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东莞传统文化,以及东莞传统文化古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东莞春节习俗知多少,
1、卖懒
“卖懒”是在广东地区流传已久的一种农历新年风俗习惯。据民国《东莞县志》载:除夕祀先祠,食蚬。小儿持熟鸭卵行,且呼曰“卖冷”。其实“卖懒”原作“卖冷”,但与广东方言“冷”“懒”同音,又是通借字,故莞俗曰:“卖懒”,取卖去懒惰之意。在东莞,每当年三十的时候,小孩子就要出去卖懒,把懒虫丢掉,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面亲亲纷纷,不断进取。
2、春节登黄旗山
据《唐书·十道地理图志》载:“邑人九日登高于此。”可见东莞人登黄旗山览胜,已经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后来,由重阳登山逐渐演变成春节登山。主要内容为从每年农历腊月三十的晚上开始到春节期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攀登黄旗山的民俗活动。其中包括拜观音古寺、拜游蛇墓和在廉泉汲水等多个程序。始于北宋徽宗年间,从清末民初以来兴盛,至今已发展到每年春节期间上百万人次的登山奇观。
广东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广东的传统文化如下所示:
1、广东的生产民俗 : 打标 .
2、广东的生产民俗: 灭虫 .
3、广东的生产民俗: 浸种仪式.
4、广东的生产民俗: 排瑶的开耕节 .
5、广东的生产民俗: 东莞的开耕礼 .
6、广东的生产民俗: 同行一条街.
7、广东的生产民俗: 潮州竹木行.
8、春节习俗:祭灶、扫尘、吃灶糖.
9、传统春节必备老三样:春联、窗花、门神.
广东元宵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广东元宵节的传统风俗介绍如下:
一、广府庙会
广府庙会是广东省汉族传统民俗文化,为期7天的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10个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通过庙会的方式,打造独特的广府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品牌,营造浓厚的年节气氛,让老百姓了解广府文化,相约幸福广州。
二、佛山行通济桥
“行通济”是广东佛山地区在过年时传统的习俗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行通济,无闭翳(即无烦恼)”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十六到通济桥上走走,就能消除疾病、烦恼,得到幸福、安康。
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三、深圳东莞:舞麒麟
深圳坪山舞麒麟,远近闻名。这项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不仅传承着世代客家人“麒麟呈祥”的美好祝愿,而且在岁月的变迁中烙下了深深的坪山印记。
而在东莞,舞麒麟则以清溪镇、樟木头镇较为出色。每年元宵节市政府均组织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万人空巷。
四、清远:舞火麒麟
每年元宵夜,广东英德市大湾镇热闹非凡,火光四射。由火麒麟、飘色和花灯组成的大湾传统元宵节目,当天就有光着上身的年轻人在火光中舞动着火麒麟,围观村民中传出阵阵欢呼声。接着就沿街巡游、挨家舞拜,吸引了上万民众观赏,大湾镇人头涌动。
五、茂名:年例
“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远近闻名。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
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而年例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
莞城的千角灯到底是由何而来?为何被称为第一灯?
旧时,"灯"是东莞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日常照明离不开,在岁时节令和一些重大的人生场合更是不可或缺。在东莞人心底,灯早已成为一种超越了物象的符号,具有强烈的寓意和象征,标记出一方水土下一方人的文化共性。
东莞与灯
"灯"与东莞人民生活的仪式感紧密相连——除夕夜晚,东莞人会燃灯拜灶;元宵节,要扎制工巧精美的花灯、字灯和山灯;到了中秋节,家中必挂上灯笼仔,小孩人手一只灯柚嬉戏玩耍。倘若家中有新生儿诞生,那在下一个元宵节,是必须要到宗祠里开灯的,因为在东莞方言里,"灯"与"丁"同音,"添灯"就是"添丁",乃是一件极为郑重的事。而整个东莞做灯最出名的要数莞城,每年元宵灯会上最引人瞩目的,也是这里制作的千角灯。
千角灯
千角灯源自宋代八角宫灯,顾名思义,整个灯有一千个角,每个角上缀一盏灯,足足缀满一千盏灯。可想而知,千角灯的体量十分巨大,由灯顶、灯带、灯体、灯柱和灯尾五部分组成。
灯顶为圆形宝顶,以竹篾(现为铁丝)扎成的八条立体彩龙为骨架,向八个方向伸出,形成八角;每个角下端分别垂挂着3条长约3米的绣花灯带,每条灯带各绣有人物故事,加起来24条灯带正好讲完一套"二十四孝",可谓寓意深远。
灯体是千角灯的主体部分,分为八个面,由200多个大小不等的浮凸立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构成,通常三角形、梯形部分以通花刻纸裱糊,而四方形部分则多绘虫鱼花鸟及人物等吉祥图案和文字;灯柱用来安放灯盏,一共有8条,必须要经过精确计算,能够均匀地放下1000盏灯;灯尾在最下方,与灯顶遥相呼应,构成一盏完整的宫灯。
相传千角灯是宋代皇室在南宋时期迁来东莞的时候开始流行的,原本是作为一种彰显本家族人丁兴旺的象征,而现在,更多地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溯源和发扬,在能工巧匠的精心制作下,一盏盏独特的千角灯,将东莞人民对未来生生不息的美好祝愿延续下去,将这千百年来沉甸甸的历史以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出来。
千角灯与传承
目前,随着人们对历史愈来愈浓厚的兴趣,千角灯这一传统文化的印记也逐渐苏醒,重新走入东莞人民的生活。年代久远的千角灯制作手艺缺乏具体的文字记载,因此,在十年一次的千角灯制作过程中,人们根据老一辈人对千角灯的印象,在没有图纸,没有样本的情况下,每一次的制作都是一次重新的创作。
而拥有众多独特标签的千角灯,也足以挑动莞城每一个纸扎匠人的神经,在他们心中,千角灯就是一个标杆,在有生之年能参与到千角灯的制作工程中,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也许以后千角灯还是只能"十年一作",但只要有人,有传承,那么这盏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灯火便不会熄灭,东莞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也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东莞历史文化
东莞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东莞属南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时东莞属交州(南交)。顺帝分番禺设立增城县,东莞于当时增城治下。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深圳南头)。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街道)。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香山镇立香山县(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门)。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东莞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和香港),东莞地域随之缩小。
清沿明制。清朝后期,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
扩展资料:
东莞的名称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相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闻名,故名东莞。“东莞”首次成为本地的名称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东莞人大都以做莞草为业,又在广州之东,故名东莞。这是学界比较主流的一种说法 。
第二种,因莞香而闻名,故名东莞。不过学界一般不采用这种说法。
第三种,山东省原有东莞郡,因北方战乱,衣冠南渡,北方士族大量南下,部分东莞郡的士族迁徙到东莞的位置,为了纪念北方故土,依旧把当地称作“东莞”。
广东历史久远,是太古时代“南海盘古国”所在地。距今60万年至80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遗迹。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智人(马坝人遗址)。距今1.4万年前广东先民就驯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头 。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莞
东莞传统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东莞传统文化古迹、东莞传统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