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文化 正文

民勤民俗文化(民勤民俗文化作文)

1、民勤的端午节600字2、今天小寒巧逢腊八,民勤的端午节600字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位列中国四大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正月建寅,顺次至五月为午,阳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等”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农历五月正值仲夏: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民间流行用兰草汤沐浴去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民勤民俗文化,以及民勤民俗文化作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民勤的端午节600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位列中国四大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午时为“阳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农历五月正值仲夏,俗称“恶月”或“毒月”。《易经》等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此时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并出,疫厉流行。民间流行用兰草汤沐浴去污等诸多驱毒习俗,起于夏商周三代。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要在这天为孩子消灾防毒,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因此端午节又叫:蒲节、艾节、沐兰节、小儿节等。 另外中国人的数字观念是尊一崇三尚五,二五为十是阴阳运行规律。几乎每月与日数字重叠时就是节日。民俗谚语:正月下,打新春;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祭祖先;四月八,拜菩萨;五月五,过端午;六月六,晒丝绸;七月七,掐巧乞;八月十五正中秋;九月九,度重阳;十月一,送寒衣;十一月冬至数阳九,十二月腊八年到头。有说端午节的起源和形成是对华夏人文初祖伏曦氏创造的太极八卦学数字文化(《河图洛书》中的天数25、地数30、天地之数和55)的俗化纪念。

端午节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至少有二十多个,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纪念女娲说等等。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屈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以楝树叶包饭,外缠五色丝投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闻讯马上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屈原故乡湖北秭归五月初五为“头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五月十五这天,各家各户备下佳肴接女儿、女婿回家同享,俗称“过大端阳”,这期间的重头戏包括划龙舟、投粽子、办诗会,这种热闹的

节日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末端阳”。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节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也有小孩佩香囊,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

今天小寒巧逢腊八,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

自然是吃腊八粥了!

老家在北方甘肃的小县城——民勤县,我们这里腊八也兴喝粥,不过同时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腊八面!

老家腊八粥和腊八面既有北方面的特点,也有南方粥的风味!这与老家民勤县的历史有直接的渊源。

清朝以前,这儿叫潴野泽,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只有戍守边疆的军队。清朝过末期,水位下降,开始有胡人从这里入侵,才有了大批量的军队,有了和内蒙来往的商人,再后来从陕西、四川、江苏等地“发配”来好多“无业游民”、还有一部分像现在只需要“劳动改造”的“犯人”,所以老家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显“多元化”,“南北融合化”。腊八喝粥、吃腊八面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例。

腊八粥:

老家传统的腊八粥制作工艺和全国的大同小异,但是材料都是北方的,主要有:小麦、青稞、绿豆、包谷、黄豆、花生等等。

由于北方沙漠气候特点,这种杂粮作物生长周期长,所以味道比其他地方的要好吃一些。这也是北方的春小麦面粉比冬小麦面粉质量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腊八面:

腊八面和平时吃的面条不一样,比较宽,大约有四五厘米宽,长度约十厘米!形状有长方形的,也有菱形的。

至于为什么是这么宽的,据说原来生活条件差,基本靠天吃饭,腊八吃宽面,预示或盼望来看粮食丰收!

1、素的腊八面。

真正说民俗特色,当然要数素的腊八面了。

做法是把面下支腊八粥里面,这需要做饭的人熟练掌握做面条的技术,否则不是面生了,就是粥糊到锅上了!

现在能做好腊八面的只有乡里的60岁以上的老人了!作为本地生活我的也是近十年没吃到正宗的民勤腊八面了!

2、晕腊八面。

一种是直接把炒好的羊肉、大肉下到素的腊八面里面。这个就更加需要技术了!

另一种和北方的臊子面有些相似。首先做好臊子,然后把臊子加到煮熟的面上。不过这种面有点像拉面,比较长,更像陕西的裤带面。不同的是裤带面是行面拉的(有点像现在的牛肉面),而腊八面是先和面,然后用面杖推展,然后切开的。

传统的吃法其实也是比较有讲究的。我只记得很小的时候,在吃腊八面时,妈妈会首先和我们唱一段民谣:

腊八腊八冻掉老爷的下(地方音读ha)巴

麦(地方音读me)子打下(ha)

牛羊多下(ha)

……

哎,其他的都忘了,而且每个小乡镇的唱法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不过从这些词语里面,也可以看到,腊八其实就是庆祝丰收,祈求幸福的!

唱完后,先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小碗,盛小半碗腊八面,在每个门口去“浇点”(到每个地方少量的粥和面)。爷爷奶奶辈的老人讲,腊八这天,气温低,所有的先人都会上家门来要吃的,如果太饿的可能会直接站到门口探望,所以要各个门口都“浇点”,否则先人会没吃的,挨不到过年……

这些习俗,只是反映当时自然条件差,吃的不多,每逢节日首先要祭祖,给先辈们分享!这也和春节祭祀一样的,供所有食物祭祖——吃水不望挖井人!祈福——只盼来看有个好收成!人寿年丰!!

最后,希望大家到家乡来作客,这里三面被沙漠包围,长年多风少雨,瓜果甜,面食香!秋天雨季还有许多沙漠特色的野菜!

圈子是可以耕作的农田;箭头是两条通往外面的公路,上面的通往内蒙,可以直接开车到北京,下面的连接兰新线。

甘肃民勤“新年俗”是什么,为何如此受欢迎?

春节期间,甘肃省民勤县苏武沙漠大景区沙漠雕塑博物馆内由中外艺术大师们精心创作的102件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雕塑艺术佳作,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飘落瀚海,与蓝天白云、金色大漠完美融合、相映成趣,盛迎四海宾朋前来观光旅游,一时间孤寂的沙漠,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这些沙漠雕塑形象生动地传播了人沙和谐共生理念,展现了文化艺术与生态文明的交融促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深刻的思想启迪。”来自甘肃天水的游客吕根顺说,沙漠雕塑已经成为烙印着民勤精神的文化艺术地标,使沙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凸显艺术与生态结合的强大震撼力,带给游客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游玩享受。

“在沙漠里赏雕塑、过大年,已经成为一种新年俗、新常态、新时尚。” 民勤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李荣介绍说,超百件雕塑惊艳亮相,见证了一个从无到有、点“沙”成金的奇迹,成就了全球首个沙漠雕塑国际创作基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闻讯相约、络绎而来,感受民勤生态环境治理成果,见证民勤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包围,半个世纪以来,当地群众坚持不懈与风沙抗争,孕育出“沙海绿洲·绿洲碧海”的生态奇迹,凝聚了“勤朴坚韧、众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这里大漠、河流、湿地、戈壁交相辉映,特殊的地理区位造就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异的地形风貌,被誉为塞上明珠。

近年来,民勤县立足自身资源,坚持科学防沙治沙用沙,并利用浑然天成的塞北风光和独具魅力的大漠风情,秉持“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价值理念,以“沙”为媒,筑“丝路之梦”,连续举办三届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用全新的生态理念、文化符号和艺术风格,形象生动地传播人沙和谐共生理念,助推以沙漠生态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打响“沙海绿洲·绿洲碧海”文化旅游品牌。茫茫荒漠变成艺术之洲、生态之洲、文旅之洲,“中国民勤沙漠艺术之都”的美誉响彻四方。

据统计,2021年春节假日,民勤县沙漠雕塑博物馆接待游客2.75万人次,单日最高达8000人次。

民勤民俗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民勤民俗文化作文、民勤民俗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