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吉林省的传统文化,以及吉林市风俗传统文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吉林省临江过年的习俗
临江市元旦的习俗
时间:2014-10-04 | 来源:460文学网 | 分类:元旦 | 责编:子扬
2015年临江市元旦放假安排_元旦放假安排 2015:2015年临江市元旦习俗你了解多少_2015年元旦习俗
2015年1月1日(元旦,星期四)、1月2日(星期五)、1月3日是(星期六)放假三天。
高速是否免费:2015年元旦高速不免费 2015年临江市高速不免费
可对照下图观看具体放假安排
古代元旦习俗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习俗逐渐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的元旦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中国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习惯。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习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 “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元宝”。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 “春饭”。春饭是 “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台湾元旦习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西藏元旦习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习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 元旦国内各地习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习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吉林省有什么风俗?
吉林当地特色风俗:
1、秧歌
东北大秧歌秧歌是我国汉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历史十分悠久。
目前,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地秧歌的渊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的秧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地秧歌中有“老挞”(指元兵)这个人物,并且是秧歌队的领头和指挥。
江城的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有淳朴自然的生活原型美。它具有火爆欢快、豪放矫健、质朴憨厚、幽默诙谐等艺术风格和特色,其中尤以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和逗狮子最为著名。
2、踩高跷
踩高跷,是我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吉林地区也很盛行。流行于我们吉林地区的高跷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跷扮演的人物有头跷(武扮公子)、二跷(武扮旦角)、渔、樵、耕、读、青蛇、白蛇、许仙及一般的上装(女角),下装(男角)等。
踩高跷的表演艺术性很强,要求演员具有较好的基础,除在行进中和广场上边走边舞的各种队形的大场外,还有两三人为一组表演的小场。小场秧歌的表演多以特技为主,也很吸引人。如今,高跷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它或扮演成活报剧,或扮演成戏中角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3、龙舞
“龙舞”是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较高艺术技巧的舞蹈。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龙舞的表演形式也多姿多彩,在东北,群众把龙舞归于秧歌范畴,习惯称之为“耍龙灯”。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灵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耍龙灯的动作很丰富,吉林地区比较流行的有“龙操水”、“龙卧沙”、“小花子”、“掏腰窝”、“金龙盘玉柱”等多种形式。其艺术特点是气魄宏伟,舞姿生动,变化多端。但无论表演哪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在今天,舞龙成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重要节庆期间,最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艺术。
