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葡萄和食用葡萄的区别,为什么葡萄加糖就变成了葡萄酒?
葡萄酒发酵是一种微氧反应,需要一点点氧气。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在发酵中期,如是是接种酿酒酵母的,一般是第5~7天打开一次,搅拌一下,自然带入氧气就可以了。最好的办法是设个水封,可以自由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而不会过多氧气进入导致过度氧化,而影响酒的品质。
普通食用葡萄果肉的糖分含量一般较低,所酿的葡萄酒酒精含量也较低,不可能与酿酒葡萄品种相提并论,但是可以通过加糖的方法来提高葡萄汁的糖分含量,终提高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加糖时一般都会采用白砂糖,也可以加入冰糖。
葡萄汁和葡萄酒营养是一样的吗?
不完全一样,用葡萄榨汁后经过发酵工艺得到原酒,经过储存和后期调配得到葡萄酒,在榨汁过程中又因为是否浸皮分为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保留糖粉的多少又分为干型、半干、甜型。葡萄汁跟葡萄酒的营养成分对比要简单一些,最大特点是葡萄糖含量高,不含丹宁。
2008年左右云南一家酒类贸易公司引进了一款澳大利亚葡萄汁起泡饮料取名“芭翠提”有红白两款,以不含酒精的葡萄酒为噱头开创了葡萄酒市场起泡葡萄汁大卖的先河。
什么葡萄都可以酿酒吗?
什么葡萄都可以酿酒吗?
这就跟什么面粉都可以做馒头是一个道理,葡萄也分很多种,有的葡萄可以用来吃,有的葡萄可以用来酿酒,有的葡萄既不能吃也不能酿酒,只能用来作为砧木用于嫁接。
用来吃的葡萄我们叫做鲜食葡萄,我们在超市里购买到的葡萄都是鲜食葡萄,比如,巨峰、夏黑、玫瑰香、红地球等,这些不同的名字都是不同品种的葡萄的名字。对应来看,用来酿酒的葡萄我们叫做酿酒葡萄,比如我们常见到的赤霞珠干红,这个赤霞珠就是酿酒葡萄的一个品种。
有些盛产葡萄的地方,人们有自酿葡萄酒的习惯,他们采用的葡萄主要是鲜食葡萄,酿出的酒往往酒精味重,喝起来容易上头,颜色、香气、口感都不如市面上购买的葡萄酒好。这就是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的差别,就跟低筋面粉、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的差别一样,不同的原料的用途也是不同的。
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点:
1. 酿酒葡萄颗粒小,鲜食葡萄颗粒大。酿酒葡萄大概是小拇指头的大小,鲜食葡萄就大得多了,浓缩就是精华这句话可以就用来形容酿酒葡萄,葡萄树的营养供给,集中在小小的酿酒葡萄中,自然各方面的品质都是比较高的。
2. 酿酒葡萄果皮厚,鲜食葡萄果皮薄。果皮里的提供颜色、香气、口感(涩感)的物质都存在于果皮中,并且皮里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其中白藜芦醇也是炒的比较火热的具有抗氧化、软化血管等功效的物质,先不论其保健作用,皮里确实有很多好东西,也是葡萄酒品质的一大重要来源。
3. 酿酒葡萄果肉少,鲜食葡萄果肉多。果肉90%以上都是水,其次就是糖分、酸。鲜食葡萄的糖度较低,再加上水分比例高,整体上的各种物质的含量都等于被稀释,自然不如酿酒葡萄适合酿酒了。
那既然酿酒葡萄这么好,为啥不用来吃呢?原因很简单,果肉少,一咬下去,可能就咬到籽了,要让你吃,你会吃吗?
葡萄汁酿酒和葡萄酿酒的区别?
葡萄汁和葡萄酒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于葡萄汁是葡萄中含有的天然果汁,人们把葡萄弄碎以后,得到的液体就是天然的葡萄汁,而葡萄酒则是葡萄汁在与葡萄皮中的酵母相接触以后,再经过发酵产生的一种饮品,这就是这两者之间最重要的。
酿酒的葡萄好吃吗?
