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文化 正文

广西传统民俗文化(广西传统民俗文化绘图)

三月三和歌圩、干栏、牛魂节、壮姑夏装、壮族婚俗等。壮族传统歌节。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姑娘的传统夏装,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1、歌舞游艺广西境内各少数民族都以爱唱且擅唱山歌闻名:举凡节日庆典、恋爱求偶、娱乐礼仪,特别是哺育了歌仙刘三姐的壮胞山乡。壮乡各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广西传统民俗文化,以及广西传统民俗文化绘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广西的习俗有哪些?

三月三和歌圩、干栏、牛魂节、壮姑夏装、壮族婚俗等。

1、三月三和歌圩: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2、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3、牛魂节:时在农历四月初八。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

4、壮姑夏装: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姑娘的传统夏装,上白下青,用料多为细棉布,现在也有用绢和洛纶的。上衣款式为平领、对襟、中袖。中襟缀两只布扣,手工精巧,有蝴蝶形、菱形等样式。袖筒中腰和袖口绣有“花栏杆”,用丝和配色极为讲究,花形也多种多样。

5、壮族婚俗: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广西有哪些民风民俗?

广西民俗资源分为六大类:

1、歌舞游艺

广西境内各少数民族都以爱唱且擅唱山歌闻名。山歌曲调高吭咪亮,奔放自由;内容朴素健康、叙事抒情,问答应对,题材广泛;比兴押韵,排比重叠,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可以即兴演唱,随编随唱,就地取材,渲染气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娱乐欣赏功能。山歌应用广泛,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举凡节日庆典、恋爱求偶、娱乐礼仪,大多以歌声相伴随。特别是哺育了歌仙刘三姐的壮胞山乡,素有“歌海”之称。壮乡各地都有大小不等的歌抒,每逢三月三,各歌抒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侗乡也被称为是“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情歌优美,真挚热情,叙事歌委婉曲折,意蕴深长。“琵琶歌”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伴奏,曲调欢快流畅。“大歌”一领众和,多声部合唱,声音宏亮,气势磅礴。其它如毛南族的“罗海歌”、“欢歌”,松佬族的“走坡”对歌,京族的“哈歌”、“海歌”,坳瑶的“大声歌”,茶山瑶的“香哩歌”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八桂少数民族不但能歌,而且擅舞。舞蹈内容大多反映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苗、壮、侗、水、瑶等族人民喜爱的芦笙舞,手持芦笙,边奏边舞,舞蹈动作偏重脚部,多走矮步,快速踢脚,节奏明快流畅,表现出很高的舞蹈技巧。铜鼓舞或长鼓舞也为瑶、壮、水、苗、彝等族所喜爱。每逢节日庆典,往往都要跳起鼓舞。鼓者边击边舞,舞者边歌边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其它如壮族的师公舞、蚂蜗舞、春堂舞、扁担舞、采茶舞、绣球舞等,瑶族的狩猎舞、瓦鼓舞,京族的跳天灯、跳乐、花棍舞,侗族的哆耶舞,苗族的板凳舞,忆佬族的牛筋舞等,也都千姿百态,风情各异。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也为广西各族人民增添了不少生活的乐趣。侗家斗牛惊心动魄,苗族斗马赛马紧张激烈。松佬人嬉戏,.凤凰护蛋”,侗胞壮胞争先恐后“抢花炮”。壮侗苗瑶斗鸟会妙趣横生,罗城松佬族斗鸡赛别具风情。壮戏、侗戏、毛难戏着装各异,唱腔多样,具有浓厚民族特色。诸如此类的娱乐活动难以细数,它们集娱乐性、竞技性和参与性于一体,既可娱人又可自娱。

