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打印机保修多久,什么配置的SUV跑五千公里的自驾游在高速上开四个小时不累?
至于开四五个小时累不累的问题这个得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驾驶技术而定,当然也跟车辆的性能有一部分的关系,
首先身体素质好的人开的久,这个是肯定的,然后就是技术了,有的人技术不是特别好,全程都整个人身心都是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这样开车能不累吗?这样别说四五个小时,一个小时也累。
其次跟车辆也有关系,相对便宜的车,座椅偏硬,坐姿怎么调都不理想,操控又不好,排量又小,噪音又大开起来肯定很累,好车就不一样了,噪音小,排量大,操控自如。座椅又软,音响又好全程就是一种享受,
至于推荐嘛,其实50万以内的车都很好,开起来都很舒服,就看你个人对外观的洗好了,BBA中50的suv其实差距不大,但是奥迪的性价比高一些,推荐的车型有奥迪Q5L,奔驰GLC.宝马X3这三个车各有各的优缺点,推荐奥迪Q5L,因为Q5L的底盘比GLC和宝马X3强多了,之少奥迪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质,而宝马X3居然还在用铁的材质,只不过表面刷了一层白色漆伪装铝合金。
别克这款新升级的全新的威朗好不好?
外观的话,2020款别克威朗造型更加动感。家族式飞翼前格栅。采用点阵式熏黑中网雾灯造型犀利。前脸看起来极具冲击力。全系配led灯。尺寸方面全新威朗的长宽高分别为4723*1802*1466mm。轴距为两千七百毫米。侧面腰线设计造型凌厉,车窗外关有镀铬包边,看起来非常精致美观。内饰设计很有质感。面板用料触摸舒适,嵌入式中控大屏。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盘,颇县运动气息。配置丰富,自适应巡航,后座出风口,自动头灯,高配带有电动座椅调节,温度分区控制等。动力方面,全系搭载三缸发动机,分别为1.0T和.1.3T。最大输出马力分别为125匹马力和165匹马力,峰值扭矩分别为180牛米和240牛米。低配版本匹配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其余为CVT无级变速。据悉优惠力度也比较大。总体来说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
为何印军装备迟迟不能全面国产化?
印度在这方面是个奇葩,他们的民族性里,好大喜功是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印度政府在强调“国产”方面确实下了不少苦功,搞国产装备,设计国产武器,拉国产生产线,很多东西都强调国产化,国民也对“国产”的东西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心。
常说有多大能耐做多大事,心比天高的印度政府忽略了印度只是个发展中国家,他们毕竟在工业生产和科技研发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自己又不肯正视这些差距,踏实的一步步走自己的发展之路,生怕东西看起来落后。结果搞出来的东西不是过于超前,研发陷入困局,就是修修补补总存在这样那样的BUG,大部分印度装备都存在驴屎蛋外面光的毛病。
印度的国防部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坏的作用,他们崇洋媚外,看不起自己的武器,国家研究出新产品他们看不上,标准直接对标国外的东西,大有“你造不出来XXX那样的东西就赶紧进口别哔哔”的模样。
这种态度就很无奈了,低端一点的东西军队不肯用,高端的国家又憋不出,军队毕竟要打仗,况且对面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巴基斯坦呢,身架放低了印度人民也不肯啊?
对印度军队来说,买武器是最好的,洋气、实用、毛病少,很快就能通过堆砌洋武器提升战斗力,至少面子上不会差,而且军队的高层和一些官员勾结起来,还能从大批的武器进口中赚取“好处”,谁不喜欢?
就拿战斗机来说,印度国家工业实力毕竟就那样,脚踏实地的积累少,科研能力并不高,实在是研发不出真正高性能的战斗机,所以他们通过购买先进战机维持国家防空能力无可厚非。只是一会儿幻影,一会儿SU30,一会儿又阵风,吃着碗里看着锅里,F16还没吃到,就又冲着F35舔舌头。
购买外国的就购买吧,偏偏他们的航空技术实在太差,又不肯把战机送回去保修,一概保养都交给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负责,结果这家公司修过的战机统统都成了高危物品,飞行员是飞一架摔一架,许多年都没点长进。
印度自己还引进了生产线,自己组装SU30MKKI,结果故障多不说,组装速度比俄罗斯生产还满,价钱比购买原装版都贵,军方是不停的唱反调。
印度人一方面对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恨铁不成钢,一方面把问题丢到国外,认为是人家的飞机不好。好,俄罗斯SU27飞机不行,那就买法国阵风。
这下把军队给美死了,一堆贪腐弊案操作,36架阵风居然花了80亿美元,还要7年才能收货。一直到2018年第一架印度版阵风才出厂,而当年的官员早已抓进去一堆。
有了阵风,SU30的生产线就又给荒废了,等到生产周期完毕,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苏霍伊生产线将不得不停工,这一停,印度的“国产”战机就等于完蛋了,政府是急得冒泡,可LCA“光辉”始终得不到军队的验收,又能怎么办呢?怪自家孩子没出息?