4、跑旱船
流行于吉林地区的“跑旱船”多随秧歌队活动,属秧歌杂耍部分。“旱船”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都是渔翁做解缆绳等模拟动作,渔妇乘船前行,二人轻荡漫舞。现在也出现了许多新内容。比如,“喜送公粮”、“夫妻赶集”等形式,更为群众所接纳和喜闻乐见。
5、狮子舞
“狮子舞”是拟兽舞蹈,是我国民间舞蹈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它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现在,我们江城所流行的,是著名的“北狮”派,俗称为“逗狮子”,归属秧歌类。舞狮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伴着欢天喜地的锣鼓声,更显得喜庆有余,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吉林节庆活动:
吉林省的地方节日性活动很多,以“长春电影节”、“长春汽车博览会”、“吉林市雾淞冰雪节”、“通化人参节”等较有影响。两年一次的电影节在八月中下旬举行,每次电影节都有海内外电影界名星及大腕参加,备受瞩目。汽车博览会和人参节则以招商活动为主。雾淞节在每年最寒冷的一月份举行,因为只有这时才是观赏雾淞奇景的最佳时机。
1、雾凇冰雪节:
时间:每年1月份
以观赏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为主,节庆活动时间约1个月。期间举办盛大的东北大秧歌会,松花江上放河灯、彩灯,五彩缤纷的彩船游江会,焰火晚会,国际及全国性的滑冰滑雪及冰球赛事,各种大型的商品定货、洽谈会和旅游产品交易会以及冰灯、冰雕游园盛会。目前,雾凇冰雪节已举办五届。
2、北山庙会:
素负盛名,向有“千山寺庙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之誉。
北山寺庙具有佛、道、儒三教圆融共处的特点。每年进入夏历四月,庙会接连而来:四月初八佛诞节、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五月十三的关帝庙会。其中以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最为热闹。自康熙三十年建药王庙,就逐渐形成一年一度的庙会。近年来,庙会更是盛况空前,每年游人都在30万以上。
庙会期间,香烟缭绕,钟磬齐鸣,男女信士虔诚礼拜。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山下有马戏杂技表演,卫生知识展览宣传。国营商店、私营企业、个人摊床百货杂陈。各种风味小吃比比皆是。
北山庙会已是东北最大的民俗旅游节会。
3、江面捕鱼:
时间:每年隆冬季节
地点:松花江或松花湖上
简介:到吉林市旅游有一个活动很值得参与,那就是在冬季的江面上捕鱼。首先要为出江捕鱼的渔民们敬壮行酒,之后跟随30多艘渔船同时出江捕鱼。在捕鱼现场,开江鱼欢腾跳跃,您可以体验渔民喜获丰收的快乐。捕鱼结束后,可以在爱林度假渔港湖边搭建8个灶台,与捕捞的开江鱼和洁净湖水为原料,用原始的烹饪方式制作“江水炖江鱼”。
请列举两项吉林的传统文化
很多方面啊:茶文化、饮食、汉服、棋艺、乐器、诗赋、传统文学、礼仪、建筑、宗教、语言、国画、节日、运动等等很多方面啊:茶文化、饮食、汉服、棋艺、乐器、诗赋、传统文学、礼仪、建筑、宗教、语言、国画、节日、运动等等很多方面啊:茶文化、饮食、汉服、棋艺、乐器、诗赋、传统文学、礼仪、建筑、宗教、语言、国画、节日、运动等等
有关吉林省的年节、岁时、方言、习俗等
吉林方言
吉林方言与东北方言相似,由于原住民以满族为主,现在的汉族大部是由山东、河南等地移民而来,加之东北曾被俄、日短期占领,因此方言有些五花八门;虽然方言在城市已经少见,但农村仍是方言满口,西游的网友若来吉林,还真得了解一些呢…..
介嘎达————这里、这个地方的意思,介是这的意思
捏嘎达————那里、那个地方的意思,捏是那的意思
贼 ——— 最或很的意思,如贼多、贼好、贼漂亮等
老鼻子了———很多、太多的意思,与鼻子无关
银 ———— 人的意思
拇们 ———— 我们的意思,拇字用的是鼻音
哈 ———— 啥的意思,读二声,常见的有:你干哈呢?
睐悬 ———— 睐是扯的意思,睐悬就是讲耸人听闻的事、吹大牛
绷丁 ———— 经常的意思,如:你绷丁骂我!
二虎吧唧—— 缺心眼、冒冒失失的意思,也称虎了吧唧
好使———— 神通广大、顶用、能办事的意思,如:你到公安局好使不好使啊?
面 ——— 软或笨的意思,如:这个人真面!再如:面他!意思是打他!
电炮 ——— 打仗使用的下勾拳,但要打在下巴上,如:给他一个电炮!
