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文化 正文

传统文化明信片(传统文化明信片制作简笔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明信片,以及传统文化明信片制作简笔画对应的知识点,1、古代的明信片称为什么2、中国明信片是怎么开端的?3、国家博物馆都有什么纪年商品出售4、请教明信片收藏有价值吗?古代的明信片称为什么明信片是一种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载有信息的卡片,在某些地方明信片邮资较普通信函资费便宜。一般民众可自行印制明信片但不得标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明信片,以及传统文化明信片制作简笔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古代的明信片称为什么

明信片是一种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载有信息的卡片,投寄时必须贴有邮票 。其正面为信封的格式,反面具有信笺的作用。优点是不用信封,缺点是篇幅小而无隐密性,亦称为“邮片”。明信片所写的内容公开,可被他人所看见,内容通常不涉及隐私权之虞,故称为明信。在某些地方明信片邮资较普通信函资费便宜。依据中国邮政业务说明,一般民众可自行印制明信片但不得标志“中国邮政”,因此许多人会称邮局发行之明信片为“邮政明信片”(postal card,带邮资符),而民间印制者则以泛称之“明信片”(postcard)指称。

明信片如今各国流行,多姿多彩,堪称邮苑中可爱的小花。至于明信片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恐怕不少人未必知晓。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从这一点来说,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的共同发明的。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有人提议,为了写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种不需要套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们意见不一,此提议未被采纳。

1869年,奥地利一位博士发表文章建议,应该开发明信片,并将其列为印刷品邮件,以降低邮费价格。奥地利邮政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明信片的国家。

由于明信片使用简便,邮资便宜,深受人们欢迎,奥地利仅3个月就投寄了300多万张。德国邮政部门闻讯后大吃一惊后悔不已,并于1870年7月正式发行了明信片。紧接着,英,美,法,瑞士等国的明信片也相继问世。

中国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发行于1896年,为竖长方型,左上角印有"大清邮政"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已成为今天珍贵的文史资料。在民国16年(1927年)三月,适值交通银行开业20周年,当时的交通部为此特准发行纪念明信片一组,计4种,正面用红,绿,紫三色套印,邮图系帆船,反面则图案各异。这就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发行纪念明信片,只可惜印制甚少而且属于非卖品,仅供临时馈赠之用,因此成为邮品中的珍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多种题材,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可以这样说,明信片是反映国家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的艺术品,包括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丰富资料。这种内容简单,没有保密性质,邮资略低于信函,邮寄简单方便的明信片,很受国人的青睐。这是因为它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样起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作用,又能让更多的人欣赏玩味,乐趣无穷。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水平的提高,中国明信片的设计越来越精美,花样不断翻新,功能也不断增加,如有的厂商将自家的产(商)品广告直接印在上面,以扩大和提高其知名度。还有一种派生出的个人明信片,已成为一种时髦邮品。总而言之,风靡全球的明信片,是人们广结朋友,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工具。据媒体报道,中国邮政发行的明信片,其发行量逐年增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中国明信片是怎么开端的?

1?“商埠”邮资明信片1874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首先发行了邮资明信片,邮资图是该书信馆发行的第二版“小龙”邮票的图案,片幅为120mm×75mm,纸质厚而挺实,纸面光滑,横式,标头加了英文“SHANGHAILOCAL”,此片是在中国领土上发行流通最早的邮资明信片。以后该馆又发行两种邮资明信片。其他商埠邮资明信片发行的情况是:烟台:3枚,邮资图为烽火台。镇江:2枚,邮资图为镇江金山景色。九江:1枚,邮资图为帆船和宝塔。重庆:2枚,邮资图为风俗画。我们认为这些邮资明信片同商埠票一样,虽然在中国曾经使用,发挥过邮政功能,但不是国家发行,不能算中国早期邮资明信片。

