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佛山传统文化有哪些,以及佛山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1、佛山历史文化
- 2、佛山传统文化
- 3、佛山民间艺术有哪些?
佛山历史文化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纱,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
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
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现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大旗头古村、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文化景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山
佛山传统文化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粤剧之乡
【粤剧之乡】清初,北京昆曲艺人张五,绰号"摊手五",因不满清廷专制,每每在台上演出时流露反清言词,使清廷感到害怕,要将他逮捕下狱。张五便化装易服,逃离京城,一直逃到广东,寄居在佛山大基尾。时粤剧尚未成形,摊手五便以京戏昆曲教授红船子弟,改编剧目和扩大演员组织规模,创立"琼花会馆",是粤剧艺人最早的会馆。从此,广东戏剧独树一帜,地方色彩越来越浓厚,成为一个剧种。至清咸丰年间,佛山爆发以粤剧艺人李文茂为首的"红巾军"起义,清廷迁怒于广东梨园,于是下诏解散粤剧班,禁演粤剧,后又焚毁琼花会馆,粤剧于是中断了若干年。其后有南海商人、粤剧票友刘华东,利用粤俗庆典宴会酬神演戏的习惯,巧施妙计,促使广东总督瑞麟向清廷奏准粤班复业,成立"八和会馆",粤剧开始中兴。
佛山秋色
【佛山秋色】秋色又名"秋霄"、"秋景"。秋色盛会一般称为出秋色或出秋景,是佛山特有的民间艺术品竞展和文艺表演比赛活动。秋色的兴起始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与佛山发达的手工业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手工业的发达,造就了不少能工巧匠,也为佛山秋色艺术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每年秋收过后,佛山人以店铺或行业为单位,自发组织起来,利用农产品或手工业剩余材料如芝麻、蚕茧、瓜果、薯类、刨花、废纸、棉絮等,信手拈来,用泥塑、蜡铸、纸扑加工成以假乱真的艺术品,以"担头"、"台面"的形式挑着、推着穿街过巷,供两旁群众观赏、评议,再配以舞龙、舞狮、十番、锣鼓助兴,各展其能,成为名叫"秋色会景"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石湾陶瓷
【石湾陶瓷】素有南国陶城美誉的佛山石湾,与江西的瓷都景德镇齐名,制陶业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河宕贝丘遗址数以万计的陶片证明,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石湾先民已经在挖土烧陶。从先秦到两汉,制陶逐渐成为行业,在澜石出土的汉墓就有陶屋、日用器皿、动物陶塑、水田附船模型等。唐代石湾窑烧陶用的是馒头窑,轮制与手轮兼制并用,产品除日用陶瓷外,出现了美术陶瓷,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宋代石湾窑包括石湾、小塘奇石两大窑场,花色品种和釉色均有很大的进步。北宋是石湾窑一个兴盛的时期,产品远销东南亚。元代以后,奇石窑场衰落,陶业集中在石湾,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将陶艺也带来,促进了石湾窑的发展。明、清时期是石湾窑一个鼎盛的时期。其显著的标志是窑的改革,像"南风灶"这样先进的龙窑出现,提高了石湾陶的质量。明嘉靖、万历年间的"祖堂居",是专门烧制美术陶的工场。明中叶以后,"石湾六七千户,业陶者十居五六",陶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现今在祖庙的瓦脊上,陶塑的花脊是石湾陶文化的代表作。