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文化 正文

传统香道文化(传统香道文化篆香一个莲花篆只需07克左右的香粉)

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香道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香道文化篆香一个莲花篆只需07克左右的香粉进行解释,4、什么是中华香道文化香道的认识与感悟,提起香道的认识与感悟,还有人想问香道文化是什么,香道的认识与感悟1、香道的认识与感悟:很多人认为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其实我个人比较认同香翼香...

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香道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香道文化篆香一个莲花篆只需07克左右的香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香道的认识与感悟,香道是什么?

提起香道的认识与感悟,大家都知道,有人问香道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香道文化是什么,怎样学习香道?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香道具体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香道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香道的认识与感悟

1、香道的认识与感悟:香道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其实我个人比较认同香翼香道罗玉秀老师在香道培训教学中总结的观点:香道是一个融哲学,文学,医药,养生,美学,工艺,及生活于一体的系统学说。可参考《专访香翼香道罗玉秀老师: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真正的雅士》一文。香道感悟说说。

香道具体是什么呢

2、香道的认识与感悟:香道文化是什么,怎样学习香道?

云起香堂中国香道养生品牌!带您共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感悟。香道品香就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闻遍天下奇香,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这些香品间香味变换的奇妙感受。如果没有能力一次大量购买的话,也可以一组一组的买来品闻,以后慢慢添加。国内云起香堂网站有各种香道用品、沉香、檀香的香品、工艺品、收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总的来说,在香,沉香或者檀香并没有哪个香味好、哪个不好的说法,而且,香道也并不是为了找自己喜欢或者说适合自己的香味的。香道就是为了品闻各种不同韵味沉香、檀香的香味变化的,以此来感受这种变化带给自己的心灵感悟。而学习香道,就需要品闻到所有不同香韵的沉香、檀香,所以才有了一句千金难求齐楠香的说法了。生活味器具欢喜心愿:香腾湄屿,云起香堂!本次回答来自云起香堂团队

3、香道的认识与感悟:香道具体是什么呢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清静之中。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端午节期间,汉族更有在端午节挂香袋、戴艾蒿的习俗。

4、香道的认识与感悟:学习香道文化有哪些好处

这位同学,很高兴你对香道感兴趣,香道这个词我认为是一种经过文人修饰后的叫法,(没有考证)应该是叫出来的,但是日本的香道是从传过去的,中国人用香有史可考是从汉始,至唐宋而极盛,明清得以进一步推广至中产家庭。目前出土的汉代“博山炉”,是中国用香器具划时代的创举,可见当时用香跟仿求道的时代文化是结合在一起的,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民众最富庶的时代,加之海外贸易长足发展,香料大量输入我国,香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用于熏燃,日用化妆品、食品、居室等也都大量用香,《清明上河图》就画有卖香的香铺。明清时代,《红楼梦》大家都看过,里面有很多反映了士大夫家庭用香的描写。而我们的,也是因为香料的海外贸易而得名。

香文化,总是与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和文明风华密不可分,纵观历史,但凡康乐富庶,安定浮华,香料以及用香,必将盛行,因为香限度综合了清雅和富贵的特质,用香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而品香的刹那,又让人的灵得以安宁。

香是灵的食物,对于附庸风雅者,她是体现提升品位的必需品,对于文人雅士,她是陶冶学养的不二选择,所谓”对月把酒时看剑,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多少人梦里萦绕的人生啊!

关于学习香道:

,日本的香道有多个流派,大体分为“御家流”与“志野流”。前者是贵族流派,图风雅,重,香具豪华,程式繁中求柔;后者是武家(士)流派,重精神修养,香具简朴,程式简中有刚。在日本,习练香道是一门非常神秘深奥的艺术,从最初的闻香,到第二年练香灰造型,到第三年进入综合练习,经过4年才给“初传”,进级到师范“皆传”级需要15年,升到“奥传”一级则需要25至30年。

学习香道不是容易的事,很多东西是靠自身的积累,有很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果是仅仅学习香道的仪式,我想还是罢了,当然了,如果你觉得你的朋友信得过,自己又有时间,不必为生活忧愁,不妨去看看。女人为什么要学香道。

以上就是与香道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香道是什么?的分享。看完香道的认识与感悟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的香文化

一、新石器时代之萌芽期

人类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最初先民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有所感觉,闻到不同香料的芳香时,

即能感受到美感和香气快感,并逐步发现不同香味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此时,人们对香的使用仍处于懵懂之中