2?大清邮政邮资明信片大清邮政邮资明信片共发行了四版7种。1897年10月1日发行了第一套——“团龙图”邮资明信片,俗称“清一次片”,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中国邮政用品的起源。邮资明信片方便实用,但是当时国人因受传统理念的束缚,不愿意公开私人的通信内容,所以不接受“明信”这种方式,因此,“清一次片”主要是供在华的外国人使用。因当时中国没有加入万国邮联,凡是寄往国外的明信片必须加贴已经加入国在华的客邮才可以寄往世界各地。因为大清邮政总邮政司由外国人把持,他们深知中国人不接受明信片的方式,所以明信片的设计、印制、发行都由外国人一手经办。设计者是德国人费拉尔。最初设计的邮资明信片为横式,邮资额和“大清邮政”四个字置于双层套圆之中,套圆两侧双龙跃立,下方飘带内写有英文“帝国中华邮政”,整个图案颇似欧美国家的国徽、城徽,体现了中西文化相融风格,独具风采,但不知何故未被采用。邮资明信片最后采用的是竖式,椭圆形的邮资图中含上下两个圆,上圆内画有龙、祥云,下圆内置面值和万年青图案。龙是大清国的图腾,万年青象征着不朽。“大清国邮政”的汉文和英文分别布置在椭圆的上半环和下半环。“清一次片”是在日本的筑地印刷所石印,一来价格便宜,二来考虑到中国汉字在欧洲总是雕刻不好,在日本则能出色完成。图文为粉红色,卡纸的纸质较薄而软。由于成本较低,质量与同期欧片比较相差很多,新片也难见到四角尖尖的上品,纸色为浅米黄色,呈灰暗,因而图文显得不鲜艳,有陈旧感。“清一次片”使用者大多为外国人,多数寄往国外,所以国内盖销片很少见,价格高于新片。“清二次片”的图案和风格与“清一次片”相同,区别在纸质和厂铭上。二次片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承印,明信片的下方印有厂铭“Waterlow&Sons,Limited,LondonWall,London,E,C”,这是中国唯一一套印有厂铭的明信片。其纸质光滑,厚而硬,刷色鲜艳,质量远远胜于一次片。“清二次片”使用的阶段,正赶上1900年至1902年列强侵华,德国利用二次片加盖了各式军邮戳,当作军邮免资片使用,留下了侵略者的罪证。这次还同时第一次发行了双明信片。万国邮联规定,国内明信片必须使用绿色。而清一次片、二次片均为红色,不符规定,大清邮政为了加入万国邮联,对各地库存的剩余片集中到上海、天津、广州、汉口和福州进行加盖英文”SOLDINBULK”(整批销售)后批量整包打折出售,每包50枚。一次片售价为面值的十分之一,二次片对折。加盖戳因各邮局自行刻制,规格形式、加盖颜色、销戳位置等不统一,可以分辨出加盖地点。加盖的二次片总量为40?6万(总发行量为69万),双片总量为5?6万(总发行量为40万),加盖的一次片数量很少,较为难得。1907年10月1日“清三次片”问世,也是既发行了单片也发行了双片,颜色改为绿色。双片正常的版式应该是正片在右方,向左折叠。但发现了双片的右折片,正片在左方,向右折叠,据考证,目前这种双片存世仅11枚,比较珍罕。“清四次片”改为绿色横式,1908年4月发行,取消了边框线,按万国邮联的规定,在“大清邮政明信片”文字的上方各加印法文“CARTEPOSTALE-CHINESE”,在下方增加T字线。

3?“中华民国”邮资明信片1912年“中华邮政”首先在清代第四版团龙明信片上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发售,接着在10月份发行了五色旗明信片,这是民国时期正式发行的第一种明信片。

国家博物馆都有什么纪年商品出售

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念品 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3D立体明信片

一、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品牌战略推广方案及logo设计

中国国家博物馆始终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宗旨,致力挖掘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粹,赋古韵以新生,树立“国博文创”品牌形象,积极开展“国博文创”品牌的战略推广工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化产品范围涉及博物馆藏品衍生品、复仿制精品、创意产品、近现代名家艺术品等多个类别,涵盖了陶瓷、贵金属、玉器、琉璃、书画、漆器、丝织品、电子产品、文具和小纪念品等十余类四千余种产品与两千余种图书;并已在馆内开设工艺品综合店、名家艺术品店、博文斋、茶艺馆、书馆等各具特色的实体商店,满足广大观众和文博爱好者的基本需要。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始终注重品牌的“走出去”工作,通过国博网站和纸质宣传册等多种媒介,为顾客提供各种针对性宣传介绍;积极参加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注重行业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致力向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推广富于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中高端艺术礼品。