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石湾陶的萧条期。由于国力不振,加以战争的破坏,石湾陶窑锐减,技工星散。1949年石湾经营陶业的只有300户,从业人员2800人。1949年后,石湾陶得以复苏。首先是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其次是革新产品,扩大生产,进行了技术革命。石湾陶的腾飞是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开始的。近10多年来,石湾陶有国营的陶瓷工贸集团公司,有区镇办的陶瓷工厂,还有个体办的陶瓷企业。体制改革,产品开发,技术引进,流程改造,石湾陶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局面,进入了自明、清鼎盛时期之后的新腾飞的时期,成为佛山工业的重要支柱。石湾已成为全国主要的陶瓷综合生产基地,墙地砖产量占全国的1/3还要多。
佛山冶铸
【佛山冶铸】佛山冶铸文化源远流长,有关炒铁铸铜的传说、奉祀、街名及文物古迹,至今可见。佛山市区新安街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条打铁街,打铁师傅云集于此。街上有座"国公古庙",始建于明,清代以后多次修葺扩建,现存山门、香亭及大殿等主体建筑。明清时期,该庙是佛山打铁行业的师傅店。相传唐代开国元勋、鄂国公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后来被奉为打铁行业的祖师。该庙是佛山炒铁业神诞活动及祭祀祖师的重要场所,庙前原有的大戏台及大地堂,为演戏用。现庙内尚存载有清同治年间炒铁业18行捐资修庙的碑记一通,对研究当时炒铁的规律及其分工以至行业、行业神崇拜的习俗有重要价值。在不胜枚举的佛山冶铁产品中,如今仍存留在广东的大约可分为5类:(1)铁铸千佛塔;(2)铜、铁钟鼎,大香炉;(3)铜、铁神像;(4)铁铸千僧锅;(5)铜、铁铸大炮。韶关马坝的南华寺保存有5层5米高的佛塔,就是元代佛山所铸。在钟鼎中较著名的,有广州五仙观的明初大铜钟重5吨、罗浮山冲虚观的明代大铜钟、佛山祖庙的明代大铁鼎。最令人瞩目的,是祖庙里2.5吨重的北帝铜像。此外,铸于清代的镇庙之宝,2吨重的铁香炉,以及从数千斤到万多斤重的铜、铁炮等。至今人们还可以在虎门炮台、沙面堤岸、五层楼下和广东省博物馆内,一睹昔日佛山铸炮的雄姿。在佛山的古街道,有不少街名都与铸铁有关,如铁砧街、铁香炉街、铁门链街、铸犁街、钟巷、针巷等,说明佛山早就成为岭南铸造和锻造的生产总汇。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佛山剪纸全国闻名,已有500多年历史。其风格既有北方剪纸苍劲雄浑的特色,又有南方剪纸剔透秀丽、明静清雅、严谨工整的长处。主要有三大类:单一色调的纯色剪纸、剪绘结合的写料剪纸、用几种颜色的纸料剪衬而成的衬色剪纸。近年发展的铜衬料剪纸成为佛山剪纸的主要门类。它是运用刻刀在铜箔上镂刻勾雕出画面的主线,再在底部衬以色纸或在上面绘上颜色。这类剪纸具有金碧辉煌的特殊艺术效果,很受人们欢迎,产品远销海内外。剪纸艺术风格越来越受人们喜爱,不少剪纸作品形式已进入现代化的厅堂装饰,如大型剪纸艺术作品《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
木版门画
【木版门画】中国民间木版门画,除了为人们所熟悉的杨柳青和桃花坞版画外,佛山的民间木版门画也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500多年前的明代,佛山就有木版门画制作,清代中叶至抗日战争前是它的全盛时期。每年门画季节,从事门画的画、刻、印的作者近千人,出版及发行的有70余家,年销量1万份以上,成为华南门画产区的中心。佛山民间木版门画,是一种木版五色彩印,由于经过民间艺人几百年来的千锤百炼,艺术上十分精湛。它的特点是线条明朗有力,色彩绚丽,造型健美,洋溢着吉祥、喜悦、和平的气氛。主要有《送子》、《秦叔宝》、《尉迟公》、《太平盛世》、《五谷丰登》、《谷仓常满》、《年年有余》、《烧喜炮》、《老鼠嫁女》、《六畜兴旺》、《猪牛平安》等300余种。
佛山狮头