小撒拉蜜—— 跑腿、跟班的人,类似于广东的马仔,与小蜜无关
电驴子——— 摩托车
摩电———— 有轨电车
大氅 ——— 大衣
皮筒 ——— 皮大衣
手闷子——— 棉手套
靰拉 ——— 冬天穿的鞋
卫大罗——— 水桶,外来语,源自俄语
布拉吉——— 连衣裙,源自俄语
列巴 ——— 面包,源自俄语
大鼻子——— 对俄国人的蔑称,现通指洋人
榻榻米——— 床垫子,源自日语
上垓———— 上街的意思,垓是街的意思,源自云南话,60军驻长春时带来的
票房子——— 候车室、售票室的意思
方言土语
起根、乍根、的根:原来、原先、开始。 得(dè)色:轻佻。
夜个儿:昨天。 横:厉害。
多暂:啥时候。 搁这儿:在这儿。
圪土达:地方。 干(gá)哈(há):干什么、做什么。
这圪土达 :这地方。 唱蹦蹦:指唱二人转(地方戏)。
打腰:指有钱有势阔气。 扎古扎古:指给病人治疗;又指梳妆打扮。
隔路:性格古怪。 贴晌:一近下午三时。
小嘎儿:小男孩。 老板子:赶马车的人。
掌包的:跟马车管事的人。 跑腿子:已超过结婚年龄的男人,但又无配偶。
出门子:姑娘出嫁。 打八刀:离婚。
老赶:外行。 撅子:指人脾气倔。
小抠儿:为人小气。 蝎虎:厉害。
日头爷儿:指太阳。 脖立盖儿:指膝盖。
笆篱子:监狱。 张三儿:指狼。
麻溜儿的:快点。 煞楞:办事利落快。
毛楞:办事粗心不稳当。 赶趟:来得及。
膈应人:使人觉得烦恼不快活。 体登人:指坑害人。
粘帘子:指出事惹祸的意思。 老鼻子啦:很多。
丁钯:总是。 嗯哪:是、行。
可劲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 大拉乎吃的:不循规矩和礼节,盲目作大。
白话:能说(贬意)。说的话和办的事与本人的身份不相称。
喂大罗:水桶(俄语)。 利亮儿:办事干净利索。
乌了巴突的:指水没烧开,温度不凉不热。 外屋地:厨房。
艮不溜丢的:指人不开通,办事不 干脆。也指食物坚韧而不脆。
可劲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 拉倒:作罢。
急眼:急了。 匹儿片儿:不利落。
横是:八成是。 海了:多的意思。
有老主腰子:有主意、固执。 嘎牛:出奇、美丽。
死乞白列:纠缠不放。 岔纰:两差,误会。
划魂儿:猜疑不定。 鬼头蛤蟆眼:奸诈。
小店儿:小气、吝啬。 界壁儿:隔着一堵墙的邻居。
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 贼亮:特别亮。
吉林小吃
白肉血肠 朝鲜族沉藏泡菜 打糕 会友发包子 健身美容食品——薏美酥 芥末墩儿 冷面 李连贵熏肉大饼 清蒸白鱼 什锦田鸡油 筱筱火烧 筱筱火勺 新兴园蒸饺 延边苹果梨 延边鱼香泡菜 掌上明珠
吉林饮食
吉菜是采用吉林当地产野生、绿色、天然原料与特有的烹饪工艺,集吉林省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饮食文化和习俗而形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系列菜式。吉菜刀工精巧细致,色泽造型讲究,五味调合香醇,具有很高的饮食文化品味和滋补保健功能。
吉莱代表菜晶多样,主要名菜有:长白山珍宴、吉莱生态宴。砂锅鹿宝、清蒸松花江白鱼等
吉林的风俗禁忌
接神
在黑龙江、吉林一带,大年夜接神是为了祈福,接神主要是接财神。
接神时屋门洞开,在庭院设供桌,桌上陈设香供蜡烛,燃放鞭炮,主人跪拜,由外面迎进室内,室内人要问:"迎来财神了?"男主人立刻高兴回答:"迎来了,迎来财神了!"这时要有一人从屋外抱进一捆柴,女主人要问:"抱进柴了(财)了?"抱柴人马上高兴回答:"抱进柴(财)了!"柴谐音为财,取其吉利的意思。
家中最小的孩子事先要躺在高高的被落上,这时男主人要问:"小子起来了吗?"这个孩子立刻从被落上起来,高声答道:"起来了,小日子起来了!
