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插花与传统文化,以及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传统东方式插花特点是什么?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创作理念与法则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这是中国国画和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和谐的氛围,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三、艺术之“美”
插花创作中的艺术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和整体艺术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如梅花因其横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态美,雅而不艳、幽香远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严寒的内涵美而成为传统艺术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脉相连。如“画苑布置为妙”,“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创意追求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力求艳而不俗、雅而不淡,据环境与创作的需要,色彩或绚丽、或素雅,使人的视觉感受明快而亮丽,清新而自然。
传统的艺术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规则化,在情势上任由发挥,以达明示主题为度,外形轮廓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为主题服务是造型创作的源泉。
对花明志、借花舒怀,创作具有诗情画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艺术插花创作的宗旨。将花的形体美与人的构思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神形兼备,具有内涵美、神韵美,这是东方插花艺术所独具的艺术美。
整体艺术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创作环节之间、各创作要素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配合所产生的综合艺术效果。即通过插花创作,同时创作一个高雅、浪漫、和谐的环境空间,产生一种环境艺术美。这是艺术插花的最终目的。
四、“圣”洁之尊
艺术是神圣的,艺术创作亦是神圣的,东方人认为花卉是神圣的,以一种崇敬的心惰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使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是真正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东方人采用写实、写意或二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花卉的姿态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艺术美。她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过程。
插花(floarr),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细铁丝绑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衬叶,都用缠上绿胶带的细铁丝缠好后再造型。另一种是用专用花托,内有花泥,将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内,此法比较简便省事。
中国传统插花四大流派
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
原始萌芽期——西周至春秋、战国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阶段,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明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楚辞·九歌·礼魂》中记载: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初级发展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 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 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 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 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兴盛发展期——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美即美酒)、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 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合称为生活四艺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的“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 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插花作品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全盛发展期——宋代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的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这也就是花道。
缓慢发展期——元代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造型丰满,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
成熟完善期——明至清代中期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插花艺术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 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但是纵观清朝三百年,插花艺术始终处于一个下坡时期,得不到重视。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
传统插花、古典园林,两朵绽放在中华艺术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花朵,自古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广阔沃土之中。“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朵朵绽放于园林之中的鲜活花朵,也成为园林中最美的点缀。
又逢冬季,中国园林博物馆即将推出第四届插花艺术展,带您走进插花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插花艺术魅力。热爱插花艺术、喜爱生活美学的您,又对插花艺术了解多少呢?
宋代 篮花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具有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特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见证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以及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
元代 篮花
中国传统插花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崇尚自然、重意境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在世界插花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典范。2008年6月,传统插花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 厅堂中立式瓶花
明代 厅堂花
中国插花艺术萌芽于先秦时期,经过了汉、六朝的初始期,隋、唐、五代的兴盛发展期,宋代的全盛期,元、明、清中期的成熟与完善期,清末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在插花发展的历史中,我国有关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锡》,明朝的《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清朝的《花镜》、《浮生六记》等,为我们研究、继承、发扬和推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清代 写景盘花
清代 瓶花
作为园林中最具生命灵性的要素,花木不仅赏心悦目,其色彩、风韵也往往更具隐喻意义。或悠闲、或苦闷、或超脱、或执着,都投射于花木之上。
日本花道可以称得上是一绝,当然中国插花艺术也是不容小觑,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而且中国插花流派还分为三种,小编将为你解答中国插花习俗怎么来的?中国插花流派有哪些?
中国插花习俗怎么来的?
中国传统插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响,富有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因而常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之时,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别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着深长的意味。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迅速发展,插花艺术也获得普及与进步,成就辉煌,举国上下插花之风亦然盛行。《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每?酱禾於家傩惺⒋蟮幕ɑ岷筒寤ū热饶址欠病?
文人插花别有情趣,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除琴棋书画外,又形成插花、挂画、点茶和燃香的"生活四艺",撰写出不少插花诗作。
受理学影响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因而,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中国插花流派有哪些?
