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青岛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青岛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民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青岛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青岛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6000年人类生活记录的城市,文化遗产还是非常多的。
1、青岛的物质文化遗产有:
城子龙山文化遗址、崂山道教建筑群、齐长城遗址、三里河遗址 、西皇姑庵遗址、琅琊台遗址、赵家庄遗址、土山屯墓群、祓国都城遗址、板桥镇遗址、北阡遗址、天柱山摩崖石刻、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东岳石遗址、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西沙埠遗址、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和青岛德国总督府旧址、青岛德国建筑群、八大关近代建筑、万字会旧址、青岛啤酒厂历史遗址。
2、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崂山民间故事、道教音乐、鸳鸯螳螂拳、胡峄阳传说、胶东大鼓、胶州秧歌、柳腔、茂腔、周戈庄上网节、孙膑拳、螳螂拳、秃尾巴老李传说、徐福传说、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鸳鸯内家功、三铺龙拳、指墨画、海产品制作技艺、东夷渔祖郎君庙会、刘氏泥塑、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即墨市肉食传统制作技艺、周氏流亭猪蹄制作技艺、香酥鸡烹饪技艺、万和春排骨砂锅制作工艺、周氏艾灸法、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李氏小儿推拿秘笈等。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参考资料
文化遗产.百度[引用时间2018-4-5]
青岛的风土人情是什麽?
1、美食:
青岛特色小吃:海菜凉粉、三鲜锅贴、海捕大虾、酱猪蹄、排骨米饭、海鲜卤面、鸡汤馄饨、白菜肉包、卤汤豆腐脑、三鲜大肉包、烤海鲜、鲅鱼水饺
青岛特色食品:青岛啤酒、青岛高粱饴、塔桥全羊、崂山绿茶、崂山拳头菜、崂山可乐、薛家岛老尹家海参
2、风俗民情:
青岛节庆活动:青岛国际啤酒节、元宵山会、海云庵糖球会、新正民俗文化庙会、青岛樱花会、金沙滩音乐节、大泽山葡萄节、青岛梅花节、青岛酒吧文化节、田横祭海节、青岛国际海洋节、胶州秧歌节、青岛萝卜会
扩展资料
位置境域: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
地质特征: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青岛市出露十分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
青岛文化是什么?
您好,青岛的传统文化比较多杂,比如青岛的田横祭海,崂山的道教音乐,剪纸,崂山王哥庄的勃勃磕子,即墨的镶边,胶南的泊里红席,还有青岛的草编,胶州的秧歌,即墨的柳腔,胶州的茂腔,崂山北宅的龙灯,即墨北阁里的九狮图,农村地区的渔家宴,即墨的老酒,海云庵的糖球会,清溪庵的萝卜会,市区的樱花会,崂山的摩崖刻石,还有青岛的国际啤酒节等等等等。
青岛过年的 习俗有哪些
青岛过年从小年开始到送年,经过小年、忙年、办年货、年除日、大年、接年、守年、迎年、拜年、送年。它串起春节一个个符号,串起青岛一段历史,串起青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 小年 青岛农村也叫“辞灶”,是腊月二十三。该节旧俗是送“灶君”上天,傍晚在锅灶上方贴“灶马”,以代“灶王”。晚饭时供奉“糖瓜”,据说能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青岛过小年,包饺子、放鞭炮、烧纸之俗尚存。 忙年 一进腊月门到小年前后,多在忙年,主要分为收拾卫生、洗浆晾晒、购置新衣、置办年货、单位分年货。 扫墙灰、擦玻璃、刷房子、煎鱼、炸麻花、蒸枣饽、灌肉肠、炒花生瓜子、洗澡理发、窗户用粉红色纸糊上,家家忙年。岛城“每逢年,必灌肠”习俗尤在。 早期年货,青岛以前过年凭票供应年货,每家每户,半个猪头、五瓶啤酒、五盒前门(香烟)。孩子们最喜欢的年货即 20世纪 70年代前后青岛最流行的几种老式烟花爆竹:滴答纸、二踢脚、刺花子、刚鞭。20世纪 90年代更加讲究烟花爆竹的色彩性、玩具性、美观造型性、多功能性,出现大批新品种,像魔术弹、蹿天猴、坦克车……近年,街头出现大型礼炮焰火。 分发年货,单位分发给职工成箱的新鲜蔬菜和彩盒包装的熟肉等食品。青岛老字号“万香斋”的五香扒鸡、酱猪头肉、五香包肚、熏鱼,驰名岛城,曾为青岛百姓必备的年货。 自选年货,有的人愿到超市、农贸市场、水产品市场、李村大集选购一些年货。 年除日 即大年除夕年三十。青岛农村有的上午糊对联、贴窗花、挂灯笼、炕上贴年画,在正屋挂宗谱,摆好供品,炒花生、煎鱼、煮肉。青岛市区和农村,下午做饺子馅、包饺子,饺子里面包上硬币或红枣。 接年 青岛农村除夕晚 6时,人们习惯带着灯笼、香、烧纸到祖坟焚烧,寓意请先辈故人回家过年,叫“接年”。除夕之夜,青岛市区不少人家在十字路口画个圆圈烧纸,是市内祭祖缅怀老人的传统习俗,有的在圈内放些供品焚烧,为故人“接年”、“过年”。
青岛的风俗是怎么样的?
