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阳江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阳江传统文化绘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如何保护阳江白榄文化
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要靠国家的引导,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过时的、落后的改造,把腐朽的、伪科学的挑除,努力的发展传统的优秀文化,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结合时代的特色,做到与时俱进,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单靠国家的引导还不够,我们要想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还要靠全国人民的重视,做好一个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阳江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阳江依山傍海,历数千年岁月浸润,经一代代阳江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人杰地灵之境,造就了阳江源远流长、深沉厚重、绵绵相续的文化精神。阳江人以中原文化为根底,放眼四海波浪,广纳八面来风,把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杂交组合,融汇升华,精英辈出,形成了独特的漠阳江文化。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全国唯一的国家水下考古中心落户海陵岛。“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于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专门安放“南海Ⅰ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基本建成即将开馆。市青少年宫、市妇儿活动中心、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科学馆、文化馆等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23”、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工程,建立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省级流动图书馆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11个、流动演出团队7个、农家书屋61家。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文化馆4个、文化广场5个、文化站48个,村(社区)文化室(活动中心)283个,社会力量建设的文化设施有“大澳渔家民俗博物馆”、“漆画陈列馆”、“风筝收藏馆”以及民间办起的“大明奇石馆”、“根雕艺术馆”、闸坡“渔家民俗博览馆”等,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
建市以来,全市160多名业余文艺作者16个校园文学社团创作的各类作品参加全国全省调演、评比,获国家级奖项120多个,省级奖项280多个,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2000多件。旅游文化节、刀博会、开渔节、风筝会等成为常设的、具有阳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阳江市也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之市”、“中国孔雀石之乡”、“根雕雅石艺术之乡”等称号。
“南有阳江,北有潍坊”。阳江的风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每逢重阳节,秋高气爽,纸鹞高飞,万人空巷,是民间一年一度最兴盛的赛事。1991年,广东省体委命名阳江为“广东省风筝之乡”。1993年7月,中国风筝协会命名阳江为“中国风筝之乡”。
阳江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有龙类、板子类、软翅类、硬翅类、筒子类、串类、复线操作类等,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百足”风筝长可达100多米。阳江现已在鸳鸯湖公园内建有风筝陈列馆。
阳江是“中国刀剪之都”,刀剪生产,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阳江刀剪以其锋利、美观、耐用而享誉海内外,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等知名刀剪品牌。“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均落户阳江。五金刀剪产品生产企业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了全国的60%,出口占了全国的80%以上
阳江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的。。。有哪些呢?请说一下。
今天的阳江,散发着粤西滨海城市的迷人风情和特有的文化气息。第18届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的客人刚走,阳江旅游文化节又张开怀抱欢迎四面八方的宾客。
一直在为这些大型活动运筹帷幄的阳江市委书记林华景、市长林少春告诉笔者,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战略,阳江去年底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的目标。目前正依托一系列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努力擦亮、打响阳江的文化品牌,以打造一个堪称“文化名城”的新阳江。 不遗余力挖掘文化底蕴
去年11月底,阳江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决定在推进建设工业重镇、生态绿城、旅游新城的同时,努力加快建设文化名城。日前,阳江市文化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阳江建设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如数家珍地道出了一份“清单”——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证明阳江有着16600年的人类居住史
自公元前111年,阳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港,近年在阳江海域“南海1号”古沉船的考古发掘更证明了唐宋时期阳江海上贸易之盛1500多年前,包括如今阳江在内的高凉郡是冼夫人统治和活动的舞台,其时已经大量地注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代表中国南派风筝的阳江风筝已有1440多年历史,每年重九日为风筝节,相沿至今起于唐、盛于宋的阳江石湾陶瓷窑,被誉为广窑之祖、今天佛山石湾窑的前身在现代,阳江的山水培育了国画大师关山月、油画家苏天赐和“章草专家”、“南国诗人”阮退之等名流。还有独特的龙舟文化、漆器文化、根雕雅石文化、刀剪文化、诗词文化等,可谓琳琅满目。
文化专家认为,阳江文化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的神韵,是广东海洋文化的一个闪光点。而从时代坐标看,阳江历史文化资源与惠州、肇庆一样,最突出的是宋代文化。 由此,阳江市在建设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把着力点放在两个方面:建设现代文化方面,重点是海洋文化
挖掘历史文化方面,重点是宋代文化。实际上,这两方面密不可分,如“南海一号”作为宋代沉船,是阳江海洋文化的一个体现,同时有力地表明了宋文化在阳江历史文化中的分量。在阳江文化建设中,这两方面的资源和特色将得到很好的兼顾和融合。 擦亮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名城
为推进文化名城建设,阳江市正在实施“体制创新、文化推动、科技提升、龙头带动、品牌推进、人才兴文”六大战略。具体来说,就是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界限,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具有阳江特色的文化产业以南海开渔节、旅游文化节和国际刀剪博览会、风筝比赛等重大活动和“南海1号”有关文化项目建设为龙头,带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打造岭南风格与阳江风格兼备的文化精品,着力发展风筝文化、刀具文化、诗词文化、漆艺文化、龙舟文化、根雕文化、奇石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提升阳江文化品位,等等。
阳江市党政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抓文化建设也是抓经济建设、抓发展第一要务的观念,在有关实施意见中定下了规矩: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建设文化名城的工作,市里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
近年来,在促进文化与经济互相融合,做大做强文化经济方面,阳江市作了不少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充分发扬阳江刀剪文化,努力办好全国独一无二的“刀博会”,使之成为全国一流并具有世界影响的会展品牌,确立阳江五金刀具会展业的中心地位,为经济发展服务。以“中国菜刀中心”阳江十八子集团为代表的刀剪企业,努力光大阳江的刀具文化,在生产制作中融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阳江地域特色文化,推出了“十二生肖”组合套刀、阳江旅游纪念刀等洋溢文化气息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而每年一届的中国南海开渔节、阳江旅游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的举办,实现了对阳江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双重推动。阳江市还努力打响“南海1号”世界级文化品牌,提高阳江的知名度和投资吸引力。此外,组织开发具有阳江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努力发展阳江漆器、漆画和风筝等特色工艺品系列,以特色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阳江市提出,到2010年,阳江文化综合实力要有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阳江文化品牌饮誉国内外。争取在20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实现市有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群众艺术馆、档案馆、体育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体育馆,镇有文化站、体育活动场所等目标,并筹建阳江市歌舞剧院和组织阳江书画院、风筝研究所和漆画研究室等。
茂名,阳江
我是地道的阳江人,可以说下阳江的传统文化活动节日吧!
