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香港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香港的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香港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数字谐音
香港风俗在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总喜欢用几个指头在桌上轻叩。“3”字在香港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人读“3”与“升”是谐音,“升”意味着“高升”。“8”和“6”在香港也很时髦。在粤语中“8”是“发”的谐音,“发”意味着“发财”。“6”与“禄”同音,也有“六六顺”之意。香港人过节时,常相互祝愿“恭喜发财”。
2、礼节礼仪
香港留学论坛表示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3、约会与准时
约定会见时间后,有30分钟“出入”仍不失礼貌,不过商界人士通常是遵守时刻的。
4、款待与馈赠
客人应邀去赴宴时可带水果、糖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并用双手递送给女主人。不要送钟,它是死亡的象征;也不要送剪刀或其他锐利的物品,它们象征断绝关系。
5、不要比主人先开始饮酒进食。
中国新年大约是在1月中旬到2月之间这段时间内,这时要互赠礼物。
6、信仰忌讳
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地址。因为他们不欢迎别人去他家里作客,一般都乐于到茶楼或公共场所。报们忌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状况等情况,认为个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过问。他们对“节日快乐”之语很不愿意接受。因为“快乐”与“快落”谐音。,是很不吉利的。他们忌讳“4”字。因为“4”与“死”谐音,故一般不说不吉利的“4”。
送礼等也避开“4”这个数,非说不可的情况下,常用“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在香港,酒家的伙计最忌讳首名顾客用餐选“炒饭”,因为“炒”在香港话中是“解雇”的意思。开炉闻“炒”声,被认为不吉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
香港的文化习俗
有如下5个区别于内地的文化习俗:
1、天后诞
在香港这个繁华大都会,海上守护神 ─ 天后广受拥戴。每年天后诞,香港各区70多座天后庙都有庆祝活动,其中元朗有大型的花炮会景巡游,西贡的天后古庙则有渔船巡游。
2、长洲太平清醮
长洲太平清醮是香港独有的民间节庆,欢腾又富地道色彩。在节庆期间,岛上居民全情参与,舞龙舞狮锣鼓喧天,热闹的程度更胜农历新年!
由于独一无二的包山,长洲太平清醮又称为“包山节 ”。
相传清朝中叶长洲瘟疫为患,居民向北帝神祈福,请高僧设坛拜祭,并奉北帝神像游行,疫症才消除。如今,长洲太平清醮不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因其独特的色彩,而获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网站选为“全球十大古怪节日”之一呢!
3、佛诞
每年佛诞,全港佛堂寺庙都有礼佛庆典和浴佛法会,其中以大屿山宝莲禅寺的活动最盛大。
佛诞又称“浴佛节”,相传佛祖出生时,天上有九条龙喷下清泉为他沐浴,所以日后佛诞都有这个仪式。如今善信会以香汤沐浴佛身,寓意以佛祖的智能,洗涤污浊,净化心灵。同样蕴藏禅理的还有贺诞食品蒝荽饼,其味带甘苦,寓意人生苦尽甘来。
4、谭公诞
每年谭公诞,香港多座谭公庙都有贺诞活动。
谭公与天后一样,都是海上的守护神。相传谭公是元朝惠东归善人(今广东惠州),12岁得道,便有呼风唤雨、预测天气及替人治病的能力,所以被渔民奉为神明。
走进谭公庙,您会发现谭公的塑像竟是小孩模样。相传那是因为他年少得道,练成长生不老之术,即使年届80仍能保持孩童的容貌。
5、抢包山
抢包山是香港地区的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香港长洲。起源于清朝中期,由粤东海陆丰人传过去,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抢包山于每年春天打“太平清醮”结束后开始。善男信女门用面粉蒸许多包子,在北帝庙前砌成一座座“包山”,用来供奉神灵。人们在一声号令后便赶快爬上包山,尽他们所能抢夺挂在包山上的包。村民认为这些包子吃得越多,福气越大,所以人人争先恐后,甚至打架。
自78年以后,政府下令停办抢包山活动,改为分派形式。2005年起恢复举办抢包山活动,定于香港每年四月初八佛祖诞辰日公众假期举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传统文化汇
香港的民俗是什么?