逼急了,政府只好开了二线,从美国拉来F16生产线,企图让塔塔公司再开个战机制造厂。
政令如此颠三倒四,发展如此没有规划,还夹杂着贪腐和小动作,技术实力又不行,印度人的航空也就只能靠买来当家,买来买去,把自己买花了眼。
其它的大多数东西都是差不多的套路,反正印度愿意为此付出金钱,又不能降低战斗力,万国装备并不出奇。有这些“先进”装备顶着,国产装备哪有出头之日?
前几年红极一时的海景房现在怎么样了?
买海景房好还是不好?1. 什么是海景房海景房,顾名思义,是一间可以看到海景的房子。海景房根据距离海滩的远近分为“一线房”、“二线房”和“三线房”。“一线”海景房通常位于离海300米以内,可以直接看到大海。“二线”海景房通常位于离海800米以内,步行到海滩只需5分钟。800米外可列为“三线”海景房。第二,购买海景房的好处1.调节自然气候由于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小,水体的比热较大,蒸发消耗大量的热量,使得海水表面的温度变化相对周围陆地较为平缓。因此,住在海景房可以冬暖夏凉,冬暖夏凉。2.净化空气事实上,海边的陆地就像一个纯氧社区,通过良好的绿化,充分净化了空气,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自然宝库。换句话说,长时间生活在海边就相当于生活在一个“天然氧吧”里,你可以经常呼吸纯净的空气来清洗你的肺。3.扩大视野对于上班族来说,工作经常需要加班,如果你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身心,你会感到疲惫。海景房的作用不仅是眺望远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给身体一个良好的保障。二、购买海景房的缺点1.商业、医疗等配套设施不足大部分海景房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开发后配套设施的缓慢发展也会带来一段时间的空窗期。因此,当你买房的时候,你需要对具体的房地产进行实地考察,清楚地了解目前的配套阶段,并制定自己的购房计划。2、临海地段,空气相对潮湿海景房由于近海,因此空气中水分较大,这样一来,户型通风差可能会出现潮湿、家具金属腐蚀等问题。建议购房时尽量选择南北通透、且通风好的户型。海景房三、海景房选购的小建议1、首选一线海景房如果购房者你想购买海景房的话,那么建议可选择距海边5公里以内的楼盘,稀缺性高且会有利于海景房的涨价。另外,离海越近海景越好,涨价的空间就会越高。2、小区规模适中、品牌商开发一般来说,社区的规模和发展规划会影响一个社区的整体市场价格和生活舒适度。因此,小编的建议是:选择有保障、规划合理的房地产。3.楼层中等偏高对于海景房的楼层选择,小编的建议是:选择中等偏高。这样的地板不仅视野开阔,采光好,相对较低的空气湿度,更安静的夜晚有助于睡眠。4、户型方正其实,无论是海景房还是普通的住宅,对于户型的要求,永远都是方正。因为方正的户型不仅能带来居住的舒适、而且也能够使各功能区分工合理。5、南北朝向一般来说,对于房屋而言,最好的朝向永远都是南朝方面。因为朝南的房屋不仅可以避开北风,而且空气能够流通好,最重要的就是,可冬暖夏凉。6、若是精装户型,材料需留心若是购房者你买的海景房是精装户型的,那么就要留意开发商所用材料了。因为海景房靠近海边,因此房屋内的材料须尽量选择防潮耐腐度较高的,这样才可避免会加速老化。你是否希望,早上起来,一开窗便能感受到徐徐的海风撩动你的脸颊?你是否希望,心情低落的时候,走到阳台,就能感受到大海的宽广?你是否希望,清爽的早晨,搂着你的爱人,面朝大海,等待日出?如果你的回答是“Yes!”,那说明你缺一套海景房!据统计,9成的富人都会选择住在海边,为何他们所见略同?住海景房,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温度——海洋是地球的空调,具有明显的保温作用。举个明显的例子,夏天到了傍晚,海水往往依然是温暖的,这就是大海保温作用的明显写照。据调查,夏天的海边,会比内陆温度低4度左右,而冬天的海边,会比内陆温度高4度左右。温差更小,居住更舒适。空气——地球的氧气,70%以上来自于海洋的藻类生物。在很多地方标榜附近绿化率的时候,却不知大海才是地球的天然氧吧。当然,如果在海边,又有万亩黑松林环绕,那才真正叫做奢侈。居住——不能看风景的房子,我们认为是有残缺的。再高的造园手法,再美的园林景观,都不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推开窗户就是一副山水画的生活,你向往吗?海景房,在景观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海景房的价值所在全世界的人都有一个蓝色的海洋梦,大海是生命之源,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1、稀缺性我国海岸线总长为2.8万公里,岛屿岸线为1.4万公里,为世界第四,但人均却只有1厘米。