我是小逸,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酿酒葡萄酸甜可口,但是果皮厚,果籽多,吃起来非常不方便,所以不适合平时日常食用。
1 葡萄分类
葡萄酒按照用途分为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顾名思义,酿酒葡萄酒主要用来酿酒,鲜食葡萄酒则主要是日常食用。
2 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对比
很多人都认为酿酒葡萄不好吃是因为不够甜,其实是错误的,大部分酿酒葡萄的含糖量要大大的高于鲜食葡萄,这样糖分可以更多的转化成酒精,满足酿酒的需求。那么为什么酿酒葡萄我们平时不吃呢?与鲜食葡萄相比,酿酒所用的葡萄个头小的多,果皮更厚,果籽更多,因为果皮和果籽中富含香气物质和酚类物质,更适合酿造葡萄美酒,但是食用起来特别不方便,口感上会增加苦涩感。
图片为酿酒葡萄
3 消费者体验
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上讲,更加喜欢果实大、汁多皮薄、糖度高酸度低的口感,因此酿酒葡萄不能满足主流消费需求。
图片为鲜食葡萄
葡萄酒为什么不是葡萄味的?
原创/品酒者;让中国人了解真正的好酒;欢迎【关注】我们!1.葡萄酒为什么没葡萄味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葡萄味?葡萄味是某些风味物质,对人的味蕾、鼻子进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感受。归根结底,是某些物质在作怪。这些物质有:水杨酸乙脂,氨茴酸甲脂,兰素,等等。
(1)这些物质在酿酒过程中,会分解,会组合成新的物质。也就是说,葡萄味变没了。
(2)葡萄酒含有酒精,和各种酸,脂,醇,芳香烃,会对人的感受器官产生很强的刺激。也就是说,掩盖了本来就很弱的葡萄味。
所以,喝葡萄酒感受不到葡萄味就很正常了。
2.少喝葡萄酒,杂质高,易上头葡萄酒度数不高,但特容易上头,远没有西方舆论与国内某些媒体宣扬的那么健康。
(1)葡萄酒酿造过程没有“蒸馏”环节,简化来说就像用榨汁机榨了一杯葡萄汁,把葡萄汁发酵、澄清后的产物。特点为:所有物质全部聚合在一起(发酵液与原料残体),然后滤出大的固体物,剩下的就是“酒”了。如果有蒸馏环节,能够去除大部分杂质与固体物,变得相对纯净。但葡萄酒没有这个环节,各种有害成分比如甲醇、杂醇油、过量单宁、发酵残留体等等超级丰富,使人饮用之后超级容易上头。
(2)由此,葡萄酒必须添加二氧化硫才能保鲜(蒸馏酒经蒸馏提纯就相对较好)。二氧化硫什么东西?医学上说法为杀菌剂,食品学称为防腐剂,火山喷发就容易产生这种气体物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之一。其危害性想必不用过多强调了吧,虽然品酒者知道,有人一定会说其含量符合某最低标准,对人体无咎,这就好比有人拿刀刺向心脏,但刀只划破皮下脂肪层就停止了,然后某组织就说:这把刀只有刺入脂肪层的能力危害,没有关系,继续刺吧,刺到脂肪层死不了人!(3)果类酒特别容易产生甲醇,甲醇是酒中第一毒物,轻者上头,重者致人失明、死亡。果类皮表含果胶质非常丰富,果胶质是甲醇生成的来源基础。国内白酒卫生标准关于甲醇的限定值就分为两类,一类为粮谷类,一类为其他类,后者要宽松得多。果酒就属于后者,证明后者类原料生产酒,其甲醇要远高于前者。果酒酿造中,需要添加果胶酶,加速分解果胶、促使过滤澄清,但由此产生甲醇的比率也会相对升高。因此果酒往往不敢过度发酵,发酵越深,甲醇产量相对就越高。总之,洋酒杂醇油、甲醇、杂质高是不争事实,中国加入世贸时,国外洋酒商就因为我国杂醇油检测指标太严提出抗议,迫使修订版卫生标准取消了杂醇油选项,日本与德国甲醇限定标准,远高于国内粮谷类蒸馏酒,再加上发生的一系列进口检测洋酒有害物质超标事件,早表明洋酒健康堪忧,有兴趣的自行去搜索相关资料,此不多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