女主人开始煮大年夜的接神饺子,煮时故意煮破几个,男主人问:"挣了吗?"女主人答:"挣了!"忌讳说煮破,以挣取其挣钱的吉意。这时放好桌子,端上水饺,全家团团围坐,吃年夜饭。解放以后,破除了迷信,大年夜多燃放鞭炮祝贺春节,接财神的习俗渐渐消失了。
吉林民风民俗
朝鲜族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具有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朝鲜族爱穿素白服,注重礼仪,尊老爱幼,能歌善舞,重视教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9月3日,素以“歌舞之乡”、“足球之乡”著称于世。
满族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和具有革命传统的民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已通用汉语文。满族妇女喜爱穿着旗袍,样式美观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已成为中国传统女装,并深受青睐。满族传统的礼俗、祭俗、婚俗、葬俗、居住习俗、育儿习俗等,现在还影响很多地区。其绘画、剪纸、歌舞、曲艺、民间故事、民族体育传承久远,至今流行。满族饮食独具特色,“满汉全席”闻名遐迩。
蒙古族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服饰、饮食、住行、建筑、婚俗、丧葬、禁忌和礼节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每逢自治县、民族乡成立纪念日和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都举办那达慕(娱乐)大会,开展赛马、叼羊、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歌舞表演。
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吉林锡伯族风俗
独具特色的冰灯、河灯和庙会是吉林传统文化习俗。吉林是冰灯的故乡,吉林人民3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一传统的吉庆娱乐活动。最初的冰灯是在器皿中盛水,待其冻结到一定程度形成冰壳时,倒出中间的水,然后在中空的冰壳内点燃灯火而成。河灯是超度溺水亡灵而作的法事演变为文化娱乐活动的。
吉林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多姿多彩的满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吉林市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宗教祭祀诸方面深深地烙上了满族文化的印迹,依稀可寻觅到几百年前的风采。马褂、旗袍是满族的民族服装,曾风行于全国。满族的食谱和菜肴颇具特色,白肉血肠是独享吉林食苑的美味。宽敞的庭院和山墙上的垂鱼、腰花砖雕饰件以及庭院东南角竖立着的祭祖喜鹊的神竿——索罗竿,是满族四合院的鲜明特点。
吉林市市区有1742年修建的东北最大的孔庙——吉林文庙;有佛、道、儒三教杂糅的北山古庙群;有明代留下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有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之最”吉林石陨石,还有地方特色浓郁的传统民族风情。
东北的年俗(辽宁·吉林·黑龙江)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 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 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 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 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 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 (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 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 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 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 ,尽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 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 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满族的春节
满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所谓“奉省岁事,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满汉旧俗不同”,满族年节有特殊的风情。
春节: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沈阳市新民县辽滨塔村瓜尔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满族喜戴荷包,春节节前宫廷要例行赏赐王公大臣“岁岁平安”荷包,民间也互相赠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除夕也挂门神,以驱邪避鬼,这是吸收了汉族风俗的结果,门神约分为“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判子门神”、“娃娃门神”等。今沈阳故宫藏有宫廷门神。除夕夜分发“神纸”,其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宫廷中于腊月二十四日挂“天灯”,每夕上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称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贺新春,谓之“拜年”。
吃饺子叫"揣元宝" 满族春节撷趣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即位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
你知道哪些东北的民间艺术?