其中大多数自然岸线是无法开发的,再除去由于气候及地理环境限制不能开发的,最后加上已经过度开发以至于没有开发空间的某些城镇或农村的海岸线,剩下的资源寥寥无几。可想而知,海景房何等地珍贵!2、升值空间大海景房作为稀缺海岸线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随着越来越富的人们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养生、养老、度假需求的释放,价格只会越来越高。今后,随着开发与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不断限制、海岸线地价将不断上涨,尤其是物以稀为贵的恒古不变的价值逻辑,渐渐地海景房将破茧成蝶,成为少数人优享的优质房。能在中国大小多个海岛中脱颖而出,成为十大最美之一,当然不是浪得虚名的。这座位于南海北部海域的广东第四大岛,被誉为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在广东多个海岛中,景色也是堪称最美之一。“海陵”的得名应该是来自岛上的地形,是名副其实的“海中丘陵”。海陵岛是广东乃至中国最早开发旅游的海岛之一,如今更是国家海洋公园,是非常成熟的滨海旅游胜地。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资源是海陵岛最大的优势,一般的海岛有一处优质沙滩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海陵岛全岛有12处风景各异的天然海滩,简直就是一处小型的世界沙滩展览馆。其中还有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亚洲第一滩十里银滩,长度8公里,平均阔度150米。难怪当年英国殖民者非常垂涎这座宝岛,要求向清政府租借海陵岛,但清政府也舍不得,最终就把荒芜的不毛之地香港岛租借了。十里银滩,水清沙幼,碧海蓝天,海陵岛全年有310天晴好天气,美丽的景色随时可见,如果去广东只能选择游玩一座海岛,第一选择就是海陵岛。海陵岛玩什么?按照旅游景区热度排名,分别是国家4A景区大角湾,十里银滩和南海一号,闸坡渔港,马尾岛,北洛湾,牛塘山等,当然还有一些较小和比较冷僻的景点,例如放生台、太傅墓等。海陵岛最热门的地方非大角湾莫属,里面有可以游泳的沙滩和海上乐园,几乎所有第一次来海陵岛的游客都会来这里,带小孩子的更是非来不可。大角湾海上乐园有各种水上设施,虽比不过长隆等专业的水上乐园,但海天一色的美景却是长隆等无可比拟的。哪位军事通说说?
许多军事爱好者喜欢从中印双方在边境一线的山地部队、飞机坦克数来比较,说明实力差距。但从此次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中,却暴露了印度的高原作战能力徒有其表。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在这次冲突中,印度的医疗救护能力极差。6月15日晚,印度军队擅自越境阻挠我军工地施工,结果遭到我军迎头痛击,当场死亡3人,包括一名上校,后续印度军方又宣布有17名士兵因高寒山区的恶劣环境影响,抢救无效死亡。相比之下,我军的显然伤亡较少,为何双方伤亡数字存在差距呢?主要还是医疗救护和后勤保障能力的关系。
在高原环境下气压较低,外力击打非常容易造成脑疝,严重的话足以致死。2017年中印洞朗危机之后,我军为西藏一线的边防哨所铺设了新道路,尤其是给边防哨所设置了吸氧装置用于保障。官兵日常可以吸氧缓解一下疲劳,急救时还有便携式高压氧舱和高压氧舱治疗室。从网上价格来看,微压氧舱的价格在数万到十几万之间,医用高压氧舱应该是在十几万到数10万之间,体现了我军对人民子弟兵的关怀。
从这次冲突来看,显然,印度没有考虑给他们的低种姓士兵配备这样好的医疗装备,加之印军喜欢搞前进政策,哨所推进了,补给就不一定同步,各方面环境远比我军要差,所以他们主动越境挑衅,留下一大片人受伤之后无法自行返回哨所的伤员呢,就只能留在原地等死。
从高原作战准备来看,印度也是远落后于我军的。最近我军在高原上部署了15式轻型坦克,这是一款专门针对高原环境设计的坦克,平原地带可以达到1500马力,为高原地带机动留下充足的适应空间。
而印度在2017年洞朗事件以后啊,也在高原上部署了T72M坦克团,不过T72系列的坦克并不是针对高原环境设计的,以至于它在高原行驶,发动机疯狂喷烟,车速却依然慢如牛爬,如果让这些坦克长期驻守在这个高压环境,将极大地影响发动机和系统的寿命,甚至可能在半年之内就会因为关键零部件磨损严重而寿终正寝。以印度武器万国造的传统,印度为啥不买能够在高原部署的坦克呢?
