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文化 正文

巢湖传统文化(巢湖传统文化介绍)

1、巢湖之滨古镇三河有哪些景点2、安徽的所有民俗3、巢湖有什么好玩的地方4、江淮文化分布在哪里?5、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巢湖哪里好玩巢湖好玩的景点6、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比如华阴老腔巢湖之滨古镇三河有哪些景点三河古镇地处肥西县境内。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流贯其间而得名,给三河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古迹遗产,即古巷...

今天给各位分享巢湖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巢湖传统文化介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巢湖之滨 古镇三河有哪些景点

三河古镇地处肥西县境内,位于巢湖之滨,距省城40公里,面积4.71平方公里,人口3万。它南与庐江县接壤,西与舒城县相邻,可谓“一步跨三县,三县闻鸡鸣”,是安徽16个著名大镇之一。三河属水乡古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流贯其间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公元前537年吴楚之争的“鹊岸之战”和1858年太平天国大败湘军的“三河大捷”均发生于此。

三河古称鹊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沦桑的历史,给三河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古迹遗产,尤以“八古”即古巷、古街、古桥、古城墙、古庙、古炮台、古民宅、古茶楼景点诱人,佐证和诠释着三河的古老;无处不在的徽派建筑群,粉墙黛瓦,古朴典雅;穿街而过的小南河,流淌着的“二龙街”,关于赵匡胤、赵匡义兄弟逃难至此后相继做了北宋皇帝的神奇传说和生动真实的“小辞店”故事,给今天的游客增添了访古探幽的雅兴;渊源久远的饮食文化,更造就了三河土菜与点心融南汇北之长,又具有独特风味,堪称一绝,“玩在黄山,吃在三河”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共识。旅游商品羽毛扇、茶干、酥香鱼乍面、富光杯颇受青睐。人文资源厚重,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在此就读,两广总督刘秉璋、巡抚潘鼎新及李鸿章在此均有置产。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踩高跷、赛龙舟、玩龙灯经久不衰,备受游客欢迎。

三河镇也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其景观情调不亚于苏南周庄。同时,荟粹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

三河镇的饮食文化发达,当地不论男女都能做几个拿手好菜。于是三河镇的土菜声名远播,在合肥市出现了很多冠以“三河”之名的饭店。然而要品尝三河的美食,还是要去三河镇。在那里随意找家稍有规模的饭店就可品尝到正宗的土菜了,且回味无穷。

三河镇在旅游开发中,坚持做活水文章,挖掘古资源,打好文化牌,实现了“三水贯通”,开启了三河旅游“黄金水道”;先后建起了6.3万平方米的大南门徽派建筑群小区与古街连为一体;新建复建了国公桥、鹊渚廊桥、望月桥、天然桥、三县桥、人民桥、鹊渚游廊、忠武阁、万年台、古鹊亭、英王府照壁、牌坊等仿古建筑;开发了杨振宁客居地、一人巷、朝阳门、刘秉璋古宅、李鸿章粮仓、英王府等景点;下一步还将规划千亩荷花荡、护城河公园等项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河镇先后被列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和省中心镇、示范镇。今后,三河镇将继续按照“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特色”的旅游发展总体目标,实现社会文明进步,把三河建成现代化的新型旅游城镇。

安徽的所有民俗

集居与散居.安徽宣城民俗风情

旧时民间村落多为集族而居。如至今还保存明清时期建筑风貌的黄山市黟县宏村、西递村等,村民居舍相连一体,依山抱水,坐北朝南,村中建有宗族祠堂,各户门前留走廊通弄堂,汇总而通往村前一条大道。少数村落依山处筑有围墙,平坦处开挖护村河,体制一如旧式的城堡山寨,易于防火、防盗、防偷,陌生人轻易难以进村,进村也难以找到路径逃走。其弊端是交通闭塞,出入不便。

共和国成立后,集居的建筑逐渐被拆散化零,各户头喜欢建立独门独户的居室,如建成连三、连五、连七(七间屋并排建筑),或“明三暗五”式居室,中间为大厅,左右室各间隔为二,前场后院。多数为土砖瓦房,少数建青砖墙壁;贫户则盖土墙茅屋遮顶。90年代后,农村多数住户已建起两层(少数为三、四层)红砖水泥板顶楼房。2l世纪初,政府提倡移民建镇活动,即将各村落散居的农户,统一划地在公路两旁建筑城镇式多层楼居室,从而开发旧屋场地为良田,以节约土地、用水与材料资源。

旧时城镇均建成东西对门、南北相向式居室或店面,中间街道贯通,两旁走廊相连。富户则建筑一进三、五重不等的深宅府第,各进之间廊庑相通,中开天井采光,两旁建厢房作居室,正中留前厅、大厅、后厅、正厅等待客或家人团聚场所。共和国成立后,少数城市民众住进了单元楼房;80年代后兴起老城改造,各街道大都建筑有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城镇人以居住单元楼为主。90年代以来,小区建设渐成气候。

