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文化 正文

桂林的传统文化(桂林的特色文化)

今天给各位分享桂林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桂林的特色文化进行解释,3、关于桂林的文化历史文章4、桂林市物质文化遗产,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国地大物博?桂林山水在争奇斗艳的景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感怀于桂林山水的大气秀丽。其中我们关于桂林的初次印象大都起源于小学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此文生动细致的讲述了桂林水美”桂林山水甲天...

今天给各位分享桂林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桂林的特色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继承桂林传统文化的措施?

桂林是一座抗战文化名城,有许多宝贵红色文化遗产. 在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今天,更应不忘历史铭记耻辱,学习和传承红色传统.

“桂林山水甲天下”家喻户晓,后半句1983年被发现,你怎么看?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景观奇特多元,有西北的沙漠戈壁,东南的一蓑烟雨,东北的银装素裹,华北的有碧水蓝天。其中,桂林山水在争奇斗艳的景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广西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十分脆弱,是经过上万年的流水溶蚀作用才形成的奇特景象,堪称“山奇水秀,洞险石美”。

去过桂林的朋友都知道,桂林山水不同于别处,它柔美平静得似女性肌肤,却又空旷包容得似男性胸襟。水衬着山,山的倒影浮在水面,往来的小竹排在水中飘飘荡荡,一曲山歌民谣,便引得空谷传响,几只山涧中归来的鸟儿,在空中悠然飞翔。。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感怀于桂林山水的大气秀丽,创作了许多关于桂林的文学佳作。比如“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其中我们关于桂林的初次印象大都起源于小学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此文生动细致的讲述了桂林水美,山更“奇”“秀。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句子已经传唱至全国家喻户晓,细心的人会发现,这短短半句显然是残缺不全的。其实,一直以来,此句的下半句都是一个谜团,人们对出了许多句子,力图补全这残缺的美。

残缺半句之谜

“桂林山水甲天下”来自于石刻碑文,它矗立在独秀峰上,自宋代就站在那里,看遍了雪月风霜。因为人们偶然的光顾将它发掘。于是它不再孤独,一时之间名声大噪,吸引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于是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也犹如它的故事一样,被传遍大江南北。

或许我们曾听到这么一句“阳朔山水甲桂林”。大多数人都默认这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后半句,这句话甚至还曾出现在课本的背诵部分。其实,这是民间版本,它出自清代诗人吴迈,后经考证发现并非原版。虽然通俗易懂,但是失去了一部分美感。

其实,早在“阳朔山水甲桂林”之前,清代一位叫金武祥的诗人也作出了后半句——“绝妙漓江秋泛图”。此句兼具了体现桂林山水的美和对山清水秀的赞颂,相比于“阳朔山水甲桂林”,这是一句比较妙的衔接。

但是,经过专家研究,仍然发现这不是最初的下半句。于是,几百年过去了,人们一边寻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源头,一边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诠释这令人遐想的后半句。尤其是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学术界发起了一场大讨论,专门探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实出处,一直争论却从无结论。

玉碧罗青意可参

1983年在桂林景区内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上,工作人员清理岩壁杂草的时候突然发现岩壁上方有一条断裂的痕迹。工作人员在修复这块断壁残垣的过程中有了重大发现,结束了学者们对这一学术问题的争论。

当他们除完杂草之后,感觉这块断壁和一般的石缝有所不同,上面刻着一些标志图画或者说是一些隐隐绰绰的文字。其中一个工作人员认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样,他觉得这块石头的来历不简单,于是把他带到了石刻研究所。

研究人员在对石头进行清理后发现最下方刻着“嘉泰”二字,“嘉泰”是宋宁宗的年号,这就意味着此石刻出自于南宋。就是这样意外的发现,让百年以来的谜团公之于世。石刻标题是《鹿鸣宴劝驾诗》,这首诗中包含了两首七言律诗,其中有一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最后的落款是南宋王正功。