答案是没得卖~世界军事强国美国和俄罗斯,国内最高峰不过5000米,不需要专门的高原坦克,而喜马拉雅地区平均海拔动不动就5000米以上,印度拿什么来快速机动呢?
顺便介绍一下15式轻型坦克。它配备的是四冲程的柴油机,根据发动机的原理,其实就是空气和柴油混合燃烧做功的一个机器,而在高原环境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就会比较低了,而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之内吸入的空气量和柴油量和平原还是一样的,柴油却没有足够的氧气来燃烧,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出大量的烟来,同时让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也会急剧降低,甚至降低到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想要保持马力就必须借助增压装置,使得气缸内的压力达到接近平原的环境。
由于坦克发动机的负荷很大,比如印度自己的阿琼坦克,它的发动机在平原地区也要依靠涡轮增压,将那个豹1坦克的800马力的发动机强行提高到1200马力,如果放在高原上那基本就趴窝了。我军的15式坦克就是为了高原作战精心设计的专业型坦克,据说在高原上,它比轻巧的多的越野车跑的还要快,这就使得我军的装甲部队具备了能够进行穿插作战能力。
不仅如此,基于我国独立自主强大的军工工业,我军目前现役的各种车辆进行相应的调整后都具备较强的高原行驶性能,比如我国新疆军区装甲部队装备的96B坦克就是一种能够在96A坦克的基础上改装动力系统,提高高原试验性能的坦克,它在俄罗斯阿拉比诺赛场上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机动性能,远不是印度当时参赛的T90S能相提并论的。
由于我军实现机械化,所有的步兵都可以乘车作战,从原来的铁脚板变成了橡胶轮子和钢铁履带,印军还是只有双脚以及骡子,以及开不动的汽车,这就是我军整个作战节奏压制印军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高原射表方面,印军也是远远落后的。火炮、炸弹、火箭弹发射出去以后都会按照抛物线运动,由于空气阻力、重力,弹药飞行速度衰减导致了其飞行路线不是一个标准的抛物线,因此需要实际试射来确定不同距离弹药落地,形成修正射表。由于空气密度下降,高寒环境与平原大不相同,需要进行大量的重新试射来制定新的射表。
以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为例,印巴双方在海拔5000米以上交战,双方使用的各种炸弹火箭大炮都失去了准头,各种弹药满天飞,就是打不中,以至于印度拔除一个碉堡都要是靠幻影2000的激光制导炸弹。那么有朋友就会问,印度可以赶紧补射修正高原射表呀~不好意思,由于印度的武器弹药都是进口的,别说试射,就是战争储备都不一定够,以至于到今天的印军也没有为他们的各种武器打出一个完整的高原射表,所以印军开炮基本靠感觉和经验。
而我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为各种现役武器制定高级射表了,所有新入役武器都需要在高原这些事件被打出一个完整的射表,甚至2010年以后我国空军还专门对缺乏高原射表的一些俄制进口弹药进行了试射。
所以印军到底哪来的自信搞我们呢?按照前几天哈佛大学的说法,印度的山地师都经过登山训练,玩人海战术,就是“十万头猪,也不可能在三天内一网打尽”。额对于这种说法,我觉得他们不妨学习一下解放战争中我军的战例,再考虑一下现代战争条件下,堆人还有用么?
在抗日中还能重创日本驱逐舰?