【佛山狮头】佛山狮头中外驰名,每年都有2000多只狮头出口,远销世界五大洲。自从实行开放政策以来,佛山狮头生产飞速发展,年产狮头4300多只,仍供不应求。特别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毛里求斯、美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的华侨社团,以及港澳地区社团成批订货,出口外销占年产量的60%,仍不能满足旅外乡亲的需要。佛山制作狮头,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设色鲜艳美观,制作精巧坚固。佛山狮头的造型,一般是双腮、圆唇、明牙、震舌,两边嘴角后面还有细腮和9只细翅。艺人们还别出心裁地设想出一只狮角,把它做成拳(头)角、(竹)笋角、(麻)鹰角、鳌鱼角,外形十分醒目,故有"佛山醒狮"之称。工艺师们还创制出一种"软彩狮",前额装饰着二龙戏珠,后脑则饰有双凤朝阳,两颗眼珠电光闪闪,狮头向四周转动灵活,并配有绒珠、星镜,相映成趣。狮头的设色,大致分为七彩、黑白、红白、大花面、二花面等花色,是参照古典戏曲人物刘备、关公、张飞的脸谱着色的。每只狮头,都配100多个七彩绒珠,300多面铜镜片(或金胶片),光彩照人,鲜艳夺目。
金银铜锡箔
【金银铜锡箔】金属制箔业是佛山特有的手工艺。始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历史,最初的产品主要是制作金花的厚片铜箔。至清代,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改进,已能制作更薄的铜纸,且金箔、银箔、锡箔同时兴起,1906~1915年间制箔业最盛,厂号有200余家,工人3000余人。当时的金箔主要用于制药、制刺绣线或作装饰品用。铜箔、锡箔用于迷信品、文化用品、装饰品等,销路遍及全国,以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外销远至东南亚,而金箔制作的刺绣线远销欧美。后来,由于洋装潢纸大量输入,市场逐步缩小。
铜凿金花
【铜凿金花】佛山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多用于迎神祭祀活动,也用于戏装。因是在铜箔上凿花,故称铜凿金花。主要品种有芙蓉屏、瓜碟屏、中标屏、小标屏、龙屏等。铜凿金花状如树叶,下宽上尖,有一片为一朵的,也有两片相叠为一朵的,均用粗铁丝为柄,镶嵌于花片之下方,以便将金花插入装饰物品上,如匾额两上端,或簪花挂红的男子毡帽两侧(也有只插一侧的),或者春联、挂钱、神相等一应需装饰之物上。轻巧的屏花多是两片以上的铜箔凿花制成,对铜箔上的花纹图案,均以彩色或油漆加以彩绘,有些还凿有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禄寿全、绒球、纸花等。佛山铜凿金花曾成为佛山镇一宗大批量生产和出口的民间手工艺品。
木屐
【木屐】顺德大良镇是广东木屐的重要产地之一,名闻遐迩。因其穿着方便、大方,价钱低廉,水网地带的群众过去喜穿木屐。20世纪40年代,大良木屐业颇为兴旺,从业者近400人,年产木屐400多万双。产品不仅销本省各地,还大量出口到香港、东南亚各地。大良木屐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木质,一类竹制。竹制屐底部钉有胶板,穿着时无响声,也统称为木屐。大良木质屐,多用松木、榕木、元木等制成,花色品种很多,主要分为夏威夷庄和安南庄两种,在规格上有高蹭、半高蹭之分,在款色上有油漆花屐和白身素屐之别,约有100多个品种。漆花屐在屐面上多绘有花鸟图案,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黑色、赭色、粉红、粉绿等,色彩艳丽,甚为美观。屐皮则多以易洗易干的橡胶皮或彩色塑胶皮做成。60年代初,由于塑胶拖鞋流行,木屐遂逐日减少。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创始于明代。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划龙船是境内民间盛行的传统活动。每逢端午节或其他盛大节日,总要划龙船或举行龙舟竞赛。龙船多用柚木或坤甸木造成,宽1米,长约20~30米。前有木雕龙头,张口见舌,龙角高翘,龙目炯炯,下颊安上白、黑或红色龙须。船后有木雕龙尾,往上翘,龙鳞闪闪,划行时,船上多插以彩旗、彩牌和绣花罗伞。按旧习,龙船划后,埋于江边泥中,以防腐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龙舟出水的日子,名出水龙。划龙舟时,持桡掌舵张旗打锣鼓的一般约40~80人,都穿上同一式的服装,十分威武。划行时,鼓手马步坚稳,手举鼓槌,时而猛击鼓心,巨响咚咚,时而轻敲鼓边,连声得得,以鼓声指挥进退。锣声与鼓声应和,追涛劈浪,声震江村。船前稳坐一孩童,穿华服,胸配绣球,俗称"龙孩",在风浪中历险壮胆,此座位多由富有人家投高价买得。船前后各立一人,挺胸昂首,高举长桨,以全力踩足蹈动,使船身震跃扑腾,掀起浪花簇簇。船前后的舵手,掌稳船舵,左拨右弯,灵活控制。船中桡手,合着鼓点,似万剑击波,齐声吆喝,同争上游。龙舟过处,两岸人山人海,红男绿女,爆竹之声,此起彼续。