歌舞游艺习俗是广西民俗旅游资源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开发价值。这是因为:首先,歌舞本身就是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们又洋溢着浓浓的民族风情,深深的生活气息,能给游人以新鲜奇特的感受。其次,大多数歌舞游艺活动对表演的时空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集中起来定时表演,便于搞集中开发,使其成为经常性的民俗表演项目。再次,歌舞游艺大多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可以让旅游者也参加到活动中去,与演员对唱、共舞,同娱,亲身体验异质文化带来的新奇感受。

2、岁时节俗

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民族节日大多集中众多的民俗事象,场面大,参加者众,民族风情浓厚。特别是娱乐性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耿节”、侗族的“花炮节”、苗族的“芦笙会”,1}佬族的“坡节”等,气氛热烈,游人置身于节日中,可观可赏,可歌可舞,因而旅游开发潜力最大。瑶族的“盘王节”、壮族的“蚂蜗节”、忆佬族的“拜树节”、京族的“哈节”等宗教性节日,气氛独特,场面壮观,娱乐表演项目多,原始意味浓厚。只要开发利用得当,就能够满足民俗旅游者求古求异的心理,使这一民俗资源产生独特的魅力.时令年节因节期固定,节日内容相对单调一些,接待游客受到一定限制。

3、仪礼活动

民俗旅游与山水旅游不同,后者是人(游客)和自然的交融与协调,前者则是人(游客)和人(作为民俗载体的东道主)的沟通和调谐。东道主的言语仪礼和行为规范,将直接作用于游客。新颖、独持、热情的迎客待客礼仪将给游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并架起游人和东道主相互沟通的桥梁。因此,开展民俗旅游必须重视民族礼仪的开发。广西境内各少数民族大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开发民族礼仪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文化传统作保证。诸如大瑶山瑶人鸣枪送客迎宾,以“礼歌会”待客;侗人以“打油茶”待客,苗人以拦路酒迎客,都别开生面,可资利用。但这些礼节随意性较大,不够规范。在旅游开发时,应注意在保持民族特色和传统的基础上加以规范。

婚俗礼仪也值得开发。一则可以将那些精彩的婚恋习俗片断作为表演项目供游客欣赏。二则可以为某些游客提供特殊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少数民族婚俗。八桂婚俗干姿百态,具有深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柳江壮族婚礼得唱哈哩歌,以牛车接亲,撒五谷进家门。象州壮族婚礼得由舅爷开茶、烧娘送、敬娘送。这些婚俗饶有风趣,值得开发利用。

4、饮食习俗

“吃”是旅游活动六要素之一。广西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独特。嗜酸味,喜糯食,是桂人饮食特点。酸味食品种类很多,侗、毛南人几乎无味不用酸。侗家酸鱼、酸鸭,毛南三酸罗番、脯醒和瓮偎皆酸味佳肴。糯米主食和点心众多,壮族的五色饭、磁把、沙糕,侗族的手抓糯米饭,都很有特色。苗、侗、壮、瑶人都喜爱的打油茶,香甜可口,能消食化腻。“瑶不离鲜”,大瑶山瑶胞用雪鸟、剥皮蛙腌制成鸟宣乒、蛙鲜,香脆清甜。毛南族菜牛肉鲜嫩可口。如果把这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食品开发成风味小吃,供游人品尝,定能使他们大饱[J福,平添不少乐趣。

5、服饰与建筑

民族服饰和建筑是民俗中最直观的东西。以服饰和建筑为主营构的民族风情表象,能给初临其境的游客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因此,要重视民族服饰和建筑的利用和开发。桂境民族服饰多尚朴素雅致,但瑶、苗、侗族妇女服饰颇重装饰。瑶族服饰地域特色浓厚,妇女衣裳色彩斑斓,款式多达百余种。苗族、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带,百褶裙层层叠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

壮、侗、苗、瑶等族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以木为原料,穿桦凿卯,很少用钉,却牢固耐用,对广西这种温热潮湿,山居地斜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它民族建筑也大多为木结构。侗族的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

6、民族手工艺品

“购”也是旅游活动要素之一。重视开发传统手工艺品,既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又能丰富旅游商品市场,向游客提供更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纪念品.广西各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织染、刺绣、编织、雕刻。壮锦、侗锦色彩鲜艳,图案别致,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声誉。苗族的刺绣,做工精巧细致、配色瑰丽多姿。瑶族的挑绣,将挑花和刺绣结合起来,图案优美生动。毛南族的编织和雕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所编“花竹帽”,工艺精湛,非常美观;雕刻的木质假面具,形象生动通真。如能将这些手工艺精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定能受到游人的喜爱。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郭立新/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广西风俗有哪些?

