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苗族文化习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苗族的风俗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苗族的风俗有哪些
生活习俗:吃油茶和山泥鳅、穿戴苗族特有的服饰、住吊脚楼。节日方面,三月初三青年男女会对歌恋爱,四月初八吃乌饭以纪念杨再思,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十月初二过“小年”。草标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年男女传递爱情用草标作纽带。
苗族的风俗有哪些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较有代表性的是传统“盛装”,发髻上的头饰有几十种。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苗族男子的装束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1、拔雉毛
广西苗族小伙子向意中人求爱,在芦笙上插上一支美丽的野鸡毛,对着姑娘吹起动听的曲子。小伙子舞动着芦笙使野鸡毛轻拂着姑娘的脸颊。假如姑娘有意,就随手拨下芦笙上的野鸡毛;反之,就不拔而转身走开。
2、半路“抓亲”
此风俗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姑娘结婚时,由六个年轻姑娘和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组成送亲队伍。迎亲队伍由六个小伙子和两个姑娘组成。
两支队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发,相会后,迎亲队伍把挑来的糯米饭交给送亲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篮交给迎亲的姑娘,然后起把糯米饭给大家吃。
这时迎亲的一个姑娘说:“婆婆,谁是我家嫂嫂啊?”话音没落,送亲的姑娘将新娘紧紧围在中间保护起来。迎亲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设法去“抓”新娘。最终新娘还是被“抓”走了,送亲的也便完成了任务。迎亲的带走新娘,双方道别而去。
3、半夜搬家
是云南祥云县茶朗哨乡苗族的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旧社会半夜搬家是为躲避财主的债务,如今已失去本来的意义,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活动了。不论谁搬家,村里人都来帮忙祝贺。
他们把要搬走的东西放在院子中间,吹芦笙、吹唢呐,弹三弦,大家围着家具起舞,歌舞一停,主人忙给客人敬酒。把家具搬放在新房院后,再次围成圈跳起欢快的舞蹈。
跳舞的圈子十分讲究,中间一圈是小孩,象征苗家的希望和未来;第二圈是姑娘,象征美好的花朵;第三圈是小伙子,象征着苗家兴旺坚强;第四、五圈是老人,表示苗家儿女在老一辈培养、教育下茁壮成长。
扩展资料:
苗族的禁忌
湘西苗族日常生活禁忌较多,如不准在家里或夜里打口哨;忌震龙岩(堂屋中央有块盖板岩,下面安放龙的祭品,是龙的栖息之所);父母在,晚辈不能包白帕。
早起至早餐时间内,忌说“龙”、“蛇”、“虎”、“豹”和“鬼”;每年立春后,连续忌5个“戊”日,当天不准挑水,不准动土;立春五“戊”为“春社”,社在“戊”前一日为“小社”,在“戊”后一日为“大社”。
小社杀羊,大社杀猪,以祭社菩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清吉,六畜兴旺;过年前后,从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十五日一段,忌理发、忌在太阳下晒衣、忌妇女用针钱、忌三脚架上插柴烧、忌财物外出、忌搓绳子、生辰属犬鼠者忌扫地;年三十忌推磨、梳头。
正月初一至初三忌煮饭(先用甑子蒸好饭)、除夕杀公鸡只吃肉禁喝汤等;开春后,人牛出工,都要选个好日子,人是“马、鼠、狗”三个日子好,母牛逢“鼠日”出工,产牛儿多,公牛逢“马日”出工力气大。
抛粮下种也选种子,“羊日”忌下谷种,说是枯焦日,“蛇、牛、鸡”日忌下包谷种,说是红煞日,均不利于庄稼的生长,以“马、猴”日下种最好;“过年”、“大端午”、“七月半”忌妇女串门;立秋忌围园圃、扯菜。
农历每月初五、十四、廿三日为月忌日,忌开头办喜事;吴姓忌吃狗肉;龙姓忌吃羊肉;屋前后所谓龙脉线上和已葬前不准埋人,如果有犯禁忌,可能引起诉讼和械斗;有的苗家忌外人进屋坐在火坑的正面和左边(传说那是祖先神位)等。以上禁忌各地有所不同,现大部分已被新的习俗所取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的习俗
苗族有哪些习俗,节日,饮食,服装?
一、苗族的饮食习俗
1、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
2、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主食。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把糯米饭和蔬菜一起封存坛内,一、二个月后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种特具风味的酸腌菜。
3、苗族饮酒十分普遍,凡遇婚丧、节日或亲友来访,都用酒招待宾客。
4、苗族的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二、苗族的禁忌习俗
苗族禁忌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禁忌。
1、在苗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和鸡肝吃,按苗族传统的礼节,鸡头是要敬给老人的。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杂和鸡腿,鸡杂要敬老年的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年纪小的小孩。
2、遇苗家门上悬挂或插在门边的草结、树枝时,不要冒然就进去了,这是苗家人猪牛生产或是请巫师来做法事,谢绝外人进入家门的做法。
3、苗族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
三、苗族的服饰
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
1、男子服饰。
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
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
2、女子服饰。
各地区的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式样约几十种之多,但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腿根,仅七、八寸长。
四、苗族的节日
1、踩花节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
2、打背节
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
扩展资料:
苗族习俗来由
1、饮食口味来由
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过去,由于山区缺少食盐,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调味,日久形成习惯。
2、语言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3、文字来由
传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与汉字可能同源,后来失传,这些传说如今已难以考证。20世纪初,一些苗族知识分子为发展苗族文化教育,创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创制的方块苗文、石启贵创制的速记苗文,贵州松桃龙绍华运用国际音标编制的苗文课本,等等。
百度百科-苗族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是什么?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有:
1、吃油茶。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穿戴: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4、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上层为人居住。
5、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苗族有哪些习俗
苗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以下的风俗习惯:
一、礼仪方面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二、服饰方面
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为百褶裙。
三、节日方面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
相
关于苗族文化习俗和苗族的风俗文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