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传统香道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古代香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国古代的香文化
一、新石器时代之萌芽期
人类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最初先民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有所感觉,闻到不同香料的芳香时,
即能感受到美感和香气快感,并逐步发现不同香味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此时,人们对香的使用仍处于懵懂之中
,使用的香料是单纯的自然香料,除个别直接熏烧取香外,大多并不经过切割、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是原始的动、
植物自然散发香味。
二、春秋战国时期之初始期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香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此时香文化发展初现端倪。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
可佩”。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把香比喻为一种高尚、善美的品质。
三、秦汉时期之成形期
香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了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汉代香品中第一次
出现了和香,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汉武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博山炉
熏香文化大行其道,其不仅是达官贵人修养身心的专利,平民百姓用博山炉熏香、品香也成为一种时尚。
四、隋唐时期之成熟期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海路交通便捷,佛教鼎盛,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用香风气相当普遍,丰富了各
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参加佛事活动甚为频繁,其用香量之大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当时唐代
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制式,外观也更加华美。熏球、香斗、香囊等香
具开始广泛使用。正是此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
化。佛教的兴盛带来了香料的需求,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得香料成为重要贸易物资。唐朝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
材、香料的商人、香行。
五、北宋时期之鼎盛期
这一时期,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
,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
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在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
香,还可以请人上门做香;香文化之家的妇人出行时,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
香品香,还亲手制香,香事仪式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
六、明清时期之稳定期
明代,在继承和发展宋代香道精致熏香文化的同时又与理学、佛学结合成了“坐香”与“课香”,从而成为丛
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们纷纷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一时成为时尚。这一时期,线香
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到了大清盛世,“行香”已经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炉、瓶、盒三件一
组的书斋、香案已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七、乱世征战之萎缩期
随着清朝末年,国势衰退,战乱开始,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们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呆板,香学与诗词乐舞等纯粹
的艺术形式一样,渐趋式微。接下来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侵入使得人
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质疑,从此,包括“香道”在内的传统文化艺术一蹶不振。
八、现当代时期之回春期
到今天,除了烧香礼佛、佩带香包等用香方式因深入民间而得以沿存外,传统香学和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们仪规严格
的品香仪式渐已遗失,很多人甚至不知“香道”为何物,更不用说什么以香道来修身养性了。
香道,总是作为高雅与修为的象征,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是在焚香、品香中,与所品之香灵性、魂魄的融入与合
一。历来“焚香、品茗、插花、挂画”,成为精神贵族追求的生活的极致。这是一种融合了财富和素养的生活方式
中国香文化,香道是什么?
中国香道 沉香线香 沉香香品 沉香盘香
首先我们要说明道是什么?道在中国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规律。先贤谓之曰:“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谓之为‘道’”。中国香学之道是华夏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融哲学思想、文化、医学、药学、养生、美学、工艺制作等为一体的系统学说。云起香堂 中国香道养生首选品牌!带您共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感悟。
古人流传至今的香是内涵丰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还是“究心”的,能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它还是妙用的,在用香、品香上讲究心性的领悟。香切近人的心性之时,便才使人们从心灵深处喜欢上了它。
我们的祖先在用香形式上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香品的制作过程几乎是中国文化精华的浓缩,既分阴阳又和五行,不同的香药采摘时间亦有严格的限制。一个传统正宗香方的组建,既要从人天关系着眼,又要从性命关系入手。和香家还必须熟知香药药性,在对众多的香药炮制及配伍和合的过程中还要导顺治逆,为使组方设计的效果更加理想,甚至还需识天时、明地理、择时择地和香,上好的香品还须经过窖藏,深度地和其药性才能成为香中佳品。
历史上,人们在品香时的形式及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唐代的李密喜欢独自一人携香具香品入山岭之中,选一平坦之地,席地而坐,焚香后让香气与山中的树木清香融为一体,使身心浸淫在青山绿水和特殊的香气之中,“舒啸情怀,感悟天地之理”;宋代的蔡京品香则要有气势,要使烟气蓬勃而出;徐铉则一生焚香伴月等。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似乎可以领略到他们每一次品香都是在感悟着什么,也或许是一次次的开悟或心灵转化的过程吧。
日本的香道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吗?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香道、花道和茶道被合称为日本的雅道,后两者姑且不说,而日本的香道起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来。
我国在盛唐时期的时候熏香就已经在广泛传播了,而到了宋代时期,由于士大夫对生活质量有着极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更注重精神质量,由此才大大提升了熏香的地位,很多达官贵人或文人都会时不时聚在一起进行熏香的艺术探讨,并且也制定了一些仪式。不过话说回来,在唐代的时候,人们最一开始了解的是中国佛教的供香,这时候是我国的鉴真和尚东渡将佛教的一系列文化都传播给了日本,并且在南宋时期,日本的一些皇室子弟也来到我国外交,同时将茶道的一些文化也带走,这在《日本书经》内有所记载。
而如今的日本香道有着数百个流派,但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御家流、志野流这两个流派。在明治时期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日本的香道曾一度衰亡,但是二战后日本花道、茶道开始崛起,由此香道也重回到人们的视野里,同时也在了解我国的基础香道后开始了挖掘和创新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这原本是我国的香道文化,却因为外来文化的侵入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我国的香道文化在汉代就出现了,而隋唐五代的时候人们开启了五花八门的行香诸法,直至宋元时期还有人专门研究香道的起源和各个载具、香谱等,而明代和清代的时候更是昌盛一时,如今这般,属实是有些可惜。当然,日本所倡导的香道文化和我国的相比较还是较为浅显,日本香道虽然天然,但是不懂其奥秘,由此大多都是单品香,而我国的传统香道大多都是和香,讲究结合、渐进,其香味也更复杂。
中国的香道是从什么时候来的?