新郎家要准备6盘东西:苹果、橘子、花生、大枣 、点心、烟(一般是两盘干果,水果、糖、点心等自由组合,烟不摆盘,除非其他东西没准备齐),用粉红纸垫在盘底。出发前,由伴郎给新郎穿衣打领带,由母亲整理,然后新郎经父母许可后出发。
出发后家中马上将喜字等贴好。安排好迎接娘家人、接喜盆、下宽心面人员。喜字分镜喜、窗喜、床喜、路喜等,贴路喜要从路口往家里倒着贴,一直贴回家,古力盖、消防栓等用粉红纸贴上,贴喜字规矩是“迎头见喜”,即新郎新娘一路上走过来迎头的前方墙面要贴喜字。
青岛风俗详情
准备好带走的东西两个盆,盆中放枣、花生、桂圆、栗子、红筷子、宽心面(2扎,用红线扎一起,越宽越好)六样物品,盆用红包袱(订婚时送过去的)包好。青岛结婚风俗之迎亲。
新郎、伴郎携带红包、结婚证、手捧花、胸花等到达新娘家,新娘的伙伴都堵在门口刁难要红包,这叫堵门。
开门后,新郎经过新娘父母许可后,可去突破第2道防线新娘背朝门坐在卧室的床上,卧室门由女伴堵着,接受完刁难,塞上红包后,就要进去找新娘的鞋,找到鞋后,新郎新娘一起在床上吃滚蛋饺,一般盛6个,吃4个留下2个,留个想头,表示还回来。
青岛的历史文化底蕴指的是什么?
曾经辉煌:七八十年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康有为、沈从文、老舍、梁实秋等一大批影响中国文化走向的名人不约而同陆陆续续地迁居青岛,胡适、蔡元培、巴金等中国文化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也多次游历青岛,这使得青岛一夜之间成为可以与北京上海媲美的中国文化界的核心城市,尽管当时距青岛建制还不到四十年,但是在那个动荡年代里局势相对稳定环境气候又特别引人的青岛就成为文化巨擘理想的避难安身之地,青岛迄今为止在中国文化史上挥洒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那时写就的,中国文学界的不世英才老舍先生的《月牙儿》、《骆驼祥子》等名著正是诞生于年轻的青岛,沈从文的不朽佳作《边城》也是在青岛的红瓦绿树间酝酿构思的,还有大量影响后世的文学作品同样出自青岛。
虽然繁花似锦但毕竟昙花一现,青岛当时的文化繁荣虽然不能说是假象但终归是没有根基的,因为如此之多重量级的文化大师齐聚青岛实在是形势所迫,青岛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文化朝圣之路的终点,而仅仅是一个可以歇脚的驿站而已,所以当这批文化名家像流星一样划过之后,青岛的文化氛围也就随之消散殆尽。但不管怎样,在那段民族意识空前高涨的流金岁月里,青岛引领了中国文化的风潮,是实至名归的文化中心。
如今平庸:没有历史底蕴难成文化大气候
很难说清楚历史与文化到底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肥沃的历史土壤就别奢望文化能植根其中枝繁叶茂,青岛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自1898年青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至今不过百余年,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数得着青岛本地文化名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甚至忽略不计,这与青岛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有直接关系。青岛既不像北京那样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升华到了极致,青岛也不像上海那样完全倚仗西式文化架构在全球引起共鸣,青岛生长于孔孟文化盛行的齐鲁大地,又没能逃脱德国日本的殖民文化侵袭,这导致青岛始终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文化根基究竟要落在哪里,算不得“传统”,也算不得“海派”。
“论精神,潍坊淄博济南那才叫厚重,说这些青岛人不会懂得。我觉得是离孔孟太远了,没有那个文化。”网友“生活着感受着”显然认为青岛在传统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缺失,但网友“乐无界”立刻反驳道:“虽然说孔孟之道的精神博大精深,但它也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很多东西并不能溶入我们这个时代,所以我们不介意远离孔孟,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还是做‘愚民’的好。”不管网友意见是怎样的针锋相对,青岛没有文化底蕴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具体现状:青岛文化氛围更贴近市井文化
“不是贬低青岛,说青岛是文化沙漠真是准确得很”,一有空闲就往书店和图书馆跑的大学生小孙说,“有很多书在青岛根本买不到也借不到,很多时候我不得不网购或者托人从外地买,青岛人难道都读电子书吗?我不这么认为,关键还是人们没有这样的文化需求。”
“其实青岛人也挺喜欢看书的,你去书城这样的地方看看,周末一般都是满满当当的,问题是人们读书的面太窄了;还有,青岛人对画展、话剧、讲座之类跟文化沾边的好像都没兴趣。”在青岛生活了一辈子的58中退休教师刘老师说。
就记者的调查而言,青岛的文化更加偏重贴近生活的市井文化,的确拔不到登大雅之堂的高度,但是它却可以真实生动地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像。“啤酒文化”“街头文化”等极具青岛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虽然毁誉参半,但是忽略了这些就隐藏在市民身边的生活细节,盲目地说青岛没有文化基础显然也是偏颇的,但毕竟这些仅仅是主流文化的枝蔓,培养营造能被广泛认同的文化气息对青岛来说还任重道远。
青岛的传统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青岛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民情、青岛的传统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