年宵花市:农历新年前数天在多区举行,其中一年一度的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最热闹,出售桃花、 菊花、 水仙花等各种贺岁鲜花及其他商品。
花车巡游:大年初一,在市内举行。每年的巡游表演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车,以及显示不同地区文化和风情的巡游队伍,组合成多姿多彩的大型表演,庆贺新一年繁荣丰盛。
烟花汇演:大年初二 ,在维多利亚港海面举行。海港两岸和高层建筑临海的一面,都成了最好的观赏位置。
圣诞节 (12月25日) :圣诞节是香港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高大建筑,提前个多月就布置上色彩缤纷的灯饰,各商店也换上圣诞装饰,仅是这一风景,就引得不少游人赞叹不已。此时的香港,展现出最辉煌的城市面貌,如果对香港的繁华有兴趣,那么,最好的游览时间一定是圣诞。
元旦(1月1日)、情人节(2月14日)、天后诞(农历三月二十三)、佛诞(农历四月初八)、太平清醮(农历四月初八)、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孟兰节(农历七月十四)、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万圣节(10月31日)。
潮人盂兰胜会是一种汉族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农历七月十五日在香港俗称为“鬼节”,传说农历七月鬼魂可以来到人间,部份地区市民会在路边焚烧冥纸香烛超渡游魂,以超渡这些鬼魂。各会场设有施孤台、建醮台、戏台、大士台、神坛等。各街坊的戏台,以潮剧演出为主,还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和手工技艺作品展示。潮人的盂兰胜会分布在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约六十多处地方举办。
香港这个大都市是中国的一颗东方明珠,它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也融合了英国的一些西式文化,香港的结婚传统习俗综合了中西文化的精神,既传统也时尚。
送嫁与姐妹团
婚礼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们就集中在新娘的家里,组成姐妹团,通宵达旦地热闹,叫做送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结婚以后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门,所以,这是与肪友们的告别的仪式。现在的香港都为双职工家庭,所以结了婚,女性不再出家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种风俗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
结婚的前一夜,还有其他的一些风俗习惯。其中之一叫"上头",就是梳头发的仪式。每位母亲都要给出嫁的女儿、儿子梳理头发。"一梳一梳到最后",表示了永远的意思。
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吃汤圆。将米磨成粉,加上芝麻馅,做成拇指大小的汤圆,再用砂糖汁煮一下,非常甜,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圆、幸福美满。
开门吉利与兄弟帮
婚礼当天都要从早忙到晚,首先由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这是第一个小0。与新娘家的姐妹团一样,新郎家也要结成兄弟帮,一同前往迎接。姐妹团在新娘家的大门口挡住去路,要想过门的话,需要付买路钱,需双方谈判交涉。
"九"这个数字表示永久、永远的意思,所以,礼金最初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开始谈起,谈妥之后由兄弟帮用现金付帐,礼金由姐妹团共享。这来源于古代中国上千年的买卖婚姻的习俗,现在则成为饶有兴趣的游戏。
斟茶与拜祖先
终于进入新娘家门的新郎,首先要与新娘并立,给新娘的父母亲献茶,这种仪式称之为"斟茶"。由新郎按父亲、母亲的顺序献茶,新娘也依次随行。这时负责倒茶的人被称作"大妗姐,"是一个穿着黑色礼服的中年妇女。
仪式之后再前往新郎家再一次斟茶。新郎、新娘以及姐妹团、兄弟帮、大妗姐及其他家属都要分乘扎着彩带的车赶往新郎家。
到了新郎家,首先开始的仪式是拜祖先,给神台上祭祀着的祖先献茶、点心,然后给大门的土地神拜礼,之后是给父母斟茶。
麻将与喜勺
仪式结束后,就开始进行称为"喜勺"的结婚宴会。在此之前,一般是在傍晚五点左右开始,三五成群的开始打麻将、扑克牌或者唱卡拉OK、聊天。送红包一般使用称之为礼券的支票,由于香港治安不好,所以送支票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出来的智慧。但也有人认为送现金更方便。红包一般根据亲密程度及婚礼的地点来决定,通常为400-500港币。婚礼时,新郎、新娘又要迎接来客,又要照相,甚是繁忙。一般到午后九点左右,新郎新娘才能落座,上了菜,宴会才能开始。宴会开始时,无致词、无演讲,专门用餐。待用餐中途上鱼翅汤时,主持人才开始致词,各席就开始巡回干杯,也开始到了"闹新人"的时间。
婚礼一般要持续到夜里十一点钟结束。
香港的历史文化详细介绍???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扩展资料:
据香港《中报》1984年12月19日报道:“今天下午五时半,中英联合声明正式举行签署的仪式。这是香港前途历史性的一刻。应邀前往观礼的101名香港各界人士,将亲眼目睹这一庄严的时刻。
世界各地、十亿中国人民,其中包括550万香港市民,此时同样可以从电视荧光屏上观看到中英关系史上闪光的一页,可以看到如何洗涤140多年玷污在‘东方明珠’上的尘垢,使她更加灿烂辉煌。”
报道称,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思的第一个硕果。这件令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事情自然也惊动了外国媒体。
日本《读卖新闻》1984年12月20日评述称,确定把香港——因鸦片战争而割让以及被租借的地方归还中国,可以说这是洗刷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污点”。
据不完全统计,曾驻足倒计时牌前的各界人士达数千万人次。香港回归之夜,有10万群众在这里齐声读秒。当时钟归零,米字旗降下,中国国歌声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蓦然回首,这一切的开始都从1984年12月19日那天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关于香港的传统文化和关于香港的文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