百子会

信奉佛教的人集体朝山,人数满百人以上称“百子会”,两百人以上的为双百子会;不满一百人称小百子会。朝山者身众着灰上装、青裤、黄围兜上印有“朝山进香”字样,在香首带领下,步行上山,沿途敲锣唱赞、逢庙叩拜。大多在地藏王生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活动最盛,素以能够在这天晚上赶到九华山肉身殿上通宵旦静坐“守塔”为荣。还有一些香客为亡故双亲上山敬香,他们身穿亡人的寿衣,以求得地藏王的印章祭祀亡灵为最大心愿,佛界神话说是持此印信,亡人在冥司有遍行无阻的特权。

除夕进香.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九华山居民吃过除夕团圆饭后,或看电视守岁、或娱乐,直至新年零点钟声敲响后,有的是全家出动,有的是家主代表,先洗脸漱口,燃放鞭炮、烟花,谓之“出行”;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香、鞭炮、烟花带上到肉身宝殿(远处的则到附近寺庙)进香。进香途中,即使遇见熟人,也不言不语,进香完毕回家时方可相互招呼致意。除夕进香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如愿。据说若烧得第一柱香,最为吉祥。现已成为当地过年必具之习俗。

腊八粥.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的习俗。

龙灯.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九华山及附近乡邻逢年或重大节日活动时,以舞龙灯、狮子灯庆贺助兴。龙灯以竹篾扎成拱形,一拱一板,每板长约1.5米,内燃蜡烛,少则九板、多则数十板(均为奇数),每板1人扛舞,并敲锣打鼓随行.龙灯是民间庆贺喜庆的一项大型集体活动,所到之处观者如潮,十分热闹。

荤年素年.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历代官府均十分重视维护九华山佛地尊严,禁止各种弊害,如对占佛地作摊场、砌酒店塞交通、宰猪杀羊、秽污教理等现象均勒碑警戒,于是形成了以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清至民国间,九华街商户入居,杂以山民,佛教查禁不严,荤禁松弛,出现了僧人吃素、山民吃荤的混合

局面,逐渐习以为常。但为尊重历史习俗,当地居民于春节之际,先过荤年,后过素年。荤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小月二十七日),当地居民举家荤食,次日以草木灰将锅碗器皿擦洗干净,开始素食。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再做素菜过正年,吃过斋饭,或祭拜祖宗、或守岁、或娱乐,或进香,素食一直持续到新年正月初三。荤年、素年已成为九华山冬游重要项目之一。

淮北花鼓戏.安徽淮北市民俗风情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苏鲁交界地区,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砀山、萧县、开封、邳县),中路(宿县、灵璧、泗洪、涡阳、蒙城、阜阳)和南路(蚌埠、淮南、寿县)。

淮北花鼓戏的原始形式是民间的小型歌舞。劳动人民在农闲季节里籍以自娱,有时在进行这些民间小唱时,伴以舞姿。这些舞姿都是根据民歌的内容,模仿生产生活上的动作编成。后来,在舞蹈上又吸收一些民间杂技,如“四门八叉”、“顶人”等,使舞蹈加强了动作性,更加吸引人。同时编唱了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小段子,如西厢段三国段等,并渐渐由唱短段到唱长段,从一人单唱到两人表演(一丑一旦都由男子扮演)。后来,又经过花古戏人的长期实践,在内容上改变了唱本故事,开始演唱连台本戏,演员也随之增多,唱腔及表演艺术逐步提高,到解放后,达到了丰富多采,日益完美的地步。

相山庙会.安徽淮北市民俗风情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古相山庙会。古时,每春秋两季,我市境内地方官员都要到相山显通寺举行祭礼,祈求神灵保佑平安,降福于民。而周边民众则于农历三月十八日左右来此庙敬献香火。建国后,庙会曾经改成物资交流大会,高峰时可有十余省市、数十万客商和群众赶会。近年来,赶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休闲、踏青的传统文化活动。

舒席.安徽安庆潜山县民俗风情

又名:龙舒贡席

产地:安庆潜山县

原料:舒席编制专用水竹,又以小叶水竹最佳

工艺:用作编制舒席的水竹必须是没有风头、罗尾,暴节、伤痕、发丫的,在11月至次年2月采伐,再经过剖、刮、煮、晒等十几道严格的工序才能编制舒席;在编制过程中还能将古今字画、山水人物、花草鱼虫等编进席中,编出的图案的层次分明、颜色的浓淡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特点:柔滑细薄、坚韧耐磨、不腐不蚀,折卷不断