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佛山人行花街相沿已久,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花市日期从农历十二月廿八至三十日一连3天。除夕晚是花市的最高潮。一般居民吃过团年饭,全家行花街,买年桔、桃花等花果度岁,以示来年大吉大利,大展鸿图。每年供市民选购的种类繁多,有吊钟花、水仙花、桃花、梅花、菊花、玫瑰花、兰花、万年春、富贵竹、四季桔、金桔、朱砂桔、大红桔等。花市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到花市的人数逾10万人次,人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十分热闹。除夕晚12时过后,卖花的人即结束卖花。到花市卖花的花农,来自省内各地,更多是近郊农民。
佛山中成药
【佛山中成药】佛山是中国岭南以及东南亚地区中成药的发祥地。药业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而今,广州、香港、澳门以至东南亚、美洲等地很多传统的中成药均发源于佛山。佛山中成药业的祖铺老号众多,清乾隆年间,仅是200米的豆豉巷,从事药业的就有27家,30多万人口的佛山,制药店铺近百家,而百年老字号就达30多家。较著名的有梁家园少林药膏、马伯良七厘散、源吉林甘和茶、甘露园紫雪丹、冯了性风湿铁打药酒、刘诒斋卫生丸、黄祥华如意油、何福山黑鬼油等。佛山成药分别制成膏、丹、丸、散、茶、油、酒等,品类齐全,成为居家旅行必备的良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老牌成药焕发新的生命力,还在全国首创胃甘绿、生胃酮、人参再造丸、跌打药精、抗骨增生丸、骨刺片、喉舒宁、复方珍珠暗疮片、复方何首乌片、安经痛药酒、通江龙片等13种成名新药,其中珠江桥牌跌打药精获得国家银质奖,还有近百种新药在试产之中。
酿扎蹄
【酿扎蹄】佛山土特名产。以五香和味、皮爽肉脆而驰名。酿猪蹄有两种:一是酿猪蹄,它用整只猪脚酿制而成,工序较少;二是酿扎蹄,先将猪脚开皮,抽去蹄筋和骨,再以猪肥肉夹着精肉包扎在猪脚皮中酿制,工序较多,因用水草扎着酿制,所以叫扎蹄。所谓酿,就是用慢火浸煮,以金黄色为最好。
鱼生
【鱼生】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特殊食谱,要即制即食。选鲜活大鲩鱼,剥皮、起肉,刮去肉中的红肉和血丝,用干净纱布抹干水分,再用利刀把鱼肉切成极薄的鱼片排在盘中待用。吃鱼生很讲究作料和调料,通常用切得很细的姜丝、嫩柠檬叶丝、辣椒丝、葱白、甜酸?头片等做作料,以熟油、麻油和上等生抽(酱油)做调料,每客一碗。吃鱼生时,各人先将鱼片放在熟油碗中稍浸片刻,然后再和着作料一起吃,味道特别鲜美。边吃边饮美酒,乐趣倍添。小吃配有炸花生米、炸粉丝和冷油炒成的爽脆鱼皮。其后再食用鱼骨、鱼头熬成的粥,风味尤佳。因是生吃,而鱼会有寄生物,故制作用料用具要特别讲究卫生。
盲公饼
【盲公饼】佛山土特名产。创制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传说当时教善坊有间"乾乾堂"卦命馆,前去问卜占卦者甚众,但因带小孩的顾客常为孩子的哭闹困扰,影响生意。于是馆主的儿子何豫斋就用饭焦干磨成粉,加芝麻、花生,用生油和匀,制成米饼,半送半卖,以堵小孩之嘴。由于其制作独特,甘香味美,价格便宜,大受欢迎,人们争相购买,因而出名。如今制法改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生油等原料,加入用白糖腌藏数日的猪肉,吃起来更加甘美酥脆。
狗肉香煲
【狗肉香煲】佛山风味小吃。制法:除毛的狗一只,用禾秆草烧火把狗全身烤至黄色,洗净、斩件,再用白锅炒至狗肉干水略有焦味,盛起待用。把切好的陈皮、生姜、蒜子、盐等放进油锅爆香,然后再将狗肉一起落锅翻炒,加足生油炒至半熟,加水及少许茴香、八角(用纱布包好)、片塘,先武火后文火,烧制即成。此菜香味浓烈,壮身补亏。民谚云:"狗肉滚三滚,神仙坐唔稳(坐不住)。"吃时,再加生菜、芫荽等伴汁同食,食欲大增。
秋冬食蛇
