公司,猎鹰号都是这个,从这个拉萨里面这个姓高,吸引这个拉萨的人员,所以说的话,这个目前来说的话,嗯,如果说登月的话,可能美国的私人公司会更好一些。

当然现在拉萨依然是全球来说这个,这个技术最好的,但是他如果要是这个出现一些政策的问题,还是刚才的这个观点,那么它在2050年之前的话登月是很难的,因为他已经做不到上个世纪这个,一意孤行的这种投入,而中国来说的话会更有可能,我个人感觉的话在21世纪的话,中国应该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这个太空,这个空间站以及这个登月的计划,因为中国有钱,因为中国政策的延续性非常的好,再加上经济也是慢慢向上,所以说的话,嗯,中国可能会抢先在美国之前,在此,嗯,在。在美国再次登月之前,中国会率先实现21世纪的登月。

万物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万物存在乃自然,

各有理由各有缘。

虽说山石无生命,

宇宙之中万万年。

小鱼小虾蹦蹦跳,

蜉蝣菌藻只一闪。

老虎狮子称大王,

松鼠白兔藏一边。

世上惟有人特别,

有思有想有 情感 。

双手改变天与地,

造出不同有万千。

车有四轮跑得快,

飞机火箭能上天。

也曾作恶在地球,

残杀同类扔炸弹。

暴殄天物污环境,

气候恶化天不蓝。

世人已知要检讨,

有人却还看不见。

美国有个特朗普,

死不承认咬牙关。

人类应该去前进,

也得尊重大自然。

发明创造要慎重,

科学是把双刃剑。

但愿人类能清醒,

再见山青水秀美家园。

又是一个终极之谜,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这种问题无论如何很难有最终的确切答案。万物存在的目的或许就是没有目的,就是这样存在的,充满了各种偶然和随机因素!

说白了的,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诞生都是偶然随机的,比如说,让地球生命重来一次,人类还会诞生吗?理论上确实可能诞生,但实际上可以认为不可能,因为几率实在太低了!

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宇宙的诞生都可能是随机的。目前关于宇宙起源最主流的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观点,宇宙诞生于“无”,当然并不是绝对的“无”,可以理解为量子真空,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但会随机衍生出各种虚粒子(不要问为什么会衍生,这是量子真空的特性),而宇宙大爆炸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生的!

而量子世界的一切都需要用随机偶然来描述,而我们的宏观世界又是由微小的量子组成的,理应拥有相同的属性,我就是拥有不确定性,波粒二象性!

只不过,宏观物体更多表现出的是粒子特性,波的特性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确定。但本质上我们的世界还是随机偶然的!

所以,万物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没有目的!

万物是什么,是我们已知宇宙的一切,包括生命体和无生命体,大到不可想象,小到无法观看,这就是我们的万物,从诞生到灭亡,这一段时间内是万物的意义,就算死亡也是要归宿于宇宙。

我们人类的 科技 没发展到一个阶段,我们就会发出不同的问题,但是有一个永恒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世界上万物为何存在,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切都引起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考,我们从古至今提出无数观点,但是那些都是各家其说,都没有办法去说服其他人,而还有宗教的说法,这一切存在的目的都是上帝安排的,但是这没有科学依据,无法广泛传播。

宗教都说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有神有主导,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神来创造,用来给予这个世界美丽活泼的动静,但是宗教总归还是宗教,并不是科学,我们发展科学来 探索 这一切的奥秘,奇怪的是我们发现的越多未解的也越多,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来阻挡我们发现宇宙的奥秘,但是这一切都是猜测,还是需要我们发展 科技 来 探索 的。

一切物体都是有生有死,从诞生总归有一天会死亡,而在哲学家们认为一切物体都是宇宙中的一部分,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宇宙的变化,而万物从诞生就是为了死亡,虽然我们很多人都不承认这个事实,但是我们从诞生走过一生,最后的归宿就是死亡,而死亡是最美丽的艺术,死亡并不代表没有了,而是重新回归到了我们诞生的地方,重新回归生命。

当物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没有什么了,就好像老子所说的,一切归于自然,什么都是虚无的,我们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是生我们的地方,同时也是接受我们的地方,我们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个宇宙更加精彩,我们万物无论如何变化,是否有用,还是有害,这一切精彩的东西都是宇宙中细微的变化,而这变化构成了不可以的宇宙。

万物目的就是生死,这个目的说起来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这却是万物所共同的特性,宇宙中万物同时拥有这个共性,生死一些物体的最后归宿包括宇宙。

万物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呢?

圣经诗篇里有一句话:“诸天述说 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这两句话就说明了万物存在的目的。诸天述说神的荣耀是说宇宙万物都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而存在的,浩瀚的宇宙让人知道创造宇宙的神的无限荣耀;精密的宇宙规律让人知道神的智能的荣耀;万物的生生不息让人知道神生命的荣耀……。没人能看得见神的本相,但却可以透过宇宙万物的反射光芒推测到神无比的荣耀。