佳品:睡席、枕席、坐席、桌席、屏风、壁幛、榻榻米等

相关诗句:李贺:“仅厌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挑花.安徽安庆望江县民俗风情

产地:安庆望江县

原料:传统的挑花多以土布为底,现在的多以平布或者绸布为底,用绣花线在布眼上按照一定的针法绣制而成。

针法:挑花的针法主要有两种,即游花(又叫铺花)和赞花(又叫十字花)。

游花:游花纹饰有两种,一种是两面的花纹有阴纹、阳纹之分,另一种则没有阴阳之分,两种纹饰的艺术效果各有妙趣。

图案:挑花有丰富的图案题材,不仅有动植物和喜庆福寿的各种图案,还有亭台楼阁和神话传说等多种异彩纷呈的图案。

发展:望江民间的挑花工艺可追溯到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代,起初只是农闲之余,妇女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才华,飞针走线制作出的头巾、手帕、腰带、荷包、围裙、坎肩等,既实用又美观。后来发展至近代,望江挑花不仅进入了人民大会堂,还打入了国际市场,而且,著名的庐阳花布就是根据望江挑花及合肥挑花创作设计出来的。

佳品:手帕、荷包、头巾、腰带、围裙、背褡、坎肩、靠垫、扶手垫、床单等。

婚嫁习俗.安徽合肥合肥市民俗风情

合肥民间素重婚姻嫁娶,视此为人之终身大事。旧时,合肥民间青年男女婚姻,受封建礼教束缚,多为父母包办或左右。在联姻前,必先经媒人或曰“红娘”从中介绍说合,讲究明媒正娶。谚曰:“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说妥之后,即可约定婚期,通称“订婚”,俗称“订亲”。具体做法是:由男家宴请媒人和女方家长,饮订亲酒,吃订亲饭,并通过媒人,将具体婚期及女方家庭所索的彩礼等事宜,与双方谈定,所谓“男计奁资,女索财礼”。一切定当后,由男家将婚期写成正式期帖,连同彩礼,一并通过媒人传送女方家庭,曰“下期单”,又叫“下日子”、“起红”、“对月礼”等,以便让女方家庭如期备办好嫁妆,适时嫁女。

结婚之日为男女人生大喜之日,其婚礼既热闹又隆重,有许多俗尚。旧时,合肥民间常在是日晨,由男家早早请来媒人,带着彩礼(多为四副挑子,礼品有禽、鱼、肉、烟、酒等)、花轿、吹鼓手和迎陪新娘子的童男童女等,一路吹打,热热闹闹往女家迎亲。新娘在出嫁日,则沐浴、梳妆、戴花、更新艳之衣。由福寿齐全的年老长亲为其咏诵,每做一事,即有一番祝福。当女家闻迎亲人马来到,即刻点放爆竹,表示欢迎,然新娘子的房门却紧闭不开。这时,男家人或媒人要从门缝向内递开门钱,俗称“门缝钱”。门缝钱又有“梳头钱”、“爆竹钱”、“开面钱”等很多名堂,故往往不向门缝内递三次五次钱,新娘的房门是不会打开的。此做法既是女家向男家伸手索钱的最后一次机会,也表示新娘子是有身价的,不是男家轻易就能相娶的普通女子。

一俟新娘房门开启,新娘则由其一兄弟背出家门上轿,俗谓此是为免让新娘脚沾娘家泥土,带走娘家财气。待起轿时,新娘要在轿内泣哭有声,表示对父母情深;其母亦哭泣相送,表示对女儿难舍,谓之“哭嫁”。花轿起程后,女家习俗是向门外泼一盆水,叫做“嫁出去的丫头,泼出去的水”,祝愿女儿永远如一汪清水,纯清如洗。女家的陪嫁品则随花轿之后,新娘的兄长送花轿上路,一般送至村口路头即返回。

迎取新娘的花轿,经一路吹打,将至男家时,男家迎候之人远远即放鞭炮迎接。花轿于男家门前落地后,常由一高寿老太和一年轻貌美妇女上前揭开轿帘,搀扶新娘下轿,引新娘步于男家铺就的垫物(米袋)上,入室进堂。米袋席地递传,名曰“传代”。至堂前先拜天地祖宗、高堂,次交拜,然后由一执烛者导引新郎新娘入洞房,饮交杯酒。

当天婚宴之后,尚要于洞房进行“闹房”活动。闹房时,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年幼辈长,竞相嬉戏逗乐逗趣,新郎新娘即便遇有难从之为,也不许生气。其间繁规陋俗及封建迷信色彩较浓的做法、说法等名堂,既多且杂,不胜繁录。但闹房的主旨,是促使新郎新娘融合情感,因旧时男女婚姻多为包办。

