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产业化,以及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1、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前景
- 2、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 3、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 4、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 5、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包括哪些
- 6、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化 论文怎么写啊啊啊啊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前景
2017年4月,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充分发挥;“十三五”期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支持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创建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等。
2018年4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并发文要求文化主管部门和各地区的统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一统计分类标准。新分类是在已有分类基础上进行的再次修订,并从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开始实施。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相比,本次修订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增设了分类编码,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三层,层次和编码简洁明了;二是新增加了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的活动小类,其中包括了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观光旅游航空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文化设备和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等文化新业态;三是重点调整了分类的类别结构。分类的修订吸收了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成果,突出了文化核心领域内容,体现了文化生产活动的特点,类别结构设置符合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管理的现实需要和认知习惯。随着新分类标准的实施,国家统计局将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实现新时代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统计保障,为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二)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将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根据方案及说明,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不再保留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文化工作与旅游工作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既符合二者内在属性的关联,又把握了当下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能够解决旅游开发当中的痛点,对发展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以及打造超级旅游IP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对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优质旅游,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很大的利好。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进军文旅产业,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养生度假等等主题类型层出不穷。国内文旅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此次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有助于加大文化产业挖掘力度,推动更多旅游企业在打造旅游硬件项目的同时,加入更多文化内涵,从而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三)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社会发展在先,文化产业发展在后,这正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国际上一般认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需求便开始大幅增长,而中国目前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中国文化消费的高峰期已经来临。
由于中国经济长期落后于西方国家,文化产业也一直被西方国家所主导,中国文化产品的供给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在一些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一般高达18-25%,而目前中国这一比例还不足8%。
落后意味着潜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前景是美好的,其释放的商机将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需求必然快速增长。
(四)文化与消费行为
随着市场消费水平与结构不断提升,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持续增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基础需求外,对能打动心智的文化需求逐步提升。企业将文化赋予产品之上,通过文化影响消费者心智,让消费者更加认同文化接受产品,最终形成消费。未来文化企业跟消费者之间逐渐在文化端形成心智闭环和在产品端形成商业闭环,消费者将要求文化企业提供丰富的娱乐内容、产品及消费体验。
二、不利因素
(一)竞争格局
文化产业投资已趋于理性,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向更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不过精品IP内容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依然是行业追逐的焦点,未来文化企业在精品IP的创作与争夺上将更加激烈。
随着文化产业跨界开发的运作模式逐渐完善,优势文化企业以制作方、投资方、运营方等多重角色深度介入IP经营的全产业运作,将产业上下游全链路和跨产业壁垒打通,实现IP最大产业价值。这要求文化企业必须具备持续创作精品IP和全产业链运营能力,以引领产业变革发展。
(二)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民族文化资源方面,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极为丰富。现代文化资源方面,在20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历了帝制、总统制、共和制,在经济上发生了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文化上则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例如《花木兰》故事,在国内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而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如何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将会影响我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文化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适宜产业化。在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里,适宜产业化的文化形态不计其数。有国学,文房四宝,京剧,变脸,昆曲,黄梅戏,河北梆子,河南豫剧,等等,不胜枚举!就拿四大古典名著来说,脱胎于其中的影视剧、书籍、音像制品、网络游戏屡见不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其中也不乏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例如2010年被广大观众批评的新版《红楼梦》,剧中除了将林妹妹宝哥哥悲惨的爱情故事过分渲染之外,并没有将原小说中的传统建筑、餐饮、服饰等文化进行充足而恰当的展现。而这些物质形态才是更适合向大众传播的并且能更好地将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气质展现给观众的文化形式。 2004年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从韩国传统医药文化、传统饮食文化、传统服装文化等方面吸引着中国的广大观众,长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礼义忠信等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更是感动着无数的中国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本身所蕴含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体现出的文化根基。
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从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把“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再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些都向我们传达着一个明确的信息: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已经明朗化,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它包括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商业体育比赛、文化旅游、广告、集邮、收藏、信息传输、咨询服务、装饰设计、工艺美术制作等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他能够较多体现文化特征和审美艺术特征的行业。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对文化的需求、对闲暇的需求就会增多。
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从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众多产业中后来居上,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出现了大批实力强劲的大企业,如我们熟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索尼、迪斯尼、时代华纳、新闻集团、贝塔斯曼、西格拉姆等公司都是以文化媒体为主要经营业务的。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已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诸如农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行业。文化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少污染、可以多次重复开发、不断转换的特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和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将是未来发展最为迅猛、利润最为可观的产业之一。