要知道,独秀峰是靖江王府的一座山峰。这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子孙朱守谦的王府。曾经“桂林山水甲天下”也是从独秀峰的另一块南宋石刻被发现才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此时,已经没有人再怀疑它的真实性,大家都在为谜底的公之于众感到振奋。终于,在几百年之后,两句失散多年的诗句得以被拼凑在一起,虽然相差时间久远,但是后半句的艺术造诣并不比前半句差。

王正功的“桂林山水”

当这后半句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大家不禁赞叹,虽然一直以来不断有人补充加工,可始终没有哪一句能够超越原创的水准。“玉碧”“罗青”将桂林山水的意境表现出来,前后半句工整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

王正功成功地将桂林山水的自然之美与个人修为的人格之美联系起来,寓情于景,营造了一种人在景中,受景感染,景又因为有人的到来,才不至于孤芳自赏的相互吸引力。

据史料记载,王正功,字承甫,是南宋时期的官员,出生于浙江宁波,他在二十岁时步入官场,一生正直清廉。也正因为他为人刚正不阿,不攀权富贵,才导致一生的官场之路平平无奇,他直到68岁才调任到桂林做官,任职品位并不算高。

王正功曾以官府的身份为学生举办“鹿鸣宴”,在宴会中,他们相互交流志向感想,探讨未来将要有一番如何的作为。在交流过程中气氛逐渐活跃,他们开始进行饮酒作诗的游戏,亦如《兰亭集序》中描写的那样。王正功勉励学子积极勇敢地开辟新的人生旅程,为国尽忠,在半醉半醒之间,大笔一挥写下了《鹿鸣宴劝驾诗》。

千百年过去了,王正功一定没想到,自己当年的随性而发的两首小诗竟然能流传直至今日,被视为文学的奇异瑰宝。其中,赞美桂林风景的两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更成为了描写山水的妙笔绝句。其实,当初他的本意并不在于抒发对桂林山水的赞叹,更多的是对学子前程似锦的祝愿。

桂林山水美,是因为它的景自天成而非人造勾勒,是因为它是运动而非静止的。人生之路亦然,在保持纯真赤子心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完善自己的德行修养。王正功这是在用自己毕生的经验教训告知后人,如何在仕途中把路走活,走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处地方的自然环境,独特景色会孕育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居民性格。有桂林这片碧水青山的自然馈赠,有绵延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造就了广西人勤劳,智慧,沉着性格。

他们不会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而消耗土地原本的生机,不会因为金钱的吸引力而破坏静谧和谐的家园。“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青罗意可参”就像王正功所希冀的那样,“桂林山水”不沾染外界的喧扰而永久安然。

关于桂林的文化历史文章

桂林概述

桂林不仅以甲天下的自然山水名闻遐迩,同时也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先民早在三万年前就已在洞穴中谱写自己的历史,当步入文明社会后,秦始皇以一道灵渠把五岭化为坦途,中原文明沿漓江而下,与当地质朴的百越文化相融汇,创造了两千年与山水辉映的桂林历史文化。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在一起,构建出桂林独特的文化旅游。

建议参考:

地理与历史

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109°45'-104°40',北纬24

°18'-25°41'。

2、行政区划: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城市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桂林市物质文化遗产,急需!!

目前只听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今年上半年,桂林市公布了8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 13大类,包括民间曲艺、民间手工技艺、人生礼俗等,其中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最多,有 21项。如民间手工技艺方面,资源的蕨粑、临桂的四塘横山豆腐乳、全州的红油米粉、桂林三花酒等特色饮食的制作工艺都列在其中;在消费习俗类别,光油茶就列了四项:平乐水上油茶、五排油茶、灌阳瑶族油茶、恭城油茶…… 当然,目前还有不少的项目还正在申请当中。

至于你说的“物质文化遗产”,我的理解是不是桂林的那些古文化遗址,比如说市内的王城、甑皮岩、靖江王陵、八路军办事处、桂海碑林等等,那就很多了,其余的在网上查一下吧。

桂林的传统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桂林的特色文化、桂林的传统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