新婚之日,赠客礼常为花生喜果之类,寓意是祝新娘早生贵子、子孙兴旺。新婚翌日,新娘于晨起拜见亲友郎舅。第三日下厨,做肴馔献翁姑,行盥馈礼。

在男女新婚后,俗尚“看三”,即新婚夫妇在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回娘家看望父母,新郎则要同行看望岳父岳母。女家谓此为“接姑娘回门”、“接生亲”。是日,女家要备办宴席款待新姑爷(新女婿),并要邀请至亲长辈相陪。席间,有戏耍新姑爷的一些俗尚。其做法是:作陪人乘新姑爷不注意时,向其碗内加饭加菜,有意识将辣味浓、咸味浓的菜夹于新姑爷碗内,饭菜一旦放到新姑爷碗内,新姑爷必须吃掉,不能剩下,否则就是对作陪人不恭。若新姑爷实在难从,客人就要按“吃不了兜着走”的说法,将饭菜强倒于新姑爷衣袋。这类做法,目的都是为了看新姑爷失态的样子,以此逗乐。另外,还有将胭脂、口红等,强抹于新姑爷脸上,而且不让其洗掉。此种戏闹,俗尚不分男女长幼,虽有过火,新姑爷也得高兴领受,唯求一乐。

庐剧.安徽合肥合肥市民俗风情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因合肥古称庐州,故于1955年改今名。相传,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早期多演于地摊,以三小戏为主。初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歌舞为基础,在发展中吸收了阜南海子戏,寿县、凤阳的端公戏,无为的徽剧及肥东、巢湖等地门歌的唱腔和剧目。有些班社又分别同徽剧、京剧合班演出,并受其影响,逐渐发展成庐剧。

庐剧的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大类。主调有“二凉”、“三七”、“寒腔”、“神调”、“老生调”、“老旦调”、“丑调”等,是演唱本戏和折子戏的主要唱腔,也是表现不同行当的专用调,擅长叙事抒情,缠绵动人。花调是小戏的固定曲调,多为民间小调,轻松明快,用于演唱生活小戏。唱腔的特点是:不断用假声演唱,称“小嗓子”;演唱中邦腔哈台,即演唱到一定时候由场上和场后演员齐声帮唱,其声高亢,借以烘托剧情,鸡染气氛;庐剧的每一行当,都有一至几个特有的唱腔,别的行当则不能用。庐剧在流行中受不同地区人民的语言、生活和欣赏习惯的影响,其唱腔艺术上分为东、中、西三路,各具特色。

东路以芜湖、当涂为中心,唱腔柔和委婉;中路以合肥、巢湖为中心,唱腔细腻;西路以霍山、六安为中心,唱腔高亢粗矿。庐剧在表演艺术上有歌有舞,生动活泼,在唱完一段之后,随着打击乐器伴奏起舞,舞姿优美,花样翻新。庐剧的伴奏原来只用打击乐器,建国以后才增加丝弦、弹拨乐器。打击乐很丰富,几乎是一种戏一奖锣鼓经,习称“满台锣鼓半台戏”。庐剧行当是分工后又兼代别行,如老生兼代花脸,小丑兼代老旦彩旦等。

庐剧的剧目有200余个,分本戏、折子戏和花腔小戏。本戏,包括连台剧,以公案、爱情及家庭悲欢离合为主要内容,如《秦雪梅》、《休丁香》等。折子戏多为从本戏中抽出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花园扎枪》、《打芦花》等。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借罗衣》等。《借罗衣》还搬上了银幕,涌现出王本银、丁玉兰、武克英、孙邦栋、鲍志远、李道周等知名演员。

门歌.安徽合肥合肥市民俗风情

门歌是一种流行于皖中南地区的民间歌谣。歌词一般是“望风采柳”,如见到人家门口一棵柳树,就唱“老板门前一棵柳,放下柳树打笆斗,打了笆斗量大麦,量了大麦酿烧酒,五湖四海结朋友。”幽默风趣,乡土味十足。按歌词表现内容可分劳动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等,按表现手法有比喻、夸张、形容、对比等。门歌的表现方式一是走街串户演唱,二是逢年过节玩花灯、划旱船时演唱。门歌也有座唱形式,由众人凑钱,固定在一个地方唱几天,如同说书一般唱连台本戏,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居住在合肥市包河区骆岗镇大郢村的贾德云就是门歌歌手的佼佼者。