,使用的香料是单纯的自然香料,除个别直接熏烧取香外,大多并不经过切割、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是原始的动、

植物自然散发香味。

二、春秋战国时期之初始期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香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此时香文化发展初现端倪。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

可佩”。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把香比喻为一种高尚、善美的品质。

三、秦汉时期之成形期

香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了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汉代香品中第一次

出现了和香,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汉武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博山炉

熏香文化大行其道,其不仅是达官贵人修养身心的专利,平民百姓用博山炉熏香、品香也成为一种时尚。

四、隋唐时期之成熟期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海路交通便捷,佛教鼎盛,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用香风气相当普遍,丰富了各

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参加佛事活动甚为频繁,其用香量之大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当时唐代

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制式,外观也更加华美。熏球、香斗、香囊等香

具开始广泛使用。正是此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

化。佛教的兴盛带来了香料的需求,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得香料成为重要贸易物资。唐朝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

材、香料的商人、香行。

五、北宋时期之鼎盛期

这一时期,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

,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

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在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

香,还可以请人上门做香;香文化之家的妇人出行时,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

香品香,还亲手制香,香事仪式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

六、明清时期之稳定期

明代,在继承和发展宋代香道精致熏香文化的同时又与理学、佛学结合成了“坐香”与“课香”,从而成为丛

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们纷纷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一时成为时尚。这一时期,线香

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到了大清盛世,“行香”已经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炉、瓶、盒三件一

组的书斋、香案已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七、乱世征战之萎缩期

随着清朝末年,国势衰退,战乱开始,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们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呆板,香学与诗词乐舞等纯粹

的艺术形式一样,渐趋式微。接下来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侵入使得人

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质疑,从此,包括“香道”在内的传统文化艺术一蹶不振。

八、现当代时期之回春期

到今天,除了烧香礼佛、佩带香包等用香方式因深入民间而得以沿存外,传统香学和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们仪规严格

的品香仪式渐已遗失,很多人甚至不知“香道”为何物,更不用说什么以香道来修身养性了。

香道,总是作为高雅与修为的象征,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是在焚香、品香中,与所品之香灵性、魂魄的融入与合

一。历来“焚香、品茗、插花、挂画”,成为精神贵族追求的生活的极致。这是一种融合了财富和素养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香道?香道有何好处?

1、香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清静之中。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端午节期间,汉族民间更有在端午节挂香袋、戴艾蒿的习俗。

2、香道的好处:

1)药用

香做为药用的起源极早。香味有助于人体健康,如耶鲁大学精神物理学中心的学者,指出香薰苹果的气味可以使焦虑的人降低血压,并避惊慌;薰衣草则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人提高警觉。辛辛那提大学相关测验则显示,空气中所加入香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都使精油等芳香疗法变成极为流行的健身法。在宋代,也有将香药调入饮食而作成香药果子、香药糖水,并调龙脑、麝香入“龙凰茶园”中。而制作名贵的墨锭,也常调入龙脑、麝香。

2)祭祀庆典 

开始大量丰富使用香的埃及人,最初就是将香运用在繁复的礼拜仪式中,在祭祀的过程中,有时甚至必须燃烧数以吨计的香,乃至死亡时复杂的埋葬和防腐方式也需要用到大量香料和香膏。在古代的巴比尔塔宝塔形的建筑顶上,祭司经常点燃成堆的馨香来祭祀天神,他们认为在高塔上焚香,能更接近诸神。在中国,有很多用香来祭祀及举行典礼用香的记载,例如祭天地、祖先、亲耕礼等。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河南开封地区发生旱灾,仁宗就在西太乙宫焚香祝祷求雨,仪式中曾焚烧龙脑香十七斤。此外如南宋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皇太后圣诞,从十天以前,皇后、皇太子、太子妃以下至各级官员,及宫内人吏都要依序进香贺寿。

3)薰衣

早在西汉就记载着以焚香来薰衣的风俗,衣冠芳馥更是东晋南朝士大夫所盛行的。在唐代时,由于外来的香输入量大,薰衣的风气更是盛行。

在《宋史》中记载,宋代有一个叫梅询的人,在晨起时必定焚香两炉来薰香衣服,穿上之后再刻意摆动袖子,使满室浓香,当时人称之为“梅香”。北宋徽宗时蔡京招待访客,也曾焚香数十两,香云从别室飘出,蒙蒙满座,来访的宾客衣冠都沾上芳馥的气习,数日不散。