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文化产品必将大量涌入,在丰富我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与我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相抵触的东西。为了既顺应开放潮流,又能有效维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有实力参与国际文化资本的竞争,就要从根本入手,深化文化产业改革,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技术含量,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文化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为迅猛。据统计,北京市2001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6%,达到130亿元,已显现支柱产业的势头。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天津、四川、重庆等地也都纷纷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他们都力图使文化产业在未来5至10年内占GDP的5%—6%,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有专家统计,我国今后几年内,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有3000亿元以上,到2005年将达到5500亿元左右,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的文化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由于存在观念滞后、投资主体单一、行业限制过多,以及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等原因,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无论是与人们的消费需求,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目前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具体到我省的文化业,与发达省市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经出现了较大差距:2001年,我省实现文化产业产值249·32亿元,只占GDP的2·64%,而同期北京、浙江已分别占到4·6%、5·3%。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观念落后。长期以来仅把文化作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手段,没有把它当作产业来开拓。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没有相应的发展战略。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散、小、弱,各自为政、盲目发展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四是创新不够。在观念上、体制上、机制上、管理上延续和遗留的计划体制的东西比较多,制约了各单位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针对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和我省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化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片面强调文化活动政治性强,把文化行业看成只能花钱不能挣钱,而且是由国家花钱的非生产性部门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市场性,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人们懂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之所以落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只有文化产业化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
科学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近年来,为抢占21世纪经济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美、英、法等一些发达国家和我们周边一些国家、地区,纷纷投入巨资研究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制订新的发展战略。美国实施了“授权区计划”,英国通过了新的广播法,德国修改了《统一德国广播电视国家协议》,日本实施“文化经济国家”的发展战略,等等,并纷纷进行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切实加强文化产业调研,在比较研究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对文化产业的要求,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特别是要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调整产业结构。走出各自为政、斤斤计较于地区、部门、团体利益的怪圈,从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对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经营。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文化行业监督管理。应根据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关联度的不同,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指导,差异化管理。该管住的切实管住,该放开的尽快放开。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引导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要从现实和长远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二要促进开放,鼓励竞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吸收国外产业运行的先进经验。鼓励社会各界发展文化产业,平等参与文化产业竞争。
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开发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高新文化产品,促使山东文化产业循着高起点、新特色、多层次、多方面和高质量路子发展。
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力造就一批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并掌握有关国际规则的人才,以及文化经纪人、主持人、艺术家和会展策划等专门人才。强化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努力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提升文化的凝聚力。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要拥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也就是现如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会凝聚成社会共识,表现出文化发展最主要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任务。
2、提升文化的吸引力。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展示出该国家或是该民族特色的文化吸引力。这是因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依附在语言和其他载体上,逐渐凝固和演化成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这种文化环境引导她的国民的行为,达到协调整合社会的作用,并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提升文化的普及力。也就是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我们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有意识地引导广大民众喜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终使其成为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有意识的加强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学习力度,在教学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展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使他们自觉愿意接受和欣赏。
(二) 振兴中国文化产业
就目前形势来看,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特征,我们要找准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满足人民对文化的要求,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首先我们要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文化产业的管理办法,尽量减少政策办法中不足的地方。其次是深化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文化自己的道路。最后就是加大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设立规范化的文化产业组织,政府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三) 加强文化传播和交流
关于文化传播和交流,首先可以想到的就是文化外交,在国际交往中,文化往往能够起到政治和经济难以达到的作用。所以文化外交在国际中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对外传播策略,扩大其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使其他国家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进而了解中国;促进汉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世界对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认同,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全力打造中国品牌的文化,创造出一批原创性比较强的文化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大力弘扬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努力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重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包括哪些
传统文化产业有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有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传输、新型文化装备制造等。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化 论文怎么写啊啊啊啊
先从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入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类,如风俗,节日,思想,饮食,运动,等等,再介绍其优势,再者产业化的优势,特点,目的。文章应趋向于演讲,要有感染力,就算不是,你也要说是,让人死活都要承认你的观点
传统文化产业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