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传统香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传统香文化选论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中国古代的香文化
一、新石器时代之萌芽期
人类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最初先民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有所感觉,闻到不同香料的芳香时,
即能感受到美感和香气快感,并逐步发现不同香味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此时,人们对香的使用仍处于懵懂之中
,使用的香料是单纯的自然香料,除个别直接熏烧取香外,大多并不经过切割、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是原始的动、
植物自然散发香味。
二、春秋战国时期之初始期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香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此时香文化发展初现端倪。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
可佩”。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把香比喻为一种高尚、善美的品质。
三、秦汉时期之成形期
香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了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汉代香品中第一次
出现了和香,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汉武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博山炉
熏香文化大行其道,其不仅是达官贵人修养身心的专利,平民百姓用博山炉熏香、品香也成为一种时尚。
四、隋唐时期之成熟期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海路交通便捷,佛教鼎盛,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用香风气相当普遍,丰富了各
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参加佛事活动甚为频繁,其用香量之大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当时唐代
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制式,外观也更加华美。熏球、香斗、香囊等香
具开始广泛使用。正是此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
化。佛教的兴盛带来了香料的需求,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得香料成为重要贸易物资。唐朝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
材、香料的商人、香行。
五、北宋时期之鼎盛期
这一时期,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
,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
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在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
香,还可以请人上门做香;香文化之家的妇人出行时,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
香品香,还亲手制香,香事仪式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
六、明清时期之稳定期
明代,在继承和发展宋代香道精致熏香文化的同时又与理学、佛学结合成了“坐香”与“课香”,从而成为丛
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们纷纷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一时成为时尚。这一时期,线香
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到了大清盛世,“行香”已经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炉、瓶、盒三件一
组的书斋、香案已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七、乱世征战之萎缩期
随着清朝末年,国势衰退,战乱开始,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们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呆板,香学与诗词乐舞等纯粹
的艺术形式一样,渐趋式微。接下来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侵入使得人
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质疑,从此,包括“香道”在内的传统文化艺术一蹶不振。
八、现当代时期之回春期
到今天,除了烧香礼佛、佩带香包等用香方式因深入民间而得以沿存外,传统香学和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们仪规严格
的品香仪式渐已遗失,很多人甚至不知“香道”为何物,更不用说什么以香道来修身养性了。
香道,总是作为高雅与修为的象征,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是在焚香、品香中,与所品之香灵性、魂魄的融入与合
一。历来“焚香、品茗、插花、挂画”,成为精神贵族追求的生活的极致。这是一种融合了财富和素养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香文化,是如何在当时起源和发展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与风格,而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支,在历史的长流中形成了它独有的特点和魅力。虽然在历史的记载中,香文化最开始的状态是香料,而香料在古代中国是非常稀少的,且大多数香料只生长在南方地区。但是由于其独特的作用,使其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中。