东北民间艺术大唢呐,都听说过唢呐,以前读书时语文课本上还介绍过唢呐,它吹出动人美妙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身临其境,让我们一起享受在唢呐的魅力中。
吉林省有什么风俗
吉林当地特色风俗:
1、秧歌
东北大秧歌秧歌是我国汉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历史十分悠久。
目前,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地秧歌的渊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的秧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地秧歌中有“老挞”(指元兵)这个人物,并且是秧歌队的领头和指挥。
江城的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有淳朴自然的生活原型美。它具有火爆欢快、豪放矫健、质朴憨厚、幽默诙谐等艺术风格和特色,其中尤以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和逗狮子最为著名。
2、踩高跷
踩高跷,是我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吉林地区也很盛行。流行于我们吉林地区的高跷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跷扮演的人物有头跷(武扮公子)、二跷(武扮旦角)、渔、樵、耕、读、青蛇、白蛇、许仙及一般的上装(女角),下装(男角)等。
踩高跷的表演艺术性很强,要求演员具有较好的基础,除在行进中和广场上边走边舞的各种队形的大场外,还有两三人为一组表演的小场。小场秧歌的表演多以特技为主,也很吸引人。如今,高跷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它或扮演成活报剧,或扮演成戏中角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3、龙舞
“龙舞”是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较高艺术技巧的舞蹈。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龙舞的表演形式也多姿多彩,在东北,群众把龙舞归于秧歌范畴,习惯称之为“耍龙灯”。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灵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耍龙灯的动作很丰富,吉林地区比较流行的有“龙操水”、“龙卧沙”、“小花子”、“掏腰窝”、“金龙盘玉柱”等多种形式。其艺术特点是气魄宏伟,舞姿生动,变化多端。但无论表演哪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在今天,舞龙成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重要节庆期间,最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艺术。
4、跑旱船
流行于吉林地区的“跑旱船”多随秧歌队活动,属秧歌杂耍部分。“旱船”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都是渔翁做解缆绳等模拟动作,渔妇乘船前行,二人轻荡漫舞。现在也出现了许多新内容。比如,“喜送公粮”、“夫妻赶集”等形式,更为群众所接纳和喜闻乐见。
5、狮子舞
“狮子舞”是拟兽舞蹈,是我国民间舞蹈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它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现在,我们江城所流行的,是著名的“北狮”派,俗称为“逗狮子”,归属秧歌类。舞狮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伴着欢天喜地的锣鼓声,更显得喜庆有余,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吉林节庆活动:
吉林省的地方节日性活动很多,以“长春电影节”、“长春汽车博览会”、“吉林市雾淞冰雪节”、“通化人参节”等较有影响。两年一次的电影节在八月中下旬举行,每次电影节都有海内外电影界名星及大腕参加,备受瞩目。汽车博览会和人参节则以招商活动为主。雾淞节在每年最寒冷的一月份举行,因为只有这时才是观赏雾淞奇景的最佳时机。
1、雾凇冰雪节:
时间:每年1月份
以观赏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为主,节庆活动时间约1个月。期间举办盛大的东北大秧歌会,松花江上放河灯、彩灯,五彩缤纷的彩船游江会,焰火晚会,国际及全国性的滑冰滑雪及冰球赛事,各种大型的商品定货、洽谈会和旅游产品交易会以及冰灯、冰雕游园盛会。目前,雾凇冰雪节已举办五届。
2、北山庙会:
素负盛名,向有“千山寺庙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之誉。
北山寺庙具有佛、道、儒三教圆融共处的特点。每年进入夏历四月,庙会接连而来:四月初八佛诞节、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五月十三的关帝庙会。其中以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最为热闹。自康熙三十年建药王庙,就逐渐形成一年一度的庙会。近年来,庙会更是盛况空前,每年游人都在30万以上。
庙会期间,香烟缭绕,钟磬齐鸣,男女信士虔诚礼拜。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山下有马戏杂技表演,卫生知识展览宣传。国营商店、私营企业、个人摊床百货杂陈。各种风味小吃比比皆是。
北山庙会已是东北最大的民俗旅游节会。
3、江面捕鱼:
时间:每年隆冬季节
地点:松花江或松花湖上
简介:到吉林市旅游有一个活动很值得参与,那就是在冬季的江面上捕鱼。首先要为出江捕鱼的渔民们敬壮行酒,之后跟随30多艘渔船同时出江捕鱼。在捕鱼现场,开江鱼欢腾跳跃,您可以体验渔民喜获丰收的快乐。捕鱼结束后,可以在爱林度假渔港湖边搭建8个灶台,与捕捞的开江鱼和洁净湖水为原料,用原始的烹饪方式制作“江水炖江鱼”。
吉林省的传统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吉林市风俗传统文化、吉林省的传统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