1.高流墟 一年一度,每年农历5月初5开墟
2.南海阳江开渔节,阳江是广东渔业大市,每年休渔结束后(8月31)号会举行开渔节,这是广东12大重大节庆之一!
3.中国国际到具博览会,阳江是中国刀剪中心.菜刀中心,3大五金城市之一,特别是刀剪行业,产量占全过60%,出口量占80%,全市从事五金刀剪的厂家企业达1300多家,作为阳江最具特色的行业,市委和各商会每年都会举行刀具博览会,邀请全求各国企业参加,时间是每年的4-5月或者10-11月其间,时间一般是几天
4.旅游文化节,阳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很发达,景点也很多,而且阳江有着独特的文化,所以每年都会举行旅游节宣传和推广阳江旅游
5.风筝节,中国风筝北有潍坊南有阳江,两地都是鼎鼎大名的风筝之乡,作为南派风筝的代表,风筝节必然是每年必不可少的节庆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前后举行,会邀请世界各地的风筝队参加比赛表演,一般只有1-2天,届时能见识到世界各地的风筝表演,这是阳江最盛大的节庆之一!
此外还有阳春马水橘节,荔枝节,程村蚝节等!
茂名的就无可奉告了!
上次有人把我的答案和其他人的答案一起复制拿了最佳答案!希望不会再有这样的事发生
阳江新年对联
阳江的春联很有特色的,各种不同对联颜色有惯例:春联是橙色底黑色字,喜联是红色底金色字,阳江人比较喜欢手写的春联,一般大门是四个字一联,门额的两个字,小门或后门是七个字一联,门额是四个字。如:【花开富贵 竹报平安 [迎春]】【宏开伟业 大展宏图[禧鸿]】【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富客常来]】等。
附:中国楹联之市
楹联,俗称对联,是运用方块字的一种全对称文学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阳江的楹联文化以其久远性、广泛性、丰富性和群众性独具特色。
阳江的楹联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代,进士吴铨游南恩州(今江城地)已留下《熙春亭》对联:日月往来双羽箭;乾坤今古一邮亭。此后历代,前人题咏的对联琳琅满目。或状景,或抒怀,读来余味无穷。
阳江楹联文化的广泛性和群众性,最集中的体现是贴春联。这一风俗初起于何时无史可考。“文化大革命”期间,阳江人亦照贴春联不误。阳江的春联,几乎是户户必贴,连改革开放后迁来阳江的外地人亦受到环境熏陶,以贴春联为入乡随俗,为吉为庆。
乡村大道口的牌楼联,是阳江楹联文化的又一亮点。尤其是政府号召并大力推进“村村通公路”的利民决策后,阳江各乡镇硬底化的宽广马路已通达自然村。在[这些村道的入口,群众喜欢集资或捐资建设一座檐飞斗拱的大道牌楼,而大道牌楼的两旁必刻有对联。
阳江的楹联文化,直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环节。除了春联和乡村道路牌楼联外,民间团体、企业乃至政府部门,在举办各种大型活动中,都喜欢用巨幅对联表达庆典主题。
2005年8月2日,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一行来到阳江十八子集团参观并题辞
阳江楹联文化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长盛不衰,和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阳江方言很好地保留了入声,按古四声分平仄对于阳江人几乎是易如反掌,因此,城乡群众对对联的基本知识,大多有所了解,这十分有利于对联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楹联文化的发展。从民国时期至现在,阳江民间自发举办的定期对联书法竞赛从未中断。每期指定题目,随百姓自发投稿,由宗师批语点评,并排出等次张榜公布。对联书法榜和民歌榜联在一起,一直是阳江地方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由于群众基础雄厚,阳江涌现出了不少精通楹联的行家里手,有些人不但在当地,而且在省里或全国都享有颇高的知名度。据史载,阳江清代和民国时代的名人林季石、陈芸池、林钟秀、何诠言、陈德鑫、姜自驺、梁梓献、邓琳、林实秋等在地方都留下了不少对联精品。现在阳江的楹联爱好者更多。康斯馨曾于1988年荣获中国楹联学会、中央电视台等8单位联合举办的“环宇大团圆”海内外征联一等奖,应邀赴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颁奖晚会。此后,他在全国各种对联大赛中多次获奖,2001年还在中国楹联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对联王互联网擂台赛中,同时获得了“对联王”和“十佳攻擂手”称号,为家乡争得了殊荣。
为了使阳江的楹联文化事业后继有人,阳江的教育部门十分重视诗词和楹联进校园工作,让青少年从小学开始便背诵诗词,接触楹联,使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005年,阳江市被中国楹联学会正式批准为“楹联之市”。
关于阳江传统文化和阳江传统文化绘本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