中国香文化是在隋唐时期逐渐完善,在宋代和明清时期处于鼎盛,虽然后来由于战争而受到影响逐渐衰落,但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香文化将再一次成为世界文化中的新秀。
香文化起源于古老的荆楚大地,随着社会的发展,香文化逐渐形成,人们也发现了香的多种用处
在大家的意识中,香一般只用于祭祀和驱除蚊虫,在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在吃饭前总要给祖先上香,让祖先保佑来年家人的顺畅。其实在史料记载中,用香祭祀在新时期晚期就已经开始了,只是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意识到香的概念。
在距今有3000多年的殷商甲骨文上就有关于香的记载,甲骨上刻写着一个“紫(柴)”字,根据多方资料的综合研究,将这一字翻译为:手持燃木的祭礼。
在《尚书.舜典》中对于祭祀用香也有明确的记载,在舜接受尧的禅位时,在祭祀中燃烧火把,让上天知晓君王已经更替。
“正月上日,受始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裎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在这些祭祀中,只是对于天地诸神的崇拜,对于香本身是没有充分认识的,而在这个时期,祭祀的人群也非常的有限,只有各个部落的首领和一国的君主才有资格祭祀天神,普通人是没有资格走上祭祀台的。
南方因为气候的原因,人们是在温湿的环境下生活的,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蚊虫的生长,因此在此地以楚国为首的民族为了驱除蚊虫寻找了不少的办法,有人发现在燃烧带有香味的植物时,被蚊虫叮咬的地方大大的减少了。
因此人们开始使用香草,在随身携带的香包中装入香草或者是制作好的香料。
在史料的记载中,南方民族不管是贵族还是贫民都有用香料熏衣的习俗。用香料熏衣不仅可以让衣服沾染上香味,还可以防止蚊虫的叮咬。《吕氏春秋》中记载:
“荆人畏鬼。”
楚国人崇尚巫术,从史书上记载的祭祀典礼上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在最早时期,只有楚国人会在特殊的节日中燃放爆竹。而从这两点中可以看出来在古代香还会用来辟邪、驱鬼。
香文化最早是在楚国盛行,是楚文化的代表,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香文化并没有随着楚国的灭亡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发展了起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人自古用香草驱虫辟邪的大背景下,随着丝绸之路香料的引入,道教与佛教的盛行,香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最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关于香的记载了,而历史上关于香料记载最多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有很多“采艾”的诗文,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文化环境,在南方生活的楚人对于香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尚书》中记载:
“至沿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性馨。”
而在《礼记》中更有关于见长辈的礼仪记载,小辈在面见长辈时必须要佩戴香包,以避免自己身上的污浊之气冲撞了长辈。作为儿媳在受到白芷、佩兰等香草的恩赐时,必须要将香草奉献给家里的长辈。
在荆楚一带还有将香草用于沐浴的习俗,在楚人中的习俗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中可以看出,楚人已经将种类繁多的香草类植物充分的利用了,不仅发掘出了香草的实用价值,还发掘出了香草的美学价值。可见此时的香文化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
楚人关于香草的诗文非常多,但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应该就是屈原在《离骚》和《九歌》中的记载了,屈原作为当时极负盛名和极具才华的诗人,香草在他的诗文中逐渐鲜活了起来,屈原用比喻的手法将香草比喻为品德高尚的人,香草也因此而具有了代表意义。
在屈原的诗文中,香草不仅可以用来沐浴还可以用来作为房屋的装饰,用香草装饰房屋可以起到驱虫辟邪的作用。
秦汉时期的到来让香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中国本土盛产的香料非常多,但是对于香料依旧有所欠缺。
中国的“香”文化从何由来?
中国的香文化可以一直追溯至夏朝时期,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早在四五千年之前就已经用香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祭祀的时候点燃香蒿等可以散发芳香的植物及摆放香酒谷物,生活中会用芳香植物净身,驱虫辟邪,就连身上佩戴的饰物也有熏烧或者浸泡之后散发香气的植物制成。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是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香已经成为了普通百姓家的必备生活用品,而且还出现了专门为人焚香的工作,除了身上带的,室内摆放的,就连制作的点心茶水也会调制香料入味,人们把品香与茶文化和书画并称为上流社会的优雅生活。宋元时期的文人都有关于写香的诗文,从苏轼,曾巩到黄庭坚,朱熹都有关于香的作品问世。
香文化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在权贵中流行起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熏香炉和香茅,汉代的香文化甚至还传至到印尼,考古学家就曾在发现印尼出土的熏炉上刻有“汉元初年”的字样。香在汉代的最初功能是沐浴,礼仪方面。
因为汉武帝本人喜欢用香,他在位期间大力开拓疆土,开创了“丝绸之路”的初始规模,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时候也顺带带动了香文化的传播,可以说,汉朝时我国香文化初具规模的开始。
经历了元宋朝香文化的鼎盛,到了明清时期香文化已经稳定蓬勃的发展起来,香产品的种类也更为丰富,明清时期,焚香已经有了必备的“炉瓶三事”的一套香具。即:香炉,箸瓶和香盒三种。熏香工艺上也更为精进,出现了线香,就是直线型的熏香,而且使用上还可分为“立香”和“卧香”。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传统香文化选论文、中国传统香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