穹苍传扬他的手段是说宇宙穹苍的存在显明了创造这一切的神的存在,宇宙万物的有序运行显明了维系护理这一切的神的存在。是神的手在冥冥之中掌管着宇宙万物,并且藉着宇宙万物向人类发出启示。如果不是创造万物的神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万物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盘古开天劈地,女娲娘娘捏泥造人,不就是在说更高维度的灵魂点化造就了世间万物吗?而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丰富多彩,更是为了收集散落的能量。宇宙万物皆能量,是守恒的,宇宙在演化成今天之前,是混沌的,是寂静的,当能量聚集膨胀到一定时,发生大爆炸,也就是说发生了盘古开天劈地,石破天惊,打破了能量的暂时守恒,释放出各种能量场,如电磁场、电子能量场、离子能量场、徽中子能量场等各种道场,在它们相互作用下生存出万事万物,不仅赋予上原始能量,还带有基因密码,统称一个个灵魂体,不过这一个个灵魂体有一维的、二维的、三维的,也许还有更高维度的,当然原始能量等级也是千差万别的,不仅丰富了宇宙,同时也带有各自的任务目的来到各自的世界。我们人类就负责来到这个地球,各类物种甚至比我们先行到来净化地球,为我们美化环境,为我们的生存提供食物链,为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寂寞,各司其职,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化混沌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空间,吸收分散的能量而上缴还原能量的中心源。这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一个一呼一吸的过程,也是一个一生一死的过程,更是一个负责不断地净化吸收散失的能量还原的过程。在人的意念即灵魂作用下,和量子叠加、纠缠、吸引和干扰等各种能量场的相互作用下,同时进化影响着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人”是多么的幸运呀,一定要经营调理好我们这副“臭皮囊”,让我们各自的灵魂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环境而不是灵魂分散或出窍,为“上天”收集更多的散失的能量,也就是让我们各自原始能量不断集累壮大、集中,同时造福这个世界,才有资格更长的活在这个世界,也就是常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另外人类 科技 特别是西方主导的 科技 发展,若不好好运用,而是任意恣为的话,只会为这个世界带上灾难,人的意念是非常强大的,会“无中生有”的,若人类都在“世界大同、天人合一”道家、儒家、墨家思想感召下,发出一个声音,与宇宙能量同频率共振,那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和谐的世界,一个幸福家园,所以作为当代中国人责任重大,普及宣传传统文化,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天佑中华!!

这个话题也可以用最经典的那个问题来问,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要到哪里去❓

在人类大脑的深处,这样的问题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当我们仰望灿烂的星空、美丽的银河,心中便会涌现出去太空遨游的愿望。

从太空看星星⭐是什么样?想去看看土星的光环,更想知道我们的银河系里有和我们一样的智慧生命❓

还有就是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生命是宇宙重要组成部分吗?还是生命的出现只是一种偶然。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越发觉得生命的出现是必然,不会是偶然的。因为生命系统太过于复杂,太过于完美了。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

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器官配合的天衣无缝。大脑运算和神经传导到达了无以伦比的精度❗

而宇宙中的各种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不都一个个完美的系统吗❗

也许我们生命就是整个宇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我们的存在,为了存在而存在。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而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说就是好好的活在当下,为了更好的活着。

万物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广,很深远。万物指的是宇宙中的万物还是世间的万物?如果指的是宇宙中的万物,那是我们无法窥测的,因为整个宇宙用什么思维根本无法想象到它有多大,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同时存在,大看不到宇宙的边缘,小看不到宇宙的深层,这就是释迦摩尼佛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宇宙中到处都是生命,有形的无形的,到处都弥漫着各种生命体!我们人类的 科技 无法知晓各种生命存在的目的!

如果指的是世间万物,那么就要从盘古开天地和女娲娘娘造人说起了,那说起来就长了,而且我们也都是在书中看到的,实质的我估计谁也不知道。所以说不要去揣测万物生存的目的了,还是想想我们自身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吧!

天地万物从何而来?天地万物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是个人类研究的终极问题,也是哲学一直研究的问题!

达尔文说物种进化论,似乎给出了万物从何而来,但本质上也没有解决最根本的来源问题。

大爆炸理论说天地万物由奇点爆炸而来,而奇点之前是空无,不知道是什么。

西方说上帝创造了一切。

老子说无极而太极(道),太极生两仪(阴阳),阴阳相生相克而生万物。

以上种种理论都只是给出了万物的起源问题,但也没有绝对的解决,因为根据人类的理论,总要寻根究底,源头的源头是什么?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也好小也罢,总有边际,边际的外面是什么呢?至今无人能回答!

也就是说至今我们不知道万物究竟如何起源,也不知道万物究竟为何而存在。对于现实世界的我们研究这个问题似乎是意义不大,哲学上这属于本体论的研究,是属于超验领域的研究对象。与“本体论”对应的是“认识论”。因为研究本体太难似乎找不到尽头,所以我们干脆认识万物及其规律就好,管他是如何来的,又为什么存在着。

哲学上从“本体论”演进到“认识论”后,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世人都着重在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可关键是如何改造这个世界!也就是实践哲学!这也是个人想对提出问题的作者说的,研究万物是很有意思的课题,可千万别绕进去了,毕竟人是活在现实中的。之所以现在我们无法得出答案,或许是我们的思维局限,就像生活在二维世界的蚂蚁无法理解三维世界一样,等到那天人类可以进入高维度的世界,这些问题就如1+1=2那么简单明了!

我先百度了一下“目的”的词义,或者说“目的”这个概念的内涵——“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

在我所知道的时空,在我所知道的领域。还没有听说过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或者任何物质具有智慧,能够“想要”知道自己目的。“想要”达到某个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我以为,人以外的任何什么,都无所谓“想要”,都无所谓目的,也无所谓存在目的。宇宙的运行规律,生物界的生存规律,一切物质所固有的规律。是他们的本质属性,有别于属于思维的,思想性质的“目的”。除非证明或者假定有神的存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