在“国博文创”战略的推广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始终关注文创团队的建设与培养,甄选各个专业的优秀人才加入推广团队,注重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人才素质,不断优化团队知识结构、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为“国博文创”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在现有经营的基础上,在馆内逐步增加书画店、玉器店等特色实体店,同时开展网络销售和手机无线浏览购买系统平台的建设,并在各大城市商业黄金地段的设置旗舰店,将产品销售方式进一步多元化。进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始终坚持打造“文博系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链”,致力创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形成以国博领军的文化产业群;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宏伟目标,让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平台传播得更远、更广、更久。

2011年“国博文创”标识正式注册。“国博文创”标识以传统印章为形,一侧阴刻“国博”、一侧阳刻“文创”,一侧为早期篆文、一侧为后世宋体,一侧呈手工朱砂名章效果、一侧为现代设计制作效果,反映了中国传统阴阳调和、共生和谐的观念,体现了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碰撞、融合与传承。

请教明信片收藏有价值吗?

明信片是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喜爱的一种邮品。

1956年第11期《集邮》杂志发表了波兰人马利安·海茨斯基撰写的《极限明信片》专稿之后,极限明信片这种新颖的集邮品种开始得到了我国集邮爱好者的接受和认可。受此影响,一些有远见的集邮爱好者开始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明信片。

一、观赏性。与邮票的原始吸引作用相比,极限明信片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艺术扩展。极限明信片通过邮票、明信片、邮戳三者之间的完美组合,更好的诠释了邮票的主题和意境。明信片选材上的特殊要求,加强了邮票的艺术感染力。由此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更为全面地拓展了收集者的欣赏空间和感觉想象。邮政戳迹的落盖,宛如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极限明信片作为邮资票品的具体特征。这种明信片与邮票之间的放大对比,以及黑色戳迹的点染作用,使每一个欣赏极限明信片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和谐、精致之美的自然流露与散发。

二、创造性。用今天的眼光看,极限明信片应该算得上是一种颇为时尚的DIY(自己动手做)。这是因为,极限明信片的收集、制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邮票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二度创作。从一开始的明信片收集,再到对多种版式明信片的选择,以及最后的选戳、盖戳,整个环节都显示着制作者的独特思想和创意。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反映时代气息和自身兴趣爱好特点,业已成为了制作者们普遍追求的目标。能够通过一枚极限明信片的制作,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该是何等陶然与惬意的事啊!

三、资料性。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上看,明信片是一种真实反映客观事物具体存在的实物资料。自1865年德国出现明信片、1869年奥地利邮局发行明信片到现在,世界上究竟出版、发行了多少枚明信片恐怕一时还很难以得出准确的答案。明信片涉列范围之广,包含信息之多,足以使其成为各个历史时期的一面透视镜。在许多的时候,邮票的设计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所表现事物周围的环境、印刷技术等等条件的限制。而极限明信片则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种对邮票画面的资料性补充和还原,充分显示了极限明信片本身所特有的史料作用。除此之外,极限明信片还能够通过载体明信片对邮票进行佐证。一些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能够在明信片的对照下真实地袒露出来。这对于我们的集邮研究和邮票设计工作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参照价值。

四、收藏性。从艺术品位上讲,极限明信片有着制作严谨、画面饱满、内蕴深邃、容易引发欣赏者思维联想等特点。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极限明信片在艺术感染力上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从市场角度上看,极限明信片又是极其讲究时效性的邮品。盖戳的时间、明信片的发行年代,以及明信片的规格、尺寸都是直接影响极限明信片自然和谐程度的相关条件。因此,一枚好的极限明信片不仅包含了艺术的欣赏价值,而且也包含了人文、地理、邮政、科技等等方面的价值。它已超越了邮政用品在形式和概念上的界定范围,逐步演变为一种新兴的收藏种类。

传统文化明信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传统文化明信片制作简笔画、传统文化明信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