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文化 正文

传统文化修心(传统文化滋养心灵)

1、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养生先养心是从哪六个方面入手?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养生先养心是从哪六个方面入手?养生先养心数是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史?记录着无数先辈前贤对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的丰富经验和学术成就,视天人相应为养生的最高境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专篇讨论四季养生调神的具体内容,对起卧、穿戴、饮食、情志、运动等均有明确提示。其时多思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修心,以及传统文化滋养心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养生先养心是从哪六个方面入手?

养生先养心数是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史,记录着无数先辈前贤对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的丰富经验和学术成就。纵观历代中医文献及养生专著的有关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养生理念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天人相应

《老子》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人处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与宇宙自然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沿袭这一思想,视天人相应为养生的最高境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专篇讨论四季养生调神的具体内容,对起卧、穿戴、饮食、情志、运动等均有明确提示,如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其意为:春季推陈出新,万物欣欣向荣,应之人体,适当晚卧早起,晨练散步于庭院,披散头发,松缓形体,令情志得以畅达,其时多思生存而勿想消亡,多思给予而勿想掠夺,多思奖赏而勿想惩罚,惟有如此,才是符合春气生发的养生之道。

动静相宜

动者属阳,静者属阴,动静相宜,阴阳协调,是生命变化的内在依据,也是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兴奋与抑制、清醒与睡眠、运动与静止、分化与合成等,均与阴阳动静协调有关。诚如明代医家张景岳《类经图翼·医翼》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论述养生动静观之卓有见地者,当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废然无动而静,阴恶从生哉?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思问录·内篇》)。笔者以为,形需常动,神须恒静,形动神静,分而若一。

形神共养

形与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观念,也可用其对人体生命运动进行高度概括。形,即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神,即指情志、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以及生命运动的外部表现。

形神共养,是指养生既要注重养形,亦须强调养神,且养神先于养形,即所谓“养生先养心”。中医学素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强调“神”的健旺畅达是身体健康的必要保证,“神”的活动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大体而言,养生应动静相济,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者为健,静者为康,形神合一,尽终天年。

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的具体内涵

养生范围广阔,内容众多。就精神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及娱乐养生等内容简述如下。

精神养生

其是指通过主动地修德、调志、节欲等多种途径,保全精神健康,达到形神合一的养生方法。

修德怡神

注重修德之人,行事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开朗,如此则情志怡然安宁,气血和调,脏腑功能平稳,形与神俱,可得天年。大德必得其寿,孔子有“知者乐,仁者寿”之论,民间有“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之语,均应成为养生箴言。

有学者经研究认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一些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脑中激素的释放增多,强化神经活动,有助于延缓衰老,有利于健康长寿。修德怡神,是养生延年的重要方法,历来受到养生家的高度重视,凡养生有道之人,均将其列为摄生首务。诚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言:“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调志摄神

人的情志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喜怒哀乐在所难免。但若情志放纵偏激,极易影响人体气机,轻则引起功能失调,重则导致疾病发生,故而通过主动地控制和调节情志活动,避免产生反常或不良的情绪状态,可达到宁心摄神、健康长寿的目的。

现代研究也证实,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焦虑、心理压力过重,可以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容易出现精神疲乏,失眠多梦,烘热冒汗,烦躁不宁,情志抑郁,食欲减退,性欲冷漠,心悸怔忡,若经久不已,甚至可诱发癌症。古今养生家所倡导的情志转移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均为畅志舒情、愉悦心神的有效方法。但愿诸君从养生保健角度出发,天天保持好心情。

人生在世,孰能无欲。但人之欲望,永无满足,这是普通的心理状态。要养生保健,就必须节制欲望,诚能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若能如此,可谓养生修心之高人矣。

俗话说:“妄想一病,神仙难医。”因欲壑难填,终日忧心忡忡、胡思乱想,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便会严重影响人体脏腑组织以及气血阴阳的功能活动,而损害身心健康。《道德经》指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想清心寡欲、静养心神,就应自觉地、尽力地做到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妄想、去妒忌

想修修心,学习传统文化,先学什么呢?