自从19世纪末到二战,陆军武器的发展开始放慢脚步。世界上的强国主要在武器的精度、射速、机动性,这三点上下功夫。
我们先来看下火器的发展史。
十三世纪的南宋时期,中国制成了第一支原始火枪——突火枪。这类火枪的射程有限,容易炸膛。杀伤力特别小,主要起威慑作用。春秋战国时,古人就发明了投石机。投石机又称石炮,也可以算是最早的炮。直到几百年后的公元10世纪,古人才将石炮和炸药结合起来。利用石炮发射炸药包。公元十三世纪左右,南宋发明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火炮——火铳。从此,中国的火器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明代中期,工匠制造出了三眼统,也可以称为火枪。直到明代晚期,工匠才在葡萄牙人的大炮的基础上,仿制出了红夷大炮。清代中晚期,工匠在国外火绳枪的基础上制造出了鸟枪。自此,中国的火器由于制造工艺丢失,甚至开始退步。唐代时期发生的恒罗斯之战,高仙芝战败,大量随军工匠被阿拉伯人俘虏。大约在这个时期,火药传到了欧洲。
公元13世纪,由于蒙古人的入侵,欧洲的火器开始迅速发展。
14世纪左右,欧洲出现了火门枪。15世纪左右,火门枪被更先进火绳枪取代。自此,游牧民族基本上失去了用武之地。16世纪,欧洲的火绳枪又改进成了燧石枪。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欧洲的火器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世纪初,欧洲才出现击发枪。击发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火枪的射击速度。从此,欧洲的火枪技术开始飞跃。19世纪中叶,欧洲又出现了金属弹壳后装击针枪,这种枪已经有近代步枪的雏形了。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欧洲又出现弹仓枪,机枪,自动步枪。从火门枪到近代步枪,看似简单,欧洲却整整用了600多年的时间。从此以后,直到现在。枪支并未没多大改进,各国主要在精度、射速、口径、光学瞄准镜,这些方面下功夫。
欧洲火炮发展史,同火枪发展史差不多。
13世纪左右,蒙古人将原始火炮技术带到了欧洲。14世纪左右,欧洲人发现石弹更容易获取,射程也更远,因此发明了火药推进的石炮。从此欧洲人在火炮上下足了功夫,防骑兵的链弹炮和防步兵的散弹炮相继被发明。
在此期间,欧洲并未解决火炮炸膛和运输问题。因此,火炮要么口径很小,要么大的惊人。公元1453年,奥斯曼人为了进攻东罗马帝国,史无前例的制造了数门巨炮。这种炮需要几十头牛才能拉动。在君士但丁堡围城战中,巨炮一炮轰踏了君士但丁堡的城墙。
16世纪,欧洲人先后发现了火炮最远射击技术和火炮射程同炮管长短的关系。
17世纪初,火炮的发射速度和精度开始提升。欧洲人开始利用伽利略和牛顿的物理理论改进火炮。 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火炮的机动性,射击速度、杀伤力开始提升。
18世纪,欧洲分析出了火炮炸膛原因,开始对炮管进行科学的铸造,减少了炸膛技术。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冶炼技术和材料工艺。
从此,火炮技术开始飞跃。射程和威力斗开始突飞猛进。19世纪,性能更高的无烟火药出现后,欧洲各国都在致力提高火炮的机动性,实用性。榴弹炮、加农炮相继被制造出来。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因为材料学和工业能力差不多,技术发发展又进入了瓶颈期,欧洲强国之间的火炮技术都差不多。
各国在这段时间里,主要都在制造火炮,增加军队里的火炮比重,提高火炮的机动性,将火炮的用途细化。
说这么多,主要是为了告诉你,清代购入的大炮同日本人的大炮并没有代差,甚至优于日本人的大炮。这门重创日本驱逐舰的大炮叫克虏伯大炮,为德国的克虏伯家族制造。
铁匠出身的克虏伯家族,生产大炮的历史悠久。克虏伯家族制造大炮,并不是依靠经验制造,而是打铁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罐钢”。
不要小看这个发现。火炮的原理,欧洲各国掌握得都差不多,主要在材料上有些差别。靠着这个小发现,克虏伯家族的火炮制造工艺,甚至强于当时世界上的各大兵工厂。
这个家族最出名的大炮,正是克虏伯大炮。这种大炮的射程高达10公里。三千米之内,仍然可以射穿65毫米的钢板,威力不亚于当时的舰炮。
二战时期,世界上大炮的射程,普遍在几公里到10公里之间。
克虏伯大炮,并不算落伍。唯一落伍的地方,就是吨位太重。44吨的吨位,不利于运输。就射程和威力方面,并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