池坊
日本传统插花的开创者都是池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日本成立最早的流派,原意为池边僧舍,许多流派都是从池坊演变出来的。原本是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皈依佛教成为高僧,驻六角堂(后来京都的一名寺)而创于7世纪。在那里,作为礼佛仪式的一部分,规定“立花”这个插花样式的插花准则,即一种直立的正规样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脚瓶或细高花瓶。
草月流
草月流由河原苍风创立,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草月流创建的意思为如草之亲切、月之明亮,又称前卫花。它突破传统的形式,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更为自由。常强调美的夸张,用抽象、富于想象的手法自由创作,达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小原流
小原流由小原云心创始于1867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以投入式盛花的形式为主,用平矮形盆把花插在剑山上,既保留完整的传统手法,又不固守传统,能贴进生活、表现生活。其作品使用的是各方面皆可观赏花材的欣赏范围,任何空间都可搭配。
创始人小原云心创造的盛花表现形式,为近代插花史开辟了新篇章。其作品格调高雅、脱俗,尊重四季花草的自然之态,生动活泼,清新自然,优雅秀丽,最接近中国古典插花的风格,最能引起中国人的心灵共鸣。
传统东方式插花特点?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创作理念与法则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这是中国国画和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和谐的氛围,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三、艺术之“美”
插花创作中的艺术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和整体艺术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如梅花因其横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态美,雅而不艳、幽香远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严寒的内涵美而成为传统艺术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脉相连。如“画苑布置为妙”,“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创意追求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力求艳而不俗、雅而不淡,据环境与创作的需要,色彩或绚丽、或素雅,使人的视觉感受明快而亮丽,清新而自然。
传统的艺术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规则化,在情势上任由发挥,以达明示主题为度,外形轮廓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为主题服务是造型创作的源泉。
对花明志、借花舒怀,创作具有诗情画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艺术插花创作的宗旨。将花的形体美与人的构思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神形兼备,具有内涵美、神韵美,这是东方插花艺术所独具的艺术美。
整体艺术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创作环节之间、各创作要素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配合所产生的综合艺术效果。即通过插花创作,同时创作一个高雅、浪漫、和谐的环境空间,产生一种环境艺术美。这是艺术插花的最终目的。
四、“圣”洁之尊
艺术是神圣的,艺术创作亦是神圣的,东方人认为花卉是神圣的,以一种崇敬的心惰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使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是真正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东方人采用写实、写意或二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花卉的姿态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艺术美。她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过程。
中国传统插花是哪一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2008年
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之一,中国插花艺术插花自起源发展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它萌芽于先秦时期,经过了汉、六朝的初始期,隋、唐、五代的兴盛发展期,宋代的全盛期,元、明、清中期的成熟与完善期,清末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传统插花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四大人群插花;瓶花、盘花、碗花、篮花、缸花、筒花等类型容器插花。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蕴、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
传统插花自改革开放之后得以逐渐恢复,在代表性传承人王莲英、秦魁杰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本着“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宗旨,几十年来对历史遗存不断地挖掘、梳理与研发,使传统插花得以传承与发展,于2008年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插花艺术
我国传统的插花艺术新近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继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个项目是由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联合申报的。传统插花艺术入选市级文化遗产,专家们的心情十分复杂。在他们看来,保护这一濒危的优秀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据现有资料考证,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经过了汉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发展阶段、隋唐的兴盛期、宋代的极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后期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发展至今。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七大价值显著
极高的史学价值传统插花艺术在3000多年的发展中,见证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具有极高的史学与民俗研究价值。
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民族、人群和时代。它受儒、释、道以及诗、书、绘画、文学等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滋养,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
突出的艺术价值 它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姐妹艺术的精华,与花材和容器完美融合,不仅仅是手工艺作品,而且是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有思想美和意境美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自娱娱人的高雅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很好的社会价值 它不但对古代东方插花艺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注重意境创设、简约环保的创作技法等,还被西方现代插花所借鉴。
除此之外,传统插花艺术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也十分显著。
传统插花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色鲜明 专家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不同于现代西方插花。与现代西方插花相比,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
一是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不刻意改变其天然姿态,而是顺乎花枝的自然之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二是追求花材的意趣美,讲求以花传情;三是善用木本花材,以线造型;四是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五是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寄托情思;六是注重将花材与花器、几架、配件以及作品环境的统一,体现整体和谐美;七是兼顾中国人的独特赏花方式,分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和茗赏等。
传统插花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临近濒危 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但如今说到东方式插花,世人只知道日本花道。实际上日本插花缘于我国隋唐时期,在各个发展阶段受到中国插花艺术的不同影响。自20世纪以来,日本将插花作为国粹极力提倡,其文化影响力遍及世界各地。西方以及日、韩等凭借经济强势抢占了插花艺术的话语权,甚至操纵了世俗的审美观。相形之下,我国作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传统插花艺术却几近断流。
由于国人对传统插花艺术缺乏了解,专业研究人员匮乏,研究资金短缺以及深入资源普查、挖掘难度大等原因,使得传统插花艺术还未真正进入大众生活之中。大陆研究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学术组织只有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一家。系统梳理与传承、保护传统插花艺术这一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据了解,1987年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授、秦魁杰教授牵头成立了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一直致力于传统插花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20年来,在挽救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这一瑰宝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专家们编辑出版了中国插花、《传统插花艺术》和《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等书籍;挖掘、整理了历代插花艺术图片百余幅;培训了两期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学员共40余人;3次在全国插花大赛上专门设立传统插花艺术形式的作品展览,并以图片展的形式展示了3000多年的历史进程;连续4年举办牡丹专题的传统插花艺术展览;多次举办传统插花艺术专题报告会,还在港澳地区和日韩等国进行专题讲座和插花表演。
资深插花艺术家王莲英教授、秦魁杰教授是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研究、保护和传承的带头人。他们发表了大量论著,王教授作为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在对传统插花历史、理论与技艺进行挖掘与整理的同时,极力弘扬与传承,并带领多名研究生对传统插花艺术理论与技艺进行研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据悉,北京林业大学已提交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证报告,详细制定了从2008年到2012保护的五年计划。领军人物王教授等寄希望于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得到国人的关注与政府的支持。
插花与传统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吗、插花与传统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