4)宴会 

古代在宴会及庆典中,香也是不可缺乏的场景。在埃及,上流人士参加宴会时,大都会在头顶上戴一个蜡制的香膏圆锥体,让它慢慢融化,使脸和肩上都滴上芳香的糖浆。而古罗马人,则常在公开的典礼和宴会上,遍洒芬芳的玫瑰。在酒神祭等狂欢节目中,没有大量的玫瑰,是非常不礼貌的。古罗马人甚至设了“玫瑰日”这样的节目。有时在酒宴中,他们会从天花板上洒下布满香水和花瓣的香雨。

在中国南宋官府的宴会中,香更是不可缺少的。如春宴、乡会、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以及祝寿等宴会,细节繁琐,因此官府特别差拨“四司六局”的人员专司。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六局”之中就有所谓的“香药局”,掌管“龙涎、沈脑、清和、清福异香、香叠、香炉、香球”及“装香簇细灰”等事务,专司香的使用。

什么是中华香道文化

中国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

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

明窗延静书, 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 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 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 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 波定还自圆。

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于考证。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现了调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层开始较多使用薰香。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宋代时,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后,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渐渐被局限在庙宇神坛之中。以至当今有很多人都将香视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录……

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瞻念她在今日之气象,固然使人心生忧虑,但令人欣喜振奋的是,走过风云激荡的20世纪的中国人,正开始以更加清澈的目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对其精华灿烂报以更加睿智的热爱与珍惜;更有众多知香、好香、乐香的人们,兴味于传统文化的人们,共同关心着她的发展;而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怀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

亦可相信,那不会是一个因循守旧、疏远时代的老人,而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玉树临风,超尘拔俗。

关于香文化的定义

汉语的“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在古汉语中,“文化”是指“文治和教化”,“以道理开导世人”。

不过,现在白话文中使用的“文化”一词,并非直接来自《说苑》所提及的“文化”,而是一个源于拉丁语“cultura”的翻译词汇。“cultura”在拉丁语中有耕种、养殖、驯化等涵义。

对于“文化”一词,由于其含义过于丰富,所以多年以来,东西方的学者们,无论是哲学家、社会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没能给出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其实,硬要做出一个十分严格的本质性定义不仅是困难的,而且会破坏“文化”所固有的丰富性。不过,仍然有一些观点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同,例如:

第一种,广义的理解。将文化解释为某一族群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生活方式的整体,集中体现为一组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价值观念等。例如,阿拉伯文化、玛雅文化、中国文化等。这一文化整体中的某个部分,如果能够体现出该文化的特色,也可以称之为文化,例如佛教文化、茶文化、诗歌文化、武士文化等。

第二种,狭义的理解。弱化“物”的因素,而强调“心”的方面,认为文化实质上是抽象的,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和气质,是该族群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与深层心理结构的呈现。例如,一个人能学会说话的能力是天生的,但他学习某种语言的能力却是由文化决定的。

第三种,比喻性的解释。许多学者认为不应该给文化下一个本质性的定义,而更倾向于以比喻的方式去描述它,例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人格”,是“生命人格之精神表现的形式”,等等。

综合参考这三种对文化的定义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描述: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香文化的研究也应从多方入手,涉及一系列课题,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春秋至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极其久远,在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最早使用香料的时间,其有据可考的的历史都可以溯及3000至5000年之前。

从现有的史料可知,中国对香料植物的利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了。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以春秋时期所使用的香木香草种类还不多,主要有兰(泽兰,并非春兰)、蕙(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不仅已有焚烧(艾蒿),佩带(兰)、还有煮汤(兰、蕙),熬膏(兰膏),并以香料(郁金)入酒。《诗经》、《尚书》、《左传》、《周记》、《山海经》等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述。如《周礼》所记:“剪氏掌除箜物,以攻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虫之事。”

那时的人们不仅对这些香木香草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如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到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苏合香、鸡舌香、沉香、木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传入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西汉初期,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广泛流行起来,而且有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有陶制的熏炉和香茅出土。熏香在南方两广地区尤为盛行。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初元四年”字样的陶炉。

香文化在汉代的快速发展,汉武帝有很大贡献。他在位期间大规模开边,遣使通西域,使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的丝绸之路真正畅通起来,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同时也便利了西域香料的传入。汉武帝本人似乎也很喜欢薰香,应是大大带动了汉代的用香风气。相传,“博山炉”(模拟仙境博山)就是汉武帝遣人制作的一种香炉。

传统香道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传统香道文化篆香一个莲花篆只需07克左右的香粉、传统香道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