修行佛法为好 佛法为宇宙最高真理 法理都是层次极高的 戒律严格 传承严格 ··················

传统文化层次不是太高 都是基本的 基础的做人做事的标准············不是最高标准···············

纵观所有修行法门 门派都是修行无我 体悟法空为主的!

从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中得到什么收获?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交流会心得体会

2015年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在南山举办的第21期“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交流会。通过几天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收获颇多。所见所闻所感归纳有三:感动、感叹、感恩。

首先,我想说的是:四十多年来参加的会议不可计数,经过的培训也不胜枚举,大多是这样一种景象:满眼看去会场里睡觉的、打电话的、看小说的、聊天的、空座位的比比皆是。考虑再三归纳如下:讲座不够精彩,服务不够到位,组织者与参会人员极其陌生。

而这次的学习班组织形式是空前的,服务态度是空前的,义工们身体力行的影响力是空前的,讲座老师的感召力是空前的。

感动-----来自于义工们的微笑服务与忙碌的身影。

记得第一天来到南山银都度假村的情景。车门打开,走下车的那一瞬间感动便扑面而来。我的皮箱在我还没跨下车的时候被一位记不起模样的义工接过去拎到了餐厅接待处。从没遇到的热情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不相信我的眼睛但我相信我的感觉,我遇到热心人了,我只这么想……

在第七组报到处我见到了仪态端庄的李姝仪老师,登记完之后又是另一位义工带我来到了后来几天成为我“家”的宾馆。房间一尘不染,与穿着印有“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字样衣服的义工们开始平凡接触:门打不开、没带拖鞋、需要被子、需要暖宝宝……我惊诧于他们的彬彬有礼,惊诧于他们的体贴入微,惊诧于他们竟然不只是对我好的热心人而是真正把我当成了自家人,当成了兄弟姐妹……就在那个下午我真真切切在家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家的感觉,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就像会议议程表中写到的那样------23日,迎亲人。

我感动,感动教室里给我们端茶倒水的身影,感动为我们掀起门帘儿的白发苍苍却慈祥可亲的老阿姨。感动厨房里为我们精心准备营养餐的和蹲在六大盆水边为我们洗刷碗筷的忙碌身影。更感动于卫生间内为我们准备的贴心小护垫。

在这之前不管出门到哪里,随身携带的卫生用具要多全有多全,总嫌宾馆床上、卫生间、桌子上哪哪都是大肠乙肝小肠艾滋病。这次一样,床单、被套、一次性桌布啥的都带齐了。该铺的铺,该不用的绝对不碰。(学习心得)可就从第二天中午起,我就开始为我所做的一切由脸红到自责到感觉自己的内心好肮脏——亵渎了义工们无私的爱与亲亲的关怀。被子铺的整整齐齐,睡衣叠得棱角分明,马桶盖上多了两包我急需的东西,洗手池的台面上滴水不沾,洗漱用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那种温馨、干净、整洁绝非是宾馆服务员所做的表面工作,只有家人才可以为你做到。干净的让你那么放心舒心开心。我真幸运,在这个天寒心冻的季节来到了这个空气清新,纯净美丽的没有杂质的“世外桃源”,感受到了天堂的人享受的礼遇。我和我的同伴们被深深感动了。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魅力吧。

感叹-----来自于所有隔屏授课的老师们。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第一次端身正坐地学习《弟子规》;第一次一天听10个小时的课却身体快乐,心里快乐。短短五天,我懂得了:“人生天地间,百善孝为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真正含义。授课的老师们言谈中无不渗透着幸福快乐,而他们的快乐幸福感又无不因为泛爱、亲仁而得来的。分享着他们的喜悦,分享着他们的泪水,也分享着他们的收获。这些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能带给人快乐的快乐生活,真不虚为“幸福人生”交流会之名哪。是啊,该到让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见情见爱见真纯的时候了。该到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认祖归宗的时候了。我感叹于我们的至圣先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