贾德云生于1928年。他自幼爱好门歌,每当村里来了唱门歌的,便跟在歌手后边,从这一村听到那一村。12岁投师卫大和尚(旧社会对无钱娶媳妇的寡汉的称呼)演唱门歌。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当地的口语、典故、民间传说了如指掌,因而创作的歌词纯朴、清新、自然,琅琅上口。解放后,贾德云参加工作,进了识字班学文化,在单位长期从事工会宣传工作,有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加之勤奋钻研、天赋极高,因而他的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贾德云创作的门歌来自生活,来自民间,来自他本人的经历。门歌《插秧歌》“楝树开花你不做,蓼子开花把脚跺。”歌词来自在江淮地区妇孺皆知的一句劝戒懒汉的警世名言,以农村常见的两种植物不同的开花季节,暗喻人们抓住农时不误庄稼。

门歌《小长工》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烘托旧社会贫富不均,诉说小长工的悲惨生活:“七月太阳赛火烘,东家打着轻洋伞,太阳照着小长工。天降大雪赛鹅毛,东家盖着绫罗被,长工稻草当被筒。”

门歌《吴小林求婚》利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男女青年互相爱慕、互诉衷肠、渴望自由的心情。男唱“为妹走了多少黑夜路,摸了多少冷墙根,头碰多少蜘蛛网,脚踩多少牛屎墩。”此处连续用了四个排比句,紧接着再用夸张手法,“高高的山头踏平路,小埂草面踩成坑”。女方应唱后,男方又唱:“为郎我站着怕人看见,蹲着又挨蚊虫叮,手拍蚊虫有四两,脚踩蚂蚁有半斤。”歌词形象生动,夸张不失其真,对比不露雕琢之痕。

门歌表演所用道具极其简单,一鼓一锣。20世纪90年代,黄山音像出版社在编辑贾德云门歌集时,大胆尝试用二胡、笛子伴奏,并加上女声伴唱等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贾德云的门歌,曲调中有庐剧的韵味,有江南采茶调的余音。音调随着歌词内容跌宕起伏,韵味悠长,余音绕梁,字字泥土香,句句家乡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巢湖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山水名胜巢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诸多名胜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山水风光名胜。滚滚东去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巢湖,巍峨起伏的群山,热气蒸腾的温泉,从宏观上构成了巢湖山水的壮丽气势。她集长江天险、湖光山色于一体,汇名泉名洞、奇石奇花于一身,湖光、江涛、温泉、奇花,堪称“巢湖四绝”,曾使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叹为观止!

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巢湖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

人文景观

巢湖人的祖先古猿人和有巢氏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为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代代的“有巢氏”接过老祖宗手里的接力棒,以巢湖人特有的“居巢、爱巢、筑巢、美巢”精神,在这块黑土地上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忠实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创造崭新的现代文化,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使得巢湖名胜文化更加星光灿烂。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勤劳智慧的巢湖人遵循“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方针,陆续开发开放了一批山水风光名胜和宗教名胜:绿化和美化了湖心姥山岛和“江门”西梁山,并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湖滨大道和沿江大道,使“两颗宝石”成了观湖揽江、领略湖光山色的最佳去处;开发开放了半汤、香泉、汤池的温泉休疗养区、温泉度假区。

在开发山水名胜的同时,巢湖人也加快了历史名胜的发掘和利用。修复了古昭关、乌江亭等古战场遗址和霸王祠、周瑜墓园,再现了古战场文化;发掘了西汉古墓,兴建了文物博物馆,抢救了西汉名胜文化;扩建了陋室、米公祠,搜集了古碑刻,发掘了唐宋名胜文化;整修了昭忠祠、李鸿章当铺、武壮祠和吴长庆故居,保护了淮军名胜文化;在原址按原样整修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三将军”旧居,并分别被批准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弘扬了现代名人名居文化。此外,还修建了新四军七师司令部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及其纪念馆,在抗日和渡江战役纪念地竖起了一批纪念塔、纪念碑。

景点简介

半汤温泉

温泉

位于巢湖汤山之麓。《巢湖志》记载:“山有二泉,一冷一暖合流。”因有半汤之名。半汤温泉的历史十分悠久,

远在秦汉,此处温泉就为人们发现和利用。据史书所载,汤泉味甘,抱疴来饮者多愈,主治肝胃虚寒、下痢、咳嗽、心腹冷痛及皮肤病等,被古人誉为九福之地。唐代诗人罗隐游览半汤温泉后,曾写下“饮水鱼心知冷暖,濯缨人足识炎凉”的诗句。温泉终年喷涌不断,水温保持在摄氏60℃以上,最高可达80℃。泉水清冽,无色透明,水中含有30多种活性元素。温泉涌出的热气,像袅袅青烟缭绕于曲径山道上。