中国人很早就把博大精深的香文化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一炷香、两瓯茶,朋友聚会时闻香、品茗、弹琴、作画,案前要焚香助兴,甚至连洗澡时也有沐香的习俗。到了唐代,香道已经很盛行,宋元时期更是和茶道、花道、挂画并称为中国人的“四雅”。
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香的使用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属精神范畴,又属物质范畴。从人类衣食住行的生存环境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生活,从民间崇拜祭祀乃至社会各群体与香的关系,可以将香文化体系定位在中国香道这个座标。香道是华夏民族与自然和谐的智慧结晶,展现出大自然之美与人性化香韵的传承历史,留住了祖辈人的惊喜、愉悦、以至爱和梦想。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行列中香道占有相当重要的成分。香之所以成为道,是大自然芳香物质数千年来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未因朝代和政治变迁而消亡;它凝聚民族情感、链接公共意识、展现社会再生活力、传承历史文化的生命特征正是道的博大精深之处。从华夏文明初创迄今,塑造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气质的也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文化史,它的理论框架,让全世界的人望其项背。
追溯道文化的历史,华夏人文初祖创说的太极模式。一个黑点一个白圈代表恒定,一个白鱼和一个黑鱼互抱互回代表恒动。恒动的阴阳鱼承载着恒定的黑白鱼眼,形成了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生生不息的阴阳运动模式。这个运动模式平面地、简明地、朴素地揭示了宇宙大自然的运动规律,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观,是道文化的自然观,哲学观。所以我们说阴阳太极图即是道。它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创了一条巨河大川,容纳了万象自然。中国的香文化在万象自然中形成的香道体系,正是老子《道德经》中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产物。
中国香道是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理念。它源自岐黄故里的医文化,所以甘肃东部的庆阳是中国香道的发源地。中国的香文化博大精深,将此升华为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寻找出一种凭借理由,将它纳入“道”的范畴,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学术界的争鸣,作为岐黄故里的我们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探索、研究、发掘它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促使我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了方方面面原始素材,于是我们在庆阳市连续六届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中得到启迪, “香”的文化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经验,为此书的编写找到了一个切入口、生发地,让我们看到了香文化的广阔道路和辉煌前景。
香道博大精深,并不只是狭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从香道在中国的历史来看,汉代之前用香是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风气更盛,东西文明的融合,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晓“香道”一词,令人扼腕。
我国早在记载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尚书》之中,就已谈到“香的精神层面”,所谓“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又说“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古人董说(若雨)所着《非烟香记》,提到所谓的“振灵之香”。他说﹕“……振灵香屑,是能熏蒸草木,发扬芬芳……振灵之香成,则四海内外百草木之有香气者,皆可以入蒸香之鬲矣!振草木之灵,化而为香,故曰振灵。”由此可知古人对于香气的阐释,已经不只是物质、官能层面的东西而已。
《圣经.出埃及记》之中,上帝指导梅瑟(摩西)制作“圣香”,吩咐他要把香制成“纯洁和神圣”的东西,将它当成“圣物”看待,由此可以看出古希伯来人对于“香”的重视程度,香已经超越了官能享受的范围,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也提到笔者称之为“香道的理想国”的遥远地方。这个国度距离我们所住的“婆娑世界”有四十二恒河沙之遥,众香国里的如来,佛号“香积”,在这个佛土里上,亭台楼阁充满着香气,土地是香的,花草园林也都会产生香气,佛菩萨们所吃的是香气,毛孔当然也散发着妙香。这是个完全笼罩着香气的“清净乐土”,所以说“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如此可爱的“香道的理想国”能不令人向往吗?或许今天提倡“环保”的人士,应该以这个“香道的理想国”为追求的目标吧,对了,香至尊就有的,还有实体店可以参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檀香有着什么样的地位?
檀香这种香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是从越南印度等地方传入到中国的,但是这种香却非常意外的和中国文化非常贴合,所以中国的很多文化逐渐就和檀香有了联系,也逐渐形成了和檀香有关的文化。因为中国的思想家流派是比较多的,比如儒家思想提倡的就是爱人讲究仁义礼智信和忠孝,而道家则提倡道法自然,讲究的是无为而治,而檀香正好和中国的很多思想文化非常贴合,讲究自然,包容和和睦。
古代的人们对于香这种东西是非常在意的,平时在家里面读书写字的时候都会焚一炉香,晚上的时候还会给自己焚一炉安神香,所以对香的要求非常高,而檀香在众多的香中则是属于极品一样的存在。檀香在燃烧的时候不像其他的香一样,纹理非常妖娆,色彩也不是很惊艳,但是檀香的香气却非常沉稳,非常内敛,显得非常含蓄,所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檀香在燃烧的时候释放出来的香味,就像是一个非常儒雅的亲生君子气质,非常稳重缓慢地向你走来,但是又像一个清新淡雅的家人,淡妆浓抹总相宜。檀香所具有的特性和中国的核心思想价值观是非常切合的也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达官显贵的推崇。古代人平时会把檀香放在各种器具里面,例如扇子,毛笔,家具里面,甚至乾隆皇帝的玉玺有一枚就是用檀香木来雕刻的,这样也能够看出檀香对于古人来说地位是非常高的。
除此之外,古代人是非常信奉佛教的,而檀香也被佛教所推崇,因为佛教认为人平时闻一闻檀香能够镇定心神也能够慰藉个人情感。除此之外,在医疗方面,古代人还非常注重檀香的医疗价值。医者们认为檀香能够开胃止痛,还能够行心温中,所以檀香自古以来就深受大家的追捧和好评。
中国传统香道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古代香道、中国传统香道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