1、三月三和歌圩: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2、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3、牛魂节:时在农历四月初八。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

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

4、壮姑夏装: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姑娘的传统夏装,上白下青,用料多为细棉布,现在也有用绢和洛纶的。上衣款式为平领、对襟、中袖。中襟缀两只布扣,手工精巧,有蝴蝶形、菱形等样式。袖筒中腰和袖口绣有“花栏杆”,用丝和配色极为讲究,花形也多种多样。

5、壮族婚俗: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

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扩展资料:

关于广西的风俗还有以下:

舞春牛为广西独有习俗之一。“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

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广西特色文化有哪些?

1、建造

壮族爱好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装饰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官居。木楼下面住人。有论是什么屋子,都要把神龛拿在全部屋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回举办庆典和社接运动,两边厢房住人,先厅为生涯区。屋内的师活以水塘为核心,逐日三餐都在火塘边入言。

2、衣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洋布干衣料,格式多种多样。壮族男子的服卸个别为一身蓝白,裤角稍严,尾上包提花毛巾,腰间解精巧的围裙;老伙子多脱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3、故娘功河

在广西桂南地域龙胜各族从乱县内的壮族婚雅。在桂北山区,原来只有四五十表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皆要请人腹。负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已婚男青年。

4、踏高跷进村

广西龙州县金龙地区的壮族村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踏着高跷行走。出门到村口。就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而后下地逸静或去其余地方。进村时就主钉上拿下高跷踏着,到家门口的石阶前跳下,再将高跷挂在门边,洗洁手足,方踩梯上楼。据说这是先人传下的鞋,他们地处亚寒带,长年多雨,途径泥泞行走不便,如带着泥手进屋,切实不卫死,就发现了这种呈“是”字形的“高跷鞋”。

5、干栏

也叫木楼、吊手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二层。下层个别为3地间或5合间,住我。上层为木楼柱足,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否息畜厩,或堆搁工具、柴水、纯物。有的借有阁楼及从属建造。普通湿栏皆依山傍火,点向原野,远景宽阔,采光也差。一个寨子一个群降,零体肜往,既宏伟又壮观。

广西的民俗是怎么样的?

广西的民俗:

1、广西的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至今都保持着给孩童做虎头帽、虎头鞋的习俗。这些帽子形态各异,充满了童趣,同时也都具备老虎这一关键元素。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的一顶壮族绣花帽,乍一眼看去,上面并没有老虎的图案,但是,帽子却借用了老虎的造型。

2、广西民间节庆繁多,大体一年之中,大节以十数,小节以百计,世人有“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的俗谚。节庆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溢,民族特点鲜明,是广西各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广西许多传统节日,既有汉族之俗,又有少数民族之风,前人称此为“同不尽同,异不尽异”,“是壮、瑶之节而类汉,是汉族之节而似壮、瑶”,具有浓厚的广西特色。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歌圩节、清明节、中秋节、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

4、二月二最有名的是龙抬头抢花炮。花炮节是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壮、苗、仫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五月十五、二月初二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抢花炮。

5、广西人过端午时,为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备牲醴等。而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则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而保健、避疫,又主要体现在挂艾叶菖蒲、佩香囊避邪,以及洗中药浴、泡饮草药酒和雄黄酒上。

关于广西传统民俗文化和广西传统民俗文化绘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