中庙

中庙

被称为“湖天第一胜处”的中庙,矗立在巢湖北岸叫做凤凰台的矶石上。庙始建于唐,后屡有修建。它盘踞于矶巅,三面临水,楼台巍峨,颇有气势。明代储良材曾作《中庙》,诗中吟道:“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徒倚首重回。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庙内为形如四合院的纯木质结构建筑,精巧别致。登楼凭栏,烟波浩渺,不辨云乡水乡,景色奇诡而壮观。在中庙南眺巢湖,湖中有一个飞红流翠的小岛,这就是姥山。远远望去,姥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凝望着滔滔湖面上的儿山。人们说这就是“巢湖陷落”、“一夕成湖”的传说。传说中的那位焦婆,在望着她的儿子。儿子因为把陷湖的消息告诉乡邻,误了时间,自己未能脱险。焦婆也因想去搭救儿子而跑掉了鞋。所以姥山南边不远处还有一座鞋山。人们为了怀念焦婆,在姥山上修建了圣姥庙。“姥峰青似髻,砥柱立中流”。姥山地险景秀,岛上有三山九峰,总面积1300余亩,最高处海拔104米。全岛苍松翠竹,花柳相映,果木成林,四季飘香。姥山之顶矗立着姥山塔,据《巢湖志》等记载,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但工程至三层时停工。清代光绪年间,洋务派首领、合肥人李鸿章倡议续建工程,李鸿章作《姥山塔碑记》刻于石。塔高51米,7层。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砖垒砌而成。塔体呈八角形,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塔壁每层有碑石图饰,刻有古人诗名和浮雕,刀工细腻、精湛。盘旋而上可至塔顶,依窗远眺,可以饱览巢湖风光。万顷波涛,船帆如织,远山岚影,如梦如幻,宛如一幅“一出桃源路,中流别有天”的画卷。

银屏山

银屏牡丹

巢湖之南,群峰相峙,峭壁嵯峨的银屏山绵延于巢湖之滨。因山上有一大石,色白如银,形似花瓶,因此又有“银瓶”之名。银屏峰海拔508米,为群峰之冠,登山可俯瞰全湖。但见碧波远涵,极目水天无际。一脉青山,云缠雾绕,宛若仙境。围绕银屏峰的九座山峰,形状如狮子,名曰九狮山,古人称之为“九狮抱银瓶”,银屏山故名。这个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可容千人,洞顶洞壁垂挂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口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株亭亭玉立的白牡丹,枝叶扶疏,盘旋而出。每逢谷雨时节牡丹花开,洁白如银,艳丽芬芳。慕名前来观赏者络绎不绝。

紫薇洞

紫薇洞

紫薇洞位于巢湖西紫薇山上。山上遍布一种小树当地人管叫爱情树,前往游玩的情侣往往用红丝带系在树上以表爱情忠贞不渝。内有紫莓洞,洞位于山的正中间,此洞形成于地下暗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内石壁在暗河冲击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层纹十分清淅。最妙的要数洞内的"四绝"、"三奇"景观。"四绝"为天沟、天板、天漕,玉螺账,石鹅管和天外飞瀑。"三绝"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地下长河。此外,"龙潭听涛"、"群猴朝圣"、"洞中大龙湫"、"九龙壁"、"石葡萄"、"石褶裙"、"石针"、"石笋"、"葫芦寿星"、"猴子捞月亮"、"八戒照镜子"等景点,以及王乔炼丹留下的胜迹,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紫薇洞与一般溶洞不同,紫薇洞是由于常年受地下河的冲刷而形成的廊道式溶洞,水源可能是在洞形成时来自四面八方,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紫薇洞旁边还有个王乔洞,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里面所有的雕像除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有头以外,其他的都没有头。至于什么原因形成的“无头佛”,一直不得而知。

姥山岛

姥山岛位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地形椭圆,周长约四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岛上三山九峰,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 姥山岛由结晶质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为巢湖水上天然避风港和水战停泊处。山地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为主。山巅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山巅的文峰塔建于崇祯四年,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高51米,七层八角,共135级。塔内砖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凭栏远眺,但见水天一色,惊涛拥雪,帆影点点,鸥鹭翔集,令人心旷神怡。

江淮文化分布在哪里?江淮文化和吴越文化有什么渊源吗?