【秋冬食蛇】民谚云:"秋风起,三蛇肥。"秋冬之交,是吃蛇的最好季节。"三蛇"一般指饭铲头、金脚带和过树榕。越冬前的蛇肉丰味美,秋凉天气吃蛇易吸收入补。制法是先将蛇除皮,置于锅中煮熟,捞起除骨取肉,撕成肉丝再配以鸡肉丝、老姜、陈皮、麻油、料酒、味料等放回锅里汤中熟煮,加入少许湿马蹄粉调成薄芡,即成蛇羹。吃时再配薄脆、柠檬叶丝、胡椒粉等撒面上席。特点:驱风去湿,清鲜味美。或取蛇肉、猫肉、鸡肉加以陈皮、老姜等放于瓦煲中慢火煲数小时熬成浓汤,称为"龙虎凤"。味浓鲜美,具有驱风祛湿、强壮身体作用。蛇胆则以优质米酒混胆汁开成"蛇胆酒",碧绿透明,饮之清香甘凉,驱风强身。
佛山民间艺术有哪些?
佛山民间艺术,各具特色,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又称“秋景”、“秋宵”、“出秋色”、“出秋景”等)、陶艺、灰塑(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佛山的民间艺术,以其具有乡土气息而深受群众喜爱。
佛山剪纸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佛山剪纸原以剪为主,后改用刀刻。多用于节日喜庆及日常的窗花、刺绣雕刻图样、商标、礼品、装饰等。佛山剪纸种类繁多,按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铜凿、纸写、银写、木刻套印、染刻、纯色等大类。利用本地特产之色纸、铜箔等,施以剪、刻、凿等技法,使佛山剪纸形式多样,装饰性强。纯色剪纸构图严谨,线条纤巧、秀逸流畅;衬色、写色剪纸色彩强烈、金碧辉煌;铜凿剪纸珠光闪闪,鲜明艳丽,别具一格。佛山剪纸既继承保留传统艺术精华,又富有时代生活气息,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术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还经常选送国外展出。
佛山秋色可分为秋色工艺品和表演艺术两大类。民间有将秋色的种类按秋色艺术的表演形式,把以玲珑剔透的秋色灯出现于秋色赛会的,称为“灯色”,把观之为花车彩架,以男扮女装表演故事者,称为“车色”,把以骏马代步,扮演英雄故事者,称为“马色”,以水为意境的各种舞蹈,如舞龙、采莲船、陆地行舟、旱地扒龙船等等称之为“水色”,以“飘”或“挑”的高空技艺扮演故事的,称之为“飘色”,出秋色时用竹竿挑起色架游行,称为“挑色”,以步行化装表演杂剧、活剧者,称之为“地色”,以反映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的各种秋色工艺品,如蔬果、鱼类、食品、花卉树木、器皿、石山、人物等像生艺术品谓之“景色”。又因佛山民间习惯把一出戏称为一套戏,故石湾居民把化装表演戏剧称为“地套”。民间秋色艺人却惯用秋色艺术品的工艺特点和艺术表演形式加以区分,把秋色分为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十大类。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据《广东文物》描述:“前门刻有神荼郁垒,高与檐齐”,证明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佛山木版年画是民间艺人、工匠创作并通过雕版、套色印刷(有部分再加手工绘制加工)而成的版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内容主要包括门画、神像画和岁时风俗画,用于贺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等。体现了农耕社会普罗大众祈求驱邪纳福的愿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佛山木版年画的主要价值有:一、它是地方民俗事象中的文化载体。二、宗教文化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三、它是体现佛山传统工艺技术的民间文化。四、它是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自觉。五、它是佛山历史文化本源中的根脉。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海内外。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关于佛山传统文化有哪些和佛山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