感恩-----来源于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好的去感恩自然,感恩祖国,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感恩父母。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没嫌我们脏过,吃我们剩下的饭菜,洗我们拉在裤子里的屎尿。 当我们长大以后无论我们美与丑,富贵与贫穷,在他们心里我们依然是他们的牵挂与最爱。如今他们老了,我们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在我们因某个节日或纪念日渴望得到鲜花、礼物的时候,在每每感叹人生时告诉自己“女人,要对自己好点的时候”,在周末或无由头的与朋友与爱人相聚餐厅酒吧举杯碰撞着祝福的时候……

感恩,不该是猛然想起的;感恩,不该是转瞬即忘的;感恩,更不该是“等以后再说”的借口或理由。

《弟子规》----"入则孝"中云: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们不曾对照检查过。

我感恩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诲,感恩义工们无言的示范,感恩身边一切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如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周围,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一定能让自己的身心和谐起来;每个人都从每个家庭做起,一定能让每一个小家和我们的大家和谐起来。如果每个人就从当下能将封存已久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善” 挖掘出来晒在阳光下照到他人心里,我们吃的就不再有“健美猪”穿的就不会有”黑心棉',出门求学的孩子就不会因连站票也买不到而踏不上回家的路,国家也就不会因空置房太多而打压房价了等等等等。

最后心得:以传统文化修身,以传统文化修心。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承传幸福的人。

修身难在修心,修心难在“慎独”,为什么做到慎独很重要?

齐家在于修身,身不正,则家难齐,只有先把自己的身修好了,散发出一身正气,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周围的人事物,才会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修身在于修心,修心在于“慎独”,慎独在于明理,理障则心迷。明理在于博文、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所以,这都是修炼的真功夫,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惰性思维的人,人见人厌,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会自己创造机会,而不会坐以待毙。

慎独,是万古圣贤参破命运玄机的智慧结晶,古来圣贤皆寂寞,皆因他们的生命境界已非凡夫所能及,单一个“独”字我们就不难预见天道法则之唯一性,是万变规则里面最永恒不变的那一条道。

惟精惟一,没有一番精纯洗涤的内心实践积累,是达不到“一”的境界的。比如砌墙,先打好根基,再将一块一块的砖头堆砌上去,最后构建出一座宏伟而又能遮风挡雨的房子。

内心的践行存养工夫又何偿不是如此。将天性之德慢慢堆积起来,充盈这个身体,最后无论经历外面怎样的风风雨雨,都能迎刃而解。

慎独,是天地间最宝贵的财富,是宇宙间最妙不可言的暗藏力量,慎独是一种自我修炼工夫,是自我蜕变的不二法门,是一个凡夫走上觉醒、了悟生死的必经之路。

弱者通过慎独工夫,可以将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正所谓“勇者无敌”,慎独的深层本质便是从内心的混浊状态,净化出纯粹的精气,这种气就是“勇气”。勇气被激发流传出来,直接参与进万事万物的运行方式,与物合一,推行无碍地向前发展。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必定是在内心经历过了一番与欲念的激烈争斗,将心魔降服得无所现形,无所住处,达到“无欲则刚”的心灵境界。说“刚”不是真的刚,而是至刚至柔,可刚可柔。

慎独,让生命自我破壳,由内而外,彻彻底底地推陈出新,周而复始,引爆生命能量,如黄河泛浪,无坚不摧。一旦启程,注定不同凡响,仿佛黑暗中一道炫丽的流光,照彻千古。

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儒家中最核心的思想,君子慎其独,让君子之德性矗立于纷扰杂乱的人世间,使其不沾丝毫污泥,为天下苍生谋一片幸福祥和。

君子持守中庸之道,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皆不违天命之所在,遵循本自清明的良知而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然而,这种慎独工夫实践起来却是异常艰难的,不是你随随便便多读几遍圣贤书就能领悟得到的,这中间要经过多少心灵上的洗礼和煎熬,这要看你是否有真心实意,是否有志于为天下苍生祈福,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比较能修心养性的乐器?除了琴还有呢?

乐器中国古代太多了,比如 洞箫,清代张潮就说过 月下听箫声。个人感觉 学乐器,带着方便最重要。 太大的家伙玩着也不方便。

传统文化修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传统文化滋养心灵、传统文化修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