江淮文化又叫做两淮文化,主要就是以巢湖为中心,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长江以北的江苏与安徽的境内。江淮文化处在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北与黄河地区的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接壤,南与隔着长江的两湖文化区、吴越文化区是互相相望,它也是中国南北文化的走廊与南北文化连接的桥梁。

江淮文化以江淮方言为代表,形成了与北部中原官话区、南部吴语区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在饮食文化上,江淮文化以淮扬文化为代表,甜咸适中,注重本位,汤菜为主。在江淮以北的徐州比较注重咸鲜,江淮以南的苏州浓油赤酱,比较偏甜。自古以来,江淮文化都是博大精深,影响力范围包括安徽江苏两大部分,并且也由江苏安徽几个中心城市形成突出的文化中心,从西往东形成了安庆、南京、淮安几个文化中心城市。

淮河是江淮古文化的发源地,夏商周时候,乃是“徐淮夷文化”,文化受着黄河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地方色彩,给南方的楚文化与吴越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候,江淮地区的徐淮夷文化转变风向,朝着南方吴越文化与楚文化靠拢。秦汉时代,江淮地区乃是全国文化发达区域之一,淮南王刘安定都在寿阳,并且招人著书立说,对本地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样,也使江淮文化超越同一时期的吴越文化。

隋唐时候,由于江淮地区水稻农业经济获得发展,江淮文化也获得发展。但之后在历史演变中总统水平也落后于吴越文化,更难与黄河流域地区的中原文化与关中文化相媲美。

江淮文化处在北方与南方之间,江淮人在燕赵北方人眼里是南蛮人,在闽粤南方人眼里是北方佬。而且,江淮地区也是人才辈出,人才都是能谋国成事。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是江淮地区的人,江淮地区的人也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如韩信与曹操。江淮人也是文艺辈出,如文学家秦少游与艺人梅兰芳,都来自于江淮地带。

吴越文化特点

吴越文化又叫做江浙文化、江南文化,是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吴越文化简单来说,就是江浙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太湖流域为中心,范围包括今天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吴越文化有鲜明的标志形式,那就是农耕、舟揖、农耕、悬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断发文身、淫祀等。

吴越文化从上古时候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经过历朝历代一路发展,唐朝时候江浙地区经济发展超过北方,这也使吴越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在历史上北方地区中原文化在少数民族统治过程中逐渐淡化,以及北方汉族人的南迁,这也使吴越文化保留了当地土著文化特点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吴越文化的吴语特点是细软优雅,有着“吴侬软语”的美称。吴侬一带饮食以香甜为主要特征,历史上也是辈产科学家与文人墨客。如古代状元与现代中国院士吴越人占领2/5。南宋之后,吴越文化朝着精致的方向发展,南宋与明朝的吴越人数量也超越过中原与北方一带。近代江浙工商业发展,也使吴越文化增添了商业气息。吴越人性格是外柔内刚,注重礼节,为人也比较谦和。

共同渊源

可以看到,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共同的渊源就是汉族文化,都有汉族中原文化传承与发展。只不过吴越文化更像南方文化,夹杂着越人与商业文化气息,江淮文化是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吴越文化的过渡。

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巢湖哪里好玩 巢湖好玩的景点

山水名胜巢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诸多名胜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山水风光名胜。滚滚东去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巢湖,巍峨起伏的群山,热气蒸腾的温泉,从宏观上构成了巢湖山水的壮丽气势。她集长江天险、湖光山色于一体,汇名泉名洞、奇石奇花于一身,湖光、江涛、温泉、奇花,堪称“巢湖四绝”,曾使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叹为观止!

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巢湖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

人文景观

巢湖人的祖先古猿人和有巢氏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为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代代的“有巢氏”接过老祖宗手里的接力棒,以巢湖人特有的“居巢、爱巢、筑巢、美巢”精神,在这块黑土地上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忠实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创造崭新的现代文化,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使得巢湖名胜文化更加星光灿烂。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勤劳智慧的巢湖人遵循“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方针,陆续开发开放了一批山水风光名胜和宗教名胜:绿化和美化了湖心姥山岛和“江门”西梁山,并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湖滨大道和沿江大道,使“两颗宝石”成了观湖揽江、领略湖光山色的最佳去处;开发开放了半汤、香泉、汤池的温泉休疗养区、温泉度假区。

在开发山水名胜的同时,巢湖人也加快了历史名胜的发掘和利用。修复了古昭关、乌江亭等古战场遗址和霸王祠、周瑜墓园,再现了古战场文化;发掘了西汉古墓,兴建了文物博物馆,抢救了西汉名胜文化;扩建了陋室、米公祠,搜集了古碑刻,发掘了唐宋名胜文化;整修了昭忠祠、李鸿章当铺、武壮祠和吴长庆故居,保护了淮军名胜文化;在原址按原样整修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三将军”旧居,并分别被批准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弘扬了现代名人名居文化。此外,还修建了新四军七师司令部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及其纪念馆,在抗日和渡江战役纪念地竖起了一批纪念塔、纪念碑。

