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冯友兰简介代表作品 冯友兰的作品

冯友兰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理...

冯友兰的作品?

冯友兰主要作品:1923年夏,冯友兰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理想学是谁的著作?

答:理想学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的所写的著作。

冯契(1915年-1995年),原名冯宝麟,出生于浙江诸暨。1935年,考入清华哲学系,师从金岳霖、冯友兰等中国现代哲学最有影响力的清华学派代表人物,1940年代在西南联大清华文科研究所完成硕士论文。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他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底蕴与造诣极深,创造性地建构了中西马融合的“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中国哲学精神的特点,其哲学创慧反映了时代精神,其哲学成果提升了现当代中国哲学的水准。

在《哲学评论》《时与文》《展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与杂文。代表作品有《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等。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作者?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出自张载《横渠语录》。张载是北宋大家,《横渠语录》的原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2006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区别?

作者不同

1、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是2012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冯友兰,译者是涂又光,赵复三。

2、哲学史:《哲学史》是201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杜威、杨玉成。

二、内容不同

1、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哲学学生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

2、哲学史:本书共讲述十次,主要内容为古代希腊哲学。

三、评价不同

1、中国哲学简史: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因为它最初是讲义,所以它的语言极其流畅;因为它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它的文字极其符合当代人的阅读。

2、哲学史:五四时期,杜威曾应胡适等人邀请来华讲学。讲学期间,杜威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作“哲学史”系列讲座,《哲学史》即讲座中文译稿结集出版的一个小册子。

如何评价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纲要都是哲学类入门图书,其中浅显易懂的摘要原著的核心内容并加以注释,本人认为,非哲专业,可以先看胡适后读冯友兰。

但是,从内容而言,各有偏重。

冯老的中国哲学史其中的先秦哲学部分非常完善,尤其是将玄之又玄的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介绍的相当完备,但是,佛学部分则略显牵强。

再来说说胡适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胡老的这本书堪比哲学界意识流,散文痕迹很重,行文流水,读起来非常吸引人,但是,为什么国内学界,尤其是哲学界并没有推荐这本书呢。原因有二,一政治因素,来自外因,在此不过多阐述,二则是书本身的原因,这本书写于冯老的中国哲学史纲要之后,很有点与之一决高下之意,所以在书中,明显有碾压和胡适风格问题之意,尤其在佛学部分,明显有超越冯老之意。然而,整本书有太多胡老的一家之言,也就是主观意识形态表露无疑,因此,不够客观。多年来,并没有入国内哲学泰斗法眼,也并没有以教材形式出现在哲学专业学生的面前。

但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如果经历和基础有限,推荐胡老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浅显易懂。读后,再读冯老的版本,相辅相成,各有利弊,读了两本之后,会更加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有能力的再读古籍经典,四书五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