景点简介

半汤温泉

温泉

位于巢湖汤山之麓。《巢湖志》记载:“山有二泉,一冷一暖合流。”因有半汤之名。半汤温泉的历史十分悠久,

远在秦汉,此处温泉就为人们发现和利用。据史书所载,汤泉味甘,抱疴来饮者多愈,主治肝胃虚寒、下痢、咳嗽、心腹冷痛及皮肤病等,被古人誉为九福之地。唐代诗人罗隐游览半汤温泉后,曾写下“饮水鱼心知冷暖,濯缨人足识炎凉”的诗句。温泉终年喷涌不断,水温保持在摄氏60℃以上,最高可达80℃。泉水清冽,无色透明,水中含有30多种活性元素。温泉涌出的热气,像袅袅青烟缭绕于曲径山道上。

中庙

中庙

被称为“湖天第一胜处”的中庙,矗立在巢湖北岸叫做凤凰台的矶石上。庙始建于唐,后屡有修建。它盘踞于矶巅,三面临水,楼台巍峨,颇有气势。明代储良材曾作《中庙》,诗中吟道:“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徒倚首重回。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庙内为形如四合院的纯木质结构建筑,精巧别致。登楼凭栏,烟波浩渺,不辨云乡水乡,景色奇诡而壮观。在中庙南眺巢湖,湖中有一个飞红流翠的小岛,这就是姥山。远远望去,姥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凝望着滔滔湖面上的儿山。人们说这就是“巢湖陷落”、“一夕成湖”的传说。传说中的那位焦婆,在望着她的儿子。儿子因为把陷湖的消息告诉乡邻,误了时间,自己未能脱险。焦婆也因想去搭救儿子而跑掉了鞋。所以姥山南边不远处还有一座鞋山。人们为了怀念焦婆,在姥山上修建了圣姥庙。“姥峰青似髻,砥柱立中流”。姥山地险景秀,岛上有三山九峰,总面积1300余亩,最高处海拔104米。全岛苍松翠竹,花柳相映,果木成林,四季飘香。姥山之顶矗立着姥山塔,据《巢湖志》等记载,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但工程至三层时停工。清代光绪年间,洋务派首领、合肥人李鸿章倡议续建工程,李鸿章作《姥山塔碑记》刻于石。塔高51米,7层。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砖垒砌而成。塔体呈八角形,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塔壁每层有碑石图饰,刻有古人诗名和浮雕,刀工细腻、精湛。盘旋而上可至塔顶,依窗远眺,可以饱览巢湖风光。万顷波涛,船帆如织,远山岚影,如梦如幻,宛如一幅“一出桃源路,中流别有天”的画卷。

银屏山

银屏牡丹

巢湖之南,群峰相峙,峭壁嵯峨的银屏山绵延于巢湖之滨。因山上有一大石,色白如银,形似花瓶,因此又有“银瓶”之名。银屏峰海拔508米,为群峰之冠,登山可俯瞰全湖。但见碧波远涵,极目水天无际。一脉青山,云缠雾绕,宛若仙境。围绕银屏峰的九座山峰,形状如狮子,名曰九狮山,古人称之为“九狮抱银瓶”,银屏山故名。这个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可容千人,洞顶洞壁垂挂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口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株亭亭玉立的白牡丹,枝叶扶疏,盘旋而出。每逢谷雨时节牡丹花开,洁白如银,艳丽芬芳。慕名前来观赏者络绎不绝。

紫薇洞

紫薇洞

紫薇洞位于巢湖西紫薇山上。山上遍布一种小树当地人管叫爱情树,前往游玩的情侣往往用红丝带系在树上以表爱情忠贞不渝。内有紫莓洞,洞位于山的正中间,此洞形成于地下暗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内石壁在暗河冲击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层纹十分清淅。最妙的要数洞内的"四绝"、"三奇"景观。"四绝"为天沟、天板、天漕,玉螺账,石鹅管和天外飞瀑。"三绝"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地下长河。此外,"龙潭听涛"、"群猴朝圣"、"洞中大龙湫"、"九龙壁"、"石葡萄"、"石褶裙"、"石针"、"石笋"、"葫芦寿星"、"猴子捞月亮"、"八戒照镜子"等景点,以及王乔炼丹留下的胜迹,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紫薇洞与一般溶洞不同,紫薇洞是由于常年受地下河的冲刷而形成的廊道式溶洞,水源可能是在洞形成时来自四面八方,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紫薇洞旁边还有个王乔洞,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里面所有的雕像除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有头以外,其他的都没有头。至于什么原因形成的“无头佛”,一直不得而知。

姥山岛

姥山岛位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地形椭圆,周长约四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岛上三山九峰,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 姥山岛由结晶质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为巢湖水上天然避风港和水战停泊处。山地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为主。山巅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山巅的文峰塔建于崇祯四年,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高51米,七层八角,共135级。塔内砖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凭栏远眺,但见水天一色,惊涛拥雪,帆影点点,鸥鹭翔集,令人心旷神怡。

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比如华阴老腔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

10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巢湖传统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巢湖传统文化介绍、巢湖传统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